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六十八頁倒數第三行,「聞名普益」,分十段。第一段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我們將經文念一段:【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願是全部經文最核心的一段,四十八願無比殊勝的一願就是這一願。我們在念老集註裡面可以看到,第十八願念老用心用得最多,注得最詳細,這是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請看集注,右第十八願,這是右面這兩行經文,「十念必生願」。往生極樂世界不難,臨終十念必定得生。
難,實在是難信,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念老繼續跟我們說,「日淨宗古德」,日本淨土宗古來的祖師大德們,「較量諸經」,較是比較,量是衡量。就是說《無量壽經》在一切經裡面它是什麼樣的一個分量,跟一切經比較,「餘經中」,除這個經之外一切經裡面,「《華嚴》獨真實」。許多同學都知道,《華嚴》,自古以來在中國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祖師大德幾乎都肯定《華嚴》是經中之王。
我早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老師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都非常驚訝,佛經是宗教怎麼是哲學?那個時候年輕,確實不曉得。他給我介紹佛法,佛法一切經裡面,也是特別為我介紹《華嚴》,還告訴我,學《華嚴》一定要依清涼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我是非常認真學習不少年,也講過兩次,兩次都沒講完。第一次大概講了將近一半,還不到一半,還差一些;第二次講大概是五分之一,講到「十住品」。
第二次講得詳細,用的時間長,五分之一的經文我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很多人聽到非常歡喜。我在八十五歲把它停下來,為什麼?年齡太大了,怕經講不完。如果照我以前這個進度去講,我估計全經講完需要兩萬小時,誰有這個耐心來聽?所以我當時很感慨的跟聽眾們說,這四千多個小時一堂課沒缺的就是我一個人,其他的人統統都有缺課的,不容易。
兩萬個小時還是略說,還不是真正詳細。這個經真的是其味無窮。當我真正明白,沒有懷疑了,《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我把大《華嚴》放下,我講中本。《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三部經境界、內容完全相同,《華嚴》講得詳細,《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節要,《阿彌陀經》是《華嚴經》的略說,大乘經教的略說,便於朝暮持誦,這三部經內容完全相同,只是詳略有別。
我們要知道。所以古人(古大德),無論是中國、外國的,都認為《華嚴》最真實。「若與此經相較」,跟這部經比較,這部經是真實,把《華嚴》比下去了。諸位就知道,我為什麼把《華嚴》放棄專學《無量壽經》,晚年其他統統放下,不再過問了,就是這一部經,這一部註解,這一句佛號,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就心願滿足了。
這比出來了,這個經才真正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第一經,佛在世多次宣講,這很特別。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至少是三次以上。為什麼要多說、常說?那是這個經利益太大了,無與倫比的利益。
經文,諸位這些年跟我們在一起學習,我講經文,往年講過十遍,參考資料完全是依李炳南老居士《無量壽經》眉注,是依那個講的,八十五歲以後,我是依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講的,這是第四回,就是第四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愈講願心愈堅固,不會動搖了,萬緣放下,一心專求西方淨土。
這部經,底下說的,「又本經諸大願」,諸大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一願跟一願比較,其他的四十七願跟這一願比較,「則此願最為真實」。這兩行經文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再真實的了,這多麼可貴!「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這句話非常重要。換句話說,世法、佛法沒有比這一法更真實的。經裡面講「至心信樂」,這個至心,「至誠之心,至極之心」。佛法修學,你有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你用的是什麼心。
我們如果真誠到極處叫至誠,真誠到極處也叫做至極;換句話說,至誠、至極的心來修學這個法門,你就會得到最圓滿的成就。像經文後面所說的,二十四品、二十五品,三輩往生、往生的正因完全在真誠到極處。為什麼你能成就?因為你本來是佛。人用心用到真誠到極處就是佛心,就成佛了,道理在此地,不是隨便說的。
下面引《金光明經文句》,《文句》是註解,這裡面就為我們解釋至心,「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這個至心的標準很高。心源是什麼?心源是本性、是自性。儒家也講,《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那個明德就是心源。這個心是真心,真心的源頭就是本性,本性就是真心的源頭。真心源頭裡頭有什麼?萬德萬能。
