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生活就是自我否定嗎?這裡面有誤解

2020-12-18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現在的人談到佛系生活,往往第一時間會想到自甘墮落,不求上進,拒絕進步,得過且過……但其實這只是基於對佛法的錯誤理解,我們今天就以「否定」為例,來簡單說一下。

無論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基於人類的本性,一旦犯了錯,幾乎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我搞砸了」,然後緊接著延伸出兩個意識,第一個意識是趕忙給自己做個判斷,把一切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進行自我否定,「我太沒用了」,「我太笨了」……

第二個意識是把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是他幹的」,「要不是他,我不會這麼做」……表面上看,這是在通過指責別人,撇清自己,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但從潛意識裡,這是一種通過指責別人的手段,進行的自我否定,是因為我覺得自己錯了,所以指責別人可以讓我好受些,與第一個意識並沒有什麼不同。

無論是打壓自己,還是打壓別人,當這樣的行為做得多了以後,人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要麼迷失在這樣的行為中,變本加厲,要麼產生迷茫的情緒,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當自我否定發展到極端時,還會因此產生憤怒的情緒。比如,在職場中你經常會看到的那種脾氣極差的管理人員或者老闆,他們學歷一般,能力一般,長相一般,卻經常以嚴厲甚至苛刻的態度對待下屬和員工,生活中,寬以待己,嚴以待人,這並不是他們本身的性格所致,而是想要通過極具攻擊性的姿態,來達到隱藏內心自卑的目的。

與之相反的表現,就是逃避。比如時下流行的宅文化、抑鬱,還有「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等諸如此類的言語和行為,以及精神狀態,「佛系生活」中的表現,很多以此為例,似乎「佛系」與這些行為都劃上了等號,真是大大的不妥。

佛法從來沒有教導人們像這樣生活,要說人們會誤解,那一定是因為佛法教導人們不要枉下判斷,在普通人看來,這是一種逃避和消極的表現,是不做正面回應的示弱,其實恰恰相反,這是避免自我否定的方法。

每個人都知道不能輕易地進行自我否定,於是,當產生這樣的念頭後,下意識地會想要尋求解決辦法,結果因為這些辦法,產生了新的問題,從而導致不僅沒有糾錯,反而錯上加錯,所以,佛法會教授大家先不要急著做判斷,從根源上制止了因判斷錯誤產生的自我否定。

可是,面對事與願違的事情,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難道不是人的本能反應嗎?當然是的,人永遠無法避免犯錯,關鍵在於你怎樣對待錯誤,消極的情緒無疑對解決事情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自我否定作為消極情緒中的重要一種,自然也是沒有必要的。

因此,佛法的本意不是讓你停止自我否定,而是面對這樣的情緒時,要正確地對待,把精神集中於怎樣解決當下的問題上來,與自己的內心和整個世界和解,這樣你才不會被任何困難打倒。

