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進:60年的堅守 與竹編結下終生的情緣

2021-01-06 紅網

唐國進:60年的堅守 與竹編結下終生的情緣

紅網時刻10月11日訊(桑植站記者 高麗文 陳中化 )家住桑植縣陳家河鎮黃木潭居委會的唐國進與竹子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從13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竹編,到現在已有60年。

9月27日,走進竹編人唐國進老人的家,他正熟練地在為製作竹製品準備材料。今年73歲的唐國進從小就喜歡編制竹製品,13歲正式開始學習竹編技藝,從此,他就與竹編結下了終生的情緣。

經過60多年的積累與沉澱,如今已經成為竹編能手。看著唐國進做得特別的輕鬆,我們的記者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試一試。僅僅幾分鐘後,記者就感受到編制竹製品的不易,敗下陣來。不過,唐國進還告訴記者,竹編可不光是我們看到的過程,還包括編織前,挑選竹子、削竹條等環節。

竹編製品是純手工製作,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要求編織者有較高的編制能力。由於唐國進技術過硬,選材好,他製作出來的竹製品深受周邊村民的喜愛。村民說道,「篩子,其他什麼他都織,他這兒的篩子做得很漂亮,做得好乖。」唐國進表示他也會接收鄉民的訂單,一個簸箕100元。

