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嚮往法國了!浪漫文藝畫風,簡直嚮往,除了這個,那就是法國那些看著就讓人口水飛流直下的甜品和蛋糕了!想想都唾液腺分泌呢。就是會胖都不在乎啦!
法國馬卡龍
馬卡龍(Macarons,又稱作瑪卡龍、杏仁小圓餅、少女的酥胸),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義大利甜點,通常在兩塊餅乾之間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等內餡,其外皮酥脆,裡面柔軟。它的由來可追溯至19世紀的蛋白杏仁餅;蛋白杏仁餅於1792年在義大利中的修道院發明。英文名字從義大利詞Maccarone獲得(意為杏仁醬)。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兩位加爾默羅修會的修女掩藏南希鎮中,烘烤和售賣蛋白杏仁餅來賺生活費用。因而出名,人稱「蛋白杏仁餅姐妹」。蛋白杏仁餅食譜傳到歐洲的阿肯納西猶太人,成為逾越節膳食物。
美國波士頓派
報紙上的名派——波士頓派(BostonCreamPie)-(美國)事實上不是派,而是海綿蛋糕(松糕).名稱由來據說是在1855年,一份紐約報紙印了一份名為puddingpiecake(布丁派蛋糕)的食譜,這份食譜並沒有包含現今波士頓派特有的巧克力糖漿,然後在1856年一位名為Harvey D.Parker的人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ParkerHouse餐館,菜單上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據說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波士頓派。
瑞士卷
瑞士卷是海綿蛋糕(sponge cake)的一種。在烤爐中將材料烤成薄薄的蛋糕,加上了果醬和奶油(混糖奶油,牛奶蛋糊奶油等),和切碎了的果肉,捲成卷狀。另外可以加上混和的可可粉和咖啡粉,形成鬆軟的海綿質感的卷蛋糕。
港澳葡式蛋撻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及廣東地區稱葡撻 ,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於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為其特徵。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鬥(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
日本長崎蜂蜜蛋糕
日本著名西點。蜂蜜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當時的貴族在招待使節時都會用它來向賓客表達主人最隆重的敬意。
到了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也遠渡重洋來到長崎。他們為與當地人建立友誼,便採取向貴族分送葡萄酒、向平民分送甜點的策略,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這種用砂糖、雞蛋和麵粉做成的糕點立刻在民眾間大受歡迎,這就是長崎蜂蜜蛋糕的由來。
德國黑森林
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是德國著名甜點,在德文裡全名"Schwarzwaelder"即為黑森林。它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巧克力的苦、櫻桃酒的醇香。完美的黑森林蛋糕經得起各種口味的挑剔。黑森林蛋糕被稱作黑森林的特產之一,德文原意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正宗的黑森林蛋糕一點也不黑,不含黑色的巧克力。
法國歐培拉
歐培拉,法國知名甜點,是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那濃鬱的巧克力與咖啡味令每個愛吃巧克力的人都迷戀不已。傳統的歐培拉共有六層,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和牛油、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充滿咖啡與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
法國舒芙蕾
舒芙蕾,也有譯為梳乎釐,蛋奶酥。是一種源自法國的烹飪方法。這種特殊的廚藝方法,主要材料包括蛋黃及不同配料拌入經打勻後的蛋白,經烘焙質輕而蓬鬆。Soufflé一字來自法語中一個動詞souffler的過去分詞,意思是「使充氣」或簡單地指「蓬鬆地脹起來」,據說,這種烹飪方法在中世紀便出現了,廚師們特地運用了蛋白變化出這種虛無的美食,並用盡心思讓它送到客人面前。舒芙蕾不僅可以做甜食,還可以做成前菜或主菜,如奶酪舒芙蕾、鵝肝醬舒芙蕾等。
義大利提拉米蘇
提拉米蘇(Tiramisu)是一種帶咖啡酒味兒的義大利甜點,由馬斯卡邦尼奶酪、意式咖啡、手指餅乾與咖啡酒/朗姆酒製成,甜中帶苦,酒香濃鬱,作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咖啡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鬱、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義大利語中的含義是:「記住我」,「帶我走」
