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衣規矩太多,每年都有人因此喪命,龍袍更是重中之重

2020-12-13 指點江山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皇帝的衣服都是龍袍,並自稱為「真龍天子」。這是中國龍文化的一種體現,在很多出土的文物中,都能印證此文化。

在中國古代,皇帝開心是「龍顏大悅」,不開心是「龍顏不悅」;皇帝的床是「龍床」,坐的椅子是「龍椅」——什麼都跟「龍」有關。以前,還有一出京劇《打龍袍》,主要是說皇帝犯了錯誤會受到懲罰,但不能直接體罰皇帝,便以打龍袍作為一種象徵性的懲罰,但願打在龍袍上,能疼在皇帝的心裡,起到警示作用。不過,皇帝離老百姓的距離太遠,使得他們的衣著顯得很是神秘。

所以,大家只是簡單地認為:這些袍子上只是繡著幾條龍罷了。但事實上,皇家的袍子從式樣到顏色到圖案設計,各朝代都是不一樣的。而黃色成為皇家的專用色,應是從唐高祖李淵開始的。不過,看宋朝和元朝,朝服的顏色並不是黃色。由於,清朝留下的資料相對較多,所以,世人對這個朝代皇帝的衣服,相對會有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雖然,皇帝穿衣是相當講究的,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穿便服,這不屬於龍袍。就清朝而言,龍袍是皇帝的吉服。看名字就可以猜出,這是皇帝出席一般吉慶宴會、或朝見臣屬時的穿著。從其等級來說,略低於朝服,是祭祀或者重大節日時,皇帝所穿的禮服。

名稱不同,式樣當然也有區別,而且不難區分。簡單來說,龍袍(吉服)沒有披領,朝服有。龍袍是上下統裁的,也就是上下一體,而朝服則是分裁的。再來看看顏色,龍袍是以明黃色為主,也可以用金黃或者杏黃色。《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志》就有記載:「龍袍,色用明黃。」

清朝的皇帝,對於自個衣服很是看重,從順治開始對服制都有規定,直到乾隆才真正確定下來。在雍正時期,龍袍被定為四種顏色:石青、明黃、大紅、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頭的。到了乾隆時期,把顏色比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藍色,所以,藍色的龍袍越往後顏色就變得越淡。

不過,故宮博物館倒是收藏了一件乾隆的夏季吉服——月白色緙絲彩雲藍龍袷龍袍。月白色的面料,大概是和季節有關。

朝服的顏色很多,黃色還是主色調,明黃為貴,祭祀天時衣服為藍色,朝日時是紅色,夕月時是白色。看這些朝服,圖案的位置不能有任何誤差,主角自然是龍和十二章紋樣。分體式裁剪的上衣繡著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下裳則繡著藻、火、宗彝和粉米四章。

要知道,皇帝身為「九五至尊」,自然在數字上會處處有所體現。此外,在龍袍上,領的前後各有正龍一條,左、右及交襟處各有一條行龍,袖端各有一條正龍,還有一條繡於裡面的衣襟處。這既能照顧到美學上的對稱,數量還是9條。

於是,有人說,大臣的官服也有龍,不過是四爪龍。清朝的一品、二品和三品官員的官服,是九蟒五爪的蟒袍,不過補服不同。從名稱可以看出,大臣身上的圖案,只是小蛇,龍只能用於皇家。若這話說在當時,將是斬首的下場。在清朝,由於服制上的問題,每年都會有人失去小命。

遠在商周時代,龍紋就已經成了天子紋章和權力的象徵。不但會將其刻畫在一些青銅器皿上,還會將其畫在旗幟和衣服上以彰顯身份。到了嬴政時期,更有了自稱「祖龍」的說法。可見,龍已經正式成了皇帝的「代言」,只屬於皇家。以至於,皇帝的所用之物,都會冠以一個修飾詞「龍」。

不過,龍的圖紋並非一成不變。在明朝時期,龍的形象幾經變化,到了清朝,龍的眼睛更圓。爪子呢?五個趾靠於一塊,不如明代的「鷹爪」有氣勢,感覺有些無力。到了清末,龍紋不如之前威風,顯得很是老態,連盤曲都少了,給人的感覺是龍體有些僵直。

如果皇帝真是龍,那龍的形象變化,是不是也相應暗合著某種聯繫呢?

明代萬曆年間的一些龍紋,也存在著精神不濟的問題。其實,國力的不濟可以反映於各方面,國家在往下走,連畫匠的水平都下降的厲害。

在權力最頂端的統治者,希望著各種祥瑞圖案,可以永葆自身的權力長久。只是,沒有強大國力「護體」的前提下,再來九條龍估計也於事無補。

所以,龍袍也只是一個身份的象徵。

現在,皇權沒了,連龍都成了民間隨意可說的話題,各式龍袍在古裝劇中穿梭。最終,龍不再特指天子,咱們皆是龍的傳人。

在統治時代的文化中,用特權意識構築起了等級觀念,稍有差池就是僭越的大罪。其實,這是一種用心良苦的策略,只為權力牢不可破。

不過,大多皇帝都沒有弄明白,若是真能千秋萬代,何來朝代的更迭呢?