相關焦點

  • 自我否定的好處,就是不用去改了.|叢非從
    但這只是意識層面的想法。潛意識裡的想法卻是:我不能改,改了之後會更糟糕。意識和潛意識有衝突。潛意識就想出了一個主意:我只要一直在自我否定的路上就好了,絕不要到達終點。這樣我就可以保持既改又改不成功的現狀了。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人喜歡自我否定,因為它會導致人的不自信、自我消耗、負能量,給人的感覺並不好。
  • 佛系生活,你真的想要嗎?
    這幾日,竇靖童又上熱搜,因為她剃了個頭,並被大家戲稱「竇·佛系歌手·靖童」。一夜之間很多網友們都成了「佛系女孩」、 「佛系男孩」……佛繫到底是什麼? 有佛系追星,不撕逼、不控評、不反黑;有佛系買家,被某寶商家坑了也不差評,將就用;有佛繫戀愛,男神/女神看看就夠了,單身也無所謂;有佛系好友,票圈點讚都是愛的鼓勵。
  •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網絡上說「佛系青年」「佛系**」是近幾年的流行熱詞,它們究竟代表什麼現象呢?其實,這些詞只要是綴在「佛」字的後面,不管怎麼變它就是個帶有佛性詞語,這樣的人就是帶有佛性或嚮往佛性的人!
  • 「佛系」不好嗎?這幾個星座不爭不搶,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佛系」不好嗎?這幾個星座不爭不搶,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態度,不管是哪種生活方式,只要能夠遵循自己本心即可,有些事情我們強求不得,世間所有事物,都有著宿命和安排,所以我們根據自己本心來追求心中所向。
  • 在佛系中尋找真實的生活態度
    佛系思想一定程度上讓一些年輕人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解除了家庭和社會賦予的各種無形壓力,找尋本我,回歸自我。一個人偽裝久了,就很容易混淆自我,分辨不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為了迎合上司,獲取機會;討好客戶,贏得訂單;笑臉相迎,取悅愛人;適應環境,融入群體,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當放下身段,在偽裝的過程中,我們喪失個性,丟失本真,迷失自我。
  • 被「佛系愛情」毀掉的年輕人!
    本來也曾滿含誠意的一方,在對方的「佛系」態度下,披上了自我防禦的「盔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對愛情持著一種「有也行,沒有也罷」的態度。佛系愛情,開始逐漸成為現在男女感情的常態。也許有一些人,是看到身邊的愛情都難得美滿,便對愛情不敢抱有任何憧憬。得不到,就假裝不想要;沒有希望,自然也不會有失望。所謂佛系愛情,無非就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後的妥協。
  • 你還在佛系嗎?該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
    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網絡流行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讓一些家長感到很苦惱。每到放假孩子待在家裡,讓家長們大倒苦水。很多家長一見面就是寒暄幾句,然後就往孩子方面拐。唉呀,你家孩子去學校了沒有,我家的孩子還沒去啊。不得了啊,你知道他在家都幹些什麼嗎?我真的是看到他就煩。
  • 佛系生活並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
    佛系與懶惰並不是一樣佛系本身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為什麼一開始開頭我就要講佛繫於懶惰並不是一個樣子的,在過完年後這段日子裡,經過了許多的討論以及一些聊家常,一些聯絡感情的時候,我常常會聽到我說我要做一條鹹魚,我要是一個佛系青年,所以這並不是你不去努力的一個藉口。
  • 爸媽的「佛系生活」
    老爸和老媽卻淡定自如,每天就是種菜養花,根本不操心這事。那天我去老宅,看到五嬸正在院子裡打量。我打了個招呼,她立即迎上來跟我嘮叨起來:「這臺拖拉機也舊了,給我們算了,你們幾家都有機動三輪車。」五嬸的精明計較我早有領教,所以心裡有些反感她,於是回應道:「這事不是一人說了算的!」回到家,我跟爸媽講起五嬸的話。我爸淡淡地笑笑說:「她想要就隨她去吧,不能因為這點事鬧矛盾。」
  • 佛系大學生?沒錯,是本人了!
    人如其名,他們有一種超凡脫俗的 I don't care 的態度,將佛系二字作為自己的生活指南,過著佛系人生。看淡紛爭,一切隨緣……他們在面對部門、學習、生活時能夠把握一個平衡點並安然自若有條不紊地處理三者關係。面對交代的工作從不推辭,但絕不包攬一切。工作質量永保合格,但從不會有驚喜。佛系幹事的狀態:部長罵我就受教,部長表揚就說謝謝。「沒關係,你隨意就好」攤上一個佛系舍友,那是極好的。
  • 佛系養生、佛系養蛙,你知道佛系藝術家嗎?
    熱門爆款遊戲《旅行青蛙》佛系遊戲《旅行青蛙》來襲,一夜之間,人人都有一隻任性的、喜歡出遠門的、出了遠門會給老父親、老母親帶明信片的蛙。「我的蛙兒子怎麼還沒回家啊。」 這是坐在小編旁邊的同事第16次點開手機屏幕了。
  • 這屆年輕人,該不該佛系?
    大家稱這類人為「佛系青年」。以前有個人問我:你這麼努力、這麼拼命,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對此,我不予否認。我承認,很多時候這麼拼命就是為了錢,也明白,張口閉口提錢真的很俗。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崇尚自由、熱愛詩和遠方,想過人生還是佛系一點的好。
  • 去他的佛系,中國女人的生活明明是魔系
    蝶影飛夢放下磚無法支持你,抱起磚無法擁抱你,真是無法佛系生活,下班回家收拾家,看孩子,哄孩子睡覺,一氣合成……生怕堅持不住。 藝萌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有心情佛系,有一次老公說我是全職太太,我當時就火了,tm出門配司機,回家有保姆,那才是全職太太呢,我這是——出門像書童,回家是保姆。
  • 佛系追星、佛系愛豆,最近爆紅的「佛系」到底什麼意思?
    上網衝浪的各位,有沒有感覺這幾天整個世界都佛系了。前段時間,大家還在抨擊油膩的中年男人,這會兒大家就把炮彈對準了第一批90後。化用到我們娛樂圈的說法就是——佛系追星,佛系吃瓜,佛系愛豆。讓「佛系」二字最早流行起來的就是「佛系追星」,比起隨時隨地打雞血、一點風吹草動可以撕到天昏地暗的親媽粉和女友粉,佛系粉是人淡如菊,滿屏幕的戾氣什麼的不care,生活比追星重要的多。
  • 三種自我否定的原因,你屬於哪一種?
    檸檬發現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存在自我否定,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希望自己更好。當然自我否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能幫助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還能促使你獲得不斷進步的動力。那這個孩子長期被批評和排擠,沒有玩伴,也沒有絲毫價值感,能不自我否定嗎? 第二,只與更強的人做比較我們從小就在或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跟他人進行比較,而這種比較往往是只跟比自己強、比自己好的人比。
  • 研究生學術準備不足會導致自我否定?
    phenomenon)的文章,它在探討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期間是怎樣感受到這種自我否定傾向的;研究生的自我否定傾向與他們的學術準備狀況(包括閱讀、寫作和討論有關的問題等學術工作)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研究生的學術準備不足的情況是否會加劇其自我否定的傾向呢。
  • 佛系人生就是不求上進嗎?不然
    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目標而認真去做。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理想,有抱負,想要成功。但是有那麼一部分人,安於現狀,知足常樂,這些人被稱很佛系。比如人到中年,生活種種經歷磨平了年輕時的鋒芒,讓大多數人變得不計較,不爭取,一切隨緣。有人說佛系的人不計較,不爭不搶,安於現狀,是沒出息。其實不然,他們懂生活,懂人生,更明白活著的意義。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兵。
  • DIY怡居|你是資深佛系青年嗎?
    佛系生活:來源於流行語網絡的"佛系青年"一詞,是指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不爭不搶,平和地過自己的生活。平時對人對事的態度是"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是一副看破紅塵的狀態,一種佛系文化附帶著消極"喪"文化的體現 。
  • 90後的佛系生活:交友隨緣、遇事隨意、愛說「隨便」.
    都說什麼90後95後「貧窮」、「脫髮」、「喪」,我覺得都是隔靴搔癢,並沒有抓住現在大部分90後和95後的生活狀態,所以一直保持著觀望態度。「佛系」這個詞一出現,我才發現自己找到了組織。日常的生活狀態終於被精準地歸納。「佛系」青年的狀態大概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盡力了,然後微笑著順其自然。
  • 佛系健身者,說的是你嗎?
    什麼樣算佛系,佛系健身者是啥樣的,你是佛系健身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