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之 護法王將軍

2020-12-23 佛化瘧原蟲

王柏齡(1889—1942年),

原本是叱吒風雲的將軍,以科學為重,軍略為高,不但不信佛教,甚至反對佛教,但中年卻皈依了佛教,成為虔誠的佛門弟子和有力的護法。這種轉變經歷了曲折的過程。王柏齡字茂如,江蘇江都人。他出身江蘇名門,14歲入讀南京陸軍小學,畢業後轉往保定速成學堂,與蔣介石為同學。之後往日本留學,先進入振武學堂,於同時加入同盟會。1923年往廣州,參予創建黃埔軍校,並任為軍校教授部主任。1924年黃埔學生成立黨軍兩團,王柏齡任第二團團長1926年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第一軍副軍長。北伐中,因作戰不力,事後被免除職務。至1928年初南京成立中央軍校,王曾一度被任為教授部主任,至年底被調任江蘇省建設廳長。從軍隊的高位轉為地方小官,這一段時間是他最煩惱的時期。正是這一年,開始從佛教尋找擺脫苦惱的方法。他從南京內學院,搜購經論,都是唯識宗經典,傍及禪宗語錄、《潮音》雜誌等書,打開經書閱讀之前,對經忽發奇想,心中默默祈禱說:釋迦牟尼佛!你能將我痛苦解除乎?不意之間,隨手拈來《潮音》一冊,翻出一篇文字,題目是「因果論」。五分鐘讀完,半年以來的瞋惱好像消除了。心裡想,佛的慈悲這麼靈感啊!於是對佛產生了信心。繼續閱讀其他篇目。後來反省自己的動機只是解除個人的痛苦,發心太小,因此發自利利人的菩提心,以行菩薩道為自己的職志。這以後研讀經論,多喜歡從文字高古、教理深奧中搜尋,對於念佛法門看不起,認為無足高論。尤其喜換琢磨「念佛是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的意思。這樣過了一年多,覺得如果不皈依一位師父,究竟不是辦法。於是向周圍的法師和朋友打聽:「當今之世,哪個和尚,道德學問行,堪為我的師父?」大家都推薦說:「蘇州報國寺的印光法師!」於是在十九年(1930年)冬,前往報國寺印光法師關房前頂禮,請求皈依。印光大師給王將軍起法名慧常,又送給他弘化社新出版的經書。王居士回家一看,才知到印光法師是弘揚淨土,教人念佛的。心中很懊惱,責備那些推薦印光法師的朋友說:「我的本意是想得到一位行高學粹的法師為師,可以經常請益。這是一位念佛的老和尚,豈不耽誤我嗎?」隨後把那些念佛的經書放在一邊,自己訂立一個常課,每天誦《金剛經》一遍及千聲佛號。有時間也去報國寺看看老法師,以盡弟子之道,並無一語請教念佛方面的問題,老法師也沒有主動談到念佛的話。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王柏齡擔任任揚州縣佛教會監察委員,發動召集全縣寺廟住持,共同啟建念佛道場七天。報名參加的人數一千多人,單獨一個寺廟容不下,就分批進行。先在城廂舉行,參加的有六七百人。王將軍懷有私心,想靠大眾念佛的力量幫助自己求得一心不亂,他告訴諸山長老以及職事法師們說:「這一場念佛七不同往日,我們不說閒話,不打閒差,誓求一個結果。請大家諒解!」沒想到自己平時一個人念佛的時候,一炷香中,只有幾個妄想的念頭,但是這次法會的第一天,每炷香期間,妄想的念頭好幾百個,心中非常著急。主七的和尚,勸王將軍不要隨大眾一起上早殿,叫他一個人默做早課。但是王將軍一念佛,就看到佛像現前。請教主七和尚,和尚告訴他說:「觀不得!」當時不知所以然,努力想不見佛像,卻很費力。請教其他法師能不能觀佛像,大家說法不一,王將軍無所適從,很煩惱。佛七結束後,王將軍趕到蘇州拜謁印光大師,請教能不能觀佛,大師平淡地回答說:「能觀則觀。」王將軍聽了大師的話,感到通體冰釋。又請教:胸口一把念佛的情緒,放了捨不得,留住甚難受,人說會吐血,究應如何?大師回答說:「久久自好。」又問:佛七第一天念頭多,後來佛七快結束的之前,每炷香尚有三四個。這是怎麼回事。大師回答說:「已經不容易!」自這次請益後,王將軍方知大師是一位難得的僧寶。在片言之下,能令人釋疑心安。因為念佛的道路是大師實證經過了的,不同一般人說的固多,都是小兒學舌,不是自家親歷的境界。王將軍從此念佛更加精進。不敢向大師請問玄妙的教理,因為一問必然遭到呵斥。