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不是設想,是決定會兌現的,是事實

2021-02-08 念佛最好

視頻版學習

文字版學習

悔過,「誓不更造」,這句話最重要。章嘉大師,我初學佛的時候教給我,懺悔,懺悔不需要形式,後不再造就是真懺悔。我們那個時候是剛剛學佛,剛剛接觸,對於這些儀規什麼都不知道,連拜佛也不會拜,所以他教給我的,就是後不再造才叫懺悔。佛菩薩面前懺悔之後還照幹,罪上加罪,為什麼?打妄語,欺騙佛菩薩。


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聯想到早晚功課,早晚功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做早晚功課?早課是提醒我們自己,今天這一天要依教奉行,早晨讀這部經典,經上教我們怎麼做,要記住,要做到。晚上是反省,晚上就是修懺悔,做錯了的要懺悔業障,明天不能再做,後不再造;如果是善行,做得不錯的,要保持。


所以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懺悔法門,這樣的功課就得力。雖然念誦很如法,沒有提醒自己;晚課很如法,不知道懺悔,這兩堂功課就沒有意義。不但沒有意義,要說個不好聽的話,每天我早晨騙佛菩薩一次,騙騙他,晚上睡覺之前又騙他一次。


好像那個小孩騙父母,不就這樣的嗎?父母疼愛他,知道他騙,算了,不要怪他。可是有沒有罪?有罪。罪從心起從心懺,這個念頭不善,這個不善是你不知道,不知不覺造的罪。其實不知不覺造的罪,比知道造的罪,不曉得多多少倍。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墮到地獄全知道了。


那個時候知道,遲了,後悔來不及了。我們把這些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不往生就不得了,不往生麻煩真大!你在六道輪迴苦海裡頭,你要搞多少劫?不是算年的,算劫數的。還想幹嗎?由此可知,經教不能不熟、不能不透,愈是透,愈是熟,你的心就愈清淨,你看得愈清楚,哪些可以做的,哪些決定不能做的,你就全明白了。 

  

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不是設想,是決定會兌現的,是事實。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為誰建造的?為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是為我們。阿彌陀佛是自性性德的化身,為我們在極短的時間成就大圓滿。


這個恩德之大,無與倫比,不可思議!佛在那裡等我們回頭,我們只要回心轉意,佛就在那邊接引,時間分毫不差。我們感恩,阿彌陀佛並不把這個恩記在心上,他的心乾淨,一塵不染。這個感恩是我們自動自發的。佛要求我們做,那是另有用意,希望我們多表演這些法,讓對淨宗懷疑的人生起信心,讓貪戀五欲六塵的人知道回頭,意思在此地。


