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好動?培養自控力是關鍵,但這些調皮信號家長要警惕

2020-12-23 薇薇育兒記

今天和朋友聊天,朋友對班裡的一個孩子感到很無奈,因為這個孩子精力特旺盛,上課的時候跑來跑去,一刻都不能消停。有時候,在上課過程中就突然跑開了,老師就不得不停止授課,追著他跑,影響了其他孩子的學習。

這個「熊孩子」完全沒有意識,自己的行為給班裡帶來了多大的困擾,也不知道自己給父母帶來了多大壓力。

聽朋友說完以後,我下意識地就想這個孩子可能患有多動症吧?因為多動症的孩子就是坐不住,活動過多,不能安靜地坐下來好好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孩子真的讓人頭疼。老師要帶著40、50個孩子一起上課,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孩子突然在上課的時候跑開,真的會中斷整個教學過程,沒法教下去。這個孩子究竟是好動,還是患有多動症呢?

01好動≠多動症,但孩子活動過多家長要重視

多動症,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是一種叫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疾病。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是多動症最主要的3種行為特徵。但有時候,孩子多動或者看起來不專心,卻未必是多動症。單純的調皮搗蛋也會存在上課分心、小動作多的情況。

孩子雖然好動,但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可以不受幹擾,集中精力去做。比方說他可以坐下來看完一整集動畫片,那就不能給孩子貼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動」的標籤。

然而,孩子有以下這些情況,家長還是需要警惕:

和孩子說話,他好像聽不到一樣,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提醒孩子收拾玩具或者收拾書包,總是要不斷地重複要求,甚至需要幫他才能完成。即使是看孩子們最愛看的動畫片,也沒辦法安靜地坐下來,經常跑來跑去,話特別多,說個不停。看到別的孩子在玩,直接強行加入,而且隨意改變遊戲規則,然後又突然跑開。容易生氣,想做某些事被阻止時,會直接很強硬地反抗或者表現出反感:「我不管,我就要這樣!」雖說現在的教育觀念都認為不要隨意給孩子直接貼標籤,但孩子有以上這些表現時,也不能忽視,最好找專業的人士來判斷一下。

02孩子好動,加強孩子自控力的培養

好動的孩子,不會像有多動症的孩子一樣,他的好動還是目標性的,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很好地做完。那他可能是因為環境的幹擾,或者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才導致容易分心。

家長可以加強和孩子的之間的語言溝通,比方說要求孩子穿衣服或收拾玩具時,給孩子做示範,很明確地告訴他怎麼做,多長時間做完。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安排好日常活動和學習。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給孩子提要求時,一定要讓他重複他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一來確保孩子的確聽到了你說什麼,二來也讓孩子進行自我對話,通過自我指導的訓練,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藉助標籤紙來提醒孩子,比方說在他經常玩耍的地方,貼上一些學習上的注意事項,比如「下課回家後記得先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後,要記得認真檢查」、「玩完玩具記得收拾」等等,這些提示,按著自己孩子的情況來寫,可以幫助孩子記住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

03減少幹擾,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

孩子小,自我的約束比較差,受到外界的環境因素影響時,就很容易分心。所以有時候,孩子的注意力會跟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因此,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比方說,孩子需要做作業的時候,就不要打開電視機,哪怕是大人看新聞也好也不建議。

勞逸結合,帶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鍛鍊身體,別老讓孩子緊繃著。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和學習相關的小遊戲,例如詞語接龍,不僅可以放鬆一下,還可以緩解孩子老盯著作業和學習產生的枯燥感。

多溝通,但不要過度訓斥。孩子寫作業老是分心玩其他,不要總是訓斥去說教,一直在旁邊嘮叨,這樣對孩子寫作業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讓孩子覺得受挫,而且焦慮。本來,就因為玩太晚擔心寫不完作業,大人還一直在旁邊說個不停,心情受影響了,寫作業的效率也會更低。

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只要家長多點耐心,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幹預,讓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中成長。

愛因斯坦說:「如果你根據能不能爬樹來判斷一條魚的能力,那你一生都會認為它是愚蠢的。」、

薇薇說:有些時候,先別急著吼孩子。靜下心觀察孩子,去發掘孩子身上的可能性,找到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支持孩子給他力量,喚醒他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幫助。

