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奇妙的極樂世界三事之水篇

2020-12-15 彌陀法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們凡間有水,這是眾生不能捨棄的必須之物。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水,但是西方極樂之水卻不是生存之要,而是有著更加殊勝的彌陀大寶海之加持妙用,我們先來看奇妙的極樂世界之水。

《往生論》曰:「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那麼這與《往生論》前所講的「種種事功德成就」有什麼區別呢?

既有相同,又有區別!相同的是,這兩者所說的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都有著不可思議之功用。區別在於「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側重說明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萬物珍寶,皆盡滿足眾生意願,萬物隨心所轉,隨心所現之功。

而「三種事功德成就」,則側重說明的是其「三種事」皆可作為佛事來教化眾生。其事功者有三,一可使法音流轉惠與眾生,此為極樂眾生隨享法樂;二可使眾生明見十方國土淨穢諸相,此為極樂眾生可以任意諦觀十方國土他方世界;三可令眾生消塵垢而得快樂,此為極樂眾生自身消業障、破無明而自得其樂。感覺蘇軾的詞在這裡應該改為「橫看成嶺側成峰,事事成就各不同,不識極樂真面目,只因身在凡間中」。我們今天來學習《往生論注》,感覺極樂眾生福報之大,無以言表。

此篇我們來了解極樂之「莊嚴水功德成就」。《往生論》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曇鸞大師說這便是「莊嚴水功德成就」。佛為何起了這一願呢?

《論注》曰:「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國土,或沄溺洪濤,滓沫驚人;或凝凘浹渫,蹙枷懷忒。向無安悅之情,背有恐值之慮。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成佛,所有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華,布為水飾,微風徐扇,映發有序,開神悅體,無一不可。」水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沒有水,莊稼不能生長,我們不能生存。但是娑婆世界的水肆意泛濫,則是水患。

《論注》這裡所講的水患,我們應該很是熟悉,大水一來,波濤洶湧,巨浪滔天,翻江倒海,濁水裹挾著雜物驚人。漫水攜帶浮冰橫流下洩,衝擊著兩岸,使人驚恐失色。這等濁惡之水,我們面對它時沒有安全愉悅的心情,而背向它時又有忐忑不安之憂慮。正是面對也不是,背對也不是,皆有苦憂。

由此法藏比丘興大悲之心,「假如我成佛,國土所有流泉與池沼都與岸上的宮殿相映成趣,千萬種寶花飾布水面,微風徐來錯動花葉,流光溢彩收發有序」。這一切開悟心神,愉悅身體,蕩除心中汙垢,沒有做不到的。曇鸞大師將極樂妙水莊嚴功德形相躍然紙上,現於眼前,這就是「莊嚴水功德成就」所要達成的目的,妙哉乎!

此極樂之妙水不光形相奇妙,更有著不可思議之妙用。

《論注》在長行中續言:「彼淨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須水耶?清淨成就,不須洗濯,復何用水耶?彼中無四時,常調適不煩熱,復何須水耶?不須而有,當有所以。經言:『彼諸菩薩及聲聞,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聞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聞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此水為佛事,安可思議!」

在以上的大段論述中,曇鸞大師以三設問句提問,並引用《無量壽經》經文來解答的方式,告訴我們極樂之水的妙用。其一問,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並非是喝水吃飯之身,為何需要水呢?其二問,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成就的世界,不需要洗滌汙垢,為何還要用到水呢?其三問,西方極樂世界並沒有春夏秋冬四時寒暑,溫度適宜,不需要水來調適,為何還有水呢?上述三種情況所列均不需要水,但西方極樂世界卻有水,這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這個道理就在《無量壽經》上卷當中,《大經》經言極樂之水之妙用,大致羅列有七:一者極樂之水隨眾生之意願,任意流淌疏布,調和冷暖,對凡夫來說,儼然是神通妙化的仙境,這是極樂聖境與眾生心意相通任意化用之功;二者為眾生治三垢之病,使眾生身體神清氣朗,愉悅通泰,蕩除無明;三者水清澈潔淨至極,到了感覺不到的地步;四者極樂池底金沙,無論池水多深,被水映照於眼前而不障;五者寶水輕慢柔和,波瀾不興,無間漫流而灌注,委婉往復而回流。自三至五,乃一幅美妙的西方聖境,詩情畫意一般地呈現給眾生。眾生六根所觸,通泰適意;六者水波流淌發妙法之音,隨眾生所求而生,沒有聽不到的。諸如佛聲、法聲、僧聲等十五種法音皆可聞聽,並得無量大歡喜;七者由於法音流布,使得眾生皆可隨順清淨、寂滅、真實等十種修法之道。

如此這般,極樂世界永無三惡苦道的名字,也無三惡道之實,只有自然快樂的法音往複流轉,所以這個國土的名字為「安樂」。沒有三惡道,一切皆是自利利他,決然自在法樂。

極樂之水能弘法作佛事,確實是不可思議啊!