念念不忘彌陀,回過頭來,念念不舍眾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切眾生都有善根,一切眾生跟極樂世界個個都有分,所以我們有義務要幫助他回頭,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認識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老家,幫助他回老家,幫助他到極樂世界成佛,這個意思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諸位就知道,我為什麼把《華嚴》放棄專學《無量壽經》,晚年其他統統放下,不再過問了,就是這一部經,這一部註解,這一句佛號,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就心願滿足了。  這比出來了,這個經才真正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第一經,佛在世多次宣講,這很特別。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至少是三次以上。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要去的西方淨土,也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所以說西方淨土說遠也遠,你功夫不到,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並且不能「斷舍離」,那麼這個距離就是很遠,多遠呢?你永遠也到不了。要說近呢,很近!因為我們的心量包涵太虛,周遍宇宙,周遍法界,那麼這個距離與你就是「零距離」。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含義,你知道嗎?
    「南無」,不讀「nan wu」,也不是直譯「南邊沒有」,而應讀作「na mo」,都是第二聲。「南無」是恭敬詞,是對佛菩薩的一種尊稱,表示恭敬和皈依,一般用在佛菩薩名號前,如我們稱「觀世音菩薩」為「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呼「釋迦牟尼佛」為「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然稱呼「阿彌陀佛」也為「南無阿彌陀佛」,如此解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接下來說一說「阿彌陀佛」。
  • 把《阿彌陀經》從頭讀到尾,你就能明白「一心不亂」真正的含義!
    有的意義很多,下面分四點來說明這個「有」的意義。第一,極樂世界沒有虛妄相,而是真實功德相,依報正報都莊嚴。《阿彌陀經》裡有很多地方都說到「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它是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修行而成就的,所以是真實功德相。
  • 只要明心見性 瞬間即到西方極樂世界
    在壇經第三品中,韋刺史又問慧能大師:我經常聽到一些學佛的僧俗,不斷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大和尚,長年這樣念阿彌陀佛,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嗎?從韋刺史的問題可以看出,念阿彌陀佛,在慧能大師、韋刺史所在的唐代,已經是一種風氣。到今天,念阿彌陀佛,早已是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南無」是眾生歸命於阿彌陀佛的信心,「阿彌陀佛」是佛救度歸命眾生的力量。眾生歸命的信心不是眾生自己所發,而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歸命的信心,亦即眾生南無之心是阿彌陀佛全體的顯現。所以信受的眾生「南無」與救度的佛「阿彌陀佛」是一體的,此謂之「機法一體」,故名「南無阿彌陀佛」。
  • 淨空法師:你要不把這個事實搞清楚,怎麼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
    它這個十念不是十句,是盡一口氣叫一念。不管一口氣念多少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這叫一念,念十口氣。要有恆心,一天都不能夠間斷,那就符合於一向專念了,用這個方法。這個早晚十念是定課,平常念佛叫散課,散課愈多愈好,那是不定的。早晚叫定課,決定不能少的,這個到臨命終時會起很大的作用。當然正說是在臨終時候的十念,這是正說。兩個說法都能說的通,這是第十八願。
  • 仙境、天堂,比起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
    世人都知仙人快樂、天堂美好,然而,如果拿它們和佛國比起來,簡直就不是一個層次!仙就是「遷」,乃遷入山林之意。他們活在天道之下,又遠離煩擾的人道。他們當初修道的動機,也是厭煩世事無常,想求解脫,但是得不到正理,像一群盲人摸象後一種無知的確認。因此盲目修習,雖然成就仙道,但是將來報盡,還是會死亡而重墮輪迴。
  • 一心三藏的含義,一心三藏的精髓在哪裡
    什麼是一心三藏,一心有含義,三藏有什麼含義呢沒有開悟的凡夫俗子在六道中不斷的輪迴,因為被夢中的世界所迷惑而醉生夢死,在生死中不斷徘徊,而真正成就佛道的眾生則從夢中清醒過來,得到人生的真理達到永恆、大自在的解脫境。而這種佛陀所傳的法門叫「圓頓一乘實相大法,即一心三藏。」
  • 佛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長生不老 是要我們超越生死
    這句經文的意思是,阿彌陀佛,以及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以及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的壽命都是無限的,都會是長生不老的。在人世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壽,都能夠活得更久遠,都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有關長生不老的故事和傳說,一直在人世間流傳。而在西方極樂世界,那裡的所有人都是長生不老的,他們的壽命都是無限的。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何意?你一定要知道!
    比如我們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在其前加上「南無」二字,即「南無觀世音菩薩」,表示一心歸命觀世音菩薩,非常地莊重如法。同樣,稱念「阿彌陀佛」為「南無阿彌陀佛」,也是表示對阿彌陀佛的至誠尊敬。然後來說一說「阿彌陀佛」。許多人可能對這個「阿」字的讀音比較糾結,其實讀「e」或者「a」皆可,這個沒有必要執著。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什麼意思?怎麼念誦最為殊勝
    佛教中,淨土法門,最為殊勝,普被三根,無論你是聰明還是愚痴,只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國淨土。淨土法門,是佛祖住世之時,觀機施教,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最易得度,故不問自說。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首先,這六個字是由梵文音譯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更便於弘法,將其發音譯成漢字,方便大家念誦。它本身和漢語沒有什麼聯繫,「南無阿彌陀佛」,不讀「nan wu」,也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而應讀「na mo」,是佛教專用語,用在佛菩薩名號前,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與皈依。
  • 阿彌陀佛說:我國中的人,都互相愛敬,從來不會憎惡嫉妒
    在這個世界上人的分別、嫉妒心產生了痛苦,為什麼?因為心不平。而阿彌陀佛的國家就沒有這種痛苦,因為人人平等,這個平等不只是外部的環境,主要是「心念」上的平等。心平了我們這個世界也就變成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我們的煩惱,就是「無明」。從哪裡來?不明白道理,就會產生無明煩惱。煩惱來了,就如壞人來了一樣,所有的善緣都會離開;煩惱來了,就如颱風過境,山崩地裂,使我們的心情不能清淨。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它的含義,你真的知道嗎?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其中,「南無」讀作「na mo」,不讀「nan wu」,不要將其與漢語讀音混淆。「南無」也不是我們習慣性的理解「南邊沒有」,而是對佛菩薩的尊稱,用於佛菩薩名號前,用以表恭敬和皈依。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因此其含義也不能按照漢語表面意思來解讀。「南無阿彌陀佛」中「南無」讀「na mo」,都是第二聲,不讀「nan wu」,更不是有些人說的「南邊沒有」的意思,和這根本不挨邊。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起「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象徵,我們在寺院的各個角落都能尋找到這句佛號的蹤影,僧眾也常常嘴裡不停地念它,然而「阿彌陀佛」究竟是誰?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如何念誦才能功不唐捐?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