茶葉圈的「亂象」,賣茶的不懂茶,懂茶的賣不出去茶

2020-12-22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如果你認為賣你茶葉的人都是懂茶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當今的茶行業,有一個十分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茶葉賣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懂茶的人,而十分懂茶的人,很有可能根本賣不出去茶葉,即便懂茶的人所賣的茶葉比所謂的商家低了幾倍,人們仍然不買他的茶葉,可以說是十分奇怪了。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段子,說懂茶的人歷經千辛萬苦做好茶葉的鑑別與挑選,選擇出好的茶葉以一個較低的價格批發給商家,隨後商家以高出4、5倍的價格轉手賣給茶客,生意好到不行。這讓懂茶的人十分不解,明明都是賣茶,為什麼價格高的反而賣得更好呢?

這第一點原因就是因為懂茶的老闆過於懂茶了,所以他認為來他這裡買茶的人都是懂茶的人,故此他不敢隨便抬高價格,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心虛。他自己經過各種鑑別挑選出來的茶葉,自然是知道何為好茶,何為次茶的,所以他總是認為買茶的人也一口能喝出來這個茶到底好不好。

所以懂茶的老闆是不敢要離譜的高價格的,甚至有些良心老闆不僅不敢隨便漲價,就連運費都包了。他們確實是因為太過於知曉這個行業的艱辛與不容易,所以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他們除了要賺錢之外,更多的是想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在販賣茶葉的時候,絕對不會虛假售賣。

但顯然商家是沒有這個考慮的。他本身就是不懂茶的,至於什麼樣的茶葉味道算是好的,他其實也不是特別明白,他們更加追求的是外在,茶餅看著還不錯,味道也還可以,那就能稱得上是好茶葉,至於有人質疑或者提問,畢竟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每個人的見解都是不同的。

商家之所以賣得那麼好,是因為他們深諳銷售之道,他們十分了解買茶之人的心理,也十分了解每一個買茶人都不怎麼懂茶的內涵,在這種情況之下,面子工程就成為了買茶人評判茶葉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即便茶葉本身並不是什麼好茶,但一旦加上一個精美的包裝,茶葉的價格就直線上漲了。

精美的包裝就會引發人們的炫耀心理,當人們擁有一個覺得十分有面子的東西時,自然免不了想與其他人分享,而分享的過程就是幫商家拓展銷路的過程,一傳十,十傳百,商家自然是不愁賣的,至於茶葉到底好不好,似乎商家與買者都不是很在意。

