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 題: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這是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高新企業AI體驗館(2019年7月23日攝)。該體驗館匯集了交通、醫療、政務、旅遊、安防、智慧城市等各行業領域的十餘家大數據代表性企業以及數十項大數據在AI領域的前沿應用。  新華社發(王翔 攝)

  為何要投?——以數位化智能化助力「一業帶百業」

  讀CT片,有人工智慧助力更精準迅速,5G實現病房遠程會診減少交叉感染,消毒機器人奮戰一線;雲計算助力「一朵雲起,萬家復工」,在線教育、遠程會議開闢在線新經濟新戰場……新基建,正成為開年以來經濟「熱詞」,支撐新產業開拓更多新空間。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不少新基建相關行業也展現魔力。3月份,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一季度,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5.3%,智慧型手機、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33.7%、25.5%和8.9%。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說,數位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多年來,行業巨頭一直主動投入到這一領域的生產建設當中。

  三大運營商發力5G基站投入,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體領域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進行大數據平臺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在上海寶山,藉助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改造生產流程,一家名為廟航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方式躍升。「以前客戶下達訂單,我們需要生成生產計劃、材料準備單等,容易出現失誤和紕漏。」廟航包裝總經理曹曉婷說。經過工業網際網路改造,這家傳統企業增添了轉型升級的信心,計劃3年實現年產值翻番。

  向雲「遷徙」,實現零售轉型;數字「賦能」,提升製造效率;精細飼養,確保農牧質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帶來的機遇,並非簡單指向個別企業、某些行業,而是廣泛面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新動能。

  阿里雲日前宣布,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新基建的重點在『新』。我們要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避免重複建設。」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雲計算作為一個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會計算資源的浪費,是效率最高的「電網」模式。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工作人員在展示區介紹「AI+新零售」在零售業的使用案例(4月28日攝)。  新華社發(王翔 攝)

  運行管理人員在檢修中國散裂中子源快循環同步加速器(2019年7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在何處?——三大領域引領「大創新時代」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介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比如以5G、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這三大領域不僅在於新興產業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發展理念,它是擴大投資的倍增器。作為數據、計算、網絡的基石,數據中心被認為是基建中的基建。「據測算,它對產業支撐的溢出帶動效益明顯,單位機架間接產出是直接產出的近20倍。」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說,在已建12萬機架數據中心基礎上,明年一季度前,上海市將新增6萬機架供給,直接投資約120億元,將帶動投資超過380億元。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與空間,是賦能新經濟的推進器。「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更大的迴轉空間和韌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未來5年5G商用會帶動移動數據、信息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達到8萬億元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它也是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器。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一串串數據。這塊大屏被稱為「數字駕駛艙」,大屏上的數據搭建出一座城市公共運輸、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量達1.2億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認為,城市發展到今天,將會進入「算力時代」,計算能力將帶給城市發展全新質變。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的中國散裂中子源(2019年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如何入手?——市場為主,以最優環境賦能新經濟

  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正「多地開花」,構成一幅全新的經濟生態藍圖:江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福建公布了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上海發布新基建行動方案,首批重大項目3年投資2700億元;總投資8864億元的537個浙江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與產業工程項目佔比六成。

  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用好新基建之策,讓它為產業發展、城市轉型等提供助力,還需要有新路徑。

  4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新基建要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強化服務。

  「政府更多是引導和支持,為投資建設提供更多便利。」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說,譬如說要建設強大支撐能力網絡,力爭早日建成廣覆蓋的5G網絡,在產業集聚區、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建成應用;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網際網路,不斷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連結和產業賦能能力;大力發展新型智能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和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

  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看來,政府是要解決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強這4方面問題,會不斷地「刷新」政策推動社會資本投入,讓社會資本放心、大膽地投入到新基建領域當中。

  中國發力新基建,也在為全球產業儲備更多後勁。瑞銀集團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布局、全球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時,未來科技產業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更多會是「中國+1」,「中國之外再設立一部分工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說,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計算、物聯網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優勢或許會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這是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一家公司展臺展出的「工業巡檢機器人」(2019年8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觀眾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展臺觀摩「杭州城市大腦2.0」平臺(2018年9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觀眾在2019杭州·雲棲大會的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基石」展區參觀(2019年9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工作人員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辦公(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4月13日拍攝的杭州城市大腦產業發展協同創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坐落於此。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2018年9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是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建設現場(2019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由中國主導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預計於2021年全面建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負責人在展示智能化街道管理系統(4月28日攝)。 新華社發(王翔 攝)

