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變女神」到「直播新人」,這位京劇名角美得讓人看不夠!

2021-01-19 藝綻

文武昆亂不擋

唱念做打俱佳

既叫好又叫座

既傳統又時尚

當今中國戲曲界有這樣一位

能夠稱得上如此難得褒獎的名角

她的從藝經歷和個人性格

也頗有幾分傳奇色彩:

從學習武術體操跨界到專攻戲曲;

從武旦開蒙跨行到文戲青衣;

從梅派跨流派到學習程派,

又大膽挑戰「四大名旦梅尚程荀」;

從傳統戲演到

改編世界文學經典、香港武俠電影;

從國內大江南北

演到登上美國、日本的舞臺;

……

她得益於兩位特立獨行的恩師栽培指點

卻沒有拜在任何名師之下;

她年少成名

一早就獲得中國戲曲界最高獎項

但卻不留戀名利,不畏懼爭議

一直嘗試各種探索和挑戰;

她明明是舞臺上的名角

卻去長江商學院學習

還創辦了「弘依梅公司」

勇敢迎接市場化的挑戰;

……

她在一個傳統藝術受到衝擊

戲曲演出走向衰落的時代

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

讓耄耋老者和年輕一代

都願意為其走進劇場

去感受京劇藝術

依然生機勃勃的美和魅力

就是史依弘

史依弘原名史敏

並非出身梨園世家

也不是從小就立志從事戲曲事業

幼時因為身體孱弱

6歲那年

被父母送去上海體育宮學習武術與體操

經過幾年勤學苦練

她能輕易踢腿高過頭頂

也能熟練地將紅纓槍舞得虎虎生風

但是兩次骨折

使她有些跟不上體操隊的進度

一位拉京胡的老師慧眼識金

建議她去學習戲曲

適逢上海戲曲學校招生考試

年僅10歲的史依弘憑藉自身優勢

從3000多位報名者中殺出重圍

成為了17名錄取生之一

而那時的她

對戲曲還懵懂無知

進入戲校

史依弘幸運地師從

有著「中國第一武旦」之稱的

京劇名家張美娟老師

以「武旦」開蒙

張老師性格內向,教學專注

但也非常嚴厲

學生們練功「走虎跳」

老師就拿著一個木製道具在底下抄

如果學生的動作不夠利落

就會磕碰到道具

這種嚴格的訓練和皮肉之苦

無論是學戲曲還是練體育都要經歷

但讓原本學習體育

性格爽朗的小依弘最不適應的

是梨園行種種「含蓄、內收」的規矩

不能大笑、不能遲到

不能隨意打鬧

稱呼師長前輩要用尊稱

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相……

各種耳提面命,言傳身教

日子久了

終於讓史依弘出落得有模有樣

有了梨園旦角的樣子

不過張老師也很尊重史依弘的藝術個性

不用太多條條框框禁錮限制她的特色和發展

只要覺得是美的

就欣然接受

史依弘自己也格外努力

別人休息或者玩的時候

她依然每天都在練功房不停練習

沒有春夏秋冬

也沒有寒暑假

那時南方冬天沒有暖氣和空調

每天6點出早功

必須趕在5點半前就到練功房開始活動

史依弘回憶:

「當時手上腳上都是凍瘡,

隨身帶著創可貼,

一抓槍,凍瘡破了就趕緊貼上,

真的是體無完膚。」

而到了夏天

碩大的練功房只有2個電扇

為了防止在舞臺表演時因中暑而倒下

需要在37度的高溫裡穿著棉襖練習

半天功夫下來

厚厚的胖襖一擰就是一把水

這樣的勤學苦練

不曾有一日間斷

3年下來

原本跟著張美娟老師的5個學生

只剩下史依弘一個

這讓張老師也對她格外器重和培養

史依弘11歲第一次登臺

張老師從化妝開始

幫她穿水衣

幫她繫鞋帶

從上到下幫她弄好

還到臺下跟觀眾一起看她演戲

看她演得好,不怯場

還獎勵她一盒散粉

這些都讓史依弘對老師充滿了感激

1986年

年僅十四歲的史依弘以《擋馬》一劇

參加上海戲曲武功電視大賽

在激烈競爭中斬獲二等獎

然而

張美娟老師對史依弘提出了更高的期許

她希望史依弘不止於武戲

「今後的路,文戲七分,武戲三分。」

為了將史依弘培養成能獨當一面的梅派大青衣

張美娟將史依弘推薦給了

曾是梅蘭芳大師琴師的

著名戲曲聲樂研究專家盧文勤

盧老師聽了史依弘兩段唱後說道:

「張老師,你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

我能把她培養成一個很好的梅派青衣。」

此後

史依弘就一邊跟著張美娟老師學武戲

一邊跟隨盧文勤老師學習發聲

用史依弘的話說

跟盧老師學聲樂是她一生修來的福

盧文勤用科學的方法教她練嗓

一練就是十年

十年期間

即使身處異地

史依弘也會每天通過電話給盧文勤唱幾嗓子

不曾有一日間斷

在史依弘印象裡

盧文勤老師是個脾氣頗怪的「老頭子」:

他畢生鑽研梅派藝術

研究梅蘭芳先生的唱腔

但他給史依弘上聲樂課

自己從不開口唱

只是讓她一遍遍聽梅蘭芳的錄音

一句唱能講半個學期;

翻京劇雜誌

他對著眾名家的定妝照拷問史依弘

到底誰扮出了人物的氣質?

看電視聽廣播裡的名家唱段

他讓史依弘點評誰唱得好?

為什麼好?

史依弘當時理所當然地說名家總歸唱得都好

結果卻被盧老師嗤之以鼻

史依弘不服氣地頂嘴:

「你光給別人挑刺,自己怎麼不唱來聽聽!」

沒想到盧文勤一本正經地說:

「我唱的,哪有資格讓你學?

你就得聽梅蘭芳的!

眼低了,手肯定高不了!」

盧老師除了把自己一生積累的

對梅蘭芳大師研究的精髓傳授給史依弘

還讓她必須學習崑曲、評彈

甚至去看木偶戲……

因為這些藝術形式都和創作人物有關

盧老師一直在幫助史依弘建立好的藝術審美觀

他的傳授教導令史依弘終生受益

就這樣風雨無阻學了十幾年

在老師的精心調教下

史依弘終於練成了

華麗動聽、控制自如的音色

出落成一個真正的梅派青衣

也培養出了藝術眼光與自信

雖然剛登臺的時候

有人詬病史依弘「派頭像武旦不像青衣」

而盧老師則給了她莫大的鼓勵:

「可能現在很多人覺得你平凡,

總有一天你遇到懂的人,

會視你若珍寶。」

張美娟與盧文勤兩位老師

在藝術態度上非常開明

從沒有拿圈裡的陋習來約束史依弘

這樣的學藝經歷

讓她有了特立獨行的氣質

但她走進社會

卻赫然發現許多同行

哪怕年紀輕輕

思念觀念卻非常陳腐保守

「常常看到一個青年演員,

因為被人誇演戲像他的老師而沾沾自喜。

那一招一式,

是他老師的理解,

而他只是依樣畫葫蘆,

在臺上根本沒思考、沒靈魂。

這有什麼可喜的?」

成名後

有許多名家向史依弘伸出過橄欖枝

但她沒有拜入任何一位門下

很多人問她

為何不拜名師

也好歸了梅派的正統

史依弘答:

「我雖沒有拜師,

但一路走來卻深受諸多老師的賞識與幫助,

他們中的一些人拿我當親閨女,

恨不得我超越他們。

這樣的緣分,

不是我靠磕頭、交學費能夠得來的。

珍惜現有的,我就非常滿足了。」

1990年

史依弘從戲校畢業

進入上海京劇院

梨園界隔行如隔山

因為武旦出身

在劇團根本輪不到她演青衣

但她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為了獲得更多從武戲轉文戲的機會

史依弘不惜在上海大世界駐場表演

她第一次作為青衣登臺

是在上海大世界演出《霸王別姬》

「上海大世界"是上海當時最大的室內遊樂場

素以遊藝、雜耍、曲藝為特色

環境嘈雜,人聲鼎沸

人們三三兩兩嗑著瓜子聊著天

不時有人進進出出

然而這些絲毫未影響史依弘的專注度

每一場她都盡力呈現出最專業的狀態

堅持認真演戲

1993年

劇團裡幾位青衣演員相繼離開

史依弘抓住機會

在梅派經典戲《貴妃醉酒》中大放異彩

獲得認可

一年之後

22歲的史依弘憑藉《扈三娘與王英》

一舉拿下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梅花獎」

還被評為首屆中國京劇之星

但她毫無驕傲自滿

反而誠惶誠恐

「當時真的嚇一跳,就被砸昏了,

覺得怎麼可能給我呢?