大師常對王將軍說:「時不我待,不要東張西看,老實一心念佛。」自此以後,王將軍經常向大師請教念佛方面的問題,大師也耐心教誨。如說:「念佛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王將軍註:吾師念佛,只聽見過此一聲,其聲綿而有力,有味,尤於阿字著力,永不能忘,純功夫也)——出自己口,要聽入己耳,再從口出,打一圈子,如是念去,必見功效。」當時世智略微聰明的人,多以禪意念佛,多趨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大師師常開示說:「說食不能療飢,那是理上到家的話,不是現在事修的事。要深信有個西方,西方有位彌陀。切願往生,方不落空。」當時王將軍有位朋友,反對他學佛,說「水中微蟲甚多,你念佛慈悲,應該不忍心喝水。」王將軍回答不了,他去問大師如何駁斥這個觀點。大師對他說:「我跟你講一個比喻,一位來自廁所的朋友,每天在貴公子門下作食客,招待很豐盛,時間久了覺得過意不去。一天準備了美食,邀請貴公子去吃,貴公子看到廁所很髒,不能下咽。廁所的朋友說:我在公子家,飲食很豐盛,你怎麼這麼看不起我呢?公子曰:在這麼髒的地方,怎麼吃得下去呢?廁所朋友說:公子家裡那有什麼乾淨的?就拿您的身體來說,試揭開您的一層皮膚看,肚子中所裝的,不也是糞便嗎?公子沒法回答。應該說,常人以看不見則不以為穢。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弟子阿難說:一缽水內有八萬四千蟲,汝亦可以凡眼飲,不可以天眼飲。天眼則盡見,那可更飲,不見而飲無過。」聽了大師的比喻,王將軍心下釋然。為了專心致志念佛,王將軍向印光大師請求出家。大師說:「汝有老母在堂,不可也。」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王將軍母親去世,辦完喪事後,又向大師請求剃度。大師說:「你年紀太大了,三藏十二部來不及了。縱然出家,還不是同我一樣,不如在家護法衛教的好。」王將軍又請求說:「衛教固然好,但是弟子因世務不能專心念佛,修持上吃虧,怎麼辦?」大師仍然不答應。這年冬天,王將軍大吐血一次,當時覺得人命只在呼吸間!但是反觀自心,一不慌張,二不恐懼,只覺得佛尚未念好為憾。病好以後,與一位出家的朋友朝拜江浙諸山,到蘇州又拜見了印光大師。王將軍向大師稟告了病危時的心理。大師聽了以後,大喝道:「你要是如此的想法,西方就去不了了!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王將軍一聽之下,如遭雷擊,身心震顫,生大感泣,悲喜交集,不禁淚流滿面,向大師頂禮,感謝大師攝受之恩,說:師父破去我的自障了。《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些平時常頌的經文從心底湧出,不禁大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從此以後,王將軍常生自信,心中說:我決定往西方,我決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凡作事動念,均以自己是西方人要求,「彼土聖眾,有這樣的行為嗎?有這樣的念頭嗎?不合者懺去,決不稍事容留。儘管輾轉南北,人事蹉跎,往生之志毫無動搖。全面抗戰爆發後,王將軍流離到川滇,最後到重慶收到大師的信對他開示說:「接手書。知此一年來,遊歷數萬裡,其開通知見與修持淨業、折伏我慢、急求往生之心,當比從前真切百倍。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眷屬一心念佛。從前之事業乃夢,今不復做,專做往生西方之夢,至此夢成後,再乘佛慈,來入娑婆,普度怨親,同生淨土,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若放不下,則後來只有惡夢,決無好夢。此種惡夢,聽尚不願,何況再做!若再做者,便是顛子。幸眷屬無恙。當相率而同做生西方之夢,以期與諸上善人,俱會於蓮池也!又七月十二。」人生如夢,當專做往生西方之夢,善哉斯言!