所以《大學》上說「在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明字是名詞,中國人稱為明德,明是光明,明是通達,明是沒有障礙,也就是說無量智慧。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話也就是六祖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的第三句,他說了五句,五祖一聽就給他認定了,肯定了,衣缽傳給他了,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明德。
本自具足什麼?具足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具足德能,萬德萬能;具足相好,那個相好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才真正是自性在毫無障礙之下自然顯現出來的。我們這個地球人心雜亂,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所以把自性的性德扭曲了,變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這個世間的人把聖賢教誨丟掉了,東方老祖宗的教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沒有了。五倫是道,是講人與人的關係。關係一定要明了,關係一定要能處好。五常是德,做人必須要遵守的,五常跟佛法的五戒完全相同,常是常道,不可須臾離開的,必須要遵守。
仁者愛人,仁、義、禮、智、信,五德,仁是愛人,愛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在佛家叫慈悲,在儒家叫仁愛。仁是二人,愛自己要愛別人,愛別人跟愛自己是一樣的,沒有差別的,這真愛。義是循理,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叫義。
禮是禮節、是規矩,沒有禮社會就亂了,一定要用禮來維持社會的和諧、社會的安定,不能沒有禮,有禮這個社會稱為治世、盛世,沒有禮叫亂世。智是理智,反面是感情,祖宗教給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末後是信,人言為信,在佛家講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佛講得詳細。
佛的十善業,精神也是五常。這五常沒有了,你看現在的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怎麼得了!左丘明說,這孔子同時代的人,「人棄常」,一個人把五常丟掉了,沒有了,「則妖興」,這個人就不是人了,是什麼?妖魔鬼怪。換句話說,妖魔鬼怪在中國聖賢人的標準,就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就妖魔鬼怪了。
他說「人棄常則妖興」。古書多讀有好處,幫助你看到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要懂得怎樣回歸到性德,回歸性德就是作佛、作菩薩,應該如此,因為你本來是佛,本來是菩薩,本來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學佛沒有別的,佛陀的教學就是回歸自性。人不能不覺悟,不覺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金光明經文句》裡頭,「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這是至心,這個至心在佛法裡面講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當中的信樂,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純真無妄。這是講我們用什麼心去念佛?要用真心。要用真心,一句、十句都能往生。由此可知,念佛所憑的是真心,妄心效果就差很多。真心從哪裡去練?這麼多年來我們所領悟的,我也勸導同學的,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他用假心對我,我用真心對他,不吃虧,為什麼?他還要搞六道輪迴,我不想搞六道輪迴了,我想來生到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真實的世界,跟我們這不一樣。我們世界是假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生滅的,所有一切法全是生滅的現象,無論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統統都是有生有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把它換算出現在的說法,這個頻率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一秒裡頭有多少個生滅?菩薩告訴我們,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萬。
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那是什麼?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這三類就把整個宇宙現象包括盡了,也就是能大師所說的萬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萬法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在高頻率當中它生滅,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生。
它是一種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就是相續,它不一樣,每個念頭都不一樣。每個物質現象也是每一秒都不一樣,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每一次都不一樣。有沒有一樣的?有,一真法界是一樣的,所以叫一真。一真法界是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它那個地方叫長壽,為什麼?它永遠不變,真的是無量壽。