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梅花獎很少給年輕的演員,

我就覺得自己受不起,有點兒恐慌,

覺得一定要更加努力

才配得上這個獎,

不然要被人說話的。」

憑藉著勤奮努力和不俗實力

她又獲得了「白玉蘭戲劇獎」

可謂年少成名

但她沒有依賴成功,停滯不前

而是一直在繼承和創新當中前進

她將他們這一代戲曲演員形容為

「承上啟下的一代」

應該在傳承的同時

「創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藝術」

2007年

她出現在綜藝節目《舞林大會》的舞臺上

跳探戈、鬥牛舞

令很多人驚豔也覺得好奇

第二年

她將世界文學名著《巴黎聖母院》

改編搬上了京劇舞臺

大文豪雨果筆下美豔多姿的吉卜賽女郎

變成了穿紅裙跳鬥牛舞唱京劇的「艾麗婭」

人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她是去博採眾長了

史依弘演繹的艾麗婭

不同於傳統梅派戲中含蓄溫婉的角色

而是既有青衣的唱

花旦的念白和表演

也有刀馬旦的舞蹈

具有多面性

令人耳目一新

相比起把《巴黎聖母院》改編成京劇

2011年

史依弘作為梅派青衣

演出全本程派經典《鎖麟囊》

則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但史依弘卻毫不畏懼

虛心求教,認真鑽研

就連程派名角張火丁也對她十分支持

在學習過程中

史依弘發現:

「其實每個流派都有局限。

每個流派現在所剩的戲並不多,

如果讓這些戲慢慢流失,

太可惜了。

另外將來排新戲時,

要塑造更多的角色,

僅僅依靠某一個流派的技術手段是不夠的,

所以多學一些戲,

多掌握不同流派的優點,

才有能力駕馭,有手法去演繹,

用京劇的技術手段解決角色需要的表現手法,

而不是話劇加唱。」

2012年

史依弘又與崑曲王子張軍合作

上演了新版崑曲《牡丹亭》

京昆不分家曾是梨園屆的傳統

也是梅蘭芳、程硯秋、俞振飛、言慧珠

這些前輩們身體力行的實踐

而史依弘在探索創新的同時

從未放棄傳統

她說:

「無論怎麼變,

創新首先要有牢牢的根基。

根基越厚重,你走得越遠,

創造的東西也就越多。

而抽離了傳統,創新也就成了空談。」

2013年

史依弘以「昆亂不擋」為名

在國家大劇院連續5天演出

全本《穆桂英》、全本《白蛇傳》、

崑曲《販馬記》、崑曲《牡丹亭》

及京劇《玉堂春》

引起轟動

業內評價說:

「一個上海的京劇演員以傳統戲在京『打擂』,

這種魄力久未有之。」

2018年

史依弘又推出了京劇專場

「梅尚程荀史依弘」

一天之內

連續上演京劇「四大名旦」

極具代表性的四出傳統老戲:

梅派《蘇三起解》

尚派《昭君出塞》

程派《春閨夢》

荀派《金玉奴》

這樣的演法

在京劇界可謂創下紀錄

作為一個京劇人

史依弘還一直在思考

如何讓京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長江商學院文創EMBA班的學習經歷

為史依弘打開了思路

成為她藝術生涯的一次重大轉折

在長江商學院學習期間

史依弘發現

周圍同學雖為企業老總、社會精英

但他們對京劇知之甚少

這就更堅定了史依弘推廣京劇的決心

「讓更多的年輕人、社會精英看到京劇的魅力,

這個事業才會有吸引力。」

2016年

史依弘與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

共同創辦了

上海弘依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在上海京劇院的支持下

開始進行市場化的嘗試

史依弘說:

「我不想玩噱頭,也不想譁眾取寵,

我要尋求的

是古老的京劇藝術與現代商業運營的最佳模式。」

弘依梅公司成立不久

就開始運作全國巡演

之後

又將京劇《霸王別姬》

演進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在國外引起強烈反響

外國觀眾們用

「Touching」, 「Beatiful」, 「Poetic」

(觸動、美麗、詩意)

來形容京劇《霸王別姬》給他們帶來的震撼

一名美國觀眾興奮地說:

