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睡覺喜歡抱著舊毯子?專家揭秘孩子「戀物」背後的原因

2021-01-09 騰訊網

有個媽媽最近很苦惱,原因是她的孩子有一條從出生就蓋的小毯子,到現在3年多了,毯子已經破舊不堪甚至蓋不住全身了,可是孩子就是不願意換條新的

一定要蓋著這條舊毯子才能入睡,即使出去玩也要隨身攜帶,否則會睡不著覺。

媽媽曾嘗試偷偷把毯子藏起來,卻引發了孩子強烈的不滿,哭著喊著要找回來。

媽媽疑惑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了,對這條毯子如此迷戀,於是來到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湖南省生殖醫學研究院)心理門診詢問醫生。

過渡客體——母親的替代品

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

我們常能見到一些小朋友甚至成年人有自己不能分離的物體,比如枕頭、抱被,或者是布娃娃、圍巾等。

即使因為長期的使用,這些物品已陳舊,甚至破爛不堪,但主人卻不願意丟棄,不論去哪裡都要隨身攜帶,否則難以入眠。

孩子為何會如此依戀某一件物品?

其實,這些物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渡客體

就是一些充當母親替代物的特殊玩具和玩物,它們是幼兒自己發現和創造的。

可以在母親離開幼兒的視力和聽力範圍時替代母親,提供給幼兒以溫暖和舒適感幫助對抗焦慮、寂寞,直至成長到內心可以安全地擁有母親。

如果你家的寶寶有過渡客體,家長該如何做呢?

心理專家建議:如果嬰幼兒有過渡客體,家長一定不要緊張,應保持一種接納的態度,不要過於幹涉,但在親子關係上應注意給予更多的陪伴,尊重嬰兒內心發展過程,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成年人也有過渡客體

如果到了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時期還保留了兒童時期的過渡客體,這是否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呢?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基本到三歲以後,兒童就可以自發地產生想像中的母親表象。

這時,母親的缺席就變得不那麼令人難過了。

不過,兒童在整個兒童期都會繼續擁有過渡客體甚至到成年期,作為對抗拋棄的保護。

而成年人也有自己的過渡客體,尤其是常常漂泊在外的人,會隨身攜帶家裡的紀念品,比如一張照片,一個枕頭,作為家庭提供安全感的具體提醒物。

此外,並不是所有的人與母親分離都那麼完美,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必須藉助於過渡客體來安撫自己與親密的人分離時緊張焦慮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世界缺乏理解和關懷。