參考資料:

【《天工開物·乃服·龍袍》、《元史·輿服志》、《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志》】

相關焦點

  • 古代穿衣規矩太多,很多人因此丟命,龍袍更是重中之重
    如今人們想怎麼穿就怎麼穿,穿衣打扮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卻要遵守非常嚴格的規矩,不是你想穿什麼就可以穿什麼的。古代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苛的,普通百姓和王公大臣在衣食住行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也有著嚴格的劃分,如果一旦僭越的話,那可就是犯了大罪。
  • 龍袍是古代帝王的象徵,為何到了宋朝,龍袍上的龍紋被去掉了?
    古代的封建社會,皇帝的生活也讓人十分羨慕,而他有著最為顯眼的兩個形象,一個是龍椅,還有一個就是身上穿著的龍袍了,如果是喜歡看古代電視劇的朋友們。或許會有些好奇,宋朝的皇帝,對比起其他的天子,穿得像是一個大臣。主要的差別還是在於其龍袍上的龍紋被去掉了。既然是作為古代帝王的象徵,這又是為何?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了呢
    我們都知道龍袍幾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通過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幾乎每個古代帝王都會身著龍袍,而且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的顏色也是只有皇帝能使用的顏色,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使用了龍袍的顏色,都會被降罪。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進行水洗,穿髒了怎麼處理?
    在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擁有很多特權,比如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龍袍的做工非常細緻,龍袍的造價也非常高。那麼如果龍袍發臭了怎麼辦?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在古代,龍袍根本不用洗。
  • 世界第一「死亡」過山車,每年無數人因此喪命,卻都是自願的
    導語:世界第一「死亡」過山車,每年無數人因此喪命,卻都是自願的。 可能大家都有玩過吧,過程也是非常刺激的了。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那為何宋朝皇帝不穿龍袍,反而是穿官服呢?
    龍袍是中國古代最為莊重的禮服之一——因為它是給皇帝穿的。我們去看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會發現電視劇裡面的皇帝都是穿著明晃晃的龍袍的。龍袍上面縱橫飛舞的九條龍,更是成為了一種身份的顯示。有的人為了當皇帝,都偷偷的準備龍袍,因為這東西幾乎是與皇權等價的。
  • 原來古代龍袍並不都是黃色的,還有這些顏色,漲知識了!
    受古裝影視劇的影響,我們總是對皇帝的印象就是金光燦燦的像金子一樣,但其實嚴格來說許多王朝的龍袍並不是黃色的,那麼龍袍都有哪些顏色,又是怎麼演變的呢?早在前秦時期,各國君主就已經擁有象徵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獨特袍服。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地位的獨尊,在位的統治者都頒布了許多政策用來區分天子於庶民。早在奴隸社會時期,周天子就曾提出「列鼎制度」,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九鼎儼然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因此後世流傳著「楚王問鼎」「問鼎中原」這樣的典故。
  • 龍袍作為古代帝王象徵,為何宋朝龍袍上卻沒有龍紋?身著曲領龍袍
    文丨宋書秘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龍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也因此龍象徵著神聖和祥瑞,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具有神秘色彩的龍與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帝王相互結合。民間百姓均認為皇上是神龍下凡,因此皇上也被稱為真龍天子。在封建社會中,龍作為帝王的專屬圖騰,用來彰顯帝王的權威,象徵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龍成為了皇上的專屬象徵。而古代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之中,皆為龍袍,形狀各異的龍彰顯出帝王的霸氣,可為什麼龍袍作為古代帝王的象徵,宋朝的龍袍上面卻沒有龍紋?
  • 古代皇帝龍袍禁止用水洗,那臭了怎麼辦?
    在我國古代,皇帝可是九五至尊。為了凸顯其天子的身份,吃穿住行,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享受最高的待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皇帝在「穿」這方面的講究。其實,在影視劇中我們也能夠了解到,龍袍就是天子的象徵,穿上這身衣服,整個人都熠熠生輝。
  • 皇帝每天都要穿龍袍,皇帝一共有多少件龍袍,他的龍袍要不要洗?
    黃色在古代是一種權利的象徵,因為皇帝的龍袍一般都是黃色的,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其實,古時皇帝的龍袍還有朱色等顏色,但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龍袍的樣式,大多數朝代的龍袍上繡有九條龍,意味著「九五之尊」,象徵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就是按照衣服的大小,無論在前面還是背面,都剛好是五條,符合古時皇家一切都遵從的九和五。那麼,在中國古代,龍袍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呢?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那為何宋朝國君不穿龍袍,反而是官服著身呢?
