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是否像裝了個小馬達一樣停不下來?是否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情?這只是調皮好動,還是沒那麼簡單?
那麼,被很多家長「濫用」的多動症是什麼,它和調皮、淘氣有哪些區別。
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全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發育行為障礙。多動症有3大特點:多動、衝動、與發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3-6倍。
調皮好動≠多動症
簡單來說,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多動症則是到達了疾病狀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如2-3歲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的時間約為5分鐘,4歲約10分鐘,5-6歲約15分鐘,7-10歲約20分鐘。因此,如果孩子年齡還小,我們不能夠要求他/她有很長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哦。美國兒科學會建議4歲以上再進行多動症的診斷。
那麼,調皮好動和多動症有哪些區別呢?
01在注意力和興趣方面
多動症孩子興趣愛好少,無論做什麼遊戲,基本都是走神或者心不在焉的狀態。調皮搗蛋的孩子則能夠專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討厭別人的影響,他/她在上課或做作業時不安寧可能是因為缺乏興趣。
02在行為活動方面
多動症孩子行動往往較衝動,缺乏目的性。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可能帶有目的性,可以找到原因。
03在自控力方面
調皮的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在家長管教下能適當約束自己。多動症孩子基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04在身體方面
多動症的孩子可能有反應遲鈍、肢體動作不太協調的情況出現。但不是所有多動症孩子都有此情況。
多動症的分類
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以下簡稱DSM-5)的診斷標準中,多動症被分為三個亞型:
01注意力缺陷為主型
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不好動,怎麼會是多動症呢?其實這類孩子的多動行為不是特別明顯,但家長或老師會反映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發呆」、「神遊」,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在DSM-5中,如果孩子的症狀滿足以下9條中的6條,且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1. 常常不注意細節問題或者經常在做作業、工作或者其他活動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
2. 在工作或遊戲中難以保持注意集中。
3. 別人和他說話時常常似聽非聽。
4. 常不能按別人的指示完成作業、家務或工作(不是由於違抗或未能理解所致)。
5. 常難以組織工作和遊戲。
6. 常逃避、討厭或不願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7. 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學校指定的作業、鉛筆、書本或工具)。
8. 常常易受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9. 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02多動為主型
這類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動個不停,可能伴有衝動行為。同樣地,在DSM-5中,如果孩子的症狀滿足以下9條中的6條,且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1. 常常手腳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動。
2.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座位的環境中常離開座位。
3. 常在不恰當的情況下亂跑或亂爬(成人或青少年僅限於主觀感覺坐立不安)。
4. 常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從事閒暇活動。
5. 經常忙個不停或常像「被發動機驅趕著」活動。
6. 經常話多。
7. 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8. 經常難以按順序排隊等待。
9. 常打斷或幹擾別人的活動(如插話或幹擾別人的遊戲)。
03混合型
這類孩子滿足上述兩種類型的表現。
多動症的其他診斷要點
01無論是哪種亞型,多動症的症狀都是出現在多場合(在學校、家裡、其他公共場合等)、持續長時間的(一般要求6個月以上)。
02孩子的症狀已嚴重影響了其學業、社交功能。
03兒童期多動症在12歲前就存在。
04排除其他疾病(如焦慮症、精神發育遲滯、精神分裂等)。
通過以上介紹,希望家長對多動症的診斷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動輒就給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
但是,如果發現孩子幾個條件都符合,高度懷疑有多動症,應儘快尋求發育行為兒科/心理醫生的幫助。如果確診了多動症,需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這可能包含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