1928年初,南京成立中央軍校,他再度被任命為教授部主任,年底又調任江蘇省建設廳長。從軍隊高官到地方官,他的人生面臨種種反思。正是這一年,王柏齡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並皈依印祖,信願念佛。以下是他的自述

在下業重障深、福慧淺薄,中年以前,只知道倚重科學,不把佛法放在眼裡,更談不上修行。一旦煩惱降臨,無法擺脫,才曉得向釋迦文佛求救。

那是民國十七年的事。當時我從南京內學院求購到不少經論,都是唯識宗經典,也有禪宗語錄、《潮音》等書,一心想著靠佛教經典逃避苦惱,遁入空門。對著經典,我默默祈禱:「釋迦牟尼佛啊!您能否將我的痛苦解除?」然後,隨手拈來,從《潮音》雜誌中翻出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因果論》。只讀了五分鐘,半年來的怨恨苦惱,頃刻間蕩然無存,心中大為感動,佛真是慈悲靈感!於是生起很大的信心。接著閱讀,才明白自己求助佛教只為解除自己的痛苦,屬於利己,應當發菩提心,於是發願行菩薩道。當時研讀佛經,喜歡尋找文字古雅、教理深奧的篇幅,對於念佛法門,不屑一顧。常常在「念佛是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裡參究。這樣過了一年,感覺不皈依一個師父,終究不是辦法,就向同修們打聽:「當今之世,哪個和尚道德學問戒行高超,能當我的師父?」大家都說蘇州印光法師。

民國十九年冬天,我前往頂禮印光法師,求受皈依。一開始,也不清楚師父修的什麼法門,說的什麼法。得到師父賜給的弘化書籍,回家一看,才曉得師父是位弘揚淨土,教人念佛的和尚,心中不禁懊惱,責備同修:「我原本想找一位道行高深又有學問的大師作我的師父,也好經常請教。現在可好,這麼一個念佛的老和尚,能給我什麼幫助?」我把師父的書籍束之高閣,自己訂立功課,誦《金剛經》,同時每天念千聲佛號。過年的時候去拜訪師父,以盡弟子之道,但沒有一句請示念佛的話,師父也絕口不提念佛的事。這樣過了五年,居然不知道我的師父就是法門龍象,不可多得的再來人!

後來我擔任揚州縣佛教會的監察委員,集請全縣寺廟住持,啟建念佛道場七日。參加的人數多達千餘,地方不夠,只能分批啟建,我希望靠著大眾的力量求得一心,說:「這次不像往常,我們不說閒話,不打閒岔,誓求一個結果。」卻不知平時一個人念佛,一炷香中,只起幾個念頭;這次大眾念佛,一開始的幾天,每枝香都有很多妄念,急死我了。主七和尚勸我不用上早殿,讓我默默做早課,但我一念佛,佛像就出現在眼前。和尚告訴我,不能看。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只曉得刻意不觀,很費力。有人說眼前這佛像可以看,有人說不能看,各人說法不一,弄得我無所適從,煩惱得很。佛七結束後,我趕回蘇州請教師父,師父輕描淡寫地回答:「能觀的話,你就觀。」我一下子明白了,又問師父:「弟子感覺胸口聚集了一把念佛的情緒,要放吧,還捨不得,留著又很難受,有人說這樣下去會吐血,到底會怎麼樣?」師父說:「時間長了自然會好。」「佛七剛開始的日子,弟子念頭很多,快結束時,每炷香仍然有三四個念頭。」師父說:「能這樣已經不容易了!」這次請教後,我才發現師父實在是一位僧寶。因為這種境界沒有第二個人達到過,說的人不少,都不是自己親歷的經驗。

此時,我發起精進念佛的心,不敢問師父玄妙的義理,問的話會被呵斥。師父常常說:「沒時間了,不要東張西望的,要老老實實一心念佛。」師父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我唯一聽到過的一句,聲音溫和綿長,鏗鏘有力,尤其在「阿」字上著力,我永遠也不能忘懷,這是純粹的功夫。)師父告訴我說:「念佛一聲,從自己口中出來,要聽進自己的耳朵,再從口裡念出來,回到耳朵打個圈子,這樣一直念,定能見到功效。」當時很多所謂有智慧的人,大多提倡以禪的意境來念佛,觀念上趨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師父對此批評道:「會說不管用,那都是理上到家的話,替代不了事相上的修持。要深信有個西方,西方有位彌陀,發真切的願望,求往生西方,這樣才不至於落空。」