相關焦點

  • 調皮好動是多動症嗎?
    您的孩子是否像裝了個小馬達一樣停不下來?是否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情?這只是調皮好動,還是沒那麼簡單?那麼,被很多家長「濫用」的多動症是什麼,它和調皮、淘氣有哪些區別。調皮好動≠多動症簡單來說,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多動症則是到達了疾病狀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
  • 家長注意:孩子調皮好動?不要給孩子亂貼多動症標籤
    當然,多動症越來越多的原因,還與數位化時代,孩子過分依賴電子產品,接受過多垃圾信息息息相關。專家強調:自由遊戲活動、無結構的運動體驗、增加與同伴互動的機會等,都是培養和提高其注意功能的最好做法,尤其是對學齡前孩子而言。
  •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可能是孩子太調皮!
    當孩子貪玩好動,或者性格很外向,表現得有些調皮,就很容易被貼上「多動症」這樣的標籤。但也有很多佛系媽媽保持著無所謂的態度,會覺得好動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何必擔心那麼多呢? 其實好動和多動症有著本質的區別。多動症,在醫學上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之一。
  • 外孫吃豆子被撐死: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必不可少!
    其實,"吃豆子被撐死"與"吃冰淇淋拉肚子"兩種現象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對美食的欲望,換言之,就是自我控制力不強。為了避免將來出現類似的事故,家長們需要注意:教會孩子學會自我克制,培養自控力,必不可少!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情緒地圖」的概念以及作用「情緒地圖」的概念: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人的身體總是會率先做出反應,之後身體裡的各個系統才會受到影響,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之後的刺激。
  • 高智商兒童的12種「特徵信號」,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要好好培養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一家親子營做了一些測試,其中有個媽媽就一直在抱怨他家孩子調皮搗蛋,嘴巴一天到晚不停,太囉嗦....後來測出來那個孩子的智商超高!今天是一篇關於孩子高智商的特徵表現,或許一直讓家長煩惱的表現,正是代表你家孩子智商超群哦。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也先別得意,想想如何培養孩子吧。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這種能力是能夠從小培養的,只要家長抓住孩子專注力發育的關鍵期,好好培養,孩子將來就不會出現坐不住、不專心的情況。毛毛剛上一年級,進入新校園,毛毛有些不適應,上課喜歡來回走動和同學嬉戲打鬧,不認真聽課,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也是支支吾吾,不知道老師講的什麼內容。不是很聽老師的管教,老師向毛毛家長反應了毛毛的這些問題。
  • 孩子經常玩手畫圈? 家長應警惕這些信號
    > 紅網長沙4月2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徐珊)他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即「星星的孩子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學會這個小遊戲,在家就能培養孩子自控力!(內附視頻)
    01能夠做到:延遲滿足和抑制衝動為什有些孩子的自控力不太好,約定好的事情總是做不到呢?自控力強的孩子會知道:我現在很想要,但是現在不可以,那麼我現在可以等一等,這個就是延遲滿足和抑制衝動的表現。另外這個能力可以發揮在好多地方,例如生氣時抑制打人衝動,例如想要的東西現在不能馬上得到。
  • 看似調皮搗蛋的3類孩子,有可能是「隱藏學霸」,學習方法很重要
    孩子天性好動,若是家長不好好教育,有可能就會成為真正的調皮搗蛋;當家長過於嚴厲,總是批評孩子,而從未讚揚過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真的變得很「愚笨」;當孩子貪玩的時候,家長只會批評教育,那麼孩子可能會反抗,習慣於跟家長唱反調。
  •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父母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因為自己的孩子在表示對某個興趣愛好有強烈學習渴望的時候,家長往往被孩子這樣的狀態所蒙蔽,但是等家長真的投入財力幫助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又表現出三分鐘熱度,把家長的一片苦心都摔在地上不顧了。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顯然成了不少父母在育兒論壇上的老生常談,對此就有一名資深育兒專家在網上表示:想讓孩子提高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什麼是棉花糖實驗?
  • 孩子身上的這3個小毛病,暗示長大是人才!家長要護著
    有些天性,也許暗示著孩子以後成為人才,好好利用和培養,也許更有出息。所以,家長們看待問題一定不能簡單粗暴,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去看問題,儘量把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所謂毛病,轉變成優勢,也許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反而會變成優勢。以下3個「小毛病」也許就是孩子的優勢表現,一定不要忽略。調皮好動相信最讓父母們受不了的一定是孩子的好動性格。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從小有3個特徵的,家長偷著樂吧
    很多網友會發現,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一針見血。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從小有3個特徵的,家長偷著樂吧。 原來,即使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商到底怎麼樣,關鍵就在於家長是否用心留意過孩子的行為。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生活中,很多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補習家庭作業、上提高班、投入更多學習時間方面。但是,有關自控力的研究顯示,自控力培養可能比這些做法方法更有效,更能幫助孩子成功,也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有什麼好辦法呢?
  •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但是這些人的自控力難道是怎麼來的呢?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是由大腦前額葉皮質決定的。前額葉皮質中與自控力有關的位置可以分為3個部分:「我不要」、「我要做」和「我想要」。知名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老師在《培養兒童自控力》一書中提到: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發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動控制自身行為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則。3歲前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關鍵期。
  • 男孩如何培養,才能變得出色?掌握這幾個原則,家長輕鬆培養
    過去大部分家庭都希望能生個可愛的男孩,但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少家長也將矛頭轉向了女孩兒,希望能有個貼心小棉襖。為什麼大家的思想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其實是因為男孩子雖然可愛但是非常調皮,不僅好動,還是搗蛋大王,時常闖禍。表姐家的兒子小輝今年剛4歲,孩子小的時候人人見到都誇他特別可愛。
  • 孩子好動調皮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小學生比較常見的困擾,那麼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如果不是有如何鑑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先來看兩個案例:陽陽,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讀幼兒園中班。但是他在學校規則還是能遵守的,不跟同學起衝突,也不給老師惹麻煩,是一個不太容易讓人注意到的孩子。我們看這兩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個愛動,一個愛靜;一個特別讓老師頭疼,一個乖巧不惹麻煩,但他們都被診斷為多動症。多動症的學名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很有數學天賦,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小時候數數得再好都沒啥用,將來也用不上啊,還不如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3種「臭毛病」,這些在家長眼裡是「臭毛病」,但其實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如果有,說明你家孩子數學天賦可能並不弱,家長一定要好好開發!
  • 2歲孩子調皮好動,家中暗藏多處危險,爸媽儘早排除保孩子安全
    洗衣凝珠五顏六色的、呈透明狀、長方體、小小的,像極了糖果,對於沒有分辨能力的2歲孩子來說,很難分辨,因為好奇就會吃下去。這個凝珠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清香劑等,孩子誤食後,很容易發生危險。這幾年有好幾起類似事件,值得家長警惕。家裡有小孩的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及時排除家裡的危險,保孩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