「這樣的京劇演出十分美妙,

優美獨特的劍舞讓我覺得興奮又緊張。

當君王飲酒看著虞姬舞劍,

多麼動人的畫面啊,

在那一刻,

我完全被感動了。」

史依弘還參與了

音樂家譚盾的多媒體音樂劇《門》

和《2000Today》新世紀交響音樂會的演出

嘗試過帶有實驗意味的

多媒體京劇音樂劇《白蛇傳·愛情四季》

以及交響京劇《大唐貴妃》

……

2019年

史依弘又將經典的

香港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

改編搬上了京劇舞臺

不僅在其中一人分飾兩角

快意恩仇笑傲江湖

還嘗試了將多媒體等形式融入京劇

並親自擔綱製作人

臺前幕後探索京劇的新出路

去年

為了紀念梅蘭芳先生赴日一百周年

史依弘還攜崑曲《遊園驚夢》《貞娥刺虎》

和京劇《貴妃醉酒》《百花贈劍》

赴日演出

這也是史依弘個人首次赴日三十周年紀念

因此有著更為非凡的意義

幾天的演出場場爆滿

觀眾有從大阪專程坐車趕到東京的

也有十幾年之前就看過史依弘演出的戲迷

他們帶給史依弘的驚喜和感動

跨越了時空和民族

無論演到哪裡

無論何種形式

史依弘所進行的各種創新嘗試

都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觀眾領略到京劇之美

由此接觸並愛上京劇

讓史依弘感到欣慰的是

京劇觀眾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

今年

為了紀念程硯秋在上海首演鎖麟囊80周年

史依弘原本要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場《鎖麟囊》

然而由於疫情原因

演出不得不取消了

但她卻用最流行的「直播」方式

在網絡上為觀眾們演戲

和戲迷們交流

當她看到全國各地的觀眾

在屏幕上排成了長長的隊列

當她看到網絡中的自己

被粉絲們戴上了「眼鏡」「耳環」

還有各種「鮮花」紛紛湧來

不停刷屏的文字

各種可愛的表情包

隔著屏幕收穫到的無數點讚與掌聲

都讓她又新奇又感動

「直播的過程很溫暖,

就像跟天南海北的家人在一起,

互相陪伴,交流,

我特別感動,心裡暖暖的。

很享受這種跟觀眾的近距離接觸。」

她和大家分享最近讀的書、看的電影,

告訴大家她每天除了練功

還插花,搶菜

學習日語和英語

享受難得的休整時光

「演員需要時間休整,

這幾年我一直在排戲、演戲,

和時間賽跑,

忙起來連臺詞都來不及背,

現在挺好,

晚上睡得早,

早上四五點醒來,

天朦朦亮,鳥叫了,

車輛聲越來越響。

路上有綠色的樹、紅色的花,

生活特別美。

以前我滿腦子都是戲,

從未關注到這些美好。」

除了直播

史依弘還將她的一系列珍貴演出視頻

上傳網絡

供戲迷朋友們觀看

有人擔心這樣做是否會影響到以後的商演

她坦言

」這些劇目日後確實有可能還要巡演,

但是特殊時期,

大家都在做特殊的事情,

分享最重要。

像我的『梅尚程荀』專場在武漢演出非常受歡迎,

我對武漢有感情,

希望把最好的戲獻給最需要的人。」

勤奮的史依弘依舊天天練功

每周堅持與樂隊坐唱

「即使一年不上臺也沒有關係,

但我對自己有要求,

只要一登臺,

我就會拿出最好的狀態。

也祝願大家都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一同努力戰勝疫情。

待四海安寧,

再登氍毹為大家演好戲,

把這個冬天和早春的未履戲約,

一併踐行!」

相關焦點

  • 京劇名角來深圳!福田京劇藝術節連番名劇等你來賞
    你見到京劇名角于魁智、李勝素了嗎? 10月30日晚,第二屆福田京劇藝術節發布會在深業上城商場完滿落下帷幕。 據了解,國家京劇院一團是當今首屈一指的京劇表演團體,于魁智、李勝素均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後者還是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 現場還有,來自國家京劇院一級老生演員馬翔飛和優秀張派青衣演員劉夢姣攜國家京劇院一團樂隊,為市民戲迷們分別獻唱《捉放曹》和《詩文會》京劇選段,精彩表演讓發布會現場掌聲不斷。
  • 走進安徽會館大戲樓領略京劇魅力 陌陌戲曲直播季火熱來襲
    經過多年的演變,京劇現在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個行當也都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代表人物……」在兩位分享人的介紹下,收看直播的網友們對京劇的歷史和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北京京劇院、不見班社、國家京劇院名角齊上陣 四出經典劇目展現京劇魅力