也許對於一個商家來說,一份茶葉只是代表著利益,他們更多注重的是純利潤有多少。而對於一個懂茶的老闆來說,茶葉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更代表了一種情懷,他們總是不想將自己飽含心血的事業帶上太多的利益色彩,所以對於很多懂茶的老闆來說,賺的錢再多,都不及遇到一個懂茶的茶友來得開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懂茶的人賣不好茶?相反外行卻賣得很好!
    最近,在微信群討論如何賣好茶的時候,一位茶商說了這樣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懂茶的人賣不好茶,自己店裡的茶葉自己200元一斤賣卻沒人買,而隔壁街上剛入行不懂茶的老闆從我家拿200元一斤的貨賣500元一斤卻供不應求,天天找我拿貨!」同樣,也有更多老闆提出了疑問,明明我家茶比別家好,顧客卻不買帳,為什麼?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下面來解答一下。
  •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我一個賣巖茶的,有必要懂茶嗎?
    哎,也不知道這些牌子什麼時候能開到武夷山。想喝到他們家一杯芒芒冰奶茶,看來還得託朋友從福州快遞過來咯。」 別開玩笑了,在武夷山還擔心喝不到好茶?你們這一條街上全是茶葉店,總共開了有幾家?估計你也沒數清吧。小玲接著表示,那不一樣。她們身邊的小姐妹和以前在學校認識的同學,平時逛街出門還是喜歡喝奶茶。問了身邊一圈同齡朋友,她們都不喜歡到店裡喝這些茶。
  • 作為一名茶商,我為什麼賣不出去茶?(六)
    近期筆者在群裡發現又有人發「XX茶走量買,13元/餅」的信息,結果沒想到這次在群裡炸開了鍋,群裡的茶商朋友紛紛吐槽怎麼可能賣這麼低的價,用的料是有多差
  • 那些在武夷山賣茶的異鄉人
    然而對於一個沒有真正切入武夷山正巖茶壓的異鄉人來說,真正的慧苑坑肉桂並不好買——要麼價位不合適,要麼茶葉品質不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買到滿意的,卻被懂行的人揭底,說裡面拼了高山肉桂。這成為了他心頭永遠的痛,也是他下定決心要拜師學茶的導火索。
  • 新時代的茶空間,不賣茶葉,賣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您還在為與夥伴出去玩耍,想在一個無人打擾的環境坐下來聚會,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您還在為約另一半出去約會,想去一些安靜的地方說說話、看看電影卻不知道去哪?相信您看完這篇推文就知道了。相比傳統茶室/茶會所而言,一天時間內,最多不過營業12個小時,而北極境共享茶空間得益於技術優勢,則能24小時無人值守不間斷營業。就算凌晨2~3點也可以哦。
  • 茶葉價格參差不齊,那麼賣茶算是暴利行業嗎?
    所以在有的人身上,換工作或者換行業就像吃一日三餐那般平常,什麼有利潤有搞什麼,什麼能賺錢就賣什麼,久而久之不知道為什麼賣茶也在大家的印象中變身成了暴利行業。其實要說真正的暴利行業,怎麼才能是暴利呢?一本萬利?小約知道在以前網絡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茶葉的價格真的是,你說多少都有人信。因為什麼呢?
  •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於塵世偷來閒暇時光,不失為人生之樂事。曾經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不管這謹慎的態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那麼重要。
  • 降級的下午茶,升級的喜茶,這家茶飲店其實是來賣茶葉的?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不同氣候下、土壤裡長出的茶葉各有特色,人們的制茶工藝也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差異化的飲茶習慣。雲南人喝普洱、黃山人喝毛峰、福建人喝鐵觀音,中國好茶種類豐富,人們對於茶葉的種類有不同的偏好。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的茶行業是什麼樣的?又存在哪些問題?
  • 網上99元茶能買嗎,在網上怎麼買到靠譜的茶
    我國作為產茶大國,幾千年的種植文化和工藝傳承,打造出了很多名茶。但一旦提起茶葉市場,假冒偽劣亂象叢生,「水很深」成為消費者的直觀印象。不法商家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以舊當新、以次充好,就是鑽了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尤其是近年來,在電商大行其道的時代,憑藉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不少茶葉電商迅速壯大,大量「99元幾斤、幾餅的茶葉」信息充斥在各個平臺,明眼人一瞧就識破這些低質低價的賣茶伎倆,但這些二類電商仍能每月盈利千萬,賺的是盆滿缽滿。網上99元茶能買嗎,在網上怎麼買到靠譜的茶?
