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2021-03-01 祖師大德開示

淨土法門,理極高深,事甚簡易。由吾人在生死輪迴中,久經長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滅盡煩惱惑業,以了生脫死,其難逾於登天。若能信佛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唯座下每日講經畢,須率眾念佛一小時,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勿多談玄妙。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極,天災人禍,群寇頻繁。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決難收效。當知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之事理,昭如日月,乃無明長夜之慧炬也。而講經念佛,回向求生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浩劫,舍此末由。

淨土法門,義理極為高深,事修很是簡易。由於我們在生死輪迴中,久經長劫,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如果依仗自己的修持之力,想以此滅盡煩惱惑業,來了生脫死,其困難超過登天。如果能夠相信佛陀所說的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小,都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只是你每天講經完畢,必須率大眾念佛一小時,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不要多談玄妙義理。現今的世道人心,陷溺到了極點,天災人禍,群寇頻繁。如果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作為訓導,決定很難有所收效。應當知道,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事理,昭昭如日月,是無明長夜的智慧火炬。而講經念佛,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是生死苦海的慈悲舟航。想要挽救這個浩劫,舍此因果輪迴,求生淨土,沒有其它路可走。

——如誠法師譯

 

往生品位為什麼有無量無邊之不同?

  ●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然西方九品,乃大概而論。但得往生,即已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雖在下品下生,已高超生天百千萬倍矣。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綱耳。若至一心不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與惡業重而將墮者,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非上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餘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如是,則三經固是一經;否則,便是執文悖意,其過非小。淨土橫超,有圓證者,有未能即圓證者。然雖未能圓證,其已了生死,更無輪迴生死之事,亦於此一生得預補處,得成菩提,較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圓證者,則天淵懸殊矣,故亦可名圓證也。汝謂即於彼土,得證方便、實報、寂光,蓋有遲速之異,固無不一生即證者,觀觀經九品往生之文,可以知矣。  (《新編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53頁復念佛居士書)然西方九品,乃大概而論。實則一品,俱有無量百千萬億品。但得往生,即已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雖在下品下生,已高超生天百千萬倍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5頁 復馬宗道居士書一)唯證忍之人,不受其臨終眷屬破壞,其餘都會為此種落井下石之孝所誤

 往生西方,注重信願。仗佛力故,雖素不信佛者,直至臨終,一經善知識啟迪,果能生信發願,稱名求生,悉得往生彼國。以此心乃末後之心,最為有力。又既有善知識開導,啟其正信。又有家屬善友助念,俾心得清淨,專致於佛號,了無異念夾雜,故能得其實益也。

      世有舉畢生念佛,臨終被不知佛法之子孫破壞其正念,以致不得往生者何限。王母之往生,由其子湛然,卓然識大體,知佛法,故能成就其正念耳。若其子不知大體,與臨終助念之義,則未死而澡浴換衣,悲戀哭泣,勿道王母之功行淺近者,不得往生。即功行深遠者,亦不得往生。唯證忍之人,可不受其破壞,其餘則無不為此種落井下石之孝所誤者。餘幸王母之得助念而往生,悲被破壞者羈留此界仍舊輪迴。故特明示損益,以祈世之為人子者,及一切人,每見有臨終者,皆如此助念,俾彼亡者同得往生,則幸甚幸甚。願見聞者,悉皆注意。

    

