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曲線」理論 用新動能帶動「新經濟」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所謂「S型曲線」理論是指,每一種技術的增長都是一條條獨立的「S型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個技術在導入期技術進步比較緩慢,一旦進入成長期就會呈現指數型增長,但是技術進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線頂端,會出現增長率放緩、動力缺乏的問題。而這個時候,會有新的技術在下方蓬勃發展,形成新的「S型曲線」,最終超越傳統技術。因此,新舊技術的轉換更迭,共同推動形成技術不斷進步的高峰,從而帶動「新經濟」的發展。

李克強總理4月15日來北京大學國發院考察,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向總理介紹了「新經濟指數」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指數顯示,我國在傳統經濟復甦之前,新經濟最近表現非常活躍。李總理提到管理學、經濟學中的「S型曲線」理論:當舊動能增長乏力的時候,新的動能異軍突起,就能夠支撐起新的發展。

新「S型曲線」驅動「新經濟」

「S型曲線」理論對於當前我國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一方面,過去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能走向「S型曲線」的頂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傳統動能是驅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近年來傳統動能已經開始走向「S型曲線」的「天花板」,正面臨經濟轉型的「拐點」。如果我們再依靠「強刺激」來維持過去那樣的經濟高速增長,那麼就只能導致投資收益遞減,會造成更多的「殭屍企業」、產能過剩、技術退步等現象。而且,回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也可以進一步驗證「S型曲線」理論,即傳統動能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減弱,這是不可逆轉的規律。

另一方面,在傳統動能走向減弱的時候,需要一條條新的「S型曲線」來驅動新動能異軍突起,實現「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如果在舊的技術下方有一條條新的很陡峭的「S型曲線」,加大對新技術投入就能提供更持久的技術進步,實現投資收益遞增,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雖然目前我國一些傳統經濟部門出現調整,但是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新動能正在驅動經濟增長。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半壁江山」;消費佔GDP超過60%,已經替代投資和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在產業經濟發展方面,「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和業態蓬勃發展;2014年中國高技術出口已經超過日本,中國製造的無人機、智慧型手機以及高鐵都已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從事高科技製造業的企業數量也從2000年的不足1萬家增至近3萬家。種種跡象表明,創新已經開始驅動「新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質變」。

新舊動能轉換三點政策建議

「十三五」期間,我國如何走出一條條新的「S型曲線」來帶動新舊動能轉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為此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解決「S型曲線」導入期市場失靈問題。根據「S型曲線」理論,在技術進步過程中,一項新的技術在導入期發展非常緩慢,面臨著研發失敗、市場失敗、舊技術鎖定等不確定性和風險。因此政府對技術創新的「援助之手」不能採取「大水漫灌」方式。政府發揮作用應該在技術導入期,而不是快速成長期,更不是成熟期。由於技術進入成長期企業自然會盈利,政府再進入幹預,只能造成企業不公平競爭,反而會抑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技術進入成熟期,政府再進行扶持,更會造成舊技術鎖定,延緩國家整體技術進步速度。因此,政府應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工具,通過項目補助、基金介入、稅收減免、創新券等方式促進新技術快速進入成長期。

其次,著力營造創新驅動「新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一是打通國外智慧財產權轉移到我國促進「新經濟」發展的「高速公路」。目前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一些國家掌握了大量智慧財產權和技術,但是缺乏廣闊的技術應用市場,而我國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應用市場非常廣闊,因此,我國應加大違反智慧財產權法的懲處力度,塑造公民和企業的契約精神,建立國際信賴的誠信體系;二是打通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高速公路」,大力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中介組織,實行科研人員入股分成的激勵方式來調動科研成果在企業實現商業化的積極性;三是打通國有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高速公路」。國有企業擁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但是由於激勵不對稱,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建議通過科研人員內部研發分成,以及科研人員外包科研項目分成等方式來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從而促進「新經濟」發展。

最後,注重營造創新驅動創業的生態環境。一方面繼續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和舊技術所形成的是兩條「S型曲線」,一項新的技術出現,一般代表著一批新的企業實現創業成功。因此,這就需要政府營造優良的創新驅動創業的生態環境。政府不僅要減少新技術創業進入市場的行政審批手續和各種行政壁壘,還要對新生事物帶有包容和歡迎態度,不要幹預「新經濟」對傳統經濟所造成的衝擊。另一方面,通過供給側改革營造創新驅動創業的「普惠陽光」。政府應該著力建設面向所有企業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實行普惠制減稅降低創業成本,最大可能減少產業扶持政策,尤其是減少重點產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重點企業等特殊照顧,形成市場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機制。(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員 鄭世林)

