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中新社臺北11月9日電 題: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好吃!香甜鹹酥,有家鄉『喜餅』的味道!」在臺北市光復北路新近開張的糕點鋪「皇緹」,聞香而來的臺北市譚姓女士一邊品嘗,一邊伸大拇指稱讚。

  溫馨潔淨的店鋪內,一盒盒鳳梨酥、漢餅、水果酥、茶酥等各式糕點,擺放有致,香氣流而不膩。「什麼是『喜餅』?貨架上怎麼沒有?」記者好奇地問。正接待顧客的皇緹美饌執行長楊頤君拿來兩盒漢餅禮盒說,「『漢餅』就是『喜餅』,這裡面裝有6種不同味道的喜餅。」

  楊頤君告訴記者,相傳「漢餅」的祖師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當時東吳孫權為聯合蜀漢劉備共御曹操,假意要嫁妹妹給劉備,諸葛亮順水推舟以喜餅下訂,將婚訊傳達四方,讓孫權反悔不得。此後,中國人便有了婚嫁送喜餅的習俗。在臺灣,送「喜餅」(嫁女餅)就是向親朋好友宣布女兒將出嫁的喜訊,其中講究頗多,喜餅?花樣組合千變萬化。

  傳統的臺灣喜餅,沒有所謂的西式餅乾,而是做傳統大餅送給親朋好友。這種大餅的特點是大、圓、甜,象徵圓滿、吉祥、甜蜜,一個足有三斤多重,吃的時候用刀子切成小塊,大家慢慢分享。大餅內餡的口味有很多,?如蓮蓉蛋黃、芋泥、綠豆沙餡、烏豆沙等,但由於用料多有肥豬肉,所以吃的時候很油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及都市人對健康養生的訴求,這種大餅雖然內餡實在、味道很好,但受到的青睞已大不如昔。歷史悠久的漢餅文化,由此陷於日漸沉寂的尷尬境地。

  一塊圓圓的大餅,是許多臺灣人兒時的共同回憶。「經常有朋友感嘆傳統味道的喜餅不好找,於是我決定試一試,希望讓漢餅延續更多人的幸福記憶」,楊頤君如是說到推廣「漢餅」的初衷。

  於是,她開始「揉合一世紀的感動,以傳承臺灣在地文化的美好記憶」的嘗試,揮刀對傳統大餅加以「改良」,將其精緻化、小巧化,在用料上注重當地取材和養生,在口味上注重多元、創新。在其不懈努力下,奶黃Q餅、綠豆椪、香酥蛋黃、滿漢京味、烏沙蛋黃、肉餅酥等全新口味創意而生,以「漢餅文化」的方式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層次分明的餅皮,撲鼻而來的芬芳,改良後的大餅受到顧客稱讚,這讓楊頤君備受鼓舞,對傳承漢餅文化更具信心。她希望漢餅文化在臺灣茁壯成長,人們在漢餅裡吃到濃濃的臺灣味。

  楊頤君透露,已擬定計劃,準備兩年內在臺北開店10間,在臺中、高雄各3間,並相機到大陸市場開店。她表示,大陸市場空間很大,近年來「漢風」勁吹,這對「皇緹」到大陸推廣漢餅十分有利,將率先到與臺灣聯繫更緊密、生活習慣相近的廈門開店,爭取把漢餅文化傳播得更廣。(完)