相關焦點

  • 賽跑新基建 BATH用AI+5G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
    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在短期內承擔著疫後經濟復甦的使命,更是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實現各行各業數位化與智能化升級的長期動能。 百度CTO王海峰認為:「新基建將通過新興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應用,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以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等為代表的AI平臺,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正在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 希百瑞:數字經濟時代新基建,助力企業數智化升級
    新冠病毒全球爆發之際,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商場無法營業、餐飲門店紛紛關門、學校停課、醫院人滿為患,眾多負面影響隨之而來。一場數位化革命正在企業的辦公空間悄然發生;依賴線上連接、新基建技術的市場已經成型。新基建讓數位化經濟正式站上風口。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眾多「新概念」, 「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
  •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12-20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亞東:「新基建」,穿新鞋要走新路_中國經濟網
    「新基建」是「四萬億計劃」的揚棄  從出臺背景、戰略目標、實施方法、意義和影響等方面看,「新基建」與「四萬億計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簡言之,只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新基建」才能趨利避害,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 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當前,智能經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方式,將人類社會引入智能社會。 今年6月,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並領導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百度共同發布了《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精簡版,經過近半年的調研撰寫,12月15日,白皮書的完整版正式發布。
  • 解讀《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百度以AI「新基建」站賦能C位
    科技自媒體 / 鄰章 18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聯合百度推出精華版《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
  • 兩會連線 | 「基建中國」迸發新動力
    加強研發 尋求新突破代表委員認為,新基建對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上市公司應發揮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助推新基建發力,尋求新突破。「圍繞如何為用戶創造更高價值,如何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如何找到產品升級和產業發展突破口和新機遇三個方面,東方電氣以全面協同創新為抓手,推動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鄒磊指出。
  • 「鐵公雞基建狂魔」升級!中國新基建新在哪裡?
    在8月3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中國新基建展開了主題演講。這次舉國上下共同防疫期間,大家都體驗到了宅在家裡的數位化生活。第二,「新基建」是建立在中國今天全新發展水平之上的。哪怕換到17年前,也就是2003年非典暴發的時候,甚至換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暴發的時候,「新基建」還難以成立。當時5G的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等,要麼不存在,要麼只是非常有限地存在。同樣,換到絕大多數其他國家,「新基建」恐怕也不能成立。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做新基建的「算力底座」,華為進而有為,是新基建的「擺渡人」
    而這顯然與新基建帶動上下遊產業共同發展的意義是相通的。「新基建」之於數字經濟的重要作用,不僅在於拉動投資,更能培育新動能,由此帶動的新消費、新製造、新服務等新興業態的廣闊空間。5月21日,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問道》欄目訪談時表示,雲、AI和5G相互融合,並且和行業結合起來,驅動產業的轉型和升級。能夠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 用電量持續攀升折射經濟新動能
    與投資、基建密切相關的建材行業用電回升更為明顯,同比增速達7.6%。被視為經濟運行「晴雨表」的社會用電量上漲勁頭十足,折射出中國經濟復甦向好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工業在GDP中的佔比將逐步下降,而工業中,高耗能的重化工業佔比也將逐步下降。而重工業歷來是工業用電的主體。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弱。
  • 新基建「燃」了
    從產業界的初步醞釀,到今年4月的正式「官宣」,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應運而生的新基建,開足馬力駛入了快車道。幾個數字,讓人們一睹新基建的「燃」勁:截至今年10月,中國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70萬座,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個;國家電網開發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過103萬個;推進智能製造、柔性定製,全國範圍內「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新基建之新,絕不是停留在宏大的數據和高深的術語上
  • 巧用「長板效應」 搶灘「新基建」
    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具有鮮明的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的特徵,不僅具備自身創造價值的能力,更是未來新產業形態的基礎或平臺。
  • 中興通訊如何參與打造「5G新基建」?
    今年來,中央多次提及「新基建」部署,並明確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七大方向。七大方向中,5G佔據C位。2020年,5G進入高速發展的通道,產業界如何抓住這一契機,把握新基建的大機遇?
  • 5G新基建 中國移動交出閃亮「答卷」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日盛裝開啟,數字經濟展示了美麗中國的信息化宏偉藍圖。在本屆峰會數字社會館的10H03展館內,中國移動以「5G融入千行百業,盡享無限可能」為主題展示了繽紛多樣的5G圖景:約240平方米的展廳內,彩色光束條組成一棵大樹,象徵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個體,將所有5G應用展示區覆蓋於下,光影閃爍之間,恍惚進入夢幻時空。
  •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在世界經濟增長疲弱的今天,各國都在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英國脫歐衝擊波影響擴大,試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另闢蹊徑;日本「安倍經濟學」已推出3年多,但目前看未能扭轉頹勢。反觀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令人欣慰的是,新動能呈快速成長態勢,儘管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但在支撐發展、保障就業、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科技企業正在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日前聯合成立「CCF-百度松果基金」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研究,推動發展中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技術。重倉新基建的除了百度,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
  • 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新基建報告:「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大會上,商業查詢領軍品牌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了主題為《天眼查大數據:新基建激活經濟市場主體》的報告,並特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做了解讀。盤和林表示,新基建是經濟數位化的一個必然趨勢,國家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他認為,因為5G的低時延、增強帶寬,直播帶貨在未來會越來越強。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11月初,我國有超過3.9萬家直播企業。
  • 「S型曲線」理論 用新動能帶動「新經濟」
    因此,新舊技術的轉換更迭,共同推動形成技術不斷進步的高峰,從而帶動「新經濟」的發展。李克強總理4月15日來北京大學國發院考察,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向總理介紹了「新經濟指數」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指數顯示,我國在傳統經濟復甦之前,新經濟最近表現非常活躍。李總理提到管理學、經濟學中的「S型曲線」理論:當舊動能增長乏力的時候,新的動能異軍突起,就能夠支撐起新的發展。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株洲市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動能轉換觀察
    株洲,一場國家級賽事、一場高端峰會,激發中國動力谷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12月14日,2020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暨數字經濟產業峰會在株洲舉行。 全國工業APP和全國信息消費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於2018年發起,前兩屆分別在上海、天津舉辦。 本屆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信廳、株洲市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