△王母汪太君往生記跋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佛教疑問84答(二)
    時當末法,欲極力提倡淨土,當詳於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處發揮,並在章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勸人而反致人生謗毀也。(文鈔續編卷上與魏梅蓀居士書十六)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 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 印光大師關於往生淨土的開示(信心增長百倍)
    以佛力故,雖罪業深重,若具信願,皆得往生。」(三編上·復陳士牧居士書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青樓女子,所作下賤,果能信仰於佛,常生慚愧,常念佛號,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佛種種方便引誘眾生種出世因,故於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勢不能守故。如屠戶不能持殺戒,尚可持餘四戒。
  • 謗法之人也能帶業往生?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除此念外,絕無他念。謗法之人知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
  • 印光大師:殺業最障礙往生,誡食肉邊菜
    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忍令妻子不得決定蒙益乎。至於工人,若欲令彼種善根,不妨為彼說其所以。將肉食之費用作犒勞,則彼以多得錢故,斷不至猶生訾議也。今夏各處水災,饑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認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禍。如其不能受辛苦,當念饑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則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慣,故以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
  • 印光法師: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文鈔原文: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
  • 《印光大師文鈔》念佛懇辭序
    良以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倘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 印光法師對於因果的七則開示
    若能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西方。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直登不退。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
  • 唯此一法,全仗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及與行人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即生了辦也.
    依此而修,生生為人。人乘,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根本。如地基築堅,高樓隨意可建也。天乘,於五戒十善外,加修各種禪定,以生六欲,四禪,四空等天。人乘,天乘,皆非了生死法。聲聞乘,依戒定慧,修四諦法,以了生死。緣覺乘,依戒定慧,觀察十二因緣流轉,還滅二門,以了生死。菩薩乘,依戒定慧,修六度萬行,下化眾生,以期上成佛道。然此三乘法,皆屬仗自力之普通法。
  • 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 印光大師
    餘則愛染習氣,雖有厚薄不同,要皆纏綿固結於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殺則世皆視為固然。以我之強,凌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顧一時適口,誰信歷劫酬償。《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古德云:「欲得天下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間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則已,思之大可畏也。
  • 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51-55(印光法師)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凡有心者,皆堪作佛。受戒佛子,各依教修!卓杖云:大冶洪爐無棄金聖凡普使復初心21-25(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26-30(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31-35(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36-40(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41-45(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46-50(印光法師
  • 印光法師文鈔之 護法王將軍
    於是向周圍的法師和朋友打聽:「當今之世,哪個和尚,道德學問戒行,堪為我的師父?」大家都推薦說:「蘇州報國寺的印光法師!」於是在十九年(1930年)冬,前往報國寺印光法師關房前頂禮,請求皈依。印光大師給王將軍起法名慧常,又送給他弘化社新出版的經書。
  •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人得重病了,怎麼辦?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種想念,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農曆十一月初四,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印祖生西八十周年,特獻上彩繪版《印祖畫傳》由《印光法師文鈔》千日讀書會芬陀利講堂&弘化社聯合出品自公元1918年民國七年,徐蔚如居士在北京排印第一版《印光法師文鈔》開始,至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中華書局將文鈔定版為四冊,冠名《增廣印光法師文鈔》,並於公元1927年民國十六年出版發行,遂成永久流通本。公元1930年民國十九年,大師到蘇州報國寺閉關。期間,大師撰述書信序跋,校勘淨土典籍,隨緣開示,接引甚眾。
  • 印光大師懇切勸告厭世的人
    念佛是自己修自己的功德,功德堪能往生。不是自己無德,只是仗天帝閻君等令送的力量來往生啊! 若無德,縱送亦不能往生。即天帝閻君等,自己尚不能得,何況他人。其判令往生,如吏部依帝命而放官耳,非己力也。且己之官,己亦不能自主,況他人乎。如果無德,縱然是送,也不能往生。
  • 淨宗法師:往生大事 唯信佛語
    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修行淨土以佛法為標準,決定不用懷疑,道理是明明朗朗的,何必要問人家呢?
  • 印光法師:凡見一切生類,皆作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想
    果能遵大慧斷肉品,凡見一切生類,皆作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想2,此門大開,無一不能入。若真入此門,縱尚未得印心之法,較彼已得印心之法,而猶不肯入此門者,其功德相去天淵。以一則空解而無大菩提心,一則實行其菩提道。且莫以我語為非,則縱未得佛祖心印,以此功德回嚮往生,一得往生,則直登不退,親炙彌陀聖眾,當親證佛祖之心矣。
  • 印光法師:若疾病纏綿者,當力修淨業,誓求往生!
    力修淨業,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當以病為藥,速求出離。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順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