「當然喜歡,我還要做得精彩一點。」談到竹編,唐國進說還將結合市場的需求,不僅僅是編織傳統竹編,還朝著編制精而又精的竹製品努力。

相關焦點

  • ...結下20年情緣的農藝師梁旭東;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的檢驗員張菁菁
    與蘭州百合結下20年情緣的農藝師——記七裡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梁旭東梁旭東,中共黨員,蘭州市七裡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農業推廣碩士。其參與的《蘭州市富硒農產品優勢區域劃分及配套生產技術研究》獲2011年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在與「蘭州百合」結緣後的20年裡,他始終站在「蘭州百合」科研、發展、推廣的第一線,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梁旭東(右)在田間查看百合生長1999年,梁旭東從甘肅農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七裡河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
  • 福清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醉心竹編55年 編出新花樣
    福清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醉心竹編55年 編出新花樣 2020年08月17日 14:19   來源:福州晚報
  • 從手藝人到「守藝人」 重慶銅梁竹編老人的堅守
    荷和原鄉景區文創街上的一家竹編工坊裡,73歲的劉玉國坐在門口,用刀把竹子劃成薄薄的篾條聚攏,篾條在他的手中上下穿插飛舞。長期埋頭工作,老人的腰身已不再挺拔,但老人臉上的笑容卻滿是自豪。劉玉國是重慶銅梁少雲鎮雙堰村人。老人告訴記者,他從小就開始學著用竹子編制背簍、籮筐、籬笆等。「那個時候物資缺乏,很多用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編的。」
  • 非遺傳承|湖州這位匠人,用竹編打開了美國白宮的大門!
    這裡很多人一生慕竹,以竹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傳承人宣國維就是其中一位。他將一生奉獻給了竹藝,更是用竹編打開了美國白宮的大門——他曾將一隻精美的展翅翱翔雄鷹作為國禮送給美國總統卡特,至今保存在美國白宮。
  • 一方水土 華州竹編:指尖縱橫的鄉愁技藝
    正在編制竹製品的,是70歲的省級非遺項目華州竹編技藝傳承人邢都看。歲月在指尖流轉,一件件竹製品無聲地「訴說」著這裡的人們與竹子的故事。「我從14歲開始,就跟著家裡的長輩學竹編,已經做了50多年了。」邢都看告訴記者,村裡老一輩人都會做竹編,竹製品也深受當地群眾喜愛。以竹為伴,華州兒女堅守並傳承著久遠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 新時代說唱歌手ice,可以說是和我們的兩位導師結下了不少情緣
    相信有看節目的人都知道我們的ice小哥哥和一組導師產下了不少情緣,更多的是產生了許多良好的關係和成為了他在說唱道路上的很好的夥伴,真的是很好的良師益友。他和我們的鄧紫棋小姐姐和我們的潘帥小哥哥這三人結下的感情線才是真的很可以的,也是真的很紮實。
  • 學習竹編增技能 工匠精神促服務
    「我要學習章師傅數十年如一日對竹編工藝鍥而不捨,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更好地運用於工作中!」收費員小金在學習竹編後贊道。  為全面落實浙江交通集團衢州管理處「三升一培」年度培訓計劃,發掘一線員工潛在能力、培養員工更多業餘愛好,助其拓寬職業生涯發展通道、豐富業餘生活,4月7日,浙江交通集團閣底收費所組織第一批學員走進常山職業中專學校非遺文化傳承人章嘉水竹編工作室,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傳統竹編技藝,用心領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弘揚民間工匠精神。
  • 竹編老李的經緯新天地
    他接觸網際網路1年,全網粉絲已經過千萬。「我一輩子不識字,幹了50多年篾匠,沒想過60歲了還能玩網際網路,讓這麼多人知道我竹編老李。」李年根感慨道。  從小做篾匠的「竹編老李」  李年根出生在江西新餘分宜縣洞村鄉。他3歲喪父,6歲跟隨伯父生活,8歲半就開始跟著伯父做篾匠,13歲就能帶徒弟,15歲自立門戶。  「做篾匠好苦的。
  • 竹籃打水,從此不再一場空——手工竹編魚缸的傳奇
    竹編魚缸清晨,竹林環繞的茴香村籠罩於一片茫茫霧氣之中,清幽而又典雅。茴香村坐落於雲南,是遠近聞名的「竹編村」。村民多世世代代以竹編手藝謀生。當然,李加雲也不例外。李加雲處於改革開放的年代。這些廉價而又能批量生產的容器,對竹編市場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竹編藝人都放棄了手藝,從事其他職業。李加雲則絲毫沒有被工業化的潮流所動搖。編竹筐費時費力,卻買不了幾個錢。對於他儘管清貧仍堅守竹編的原因,他這樣講道:「老祖宗的手藝不能失傳,要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 竹編老李的經緯新天地(新國潮)
    他接觸網際網路1年,全網粉絲已經過千萬。「我一輩子不識字,幹了50多年篾匠,沒想過60歲了還能玩網際網路,讓這麼多人知道我竹編老李。」李年根感慨道。從小做篾匠的「竹編老李」李年根出生在江西新餘分宜縣洞村鄉。他3歲喪父,6歲跟隨伯父生活,8歲半就開始跟著伯父做篾匠,13歲就能帶徒弟,15歲自立門戶。
  • 竹編工藝
    秦漢時期竹編沿襲了楚國的編織技藝。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銅馬車」底部鑄有方格紋,據專家分析,這方格紋就是根據當時竹編蓆子編織的方格紋翻鑄的。明代初期江南一帶從事竹編的藝人不斷增加,遊街竄巷上門加工。
  • 衢州3位手藝人的堅守與創新
    困境中,有人依然堅守,有人嘗試創新,尋找突圍的路子。近日,記者採訪了我市三位傳統手藝傳承人。 杜夢生: 播下「希望的種子」 年過不惑的杜夢生,是「省級石雕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杜夢生自幼喜愛作畫,從16歲開始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已數不清有多少塊頑石,經其巧手雕鑿,變成了栩栩如生的鳥獸、意境悠遠的山水、端莊靈動的佛像。
  • 65歲信陽農村老大爺,是竹編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賣60元一個貴嗎?
    有幸來到這裡,如同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山清水秀,2018年,新縣更是被評為「中國天然氧吧」。在這裡我碰到一位65歲的老大爺,是個篾匠,據說十幾歲開始學藝,目前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老人家幹活十分認真,一坐幾乎是一天,一天大概能編兩個竹簍,這個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因為竹編它是從砍竹子到編制的一個完整過程,大爺說現在年紀大了,也編不了太多,不像以前一天五六個他都能編出來。我仔細看了看,老人這編制的物品都不便宜,平均60塊錢左右,便宜的三四十,貴的能有一百多,但真的有人會買嗎?
  • 竹子變竹編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
    切片「將竹片削成竹篾,將竹篾拉成竹絲,對竹絲進行防腐、染色等處理……經過60多道工序,再用處理好的竹絲進行編織。」9月8日下午,陳昇煥給貧困戶們做示範。這位雅安市雨城區孔坪鄉新榮村龍河新竹編專合社負責人,把企業的下一步發展與扶貧聯繫到一起。在陳昇煥看來,小小竹編,不僅能夠改變他的命運,也能給窮困的鄉親帶來財富。
  • 這隻來自雕刻記憶的竹編包,徵服了全球頂級時尚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竹編包比起皮質手袋更加的清爽隨意,搭配碎花連衣裙營造浪漫田園風,或搭配闊腿褲摩登又帥氣。而如果換成素淨色調的裙子,衣袂飄飄,再提一隻竹編包畫龍點睛,就是輕奢OL風。竹編包就是這麼任性,上班宴會各種場合輕鬆駕馭。
  • 【致敬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青神竹編大師陳嵐:傳承竹編技藝...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陳嵐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隨父學藝 創新求變  陳嵐出生於竹編世家,其父陳雲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
  • 雅瑤有條「竹編村」!7旬老人竟能用竹子編成這麼多工藝品
    從前,村裡家家戶戶都做竹編,編織的竹製品,主要作為生活用品和勞動工具。但到如今已寥寥無幾,並且做竹編的都是些60歲以上的老人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蠶村,找尋和感受匠人在竹編路上的那份情懷與堅守故事。
  • DIY手工竹編工藝!
    京都竹細工的優雅世界與其它天然材料不同的是,竹子是一種快速生長的植物,大約60天就可以成長到15米的高度,但竹子又是很長壽的植物,大約可以活到60年到120年,因此,竹子的利用,對於環境的破壞非常少,是一種既天然又環保的材料。
  • 他用一雙「殘手」編出絕美竹編
    他用一雙「殘手」編出絕美竹編 宋美湖和他的竹編作品。   掃二維碼,上川觀看更多精彩。1986年,父親把他送到青神學竹編藝術,那年,他19歲。  編織竹編藝術品,不像編籮筐、背篼,只需粗長厚實的篾條。平面竹編品需把竹篾啟得細如髮絲,這道工序對於連手指都伸不直的宋美湖來說,異常困難。  他嘗試用嘴協助不靈活的手進行啟篾。不知磨破多少次手指和嘴唇,也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一抬頭發現已天黑」的日子,宋美湖能通過手和嘴的嫻熟配合,熟練啟篾了。
  • 編織在別處綴織與竹編
    現代綴織表現手法多樣,緯線和緯線可相交也可不相交,相交時呈鋸齒狀,不相交時則不牽連到別處。當然,經線和緯線的粗細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設計來調整。基本技法:是在排列好的經線上,壓一挑一(或壓二挑二)編織。只是,竹絲是不能彎折的。每換一行都是加進新的竹絲編織。除了表現簡單的素色紋飾,竹絲也能用來表現印象派的豐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