相關焦點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與眾不同的觸受之樂
    待有了孫子,還是有此習性,不管生人與熟人,凡是看到有人穿著毛茸茸的綿軟衣服,便每每揮舞著小手去觸摸,嘴裡還咿呀著說著什麼,我想這是否就是觸摸所帶來的一種快樂的享受吧!極樂世界的珍寶,眾生觸受也能生出更深層次的殊勝法樂,法藏比丘實在是太慈悲了,對往生眾生照顧得是面面俱到,無微不至。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服飾寶花香飄世界
    繪畫 | 佛存西方極樂世界天上下衣服,天上下寶花,伴隨著服飾與寶花的飄落,無量妙香普燻國土。衣服能穿,花能欣賞,馨香可聞,這樣美妙的世界是不是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這就是《往生論》偈語所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燻」為我們描繪的出世間美景。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而在佛法中也有一法,可以稱得上是佛法之巔,唯我獨尊!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這裡先把書名號內的文字略解一下,然後再作分解。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永生之道
    疾病癒後,為長久住世弘揚佛法,則繼續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時山中宰相陶弘景密授他道家十卷長壽仙經。但返程遇到了三藏法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鄙夷道家長生術,對曇鸞大師言之:「外道哪有長生術?如果真講長生術,唯有我佛教大覺金仙氏才有!」因則傳給大師佛教淨土經典,大師方知修成佛家的無量壽之法才是世間真實可得的究竟長壽之法。今此我們想得無量壽有可能嗎?有!
  • 【求生極樂】極樂世界的水用處太奇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
    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開神悅體」是利益,你得的利益、得的功德,「淨若無形」是形相,都不可思議。這一段文,我們看念老的批註,「右」,右面這段文,顯示「水具妙用」,極樂世界的水用處太奇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過浴此水』,這是沐浴,洗澡,在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頭洗澡。
  • 【求生極樂】極樂世界的水用處太奇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
    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開神悅體」是利益,你得的利益、得的功德,「淨若無形」是形相,都不可思議。這一段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右面這段文,顯示「水具妙用」,極樂世界的水用處太奇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過浴此水』,這是沐浴,洗澡,在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頭洗澡。
  • 淨空法師: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在念老集註裡面可以看到,第十八願念老用心用得最多,注得最詳細,這是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請看集注,右第十八願,這是右面這兩行經文,「十念必生願」。往生極樂世界不難,臨終十念必定得生。難,實在是難信,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念老繼續跟我們說,「日淨宗古德」,日本淨土宗古來的祖師大德們,「較量諸經」,較是比較,量是衡量。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如果本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才遇機緣,又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舍下一切,那麼就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荷苞待綻」!這個荷苞待綻就是消除你累世積累惡業循環的一個過程。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絕妙」之處!
  • 他每天念此願疏和簡略次第,無疾而終往生極樂世界
    這幾天我寫了兩篇關於超度的文章,觸動了一些一直認為能批量超度去極樂世界的學佛者,他們似乎認為做到了連一直閉關修行的仁波切、上師都難以做到的事,輕鬆地把人超度去了極樂世界。經常都是說超度走了,眾生離開了,但沒有說過往生極樂。還有,說天眼其實並不嚴謹,佛法的天眼之修證,必須是四禪為基礎,四禪是什麼情況,飛天遁地,穿牆分身,火化水,水化土的境界。具體可以去研讀《清淨道論》。而這個時代,想進入四禪,談何容易?
  • 【07.31生西法師互動問答】尚未斷除煩惱的人,能否往生極樂世界?
    道友提問:請問修淨土法門,可以不斷除煩惱嗎? 生西法師:往生極樂世界不一定要斷煩惱。雖然也有很多斷了煩惱的聖者往生,但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主要是針對凡夫眾生所講。如果要求必須斷了煩惱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就不是對凡夫講的,因為只有聖者才能斷煩惱,這樣的話淨土宗就不是易行道了。修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不一定要斷煩惱,帶業可以往生,帶煩惱也可以往生。
  • 夢到這些,你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了!
