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融合,助力高校優教育人的新基建建設

2021-01-07 通信世界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隨著網際網路浪潮,以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也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從傳統教學硬體設備投入、數字資源數字教材、對外服務網站門戶、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向深融合、大資源、廣創新的發展方向演進,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向2.0時代升級。其中技術能力發展與教學模式轉型形成雙驅動發展引擎,校園信息環境與教師信息素養形成雙提升發展要素,全面促進了教育現代化發展。

面對教育信息化新時代轉型發展的檔口,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新能力的打造、新平臺的建設,構建現代化教育信息基礎環境、智慧化校園管理能力平臺、多樣化教育教學服務模式、人才培養機制產業化融通,全面成為高校領域的信息環境新基建。

高等院校具有校區區域性廣、校園開放性強、師生自主性高、課程靈活性大、學術要求性嚴、綜合服務性多等特點,教育信息化環境對於校園管理、教務辦公、教學實驗、校園服務等方面的配套要求更高。如何提供優質、便攜、舒適、智能、關懷的有溫度的現代化校園信息化環境,如何促進教育教學面向產業技術應用的協同創新,如何建立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動態適配成為當前高校信息化發展的主題和難題。

雲網融合

構建現代化教育信息基礎環境

傳統高校信息基礎環境或多或少存在雲網分離、設備陳舊、安全薄弱等信息化問題,致使學校日常維護和治理整合壓力巨大。傳統教育信息化向雲網一體化轉型迫在眉睫。

以雲計算技術為基礎,引入SDN/NFV、OpenStack+KVM、Docker、大數據、信息安全等各類先進技術,結合高度整合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固移融合的網絡資源、強大的雲安全能力和高速的網際網路出口,通過統一的可視化教育雲管理與服務平臺,打造「集約高效、彈性擴展、業務持續、安全可信、雲網融合、雲數聯動」的教育雲平臺,提供可靠、便捷的教育雲基礎服務,確保教育管理單位和學校應用穩定、可靠、安全地運行(高校信息環境新基建架構如圖1所示)。

高校開展應用上雲、雲化改造和算力託管,在雲基礎能力之上進一步加載智能網絡能力,為區域教育網絡改造和無線校園(5G/4G/Wi-Fi)建設提供統一管理的能力,實現網絡可管可控、使用分權分域、應用安全可靠的智能網絡管理環境。

千兆網絡目前已經在高校中逐步鋪開,隨著5G網絡的快速覆蓋,千兆無線網將為智慧校園信息化環境提供更多賦能。5G網絡的高帶寬、低延遲和廣連接的技術特性,將催生校園管理和教育教學的高度移動化,賦能數字資源和環境感知的超強計算力,實現5G+MEC的深度融合,各種終端、設備、物與物、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無時無刻的連接互通,靜態、動態、多協議、多制式、多媒體的互聯協同。

圖1:高校信息環境新基建架構

技術融合

打造智慧化校園管理能力平臺

傳統的校園是以人力來管理校園,未來的校園更加以「智力」(智能信息化能力)來治理校園環境。在雲網基礎上,融合萬物互聯、大視頻、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實現隨時隨地、智能高效的可視化智慧管理,構建智慧化校園管理能力平臺。

如圖2所示,智慧化校園管理能力平臺涵蓋智能監控、門禁門鎖、煙感、車輛管理、地域管理、水道檢測、能源監察、無人機探測、路燈、井蓋、消防、綠化、垃圾桶、消防栓、高空拋物、環境消毒、智能設備等智慧化校園管理應用,同時為教學區域、餐廳、樓宇、宿舍、實驗室、體育場、公共區域等校園空間開展智能化再造,通過整合的管理平臺,形成可視化、一體化、數據化、科學化的智慧校園管理體系,大幅度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為構建智慧校園提供重要支撐。

圖2:智慧化校園能力平臺框架圖

應用融合

共創多樣化教育教學服務模式

信息化應用的軟實力是當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應用的深度結合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和教育服務的變革。例如翻轉課堂、校園慕課、創新實驗實訓、沉浸式教學、自適應學習等新型教學體驗都離不開信息化支撐和應用,通過軟體技術構建數字資源和互動教學,通過大數據應用開展教學質量的評估,採用AR、VR、MR、3D/全息視頻、3D列印、無人機、機器人和編程等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創建創新課程。將VR、AR、MR、3D等數位技術,充分應用5G技術高帶寬和低延時的特性,加持融入到教學環節中,以「教材+實訓+能力考核+創新應用」核心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有效地填補高校及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資源與實踐操作資源的匱乏。