相關焦點

  • 讓傳統漢餅「潮」起來——南僑「漢餅復興·烘焙的新浪潮主義「大師論壇正式開啟!
    南僑食品集團事業部總經理林昌鈺發表論壇致辭,林總講述了自己對南京情有獨鐘的感情,還將這次漢餅復興論壇裡程碑的大事件定在了南京,林總動情地談到,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與我們漢餅提倡的文化意義不謀而合,而同時漢餅復興又講究的是一個
  • 臺灣寫真:以「鄉下」為傲的宜蘭人
    臺灣寫真:以「鄉下」為傲的宜蘭人 2015-12-08 16:56: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直到2006年,全長12.9公裡的臺灣第一長隧「雪山隧道」連通北宜高速公路後,兩地原本周折的旅程縮短為1小時,為這片毗鄰太平洋的青山綠水注入現代都市活力。  「人客(即客人,為閩南語中保留的古漢語構詞。)來坐!」面對現代經濟文化湧入,這一聲親切的招呼,保留著宜蘭人的熱情好客。大陸記者赴宜蘭採訪恰逢當地文創展,來自縣文化局的林秋芳熱心介紹了整個展廳數十把「宜蘭椅」。
  • 拍古代服飾寫真 大學生想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寫真照片 本報記者黨運攝收藏古董珍玩的人不少,但是將古裝穿在身上拍寫真,這是小何團隊的首次嘗試,堪稱奢華。「想用這樣的方式,再現古典之美」,小何希望讓更多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事實上,在傳統文化中,很多愛情故事也是通過首飾來傳達的,比如戲劇有《碧玉簪》《拾玉鐲》等,說的都跟這些首飾有關。2017年夏天,3人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用收藏的一套古代服飾,拍一套現代寫真,「從飾物到模特造型、妝容,全都是按照清朝掛像設計的,基本上復原了清朝女子形象。」 這套寫真,拍攝於興慶宮公園沉香亭前。
  • 【遊戲資訊】​福牛守護者背後的設計理念,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融合
    在今年的傳統農曆新年到來之前,拳頭遊戲為英雄聯盟推出了一套「福牛守護者」的全新皮膚,這個皮膚系列是現代時尚服飾和傳統年獸文化的結合,讓很多亞洲地區的玩家都非常感興趣
  •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美?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以酒為媒,將酒文化與詩樂舞的藝術形式融於一體,《大國芬芳》算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近日,劇方重磅發布了一組精美定妝照,經過精雕細琢各個角色造型美不勝收,中國傳統文化之至美直抵人心,藝術之匠心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大國芬芳》還同步曝光了一組服飾設計手稿,線條飄逸清麗,色彩明亮雅致,盡顯古風古韻。
  • 百年餅店體驗漢家文化——舊振南漢餅
    發跡於臺南府城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舊振南餅店在林森路上開設漢餅文化概念店。眾星雲集的空間、用器、禮盒設計兩層樓挑高空間,入口印有「舊振南」字樣的漢餅圖騰地磚非常引人注目。店內三處精巧的地磚,皆是老匠人透以繁複工序及費時的水磨石技術所打磨而成,以花鳥圖騰象徵著幸福、圓滿、長壽之意;仰頭所見吊掛的木製燈飾,則是臺灣燈飾設計品牌META Design 3D解構漢餅模外型,手工製作成隱含文化符碼的燈具,和融入中式窗花、餅模元素的空間相呼應。以水磨石製作的漢餅圖騰地磚隱含文化符碼的燈具。
  • 臺灣景點攻略:臺灣博物館,帶你展示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
    臺灣景點攻略:臺灣博物館,帶你展示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臺灣博物館,中研院民族所和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學者,走出書齋,進行田野研究,籌建這樣一個文化特殊濃鬱的園地,不能不說科學研究有另一種走向。在現代經濟日益繁榮的時代,臺灣山地社會正逐漸被現代化所吞噬,這樣下去,天長日久傳統的文化社會不斷流失乃至淹沒。「臺灣山地文化園區」,迎接時代的挑戰,依著青山翠谷,在這公園式的田野中,採用動靜態兼具的形式,比如「大眾化文物館」、「傳統建築」、「生活形態」等是靜態的,歌舞表演,各民族的特殊民俗活動,是動態的。
  • 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清晨時的永康街。 張曉曦 攝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題: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  街道安靜清幽、藝文美食匯聚,是臺北永康街給人的印象。
  • 淺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係
    二、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事實上處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實際狀況令我們擔憂,因為國人在現代設計中有一部分已經完全拋棄了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淡化了傳統文化。有些作品又把傳統文化的東西與現代設計的新生事物結合起來,我們不得不說日本在後來的漫畫開發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反觀我們的國畫藝術,其潛力是相當具有開發價值的。事實上,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有機的結合會創造出更好的效果。三、自我設計傾向現代設計的未來趨勢是提供和產生創造潛力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著緊密的關係。