阿拉伯奶酪蛋糕
乳酪蛋糕,又稱奶酪蛋糕。以海綿蛋糕、派皮等為底坯,將加工後的乳酪混合物倒入上面,經過烘烤、裝飾而成的製品。阿拉伯奶酪蛋糕相較於美國等地的特色在於多用羊奶作為奶酪的原料烘焙而成。
法國慕斯蛋糕
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夾層。通常是加入cream與凝固劑來造成濃稠凍狀的效果。慕斯是從法語音譯過來的。慕斯與布丁一樣屬於甜點的一種,其性質較布丁更柔軟,入口即化。
美國戚風蛋糕
戚風蛋糕是英文Chiffon Cake的音譯,屬海綿蛋糕類型,質地非常輕,用菜油、雞蛋、糖、麵粉、發粉為基本材料。由於菜油不像牛油(傳統蛋糕都是用牛油的)那樣容易打泡,因此需要靠把雞蛋清打成泡沫狀,來提供足夠的空氣以支撐蛋糕的體積。戚風蛋糕含足量的菜油和雞蛋,因此質地非常的溼潤,不像傳統牛油蛋糕那樣容易變硬。戚風蛋糕也含較少的飽和脂肪。但是由於缺乏牛油蛋糕的濃鬱香味,戚風蛋糕通常需要味道濃鬱的汁、或加上巧克力、水果等配料。
日本蜜糖吐司
蜜糖吐司大概是15年前日本人發明的甜品。將吐司切成方形,用鋒利小刀垂直切割一個小正方形吐司內膽,取下內膽,成為吐司盒。內膽切成長條,刷軟化黃油+白糖的打發物烤制後在吐司盒裡碼放好黃油吐司條兒,頂部裝飾卡仕達醬、奶油醬、一大球冰激凌、再淋上果醬,口感對比強烈。
法國木材蛋糕
木材蛋糕(Yule log),一般是年節的點心.「Yule其實是耶誕節的舊稱,從維京人到至今的冬季慶典。英格蘭傳統的耶誕節是在林子裡砍柴拖曳回去放置在壁爐內,從耶誕平安夜開始燃燒12天,這木材就叫Yulelog(耶誕材)。
奧地利史多倫蛋糕
朝諾糕點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榛果、糖、朱古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裡也只有兩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個。
美國布朗尼蛋糕
布朗尼蛋糕是一種切塊的小蛋糕,層次豐富,其中加入了大量的黑巧克力烘培而成屬於重油蛋糕的一種,但它和一般重油蛋糕的區別在於通常較薄且較結實,不像普通蛋糕那樣松松的,而且一定是巧克力口味,上面還會放杏仁或核桃作裝飾及調味,通常比較甜。
英國糖漿松糕布丁
各種各樣的布丁是英帝國繁榮興盛的基石,其中尤以那種多孔的或稱之為糖漿松糕的甜味布丁最為著名。儘管近年來由於人們認為其不利於健康而漸漸將它排除在受歡迎食品的名單之外,不過一些新興的製造商如The Proof of The Pudding公司正努力開發新產品以消除人們的顧慮。蛋奶沙司從糖漿松糕上緩緩滴下,每每想起這種畫面,令人忍不住會食指大動。
法國瑪德蓮娜
瑪德蓮娜這個名字源於法國名字Magdalen。有好幾個傳說與這個特殊形狀與味道的甜點相關。有一個傳說是,瑪德蓮娜這種甜點發源於一個叫做Commercy的法國小鎮,而當地的甜點師傅曾經在18世紀左右,付了很可觀的一筆錢來買這種甜點的配方並且從而讓這種甜點成為當地獨有的名產。
義大利薩芭雍
薩芭雍是義大利的一種甜品,是用雞蛋混合奶油,甜酒,澆在各式水果上著名的典型宮廷代表作。它是一道充滿酒香、蛋香的義大利著名甜品,尤其濃稠柔細的蛋糊,覆蓋於應季水果上,再加上微微烤過後的所散發出來的焦香。也可以代表一種口味,最主要的特徵是酒香濃鬱。
奧地利沙河蛋糕
沙河蛋糕(Sachertorte)是奧地利著名甜點,沙河蛋糕是巧克力蛋糕的一種,起源於1832年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王子的家廚Franz Sacher所做的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這種巧克力餡當時深受皇室喜愛。後來,一家貴族經常出入的飯店便推出了以這種巧克力塗抹的內裹杏仁及果醬的巧克力奶油蛋糕。現在,沙河蛋糕已經成為了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中國鮮花玫瑰餅
鮮花玫瑰餅是承德市名特產品,以當地特產鮮玫瑰花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此產品歷史悠久,是清朝年間宮廷御膳食品之一,具史料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鮮花玫瑰餅吃起來綿軟酥鬆,香甜適口,有濃鬱的玫瑰香味,是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中國芋頭糕
芋頭糕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特色糕點,也香港和澳門地區茶樓賣的點心,材料有粘米粉、芋頭、蝦米、冬菇、臘腸和臘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中國馬蹄糕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福州及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甜點名吃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製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本文給您的好友!
任何建議或問題歡迎直接回複本微信留言
微信號:紹興美食情報
微信ID:sxmeishiqingbao
新浪微博:紹興美食情報
美食商家合作聯繫QQ:174755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