將學校教學方式轉化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中可以學習,課後可以複習,隨時可以練習,將傳統實驗室和實訓室延伸出線上虛擬學習空間,線下線上聯動,不僅節約了操作耗材同時增加了一些實際環境很難實驗實訓的操作,並能緩解很多實驗實訓具備一定危險性的操作。例如沉浸式教學實驗室,像微生物生態、細胞結構、大氣環流、太空物理等平時很難直接感受到的科學知識,現在用VR眼鏡就能一目了然,數秒即懂。現在通過AR技術,就可以現場動手操作各種機械設備的檢修、大型裝備的裝配、生物實驗的解剖等教學實訓,即動即視,輕鬆教學,協助高校為學生從學科知識到綜合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教學環境。

同時,運用大數據和視頻識別技術將上課視頻畫面進行定向識別開展教學質量評價,不僅客觀高效,而且減少了教學督導老師的東奔西跑,有力支撐了學校對學生成長的綜合素養評估。

產教融合

聯合推進教育人才產業新融通

產業發展需要更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高校教學需要更好地銜接產業人才市場需求,融合貫通,是校企聯手共同培育創新、學科建設、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良好基礎。

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新興產業技術應用的原子能力,通過智能感知、算力平臺、數據中臺和AI智腦,構建智慧教育大平臺,凝聚科研和產業力量,面向各類教育院校孵化、提供富媒體互動教學、自適應學習、智能測評、智慧校園、虛擬學習空間等創新信息化應用。學校與企業共建共享創新實訓基地,以信息化手段推動各類創新課程資源建設,提升專業技能教學和實習實訓能力,有效滿足現代社會服務產業人才的需求,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緩解人才供需重大結構性矛盾,促進教育有效擴展滿足現代化發展和企業需求的產業人才增量,助力教育增強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服務貢獻增力。

面向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改革,依託信息化手段,搭建產教融合服務平臺,貫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對接,依託新基建的現代化信息環境和產業鏈的生產配套服務能力,構建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生態環境,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推動「雙一流」建設等高校、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服務平臺,加強教科研與產業化信息溝通和高效銜接,特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充分發揮科技提升和產業升級帶來的紅利,加速將科研成果和創新應用向產業鏈輸出和轉化。加快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和產業化前置的培訓,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加持新基建帶來的產業和服務的變革契機,聯合推進教育人才和產業的新融通,共同創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教育信息化技術發展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轉型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層出不窮,四大融合全面構建高校信息環境的新基建,以信息化助推高校教育教學模式轉型和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END