極樂世界就是那個樣子,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跟一切諸佛剎土不相同,一切諸佛剎土有十法界、有六道輪迴,極樂世界名字上有四土,實際上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妄心斷掉了,他只用真心,沒用妄心,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這不一樣。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便宜佔大了。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想回來看看行不行?行,你隨時都可以回來。你得大自在,你有六種神通,每一種神通都是無量無邊,沒有限制,不像阿羅漢的神通有限制。阿羅漢的天眼、天耳,一般是一個小千世界,加功用行的去修行,修到頂點也只能看到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以外他看不到,有限量。
阿羅漢宿命通能知道過去五百世,就是自己過去生中一世一世,五百世他知道,五百世再過去他不知道,雖然有六種神通,它有限量。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人天身分的人,他們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能力恢復了,不是自己功夫恢復的,是阿彌陀佛加持幫助你恢復的,你的六種神通的能量跟法身菩薩完全相等,沒有障礙,真正得大自在。這個理要懂。
理,一切是自性具足的,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我們是被煩惱障礙了,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沒有阿賴耶,他們統統轉識成智。法相宗的修行就是用這個方法,靠自己能力轉,太難了!念佛的人完全是靠阿彌陀佛加持,幫助你轉過來,很容易。什麼時候轉的?往生的時候轉的。
諸位都曉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他在這個地方斷氣了,他的神識就坐在蓮花裡面,阿彌陀佛拿著這個蓮花,蓮花就合起來。他見蓮花,蓮花是開的,他坐到蓮花裡面,蓮花就合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蓮花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安放在七寶池中,他在蓮花裡面就產生變化,就轉識成智。所以花開見佛,到七寶池花開,見到阿彌陀佛,完全轉過來了,就是說生滅的現象完全沒有了,跟極樂世界人一樣,不生不滅。為什麼?它是自性。
《華嚴》說得好,十方剎土心現識變的,心是自性,性德,心現的是不生不滅,識變的有生有滅。諸佛剎土統統是這個樣子,唯獨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特殊,這個地方例外。所以很難相信,不是我們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你跟他講,他都不相信。
所以他還要苦修,慢慢的修,修到什麼時候相信?修到明心見性,相信了,為什麼?親眼看到了,明心見性你就看到極樂世界了。看到極樂世界,你念一聲阿彌陀佛,想到極樂世界去,就行。沒有到這個程度他不相信,他不肯念這個佛號,不是佛不接引他,他自己不願意去,他自己有懷疑。
《金光明經文句》說:「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心源是自性,實際是自性,真的是明心見性才叫至心。「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即遊子到家之到。心源者,自心之本源。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這講理,理上講得通,理上沒有障礙,我們要相信。
不能相信,是自己沒有善根,是自己業障很重。業障重怎麼辦?念佛消業障。不要搞別的,別的法門沒有念佛這麼殊勝,沒有念佛這麼究竟,沒有念佛這麼徹底,一定要相信佛號功德是第一,沒有東西能比,什麼經、什麼咒、什麼方法都比不上這句佛號。
你要問我,我搞了三十年我才接受,我才相信。我學佛今年六十七年,二十六歲學佛,前面三十年我沒有接受,我有懷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是從哪裡明白?從經教,從大乘經,大經大論,我從這上明白了,明白就趕快回頭,為什麼?不回頭來不及。壽命的延長,佛力加持。第一個提醒我的是咱們藏傳的一位活佛甘珠,甘珠爾瓦。
他往生了,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是我們的老學長,大我十幾歲,我二十六歲,他大概有四十多歲,差不多大我二十歲的樣子。告訴我,壽命延長了,佛幫助你延長的。我沒有求壽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完全接受。命裡頭沒有福報,照著我那個八字去排,我的命是乞丐的命,就算還是有一點智慧,壽命短,沒有福報,大概過去生中修了一點法布施,所以還有一點聰明智慧。
搞清楚、搞明白,就真幹了,不像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師父一說他完全就接受,老實、聽話、真幹,我老實、聽話,沒有真幹,必須自己搞清楚、搞明白,我才會真幹。所以浪費三十年的時間。
我如果說是真正一開頭跟章嘉大師或者是跟李炳南老居士教我淨土法門我就真幹了,我不止現在這個程度。非常可惜,偏愛經論,特別是大經大論,大乘《華嚴》、《法華》,法相唯識,性宗,都是我非常仰慕的,非常喜歡的,在這上面用了不少時間。當然也不能說是白費,沒有這個底子,我對於淨宗經典看不懂,以這些基礎學習淨宗經典沒障礙了。
本經前面讀過,世尊說三個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這第一個真實,第二個真實智慧,第三個真實利益,這還得了!這個利益,小而言之,修身養性你懂得了。大而言之,齊家治國平天下,世間法,你有這個智慧了;出世間法,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如果歸淨土,必定一生證得究竟圓滿,這還得了,太殊勝了!