有朋友反對我學佛,說水中那麼多微蟲,念佛人不是要慈悲嗎,那就不該喝水。我說不過他,請教師父。師父說:「我有個比喻,廁所裡有個朋友,每天在富貴人家混飯吃,山珍海味的,時間久了吃得不好意思。一天,他也準備了美食,請富貴人去他的廁所吃飯,富人難以下咽。他不高興地說:『我在你們家,好吃好喝,你卻為什麼不肯吃我的飯?』富人搖頭說:『這麼髒的地方,怎麼吃得下飯?』廁所裡的這個朋友不以為然:『你們家有什麼乾淨的?你揭開自己的那一層皮看看,肚子裡不就是一包糞便嗎?』富人無以應對。事實上,只要不看見就不算汙穢。世尊曾告訴阿難:『一缽水內有八萬四千蟲,你只能用肉眼看了喝,不可用天眼觀看。』天眼看見這些,那還能喝水?不看見,喝水是沒有罪過的。」我總算有了道理。

從此,我念佛越來越精進,感覺呆在家裡如同牢獄,自己好比被困的囚犯,不擺脫家庭,就無法專心修行。於是,我懇求師父讓我出家。師父說:「你上有老母,不可出家。」沒辦法,我只好回家。過了幾年,老母去世,辦完喪事,眼看機會終於來了,再次請求師父為我剃度。不料師父卻說:「你年紀太大了,三藏十二部來不及學了,就算出家,還不是和我一樣?還不如當居士護法的好。」我再三請求:「護衛佛教當然好,可是弟子因世俗事務繁忙,無法專心念佛,修行上豈不吃虧?」師父只是無語,我第二次哀請,又沒有被許可。

這一年冬天,我大吐血了一次,深感生命脆弱。我心裡並不慌亂,只是覺得自己的佛還沒念好。病癒後,與同修朝山,又來到蘇州拜見師父,將自己病危時的想法如實稟告。師父一聽,大喝一聲:「你這樣想的話,西方去不了了!什麼叫念好?十念就當往生。」聽到這話,我無比感動,師父為我破除自心的障礙。從此,我常常相信自己,今生決定往生西方,再不會輪迴生死,我已是西方人。之後,做事情也好,動念頭也好,我都以極樂世界人的標準來比較,問自己:西方淨土的聖人們,會不會這樣做?會不會這樣想?不符合的立刻改正。

可我始終想著出家,過了些日子又向師父請求:「如今弟子萬事已畢,可不可以準我出家?此番病好後,我覺得殘生都是多餘的了。」師父聽了,嚴厲地說:「你不能出家,你不曉得出家的苦惱!」我不敢再問了,作禮而退。從這一天開始,我知道自己無福出家,宿世沒有這個善報,是無法剃度出家的。所以,我也要寄語天下的出家人,不要妄自菲薄,好好珍惜出家的因緣。師父也不是對誰都不許出家,他不同意我出家,是觀察我的根器和因緣來決定的。

我相信師父的觀察決不是凡夫肉眼,我相信師父已經得了神通。他老人家具備大儒風範,誠實正直,不故弄玄虛,不顯露神通,掩飾還來不及。不過我們經常親近師父,有時也能察覺一二。師父的功夫到什麼地步,我們不敢推測,不過從念佛功夫上的一心、三昧、神通三個階段回想一下,可以知道師父早就做到了。師父念佛得一心,是在民國十年以後的幾年間。從一心不亂到念佛三昧,之間相隔的時間很近,大概在蘇州閉關的前後。證得三昧後,就有神通。在一二八事變之前,師父逢人就勸念佛,以消除劫運。一二八後,更加大聲疾呼:「大劫快要到啦,好生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將來這劫難,是無法可避的!」