    3 所以,為什麼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賴耶裡頭的習氣,這個習氣最重,力量最大,將來臨終時,它先發出來,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6 人迷惑顛倒,就會做惡夢,你如果曉得這個真相,你就知道人斷氣以後,那個現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夢都夢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證明什麼?你阿賴耶裡頭念佛的種子有了力量。
  • 佛號聲中麻雀往生
    念了約半個多小時沒有什麼反應,有佛友告訴我,要給它開示。我心想,它不是人,不能以人來開示,我就講:「麻雀菩薩,你做鳥多麼痛苦,夏天炎熱難耐,冬天饑寒交迫,死後也不得善終,還會被其它動物吃掉。麻雀的壽命多麼短,你現在已經離開這個肉體了。西方有尊阿彌陀佛,他建造的極樂世界,有七寶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衣服飲食,隨念即至……。往生到這個世界的眾生都和阿彌陀佛相貌一樣,壽命無量,神通無量,智慧無量……。
  • 往生極樂世界四土的條件都有哪些?
    是人臨終,無量壽如來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1、 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2、 求生彼剎。不信有往生其國。雖爾者。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其善願為本。故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復言。但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戒作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即心自悔過。悔過者小差少無所復及。其人壽命終盡。即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信。狐疑佛經。復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阿彌陀佛哀愍。
  • 度惡人法門:獵人每天念這品經文12遍,竟往生了極樂世界(附法華經下載)
    有的人認為極樂世界太容易去了,甚至認為每天都有無數的眾生都被超度往極樂世界。這種觀點在藏傳實修的具德上師、實修者中不會出現,哪怕漢地古德亦未有此說。倒是近年聽說一些神通、通靈人士、靈修人物,號稱可以一舉超度多少眾生去淨土,甚至有的還如趕鴨子般趕去西方,有的則說請佛打開極樂世界的大門,然後讓很多眾生往生……我們學佛,自然是要謹依於經論和古德、具德上師的教言,若依以那些世間所謂的通靈人物,笑話就多了。
  •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菩提心管往生,一向專念管品位
    那我們下邊再看《觀經》,看釋迦佛在《觀經》裡怎麼告訴我們的,到底靠什麼往生?《觀經》裡釋迦佛告訴我們,往生靠三心。「佛告阿難,上品上生者,欲生彼國,當發三種心。發三心者,即便往生。何者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 《彌陀經》若發10種菩提心,當往生彼佛淨土
    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彌勒菩薩這幾句話,為我們顯示出世尊介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常常講的;古德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世尊四十九年說許許多多經論,我們可以說到最後都總歸淨土——殊途同歸。「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佛常講的。
  • 往生助念紀實;夢見外公坐寶蓮,身色相貌好莊嚴!
    因病危於2018年11月29日上午送來青雷寺求往生,宗依法師為其臨終開示,剛說幾句就斷命終。經反覆開示念佛,並組織人員助念。過了十幾天後,其妻子女兒來寺院找我,說丁國慶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我問你們怎麼知道?其妻子說母女兩人都夢見過他,他還要去抱她,並對妻子說,我沒死,我還活著,妻子推開他並告訴他已經死了!女兒也夢到爸爸,在夢裡問他為什麼還不去極樂世界,?
  • 帶你認識西方極樂世界(含大型極樂世界動漫圖)
    極樂世界有成而無壞,這是極其稀有的事。任何有為法都是隨生即滅,不會安住第二剎那,所以整個世間界都出現成住壞空的相,都是苦性。任何事情都被無常四邊所攝,所謂「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皆歸死。」但是極樂世界超出了壞滅邊,積聚的不會消散,崇高也不會墮落,合會的沒有分離,生的沒有老死,這是不可思議的事。譬如,我們往生後蓮花化生,就再也沒有老病死了。
  • 五濁惡世開金蓮,極樂世界生白蓮,為何蓮花在佛教如此殊勝?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紅塵說禪》系列第58篇大家都知道我們所在的這個娑婆世界(注意,不是地球,佛家的世界是另一個維度,同時包括時間空間),也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其中充滿了「貪嗔痴慢疑」五毒,已經「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
  • 只要明心見性 瞬間即到西方極樂世界
    無論是見面還是告別,無論遇到高興的事還是煩惱的事,無論是遇到佛事還是俗事,無論是託人辦事還是幫人辦事,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會隨口來一句阿彌陀佛。在漢傳佛教覆蓋的地區,已經形成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佛教氛圍。阿彌陀佛不僅學佛者、佛教徒知道,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