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

2020-12-26 瀟湘晨報

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將於12月25日舉辦,目前各項布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12月22日,記者走訪布展現場了解到,首屆藝博會展館設計亮點紛呈,除極具傳統地方特色外,現代科技的運用,將為廣大觀眾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戴上VR眼鏡,穿越到古代,隨船出海,重溫古代航海傳奇故事……首屆藝博會漠陽海絲文化主題館,將從陽江貴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史印記、藝海泛舟、璀璨明珠、未來可期等方面,用圖片、文字及實物展品的形式,全面展示陽江的古人類文明起源、豐饒的物產與獨具特色的民俗、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獨特的文化藝術等精彩內容。該展館還將通過VR技術手段進一步豐富觀眾的參觀體驗,觀眾戴上VR頭盔,就仿佛踏上了「南海I號」的探秘之旅,親歷古代航海故事。「通過展覽,觀眾可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文化、歷史遺產,現代科技的運用,將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展館相關負責人說。

走進非遺藝術展館的風箏展館布展現場,迎面而來是一條仿佛在雲中穿行的長龍,闊口長鬚,氣勢磅礴,這是陽江特色風箏之一——龍風箏。除了龍、靈芝、宮燈等傳統風箏,館內還將展出抗疫主題系列創新風箏,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為增進群眾對風箏文化的了解,展板上還展出風箏製作工藝詳細圖解,並通過骨架與成品風箏的對比,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風箏的複雜工藝和藝術特色。