下面講「信樂」,信是不懷疑,樂是愛好,無比的歡喜,佛法裡面講的法喜充滿。「信順所聞之法」,這就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的法,「而愛樂之」,你相信不懷疑,你能隨順,認真修學,後面說的一句好,「即信心歡喜」。有信心歡喜,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來佛寺的三聖,這是我說的。有人認為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並沒有在來佛寺住過,那來佛只有二聖,不能算她。
我們何必那麼斤斤計較?我們以海賢老和尚做核心,他的老母親也跟他一樣,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一輩子,從小她就吃素念佛,八十六歲往生,走得那麼樣瀟灑自在,令人羨慕。所以《來佛三聖永思集》要多看,要看個十遍、二十遍就上癮了,欲罷不能,會真得受用,愈看愈歡喜,一定能幫助你這一生圓滿成佛。
至,「至者,真也,誠也,實也」。真誠,誠實到極處,這個很重要。怎麼樣能做到?把十善學好就達到了。十善,口善,決定不妄語,這說真話,真話不能說的就不說,也不能欺騙人;第二個,決定不可以挑撥是非,那叫兩舌,這個罪過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別人;第四個是惡口,說話粗魯。我們能把這四條戒守好,真正做到、落實了,真心就現前了。我們煩惱習氣重,有時候明知故犯,怎麼辦?因果能幫助我們。
昨天晚上我們看的光碟,道家的、道教的,完全是給我們講因果報應的,特別是講地獄。地獄的狀況,佛教有說,沒有人把它會集起來,道教就叫《玉曆寶鈔》。我們過去花了一段時間,將《大藏經》裡面關於因果報應的節錄出來編了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這個裡面比《玉曆寶鈔》好,《玉曆寶鈔》果說得很多,但是因說得不圓滿,佛經裡頭因跟果說得都很好,都說到了。所以我希望將來畫地獄變相圖,能根據佛經上所說的再畫一張。
《玉曆寶鈔》,他們把這個圖製成了卡通片,好,我昨天看了幾段,非常歡喜,大量流通。如果學佛同學家裡都有這麼一套,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看一遍,它的一遍大概兩個多小時,警惕自己,然後你才曉得用真心好。用真心會吃虧,不要怕,《因果經》裡頭講到的,現在吃虧,後來有大福報。那怎麼樣?你就歡喜吃虧。
像海慶和尚、像老德和尚、像海賢和尚,都是願意吃虧的人,別人欺負他,他都甘心情願接受了,後來大福報。你看他的成就從哪裡來?忍辱波羅蜜裡頭修出來的。人不能忍,小小的冤不能夠受,就怨天尤人,這就是沒有福報的人。
《般若經》上佛給我們講六種修行的方法。布施是一切功德的因,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學了六十多年,六十七年了,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你只要拼命去施,不要考慮明天怎麼樣、明年怎麼樣,還沒到,何必想那些?全心全力,抓到機會了就幹,帶頭幹,絕不落後。財物,中國古人叫通貨,通是什麼?流通,像水一樣,有進有出。出得多進得多,出得少進得少。你要想發大財,你就修大布施,決定有好處的。希望自己無論是有財,或者智慧、健康長壽,都要想到為眾生服務,這就對了。不要為自己,為眾生,眾生就是自己,眾生跟自己同一個自性生的,所以是一體。
一體怎麼能不愛護?所以愛人如己,再擴大,愛一切物如己,愛樹木花草,愛一切小動物,愛山河大地,要把心量拓開。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就是一個真心,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的慈悲心就出來了。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絕不希求有回報,沒有這個念頭,那個回報是自然的,而且是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