我向來愛看禪宗語錄,喜歡參究禪理,但對師父不敢問一個字。一天,他老人家修訂完畢《清涼山志》,寄了一本給我看。我兩天就看完了,得到很大受用,打算朝禮五臺山,之後時節因緣未成熟,一直沒去成。書中記載了不少高僧的事跡和機鋒話語。其中有一條,有僧人問趙州和尚:「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回答卻是:「我在青州買一件長布衫,七斤重。」其他的我都懂,唯獨這個「一歸何處」一直不能領會。當時我想,師父既然寄來叫我讀,我看不懂去請教,應該不會被罵吧,就寫信求師父開示。他老人家回信說:「禪宗機鋒語,多半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這兩句話,沒什麼稀奇,你要是這句話看不懂,其他的禪機,其實也沒有懂。你只管專心念佛,等你得到念佛三昧時,自然會懂,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後少在這些東西上用心思。」從這個開示中「沒什麼稀奇」這句話,若是沒有明心見性,敢說大話麼?他老人家一定懂得,這才能說沒有什麼。但他又是如何才懂得呢?「等你得到念佛三昧時,自然會懂。」由此推證,老人已得念佛三昧。

《印光大師永思集-王慧常-追念我的師父印光大師》

《餘會心-循循善誘教念佛,大喝一聲破疑障》

何必問是誰,此道於今昭日月。

但能常繫念,佛心無處不慈悲。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念佛堂》

閱讀聞思獲利益,

點讚隨喜皆功德,

利益眾生廣結緣,

你我同種福慧田。

相關焦點

  • 向你推薦,學習淨土宗的必讀之書《印光法師文鈔》
    向你推薦,學習淨土宗的必讀之書《印光法師文鈔》禪宗與淨土宗是中國大乘佛法八大宗中影響最大的,印光大師說:「欲知禪淨之所以然,非博覽禪淨諸書不可。即能博覽,倘無擇法智眼,亦成望洋興嘆,渺不知其歸者。是宜專閱淨土著述。
  • 梁啓超為《印光法師文鈔》題字,僧俗普遍讚揚,一時間洛陽紙貴
    印光感慨地說:「京津災民受難,正是我輩佛門弟子解囊相助之時。印光慚愧區區二百太少,無異於杯水車薪,豈能因私事減少善款?」高鶴年感動不已,帶著法師的二百大洋善款回到上海。狄楚青連夜撰寫文章刊登在報紙上,盛讚法師寧可負債也要賑濟災民的善舉。
  • 夜讀《印光法師文鈔》有感
    印光法師給我們開示的這個公案裡面,有以下幾點給我們說的很清楚:一、人不僅僅這一輩子。這兩兄弟從親兄弟到下輩子做堂兄弟,所以別老是以為「人死如燈滅」,滅不了,等下輩子你那蠟燭還得繼續點。三、過陰之迷,一旦輪迴,死亡再投生,除了佛菩薩以外,平常人都會把前世的事情忘記得乾乾淨淨,就像喝了孟婆湯一樣。每個人覺得自己出生後,嶄新的純淨潔白的人生開始了,其實不是,為什麼基督教裡有「原罪」的說法,我的理解,跟前世的所作所為有扯不清的聯繫,上輩子普通人或多或少都做過錯事,都帶有罪惡,這些上輩子的罪惡帶到這輩子來,就是「原罪」。
  • 《印光法師文鈔》濟世渡人,功德無量,大總統徐世昌賜匾表彰
    這件事情傳出去,遠近四方的緇素很是感動,皆對住持大和尚稱讚說:「法師此舉,深得佛門真諦,我輩欽佩之至!」如此稱讚,那住持大和尚的老臉反而掛不住了,只得將真相說明:「說來慚愧,老衲當初也是心胸狹窄寸土不讓,多虧印光大師點化,才豁然開朗。諸位稱讚的話,更加讓我汗顏。如今想來,印光大師才是名副其實的高僧大德,堪稱我輩楷模!」
  • 印光法師對於因果的七則開示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15頁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    ⊙稷契弼舜佐禹:稷契輔佐英主舜和大禹。弼,輔助、輔佐之意。稷與契是舜帝時候的輔佐大臣。稷,亦稱「棄」,是帝嚳的長子,直接黃帝一系,賜姓姬氏,也就是後來周朝周武王姬發的祖先。契,他的職務是大司徒,是專管教育的。
  • 印光法師文鈔|關於不貪之現前境,直須將一個死字掛額顱上的開示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淨土法門。敢將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復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直須將一個死字(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鑊湯爐炭也。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凡分所應為之事,則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則斷不至當仁固讓,見義不為矣。如是則塵境即可作入道之緣。豈必屏絕塵緣,方堪修道乎?蓋心有所主,不隨境轉,則即塵勞為解脫。
  • 印光法師: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息心看淨土各經書,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
  • 印光大師懇切勸告厭世的人
    印光法師文鈔:諸惡業中,唯殺最重印光法師文鈔:人有實德,天有奇報印光法師文鈔: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印光大師一函遍復關於教育孩童的開示世間為兒女者,於親臨終,多是落井下石印光法師文鈔:佛法真益,要在至誠中得【印祖文鈔】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印光法師: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印光大師親身實踐!
  • 印光法師: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若能信佛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唯座下每日講經畢,須率眾念佛一小時,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勿多談玄妙。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極,天災人禍,群寇頻繁。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決難收效。當知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之事理,昭如日月,乃無明長夜之慧炬也。而講經念佛,回向求生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浩劫,舍此末由。
  • 《印光大師文鈔》念佛懇辭序