    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常常會將一些東西霸佔為皇帝所獨有的東西。比如說「朕」這個稱謂,《說文》解釋:「朕,我也,闕。」就是自我的稱謂,但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則定為帝王自稱之詞,別人不能再用,否則就是大逆不道。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上朝穿的衣服也很不同,叫龍袍。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不論是在搜尋引擎上搜歷代皇帝的畫像,還是通過各種電影電視劇所看到的各代皇帝,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他們所穿的衣服上都有龍紋。元文宗(左)、元明宗(右)宋朝皇帝穿衣樸素跟當時的審美有很大關係。
  • 皇帝的龍袍只有黃色的嗎?不同顏色的龍袍又有什麼不同的含義?
    龍袍作為皇帝高貴的象徵之一,上面繡著龍形圖案,因此又稱作龍冠。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今天我們就走進龍袍的歷史,聊一聊龍袍的誕生記。根據史籍記載,皇帝的龍袍都繡有9條金龍,胸前後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就在衣襟裡面,那麼為什麼龍袍要繡9條金龍呢?
  • 古代帝王的龍袍為何是黃色的?有何說法與意義
    在反映明清宮廷生活的歷史劇中,皇帝的龍袍通常是黃色的,為何要用黃色?這是有來歷的。早在漢代之前,中國人並不崇尚黃色。如殷商人崇尚白色,周朝人崇尚紅色,秦朝人崇尚黑色,漢代人崇尚黃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與古人封建迷信思想有關。
  • 不能水洗的龍袍髒了怎麼辦?這樣奢侈的處理方式沒有人能想到!
    穿上龍袍也就意味著天命所歸,所以皇帝在上朝的時候都會身穿龍袍。還有一些想要對皇帝取而代之的起義者,他們也會率先穿上龍袍,爭取更多人的支持。在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之中,龍袍是代表皇帝權威的直接方式,不過作為作為一件服飾,穿上龍袍的皇帝卻難言舒適,因為附在的工藝,龍袍之上往往都縫製了很多龍的圖案,這些都加重了龍袍的重量,所以說穿上龍袍其實無異於戴上一副枷鎖。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何到了宋朝,皇帝們都不穿龍紋袍了?
    引言:在觀看古代電視劇時,古代帝王每每出現,身上都會穿著一件繡著飛龍的「龍袍」。然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唯獨宋代皇帝的服飾極其樸素,幾乎都是一身素衣,沒有龍紋等象徵權力的圖案,這似乎不合古代皇家的規定。在中國古代,皇帝被譽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所穿著的服飾被稱為「龍袍」,以此來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尤其胸前的龍紋威風凜凜,更加彰顯了帝王的威嚴。千百年來,老百姓也相信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因此無論在網上搜索歷代帝王像,還是通過影視劇觀看帝王,他們大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身上都會穿著龍紋的服飾,大氣磅礴,非常符合帝王的身份。
  • 龍袍、仙鶴、瓷器……範冰冰坎城禮服中的中國元素,你知道哪些?
    這個每年一度的盛會上聚集了無數明星大腕雲集,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桂冠。盛會上最讓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女明星的身影,他們在走紅毯時禮服上的「中國風」元素更是中外關注的焦點。小編這次就與您一起回顧那些經典畫面,看一看她們的「中國風」:說到中國風禮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範冰冰了。雖然之前她最近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她在坎城紅毯上的經典中國風絕對是驚豔全場。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都不穿龍紋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視為神在人間的化身,號稱「真龍天子」。翻看各類史料就會發現,但凡皇帝出生,尤其是開國皇帝,總是伴隨一些異象,要麼電閃雷鳴、要麼奇光幻彩、要麼母親做了祥瑞之夢後產子......總之,此人之所以能成為皇帝,皆因為他不是平凡人,當皇帝更是命中注定的事。
  • 皇帝龍袍不能用水洗,那穿髒後不怕有異味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我們常說,科技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就拿我們每天要穿的衣服來說,洗衣機的發明不僅釋放了人們的雙手,更是能依據不同衣物的用料來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清洗方式。對此,不禁有人會感到好奇,在古代人們的衣物遠遠要比現代人要繁雜得多,古人都是怎麼進行衣物的清洗呢?尤其是皇帝的龍袍,通體都是貴重的刺繡,能夠水洗嗎?如果不能,龍袍穿髒不怕有異味嗎?不要著急,這些問題我們一一來看。我們現代常用的肥皂和洗衣液在古代肯定是沒有的,不過智慧的古人們對清洗衣物也有自己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