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美嫻 編輯|凌茜雯
年紀大了,天氣一冷,就感覺皮膚總是發癢,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有時,甚至癢得讓人寢食難安,抓破皮膚才能稍稍止癢。
這該死的瘙癢,到底怎樣才能止住?
不用愁,只怪皮膚太幹了
「皮膚乾燥,是老年人冬季皮膚瘙癢的常見原因之一。」廣東省皮膚病醫院的裴小平醫生說。
因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皮脂腺、汗腺以及皮膚的屏障功能都不如年輕人。
到冬天,皮膚油脂分泌少、易丟失水分,自然難以承受乾燥的天氣。如果還不注意保溼,往往便出現皮膚乾燥、脫落白色皮屑。
若任其發展,嚴重時會出現乏脂性溼疹,皮膚可見碎瓷般的裂紋,伴發瘙癢。
這兩種保溼乳膏,實惠又好用
「最重要的是保溼!」裴醫生說,「只要保溼做好了,皮膚自然就不會幹燥發癢。」
保溼的方法很簡單。多塗抹保溼和潤膚的乳膏,保持皮膚滋潤即可。
裴醫生建議,中老年人不妨使用維生素E乳膏、尿囊素乳膏,價格實惠,保溼功能又不錯。
使用建議:
乾燥嚴重的,一日可塗抹多次保溼乳膏。切記,要塗足夠的量,才能起到良好的保溼作用。
可採用指尖單位來評估外用藥膏的量。
比如,一個指尖單位的乳膏,可塗一個手掌的面積,對於潤膚的保溼劑來說多一些也沒關係。
南方人,少用沐浴露
北方人,少泡澡、搓澡
要避免皮膚乾燥,除了多塗潤膚霜,還有一點不能不提:洗澡!
洗得太頻繁、太使勁,都可能破壞皮膚的油脂層,反而使皮膚更易乾燥瘙癢。
裴醫生指出,在冬天,中老年人少有劇烈運動,沒怎麼出汗,身體並不髒,其實不一定要天天洗澡。
很多南方人習慣每天洗澡,不洗不舒服,那洗澡時,不必每次都用沐浴露,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用水衝一衝浮塵也足夠了。
同時,南方冬天沒有暖氣,浴室通常比較冷,有些人不由得把水溫越調越高,越洗越久。
熱水燙皮膚,雖可止癢一時,但會使油脂流失,帶來加倍瘙癢。長時間洗澡,也會加速皮膚的水分流失。
其實,可以裝個浴霸或暖風機,讓浴室暖和一些。
北方人也要注意,不建議長時間在熱水池裡泡澡,也不建議用力搓澡。
用力搓澡,雖然能去除皮膚汙垢,但也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
洗澡次數:
2~3天1次。
洗澡水溫:
37攝氏度左右,不超過42攝氏度。
洗澡時間:
15~20分鐘即可。
洗澡時:
使用比較溫和的無皂基沐浴露,儘量少用肥皂尤其是鹼性較強的硫磺皂。
洗澡後:
馬上用大毛巾拍幹身上的水分,並全身塗抹潤膚乳。
× 自行使用市面上的止癢膏。
它多用於皮膚病引發的瘙癢,且多含有激素,容易帶來其他皮膚問題。
× 自行塗抹藥油,如清涼油、萬金油等。
它們對瘙癢的作用並不大。
× 抓撓止癢。
把皮膚撓破了,容易引發感染。
× 不敢吃雞蛋、海鮮等,或只吃青菜。
過度忌口,營養不夠,反而可能加重皮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