    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普被三根,等攝凡聖。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有教無類,生正信者,鹹得實益。即生了辦,具煩惑者,亦預聖流。猶大海之普納百川,若太虛之遍含萬象。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
  • 祖師語錄:印光大師深入剖析「萬惡淫為首」的真相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印光法師文鈔》:「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生機械心;少有阻礙,生嗔恨心;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從此而起,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始截斷病根。」
  • 印光法師:誠敬忠恕在懷,自能念起即覺
    若約予所見,但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倘或宿習所使,偶爾忽生。而誠敬忠恕在懷,自能念起即覺,覺之即失。《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二今譯參考:我佛世尊,以及歷代諸祖,都令我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等待念佛證得三昧,那麼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全都具足。古人說:「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
  • 念佛之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印光法師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
  • 【印祖文鈔】文鈔淨土法要|護法奉教 34 吸菸禍害
    香菸之毒,甚為酷烈。於眾會時,當為提倡,勸勿吸食此物。吸久人必短壽。婦女吸多,便斷生產。復周伯遒居士書四      五戒不言吸菸者,以佛世尚未行也。此系明末時始興起。僧既不修行,則是地獄種子。故下流行為,無不備具。況大家同吃,彼更有何忌諱乎。汝既知彼為敗類,何又問無此戒乎。彼豈一切行為,皆不違戒,唯此違戒乎。香菸之害,甚于洋煙。吾國之窮,此居大半。光已深悉其毒,每勸人勿吸。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農曆十一月初四,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印祖生西八十周年,特獻上彩繪版《印祖畫傳》由《印光法師文鈔》千日讀書會芬陀利講堂&弘化社聯合出品自民國初年,至全面抗戰前夕,多地發生當局侵奪寺產事件,大師聞訊,多有斡旋之力,及保全之功。公元1923年民國十二年四月,弘一法師在上海太平寺拜見大師,交談之間,大師勸弘一法師專修念佛三昧。公元1926年民國十五年,經過三年的籌備,南京佛教慈幼院於192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大師為發起人之一。
  • 印光大師:殺業最障礙往生,誡食肉邊菜
    將肉食之費用作犒勞,則彼以多得錢故,斷不至猶生訾議也。今夏各處水災,饑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認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禍。如其不能受辛苦,當念饑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則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慣,故以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許止淨居士書)  淨英之夫家,有礙於吃淨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
  • 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51-55(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集後編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 51 -  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文鈔集後編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 52 -  印光法師卓杖云: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門首透長安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01-05(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06-10(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11-15(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16-20(印光法師)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 印光大師十念法原文+定弘法師關中念佛+胡小林老師十念法
    *定弘法師閉關期間怎麼念佛?那麼藕益大師在文鈔當中說,能不能往生西方絕對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決定去,往生品位的高低在執持名號功夫深淺。不是說我有信我有願我就能去西方,要深信切願。即使妄念還有,但是在此刻,臨終那一剎那,雖然水能起波浪,但是沒有大風,波浪不起就走了。那沒有大風,不起波浪靠什麼呢,靠你的定功啊。
  • 印光法師: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慾,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於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他們沒想到,儘管他們籌劃周密,終於還是被師父覺察出來了,於是,印光大師召集寺院僧眾講話:「聽說眾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印光感謝大家一片好意,卻不得不懇求你們,不必辦了!印光出家以來,也曾出席過給高僧舉辦的祝壽,可我個人向來反對搞祝壽活動。社會上,有些人為了顯示權勢,或者擴張勢力而辦壽,為揚名而辦壽,他們都把祝壽引為光榮,可是印光以為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