  • 一妝一發皆是藝術 陌陌直播間揭秘京劇國粹「後臺之美」
    中新網12月18日電 12月17日,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再度來襲。本場直播裡,京劇演員在後臺帶領網友走進國粹藝術背後的精彩,揭秘京劇人物的妝容是如何「煉成」的。除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京劇演員還有一個必備的技能——自己上妝、勾臉譜。客串主播的京劇人劉振、果菁介紹,京劇行當裡,演員通常都是自己兼任化妝師,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面部特質。「出門5分鐘,化妝2小時」,不管是哪個角色,京劇演員化妝時間至少是一個半小時以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 京劇大師梅蘭芳初露鋒芒,赴美巡演開宗立派,終成一代梨園大師!
    梅蘭芳來到名角濟濟的「喜連成」班,虛心請教,刻苦練功,深得葉春善喜愛。1908年,葉春善率「喜連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蘭芳,看他功底深厚,氣宇軒昂,料定日後必成大器。牛子厚向葉春善詢問梅蘭芳的來歷,知他藝人世家出身,帶藝入班,牛子厚囑咐葉春善要注意培養,幫他早日走紅。
  • 一妝一發皆是藝術 陌陌直播間揭秘京劇國粹「後臺之美」_發現頻道...
    12月17日,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再度來襲。本場直播裡,京劇演員在後臺帶領網友走進國粹藝術背後的精彩,揭秘京劇人物的妝容是如何「煉成」的。  除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京劇演員還有一個必備的技能——自己上妝、勾臉譜。客串主播的京劇人劉振、果菁介紹,京劇行當裡,演員通常都是自己兼任化妝師,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面部特質。
  • 張銘恩一露面就輸了,京劇裝扮像黑山老妖,看完眼睛火辣辣的
    去年夏天紅遍全網的《陳情令》就以選角合適,被大家說神還原了《陳情令》這部劇,雖說在劇沒紅之前,每個演員都名不見經傳,可整部劇的選角都讓大家滿意得不得了,陳情令男團紅得名副其實啊。而在《演員請就位》中比何昶希和張逸傑更讓人一眼就感覺不行的人就是張銘恩,張銘恩這次挑選的劇目是《鬢邊不是海棠紅》,他挑戰了需要柔且媚的京劇扮相。但當鏡頭轉到張銘恩身上時,大家都驚呆了,這、這……是商細蕊 ?
  • 「京劇三嬌」的戲夢人生
    凌嘉臨「恨恨」地說,登臺表演前不許吃冰的,不許吃辣的,不許吃油炸的,擔心自己變胖或變老,甚至坐捷運時陌生人的一聲咳嗽都讓人「一驚一乍」。但除此之外,她很享受作為一個京劇演員的生活。 在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這個生於1989年的女孩,為記者示範京劇動作,舉手投足間,「科班」範兒十足。 臺灣戲曲學院前身之一是復興劇校,它讓童年的凌嘉臨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 唱念做打華服妝發,陌陌直播間上演京劇國粹
    揭秘京劇造型,盡顯國粹華服之美  第四場直播裡,資深京劇服裝師姚親朋,為直播間裡的票友們帶來了旦角、小生和花臉的造型過程。  京劇的服化道種類多、花樣多,服裝師能做到多而不亂,富而不雜,需要相當的功力。姚老師向觀眾們介紹,京劇的戲箱分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把箱。「以前票友們都只能看到演員在舞臺上的唱念做打,很少有機會看到他們的『變身過程』,直播間裡請到專業的服裝師為大家全程展示,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旦角裡的刀馬旦的造型過程,讓直播間裡的觀眾大呼過癮。
  • 頤和園古戲樓直播「雲看戲」
    原標題:頤和園古戲樓直播「雲看戲」   秋天的夜晚,頤和園昆明湖上吹來的徐徐涼風,吹到德和園大戲樓就被高亢、激越的音浪給「撞」散了……9月28日,2020「頤和園·戲遊記」活動在德和園大戲樓開啟,京劇、河北梆子、豫劇、高甲戲在這座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戲樓亮相,並通過網絡直播,讓不能到現場的觀眾在線「雲看戲
  • 陌陌直播間秀京劇絕活 四功五法盡顯國粹風華
    12月15日的安徽會館大戲樓裡,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第二場直播準時拉開帷幕。本場直播裡,京劇表演裡難得一見的椅子功、蹺功、吃火等代表性絕活驚豔亮相。