  • 春茶季將至數十萬畝茶田或滯銷,直播賣茶能自救?
    孫進說,往年的春節,黃山風景區吸引全國的遊客,也是一年的銷售高峰期,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黃山空空蕩蕩,茶葉也屯在茶商手裡。「舊茶不去,如何迎接新茶?」  孫進經營著自家15畝的小茶園,每年的收入大概在8至10萬。他介紹,口糧茶的利潤率在20%左右,而高端茶與禮品茶在80%左右,每年至少佔到一半的利潤。因為疫情,孫進判斷高端茶與禮品茶市場都會受影響,今年利潤也不樂觀。
  • 為什麼現在網上賣茶的美女這麼多?
    現在有不少茶行業從事者開始重視線上經驗茶葉,在網上或者說是社交軟體上賣茶,其中就有很多「茶葉西施」,而且這些在網上賣茶葉的女人往往顏值不低,有人還戲稱她們為賣茶小妹。
  • 王繼松:鳳岡最大的「賣縣賊」,今天來賣鳳岡鋅硒茶
    5月28日,第12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鋅硒鳳茶·全球共享」茶產業推介會在國家級AAAA級景區——鳳岡·中國西部茶海之心景區舉行。自稱要做鳳岡最大「賣縣賊」的縣委書記王繼松親自上陣推薦鳳岡鋅硒茶,在他的心裡,「每款鳳岡鋅硒茶,都是好孩子」。
  • 讀書| 來學學你不懂的日本茶
    本次活動,也是新書《你不懂茶》的發布會。活動結束了,而一本書的新生命才剛剛展開。《你不懂茶》,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它,揭示了一個你不知道的、怎樣的日本茶世界呢?今日,我們的「讀書」新欄目,來一起看看哦。日本茶,到底是一種什麼茶?
  •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倡議:援助湖北解決早茶「賣茶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9日訊(記者 王城)為解決湖北早茶 「賣茶難」的問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近日發出倡議,希望全體茶界同仁與社會各界響應國家支援湖北的號召,主動幫扶湖北茶業抗疫扶貧工作,幫助湖北做好春茶產銷工作。
  • 福州某品牌茶1斤48萬元!記者暗訪調查「天價茶葉」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份2020年武夷巖茶最新排行榜,裡面的茶葉價格讓人咋舌!各品牌的巖茶價格每斤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最貴的手尚功夫「遠香」一斤竟然達到48萬元,單泡就得9600元。這喝的是茶還是人民幣?「天價茶葉」究竟有何特別之處?福州的茶葉市場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暗訪調查。
  • 在市場上擺攤賣茶怎麼樣?
    這時,一個小夥伴們來問一個小約會,擺個攤賣茶怎麼樣?對於這樣的問題,不推薦小悅的回覆。好吧,一定有不推薦的理由,不是小悅悅之前說的,家家戶戶都要喝茶,在人間煙火大氣中,是否有一絲茶香?既然是家庭必需品,為什麼這個攤位不適合賣茶?原因很簡單,慢慢聽小悅。
  • 星巴克開始賣茶葉了 傳統中國茶將會是下一個飲品風口
    1、咖啡巨頭星巴克賣茶葉,傳統中國茶勢力不容小覷如今,新中式茶飲風頭正勁,進入2018年,水果茶、髒髒茶輪番轟炸市場,誰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咖啡巨頭星巴克也不例外。不過,星巴克這次可不是跟風賣新式茶飲,而是拿出了帶有中國傳統的茶葉飲料。
  • 2021年如何用茶賺錢?跨境電商賣茶有機會嗎?
    根據行業報告,到2023年,美國將消耗價值178億美元的茶。 顯然,這種茶葉消費量的增加和相應的茶葉需求有一定的原因。 但是這些數字對您有什麼幫助?實際上很多。 許多人可能認為,在各種天氣下都不可能種植有機茶。錯了 實際上,茶是一種非常多用途的農作物,只要小心一點,幾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種植。
  • 【茶籽】茶的標準化探討
    Levin:我發現一個特點,不知道準不準確。發現年輕人做茶,分兩派,一個是體驗派的,不改變傳統喝茶模式,過著閒適的生活,順便倡導自己的生活理念,結成圈子;另一個是商業派,我把茶貓的創業歸為這類,有清晰的規劃,嘗試變革喝茶模式,商業化運作意味更濃一些。
  • 茶非藥
    代表作品有《論中國茶葉之復興》、《中國茶界亂象之泛濫的茶文化》、《茶與女人》、《人在草木間》等系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賣狗皮膏藥的,賣狗皮膏藥的都會說自己的膏藥包治百病的。茶江湖也難以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