作為撫養者,學習諸如「過渡客體」等有關兒童心理的知識對我們科學育兒實在重要了!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首發來源: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微信公眾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湖南省生殖醫學研究院)內科 心理門診 王玉婷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寶寶睡覺喜歡摸乳房、抱玩偶、毯子?揭秘戀物背後的原因
    「那你可不能慣著,男孩子天天這樣摸,要是發展成「戀物癖」,變成「小色狼」怎麼辦?」另一朋友的發聲,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其實,閨蜜的寶寶的這種「怪癖」,我身邊很多小孩子都有,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有的孩子喜歡摸著媽媽的乳房睡覺,有的孩子非要摸著媽媽的胳膊、耳朵才能睡著,還有的孩子對自己一直用的小毯子愛不釋手,更有對毛絨玩具情有獨鍾。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行 為 ActionQ:我女兒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她到現在都還離不開自己的一個布偶,晚上睡覺、白天出門,她都要把娃娃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
  • 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們越看越喜歡,然而各種煩惱也層出不窮。比如寶寶特別喜歡某個東西,總是愛不釋手甚至寸步不離,這個東東可能是一件小毯子、一個小玩具……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否該糾正呢?
  • 還記得離開毯子就不能活的萊納斯嗎?孩子戀物行為的秘密一次講透
    就連睡覺都會緊緊地抱著不放。哪怕衣服和玩具已經破舊了,孩子也不願意拿新的衣服去換。當孩子出現對一件物品痴迷的情況時,許多父母都在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出現了偏執症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寶寶的戀物行為在生活中的具象反映。
  • 觀化保育日誌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孩子整天把布偶當寶,以前在家裡也就罷了,等上了託育園,如果老師不讓帶到園裡可怎麼辦?我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成為「戀物癖」,可現在強行拿走娃娃吧,她又哭鬧個不停,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 孩子喜歡抱著指定小毛毯,就是「小怪癖」?不,孩子正在走向獨立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閨蜜發現孩子身上多了個「小怪癖」,小傢伙睡覺的時候手裡一定要拿著一條小毛毯。近來天氣比較熱,可是孩子仍然不允許媽媽把小毯子收起來。閨蜜覺得很奇怪「這條毯子看起來很普通啊!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偏愛呢?」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阿文的小毯子》:了解「過渡性客體」,懂得孩子「戀物」心理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小孩都有一件十分依賴的東西,有的是毯子,有的是布偶,這件東西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最明顯的便是在孩子們要睡覺的時候,必須有這件東西的陪伴,而有些孩子甚至連吃飯玩耍都一定要帶著它。很多寶媽對於孩子對這些非生命體的依賴感到十分的擔憂,擔心孩子過分依賴非生命體而影響了正常親密關係的建立。
  • 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導語最近有些粉絲媽媽們在後臺給開心爸爸留言,說了一些這樣的疑惑:家裡面有條毯子,是孩子一出生就用的,到現在已經是又破又舊的,但孩子就是不放手,特別是睡覺的時候,說什麼都要抱著,只有抱著才能睡覺;孩子都已經5歲多了,按正常情況都已經是可以自己睡覺了
  • 孩子迷戀毛絨熊、不舍兒時圍嘴,得知「戀物」原因,我只想更疼他
    如果這個小圍巾沒有了,則是「地動山搖」,「天翻地覆」……朋友由此產生了擔心,孩子的這種過度的迷戀行為,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一種「戀物癖」啊,會不會對孩子以後的心理產生影響。原因:孩子在構建安全感時的心理寄託要搞清這個問題,先弄明白這種迷之情結到底是怎麼來的!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男孩喜歡超人玩具,女孩喜歡芭比布偶,大多數情況家長不會阻止孩子玩玩具,但如果孩子不斷痴迷其中,家長也會引起警覺,或哄騙孩子交出玩具,或用強硬的命令口吻直接說「不」,這樣的方法可能無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對玩具撒手,甚至還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
  • 依戀布偶、小被子……孩子戀物是病嗎?父母該如何幹預?
    同學家的女兒今年秋天上的幼兒園,每次上幼兒園必須要拿一個毛毛熊,一個又破又舊的毛毛熊。聽老師說,小女孩在幼兒園幾乎和毛毛熊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上廁所、午睡。同學知道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孩子在家也喜歡那隻髒兮兮的小熊,同學提出是要給孩子新買一隻小熊代替舊的,可是孩子不同意。
  •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儘管父母給他買了很多嶄新的玩具,但小軍一點也不喜歡。每次父母都想讓他丟掉這這個破舊的手帕,都遭到了他近乎拼命似的反對。若哪天出門沒有帶手帕兒,那麼他就會哭鬧不止。甚至每次睡覺都必須抱著手帕才能入睡,有時候就算睡熟了,也會緊緊的抱著手帕。其實,不僅僅是手帕,還有毛絨玩具,這些都是孩子的「鍾愛」之物,有的孩子甚至對被子衣服都很痴迷。
  • 孩子吸手指、依戀小毯子……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了
    視頻裡,一個小女孩站在晾曬的小毯子旁邊,一邊吮吸大拇指,一邊抓著小毯子,放在臉上摩擦。當媽媽把毯子拽開,她馬上拽回去,繼續摸索小毯子。「孩子都7歲了,還有這種怪癖……」朋友惋惜地說。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類「怪癖」。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 小孩子為什麼喜歡抱著東西睡覺
    今天一個同事沒人給看孩子了,於是就把不到三歲的兒子帶到了單位。這孩子長得很帥,眼睛特別大,皮膚也很白。正好我這桌兜裡有吃的,就給孩子送過去了,這時我才發現他手裡抱著一個小毛毯。於是我就問我同事,我同事說原來出門抱著大毛毯,天太熱了,我就跟孩子好說歹說的才同意換成小毛毯。
  • 如何對待孩子的戀物行為?《阿文的小毯子》:善用共情思維來幫助
    如果家長可以認真觀察會發現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非常喜歡和依戀的東西。比如說毛絨玩具,比如說小毯子等等。對於孩子依戀非生命體的行為會有不少的寶媽陷入到焦慮情緒當中,害怕孩子因為對於某件物品的過度依賴而忽視了正常親密關係的建立。但其實這個非生命體對於孩子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 爸媽們擦亮眼:迷戀毛絨玩具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玩耍的時候,她要一手抱著玩具熊,另一隻手玩其他的;吃飯時,玩具熊也要抱在懷裡;當然,她睡覺也一定要抱著玩具熊,否則難以入睡……除此之外,她還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她的玩具熊。後來有一天,玩具熊不見了,小女孩哭鬧怎麼也不願睡覺。全家人出動尋找了好久,最後在床底下找到了。小女孩才抱著玩具熊安心地睡覺……這是最近一位焦慮媽媽的留言,很多人跟她說,孩子「不正常」。
  • 「6歲的兒子不摸我乳房不睡覺!」孩子依戀布娃娃、愛摸私處……背後的真相千萬別忽視!
    事實上,孩子的這種「戀物」習慣和成人的「戀物癖」並不一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種正常現象,有這樣的行為不一定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有些不一定是個好習慣,比如必須摸著媽媽身體(甚至乳房)入睡的孩子。在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不幹預。
  • 「丟不掉的小毛毯」,孩子痴迷玩具,竟和媽媽脫不了關係
    寶寶兩歲了,不管是睡覺還是出去玩,都要抱著自己的小毛毯。媽媽試圖把髒了的毛毯洗洗,孩子都要大哭大鬧不願意,更別說拿走或扔掉了。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只要和小毛毯在一起,很快就會安靜下來,這位媽媽不知道寶寶為什麼離不開那已經髒得不像樣的小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