  • 揭曉京劇服裝的秘密 陌陌「京彩薈萃」直播專場走進後臺帶你看門道
    (原標題:揭曉京劇服裝的秘密 陌陌「京彩薈萃」直播專場走進後臺帶你看門道)
  • 傳統京劇試水「快捷娛樂」 國家京劇院也開直播啦!
    近日,國家京劇院為打造全新國粹文化,引領民族文化自信,凝聚團隊力量,重振武戲隊伍士氣,於5月1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2018年第一屆武戲展演活動,此次展演為期一周,共推出了7場,18個優秀武戲劇目,陣容豪華,形式新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由中國網正在上演頻道進行全程直播。
  • 舒淇做客李佳琦直播間,溫柔到李佳琦不敢大聲說話,美到窒息
    ,可見直播如今多麼火熱,一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明星,不接地氣的藝人,其實他們也有接地氣的一面,繼陳坤來李佳琦的直播間後,女神舒淇也做客李佳琦的直播間了 的,當看到女神真實的出現在李佳琦的直播間後,不少網友都驚呆了 連李佳琦本人都被女神的氣場嚇到了,因為舒淇太溫柔,說話溫溫柔柔的,整個人一直在甜笑,人間嗩吶李佳琦第一次不敢大聲說話,因為他身邊坐著的是舒淇,那種感覺是真的美到窒息 直播的時候李佳琦還問舒淇自己說話是不是很大聲很嚇人,他還特意降低了音量說話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
    而在百餘年間,京劇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很多有造詣的藝術家將老一輩的唱腔加以改造創新,湧現出名伶十三絕、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京劇巔峰時代的名角,而他們創作排演的作品和藝術成就有些流傳至今,有些也留在了他們那個時代,而由於京劇博採眾長也使人們今天能夠欣賞到名家後輩的藝術傳承,也能欣賞到京劇劇目的傳承。
  • 真正聰明的人,都足夠笨!
    有人說他是美的創造者,有人說他是美的象徵。他以醇厚流麗的唱念,美輪美奐的身段,載歌載舞的表演方式營造出一種雍容華貴的氣韻,將京劇旦角藝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他就是梅蘭芳,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第一人,他的梅派藝術被視為中國京劇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梅蘭芳的故事。
  • 「百年風雲 一世浮沉」——京劇《大宅門》在臺北演出
    新華社臺北5月19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北京京劇院打造的精品京劇《大宅門》,17日至19日在臺北戲劇院連演三天,再現濟南府「花魁」楊九紅與京城百草廳少東家白景琦悽美的愛情故事。  電視劇《大宅門》熱播十幾年而歷久不衰。
  • 58部落邀請美業達人直播 解碼從新人到資深從業者的薪資秘密
    58部落邀請美業達人直播 解碼從新人到資深從業者的薪資秘密 為幫助求職者和職場人了解基礎用工行業「背後的故事」,58 部落推出「職場人系列直播」,邀請全國各地職場達人作客直播間
  • 二十年後重看《刀馬旦》才明白,為什麼在京劇上,菊笙會輸給菊
    長大後重看一遍,才發現所有的命運,其實早在性格,見識,格局中埋下了伏筆。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同樣是練京劇,從小練到大的菊笙會輸給練了不過幾年的菊仙。01 性格不同剛出場的時候,菊仙和菊笙的身份是不同的。
  • 說說京劇淨角——花臉
    京劇花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與「同光十三絕」同時代的人物,他的弟子有裘桂仙和金秀山,這兩位弟子的後人更厲害。接下來是「淨行三傑」郝壽臣、侯喜瑞、金少山,這金少山就是金秀山的兒子。郝壽臣與金少山並稱「黑金白郝」,他以「架子花臉銅錘唱」而著稱,善演曹操戲,被譽為「活孟德」。
  • 【美妝】看了這位00後美妝博主,我們不敢再說自己很會化妝了
    Jack化妝視頻合輯裡也能看出來,雖然只有10歲,但畫起妝來真的快、準、狠,手法嫻熟到不行,光是貼假睫毛的技術,就甩鵝娘十條街。在美妝這一點上,Jack Bennett可以說是百變達人了,可暗黑可清新,滿足各種場合妝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