作者:沈鳴 張懿卿

責編/版式:小羽絨

校對/審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

相關焦點

  • 新基建賦能「電動寧德」「數字寧德」建設
    「新基建」,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高頻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兩新一重」成熱詞 曠視以技術助力打造新基建基石
    在新一輪歷史機遇之下,湧現出了曠視等一批前沿科技企業,正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以底層技術突破夯實新基建基石,並以更靈活的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從新技術、算力、融合、創新四方面夯實新基建基石在「兩新一重」中,以5G、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正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熱門領域。
  • BATH四大「承包商」登場新基建時代
    例如阿里商業帝國;甚至還有抓住用戶一個痛點就敢狂奔突襲的平臺,例如勢頭正猛的拼多多;……但新基建的大量機會,絕大多數都屬於底層技術創新融合,這意味著競爭更要拿出硬茬的技術實力,過去的那些「能力」未必能夠延續了,「新基建」也就不再只是時代的進化而已。
  • 烽火雲存儲,助力IT新基建
    「新興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個領域。新基建之所以稱之為「新」,是相較以往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建,增加了信息通信類基礎設施建設,其新意更多的體現在對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上。
  • 新基建浪潮如何引領工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如今,根據會上發布的「航天雲網新基建平臺戰略」,航天雲網將緊扣新基建主線,從「以平臺建設為重點」向「以應用場景為核心,以用戶價值創造為重點,平臺建設與運營並重」的戰略方向轉變。據悉,航天雲網將致力於打造基於INDICS+CMSS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的工業新底座,不斷提昇平臺對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化創新的賦能水平。以服務政府數位化治理、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為主線,打造系列化平臺產品、個性化定製化的雲化工業應用、全價值鏈數位化解決方案,助力政企用戶多場景應用,為數位化社會建設提供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服務。
  • 100G超級寬帶助力新基建
    摘要 【100G超級寬帶助力新基建】100G帶寬的全光網專線在京面市了。記者昨天獲悉,為了助力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北京電信在京發布了PERFECT京品專線。
  • 新基建浪潮下,烽火助力政企客戶打造高效數據中心
    「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包括5G建設等七大領域。隨著網際網路進入雲2.0時代,行業雲興起,更多的企業成為雲化、數位化的主角,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是離不開海量數據的處理、存儲和軟體的雲化。
  • 新基建,是什麼?
    比如,特高壓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雖然重要,但「特高壓輸電和城市地鐵等,其實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把它列到新基建裡面比較勉強」 。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則認為,不宜低估新基建的範圍,新基建也可包括目前存量規模相對較小但未來增量空間較大的領域,比如「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這些領域遵從「新舊融合升級」原則,也屬於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 「新基建」背景下我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及對策
    特別是針對此次疫情影響下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危機應對、城市應急處置中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撐。近期,中央以及各省市相關部門均出臺了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政策,其中被提及到最多的便是「新基建」工程建設。二、「新基建」的內涵和外延「新基建」的概念最初可以理解為信息化領域基礎設施的建設。
  • 助力新基建、開創芯動能!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成功...
    助力新基建,開創芯動能2020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萬眾矚目IC年度盛事今日如約來襲本屆論壇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積極響應《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落地開展,以「助力新基建、開創芯動能」為主題,圍繞疫情後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變局與應對,供應鏈調整與產業安全
  • 妙優車引領建設汽車金融新生態,助力汽車消費新增長!
    妙優車在汽車行業轉型與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緊跟時代步伐,充分開放生態資源,充當行業賦能者角色。妙優車時刻以客戶為核心,密切聯合優質經銷商資源,引領建設汽車金融新生態,助力汽車消費新增長!而隨著人們對消費信貸的認同度提高,汽車金融自然就成了大眾汽車消費的新選擇,妙優車也在這個時段中快速發展起來。
  • 上新了·超融合,「後疫情時代」和「新基建」的新抓手
    最近業界的高頻詞彙是「新基建」。什麼是「新基建」?青立方產品經理趙宇航講述了一個實際案例來加深筆者對這一新概念的理解。 「我們有一個地處偏遠的客戶,急需3天內迅速上線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來替代老舊的傳統IT架構,以便在疫情期間儘快重新部署其OA系統。」
  • 《財經》雜誌:BATH四大科技巨頭亮出新基建家底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快新基建步伐,這可看作是中國資訊時代和數字時代的分水嶺。此後至今,新基建投資浪潮湧動,國網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熱潮中,政府的投資僅作為引導,更大的投資來自民間。
  • 董盟君:助力高校融媒體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
    董盟君分享了在助力教育融媒體高質量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即「1 5 N」,助力融媒體中心建設。董盟君表示,近年來,在中央的不斷推動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此,教育部高度重視,於2019年啟動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工作,至今已確定兩批共30家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其中高校24家。
  • 構建5G時代新基建CDCE2020國際數據中心及雲計算展隆重開幕!
    展會攜手200+領先展商,以超過2萬平方米的展會規模融合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數據中心、雲計算於一體全產業鏈展示,以構建5G時代新基建為己任,聚焦5G及邊緣計算、運維、節能等熱點話題,與業界和用戶一起迎接5G+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 廣州市首批73個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籤約
    記者從活動後舉行的廣州市第102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數字基建 雲聚廣州專題)獲悉,下一步,廣州將實施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充電基礎設施四大新基建領域實施專項行動。
  • 中交路達 優質橋梁支座產品 助力我國基建順利展開
    2020年肆虐全球的這場新冠肺炎病毒阻擊戰,中國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如今,隨著各地復工復產基本恢復,我國第一季度核心經濟指標表現穩健,而這背後,是中國強大的基建在做支撐。中交路達是我國橋梁支座、橋梁伸縮縫的優質生產廠家,中交路達表示將用更優異的產品,助力我國的橋梁道路的基礎建設的順利展開。
  • 起底「BATH」網際網路巨頭新基建版圖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快新基建步伐,這可看作是中國資訊時代和數字時代的分水嶺。此後至今,新基建投資浪潮湧動,國網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熱潮中,政府的投資僅作為引導,更大的投資來自民間。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百度副總裁李震宇:智能交通是打造新基建的首要抓手
    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