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解讀《傷寒論》的人都在說五苓散是解表之劑,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說五苓散是解表劑的人主要依據就是「脈浮者」,只要出現浮脈,就是表,以此有這個誤解。
脈法說「一份浮脈一份表」,事實上,浮脈並不一定代表著在表,也有可能在裡。如果將肺表為表,那麼浮脈只有在寸脈浮和整體脈浮的條件下,才是表。如果是局部脈浮,那就不是表,很有可能是裡。
比如,關脈浮,其實就是在裡的胃,或者膽府之病,左關脈為肝膽之病,右關脈為脾胃之病,需要區別對待。
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所治療的浮脈,既不是在表之浮,也不是在中焦之浮,而是尺脈之浮,所以以此來斷定五苓散治療表證,是有失穩妥的。
五苓散證一般有口渴,但是這種口渴是有特點的口渴,一般還會有小便不利等情形,舌苔有時表現的比較厚膩,大便也比較溏洩,關鍵時刻還有皮膚乾燥,所以五苓散是一個很好的護膚品。
一般來說,皮膚之中水溼之氣比較旺盛的,都會表現出皮膚很晦暗,而金旺才能表現出比較白皙,所以五苓散用來治療體內溼氣盛,皮膚粗糙等問題。
五苓散治療水逆證,即體內溼氣重,飲食入口即吐,這是因為人體的中焦有水溼困脾,飲食進入脾胃之後就表現出來中焦大水汪洋,人體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嘔吐。所以五苓散治療的疾病之中,就有一種是水停中焦。
所以五苓散治療的是水痞,即水液停在胸下,表現出來的跟半夏瀉心湯很類似,只不過半夏瀉心湯是溼熱蘊結在中焦,而五苓散則偏向於寒溼,區別對待。
五苓散的藥物組成主要是桂枝、茯苓、白朮、澤瀉、豬苓,每一味藥其實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利尿藥,桂枝雖然沒有明文說可以利尿,但是張仲景在治療疾病時,出現了小便便利,便減去桂枝,可以看出桂枝利尿作用很強。
很多情況下,利尿是用來扶陽的最好的方法,葉天士所謂的「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所以五苓散在很多時候就可以用來通陽。比如,對於夏季水溼太旺盛,作為除溼劑,五苓散就可以防治中暑。
五苓散之所以叫做五苓散,很多人說「水津四布,五經並行」有關,即五苓散可以協助人體進行水液的代謝,可以協助膀胱氣化,而膀胱氣化其實又跟皮膚有關,所以很多時候用五苓散來治療皮膚疾病,特別是夏季因為水溼問題導致的皮膚病,以五苓散作為治療方藥,療效都非常好。
因為五苓散治療的是水液病,所以跟水液有關的疾病,很多時候可以考慮到五苓散,如我們知道的癲癇發作一般都有口吐白沫,這種白沫一般認為是水液代謝出了問題,所以有報導,以五苓散治療各種癲癇,療效顯著。
另外,對於經常暈船,暈車的人來說,其實中焦水飲才是根本原因,所以用五苓散可以很好的改善暈車暈船等現象。
腹瀉,有的時候是水洩,主要原因是小腸的泌清別濁的功能障礙了,這時就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促進水液的正常代謝。同時,因為很多時候所謂的疝氣,其實就是小腸下垂,而用五苓散就可以健全小腸的水液泌清別濁功能,所以疝氣很多時候也可以用之。但是,不管如何,這些症狀在使用五苓散的時候,必定有一個小便不利,因為這是五苓散的對症之一。
五苓散還有很多經典組合,比如我們常用的茵陳五苓散,其實就是因為五苓散的祛溼功能強大,再加上一點茵陳,就可以非常好的轉化體內的溼邪了。對於因為肝臟不好導致的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療效都非常好。
五苓散還可以跟平胃散搭配,主要面對的就是中焦水溼問題導致的脾胃疾病,腹脹、腹瀉等等。也可以跟小柴胡湯搭配,本來小柴胡湯是有除溼作用的,但是小柴胡湯的除溼作用稍微弱一些,搭配在一起對於很多中焦溼氣重,又有肝氣鬱結的患者,療效非常好。
前期精彩:
前期名方妙用匯總:名方妙用
學習五運六氣:易道春秋-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