非遺藝術展館分為漆藝展館、根雕展館、風箏展館,重點展示我市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漆藝、風箏、根雕作品。漆藝展館內,漆藝花瓶、屏風、漆畫等工藝品種類豐富,形式各樣,其中「曉春」主題的屏風色彩明麗,兩隻依偎在牡丹花叢中的孔雀栩栩如生,讓人眼前一亮。在漆藝展館門口,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陽江漆藝發展歷程及漆器製作過程,通過視頻、藝術精品、互動體驗等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呈現陽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來源:陽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淺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係
    一、現代設計要符合時代潮流 現代設計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20世紀初期,西方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是現代設計隨著新生事物的出現溶入了許多新的內容。二、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事實上處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 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霧化科技,RELX悅刻靈點「龍紋杆」上市
    據介紹,此次全新設計的悅刻靈點龍紋杆,選用陶瓷機身加黃金貼花工藝,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霧化科技,是對紫禁風華古韻的全新詮釋,兼具古典與現代之美。(圖:RELX悅刻推出的定製款龍蟠紫禁套裝,是對紫禁風華古韻的全新詮釋。)市面上很難找到以陶瓷材質打造的電子霧化杆產品。這是由於陶瓷工藝對燒結、打磨等工序要求嚴苛,且成本不菲。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產生與演變現階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穿著各式各樣現代服飾的人,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所佔人口最多,但讓人奇怪的是漢民族已經不穿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只是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有穿民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並沒有受過太多的文化教育,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甚至有些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提進行專門藝術培訓,但是為什麼他們在從沒有接受過正規美學藝術教育的基礎上能將美學形式發揮得這麼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自然,並從中發現美的眼睛。自然中關於形式美的設計比比皆是。
  • 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中新社臺北11月9日電 題: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好吃!
  • 不放棄中國傳統文化,掌握西方科技精髓,培養善於思想實驗的能力
    不放棄中國傳統文化,掌握西方科技精髓,培養善於思想實驗的能力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東西方的文化。使用思想實驗是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的具體體現,善於運用思想實驗是創新型人才所具有的特質。為了能夠將思想實驗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重要作用闡述清楚,本文擬從中西方文化對比、西方文化對西方科技發展的貢獻、日本全盤西化的成功案例、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科技發展的作用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 文化與科技碰撞 古典與現代交融——記《山水情韻——青島自然資源...
    鑑於市場的反饋,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地圖文化創意中心的地圖工作者們開始著手地圖美學、文化挖掘和科技融合的研究,希望通過地圖學、地理學、藝術學、材料學以及數位技術等多學科結合研製的方式尋以對策,使傳統專題掛圖的面目得以改觀。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環保設計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當今人類社會中的許多設計都源於自然,因為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純粹地去想像、設計總有一天靈感會枯竭,異想天開的設計思維更不能滿足設計需求
  •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都來學習一下
    我國現今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飛速發展,給中國傳統文化與各個領域的融入創新帶來了可能。就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而言,雖然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作品不斷湧現,使現代環境藝術形式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盲目跟風,導致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實際設計運用中不能符合現代審美理念,這就要求在進行設計創新時,設計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意識,從而使傳統文化更好為現代設計服務。
  • 宮崎駿: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大師
    宮崎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其作品藝術風格將日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內容表達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受到全球動漫迷的追捧。  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日本,他參與編劇導演的動畫影片《天空之城》、《龍貓》等在全球動漫迷中影響廣泛,2001年推出的《千與千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迪斯尼把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
  • 【豐禮相伴】「系你所夢,結你所願」——結繩科技弘揚傳統結繩文化
    結繩記長年專注於傳統結繩文化在2019年第八屆北京國際旅遊商品及旅遊裝備博覽會上,結繩科技有限公司帶著精美的飾品隨豐臺區文化和旅遊局參展。弘揚民族經典文化,創新藝術創作,延續中國傳統手工精湛技藝,發掘結繩藝術的獨特美學價值與魅力,讓結繩記成為中國原創結繩藝術的先驅領跑者。中國傳統美學特色、匠心獨運的靈感,純手工定製,造就了高雅品位的藝術首飾。結繩記堅持原創設計和手工製作,將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現代藝術品味完美融為一體,深刻剖析現代飾品藝術欣賞價值,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新現代飾品風格。
  • 現代美學與傳統文化的碰撞:一把絕美的電熱水壺
    茶飲作為中國人傳統的一種社交,宴請,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比比皆是,然而中國人對於茶飲的追求和講究也是頗深的,尤其是對於衝泡的器皿,水溫,水質的要求都相對較高,如果不能有效地將所有衝飲器物和水質達到一定的標準,很難品飲到一杯香醇的茶品。
  • 現代漢語中的傳統文化(1.3)斡旋
    現代漢語是媳婦老婆的意思,但是在古代妻子就是媳婦和兒子的意思。那斡旋是什麼意思呢?斡與旋是青銅甬鐘上的兩個位置名稱。每個位置都有一個名稱,體現了禮樂文化的發達。相當於現代的奏國歌。當然吃飯、舉行典禮時也是要有的。《史記吳泰伯世家》恭錄於左:「四年,吳使季札聘於魯,請觀周樂。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歌鄭。曰:「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齊。
  • 傳統與現代相融!海鹽打造北大街歷史文化特色街區
    近日,記者從海鹽縣城投集團獲悉,北大街歷史文化中心將於8月啟動建設。北大街將結合現代商業需求,合理規劃功能業態,打造一個新舊交融、動靜結合、遊購相宜、活力四射的歷史文化商業街區。  日前,縣城投集團與浙江金拱門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籤約,麥當勞汽車餐廳成為第一家籤約入駐北大街歷史文化中心的餐飲單位。該餐廳位於北大街歷史文化中心南區,面向棗園東路,餐廳分兩層,面積約658平方米,配有專用環形車道、專用停車場。建成後,顧客可駕車進入購餐車道,不需要下車就可以進行點餐、付款和取餐。「麥當勞的入駐,不但是對北大街歷史文化中心的認可,也將為海鹽市民帶來全新的美食享受。」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近現代,由於黔東南州苗族巫文化與現代文明持續、深入地接觸並受之影響,所以發生了文化變異,逐漸失去本土文化的特點而成為現代文化的一部分。
  • 新時代的陶瓷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儒· 器》系列是以現代構成方式營造傳統器物的新形制,在這系列作品上杜沁芬女士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的宋、明式家具器物造型與新時代人們的精神審美追求相融合。借宋、明式家具的形制張力,乘宋、明式家具的基本造型,暗寓從宋代開始形成的儒家文化穩定與秩序的「中和」之美,以及中國人博愛、忠義、守禮、睿智、正直的儒家優良品德。
  • 藏於蒙古包的傳承與變遷:當傳統民族文化遭遇現代生活
    通訊:藏於蒙古包的傳承與變遷:當傳統民族文化遭遇現代生活  中新網錫林郭勒11月20日電 題:藏於蒙古包的傳承與變遷:當傳統民族文化遭遇現代生活  作者 奧藍  近日,內蒙古多地普降大雪。伊力拉圖坐在暖和的蒙古包中,包外是茫茫錫林郭勒雪原,一派寧靜愜意。
  • realme真我V15搶先體驗:當潮流科技邂逅傳統文化
    隨後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中國品牌,百雀羚、大白兔、故宮……以獨特的東方文化和美學大膽向世人展示中國風格,引發一波波國潮。 國貨又不等於國潮,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國潮需具備兩個要素:其一,要有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基因;其二,要與當下潮流融合,更具時尚感。 不管是衣服還是手機,並不是國產就可以自稱國潮。
  • 傳統文化與現代街區相融,寶安大仟裡上河坊還原「大宋朝」
    上河坊,一個承載著中國本源文化的情境空間,一個承載宋代生活美學的人文場域,一個承載著非遺文化的情懷集散地,在細膩繁複的宋風古韻薰陶下,最大限度在現代商業空間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雅和氣魄,註定將在深圳商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20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研討會暨首屆傳統中醫養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3日訊(記者郭紅燕) 由中國科學院批准,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協會文化產業標準化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研討會暨首屆傳統中醫養生服務高峰論壇」11月22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