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說:「拒絕加入家長群,雖然太太多次催促,也堅決不加入。」
為什麼?
他給出的理由是,不想讓孩子被比較,父母喜歡比孩子,比成績、比身高......
家長的這種攀比心理,也會帶動孩子,孩子則比父母家庭、比吃穿用度。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理,就連比爾蓋茨也曾遇到,看他是如何處理的。
他的兒女曾向他抱怨「其他同學都有手機了,我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太尷尬了。」
比爾蓋茨並沒有因此而打破規則,因為他們的家規是,13歲時才可以得到手機。
世界首富不是買不起手機,而是選擇不買手機。富人的教育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
反觀我們很多經濟條件並不好的家庭,怕孩子被比下去,怕孩子有自卑心裡,本著「再窮不能窮孩子」的理念,即便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也要滿足孩子的虛榮心。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教育理念的差別!真正的貴族貴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比爾蓋茨雖說世界首富,但在金錢從不放任孩子,孩子的零花錢是需要做家務來獲得的,要讓孩子們認識到,金錢是要付出勞動才能獲取,從小就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
在首富的子女身上看不到半點富家子弟的紈絝之風,他的女兒和普通女孩一樣,沒有昂貴的奢侈品,穿衣打扮都極樸素。
比爾蓋茨在接受《Newsnight》訪問時表示,將把自己580億美元全數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
他會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們自由嘗試任何東西,但不是將大量金錢直接傾倒在他們身上。這樣對子女沒有任何好處。
有一句話說的好,透過一個人的花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格局。
李湘的消費觀一直被網友們詬病,給上幼兒園的孩子就背著幾萬多的包包,渾身上下全名牌,滿滿的土壕範。
李湘在節目中曾說:「她們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是65萬,夥食費都要7萬。」
網友「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金星說的一段話被網友們瘋狂點讚「孩子是單純的,只知道冷了加衣服,孩子根本沒有名牌意識,孩子穿名牌滿足的是大人的虛榮心。」
深以為然!家長才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喜歡炫富,孩子將來就會形成愛慕虛榮攀比的性格。
郭晶晶和霍啟剛算是頂級豪門了吧,但是郭晶晶和霍啟剛生活過得卻十分的接地氣,這豪門公子搬家就背著個大編織袋。
郭晶晶,很少能看到她穿什麼大牌,低調的簡直都不像是豪門媳婦,國慶閱後時只戴個5毛錢的發圈。
孩子也從不嬌慣,有記者拍到給孩子買20元一件的衣服,夫妻倆帶著4歲兒子在街邊賣旗籌款做善事,孩子穿的鞋也被眼尖網友認出,說是和自己家寶寶的是同款,只有200元。
他們還帶著孩子體驗生活,來到農田裡插秧。
他們對孩子的富養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這也是土壕和貴族教育的區別。
中國人對「貴族」有著特殊的情結,很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孩子到貴族學校沾染貴族氣息,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貴」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比普通學校的學生還要苦。
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在西方眼中的貴族精神,不是養尊處優,貪圖享樂,而是有文化、有教養、有擔當、有自由靈魂精神富足的人。
精神上越富足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就會越少。
最近播出的《嘿,你在幹嘛呢》欄目,曝光了何炅的私宅,相比李維嘉、杜海濤溫馨奢華的豪宅生活相比,他的家顯得單調而又冷清。
裝修極其簡單,除了生活必需品,看不到多餘的物品。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複雜的人,則對簡潔有著特殊的心理需求。
當孩子有炫耀和攀比心,證明孩子精神世界的匱乏和單調,所以才會在意他人的注意和評價,想通過外在的肯定來滿足自己的內心。
父母平時就要重視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給孩子講講上面的故事,多帶孩子看有益的書籍,精神上富足了,攀比之心自然也就降低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感謝大家閱讀,我是樂觀媽媽,喜歡閱讀、思考和分享,希望我的心得能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關注,願與你一同進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