  • 傳統現代相得益彰 臺北新春年味濃
    中新社臺北1月23日電 題:傳統現代相得益彰 臺北新春年味濃中新社記者 路梅臨近年關,臺灣節日的氣息愈加濃烈,繁華商圈、社區街角蘊含著諸多中華文化元素。在臺北,現代都市氣氛與延續自傳統的幾分「古早味」相融,讓此間春節色彩別樣鮮豔。資料圖:臺北101大樓跨年煙火秀。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攝101大樓作為臺北地標建築,是無數遊客「打卡」必備地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產生與演變現階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穿著各式各樣現代服飾的人,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所佔人口最多,但讓人奇怪的是漢民族已經不穿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只是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有穿民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 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當傳統文化碰撞街舞元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對今天仍然有著深刻啟示。現如今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在越來越多新奇的現代流行文化面前,傳統文化似乎變得更難堅守。對於傳統文化和流行元素的碰撞,這部電影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 臺灣寫真:播種祭、制臀鈴、搗麻糬 賽夏人盼傳承傳統文化
    中新社新北5月15日電 題:播種祭、制臀鈴、搗麻糬 賽夏人盼傳承傳統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  伴著《高山青》歡快的曲調,身著紅白相間服飾的女子跳起輕盈的迎賓舞;頭戴藤帽的賽夏族群頭目閉著眼睛,雙手將小米輕輕灑到地上。
  • 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
    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將於12月25日舉辦,目前各項布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12月22日,記者走訪布展現場了解到,首屆藝博會展館設計亮點紛呈,除極具傳統地方特色外,現代科技的運用,將為廣大觀眾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 對岸的文化氣息,繁華的現代都市,一起暢玩大臺北!
    從電視上一直看到很多關於臺灣的新聞,然後作為一個福建人也一直聽說臺灣的各種趣聞和風景,所以趁著假期的時候我就計劃了這趟暢玩臺北的旅程,為了節約經費,並且感受一下跨過臺灣海峽的感覺,所以我就來到平潭的平潭港坐船過去。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一行8日深入探訪臺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完整的臺南孔廟以及他久已嚮往的臺灣文學館、赤崁樓等文化景觀。臺南市是蔡武訪臺之行最後一站。7日晚抵達此間,他即對前來表示歡迎的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及臺灣南部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主管表示,臺南是臺灣知名的文化之都,文化之旅不到臺南就不完整;孔廟、臺灣文學館都是他久已嚮往之地。
  • 豐原市是臺灣臺中縣的縣政府所在地,位於臺中縣中北部
    豐原市是臺灣臺中縣的縣政府所在地,位於臺中縣中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攝氏22度。豐原市過去的傳統產業有稻米、木材、木材加工、漆藝、制麻紡織、菸草、糕餅、製鞋,除糕餅外大多均已式微。現在的經濟產業則以機械產業,水果種植為主,以及作為地區中心的金融、百貨產業。
  • 臺灣傳統小夜市 看見真實熱情的臺灣文化
    夜市是臺灣美食文化很重要的一環,許多人到臺灣玩總是去臺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著名觀光景點,這些夜市雖然規模大而豐富,但最能體現臺灣傳統文化的,其實是每個人住家旁邊的小小夜市。蘆洲夜市位於新北市的住宅區旁,規模約兩三條小巷子之大。白天是傳統菜市場,一到傍晚搖身一變,供應各種令人流口水的傳統小吃。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並沒有受過太多的文化教育,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甚至有些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提進行專門藝術培訓,但是為什麼他們在從沒有接受過正規美學藝術教育的基礎上能將美學形式發揮得這麼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自然,並從中發現美的眼睛。自然中關於形式美的設計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