相關焦點

  • 李克強屢提「S型曲線」理論有何奧妙?
    僅靠傳統動能難以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積極培育新動能,促進我國新經濟發展。李克強總理4月15日來北京大學國發院考察,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向總理介紹了「新經濟指數」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指數顯示,我國在傳統經濟復甦之前,新經濟最近表現非常活躍。李總理提到管理學、經濟學中的「S型曲線」理論:當舊動能增長乏力的時候,新的動能異軍突起,就能夠支撐起新的發展。
  •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原標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核心提示 ■ 中國需要在創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S型曲線」 ■ 要想實現升級版的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是關鍵 ■ 下一步要利用政策工具促進新技術快速進入成長期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用電量持續攀升折射經濟新動能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勾勒出了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為3.5%。1月至10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持續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5.9%,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冰雪文化產業是我國高緯度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一種人文化的自然現象,冰雪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為一種人文化的經濟形態,冰雪文化產業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殊異的經濟效能。基於此,當今時代開發冰雪文化資源、發展冰雪文化產業、增強冰雪文化吸附力和競爭力,正在成為包括我國高緯度地區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重要選擇。
  • 賽跑新基建 BATH用AI+5G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
    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在短期內承擔著疫後經濟復甦的使命,更是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實現各行各業數位化與智能化升級的長期動能。 百度CTO王海峰認為:「新基建將通過新興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應用,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以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等為代表的AI平臺,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正在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 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升級版」(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④)
    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轉正」,對世界經濟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面對今年中國經濟的成績單,不少國外媒體和研究機構在探討:中國為什麼能?  這得益於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決策與艱苦努力,其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聚集的新動能表現格外搶眼,為抵禦疫情衝擊、釋放經濟活力發揮了顯著作用,助推中國經濟穩步邁向「升級版」。  新業態生氣蓬勃  又是一個豐收年,秋糧收購正有序推進。  「今年我家一共收了650噸玉米,鄉親們的收成也很不錯,大家還嘗試了網上銷售,很順利。」
  • 「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新長江論壇·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
    11月21日,新長江論壇·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峰會在福建南平開幕。本屆峰會以「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與閩江文化帶融合創新發展,探尋夜間經濟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擦亮「綠色南平、水美城市、璀璨延平」的綠色發展名片,助推南平融入長江經濟帶,精準對接長三角,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色彩,譜寫旅遊經濟發展新華章。
  • 硬核金茂:跨越「S型」曲線的第二增長曲線
    金茂的邏輯是,在保持第一增長曲線態勢的同時,開始增長第二曲線,實現企業永續增長的願景。在金茂開發主業第一曲線爆發、城市運營第二曲線煥發新動能的喜人形勢下,可以預見的是,不管市場處於什麼周期,金茂總能以獨有的品牌魔力、前瞻性的戰略謀向,硬核地走在房地產下半場的大道上。
  • 綠色轉型將成日本經濟新動能
    日本政府希望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以低碳轉型為契機,帶動經濟持續復甦。  推出綠色增長戰略,日本有著雙重考量。從國際來看,應對全球變暖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主要國家都在積極行動。日本由於行動緩慢,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領域已不具領先優勢。從國內來看,疫情肆虐,日本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內需低迷成為經濟疲軟的主要拖累因素,日本需要新動能拉動經濟可持續復甦。
  • 主攻「四大經濟」 激發新動能
    古今結合、新舊交融的橋東如何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在「快」字上下功夫、見成效,讓古城煥發新活力? 記者日前走進惠城區橋東街道採訪了解到,橋東將圍繞「爭創一流街區、打造魅力橋東」目標,主攻「四大經濟」(文旅經濟、網際網路經濟、城市經濟、集體經濟),「快」字當頭幹起來:加快發展網際網路經濟和集體經濟,以水東街更新改造為爆點,加快凸顯文旅產業特色步伐,點燃夜間經濟新動能。
  • 以創新培育壯大首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12月15日,《廣西日報》刊發中共南寧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理論文章《以創新培育壯大首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文章展示了近年來南寧市牢牢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引領首府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
  • 雙循環語境下,藍潤·天府MIC為成都「新經濟人物」提供新動能
    不僅有閒適安逸的古蜀生活,新經濟提供嶄新的動能也是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新經濟」,是指藉由經濟全球化浪潮所誕生的由信息技術革命驅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體系。 在此背景下,「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新經濟機會之城」已成為成都靚麗的城市名片。
  • 618看活力:新業態發揮新動能 加速經濟內循環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帶來挑戰。  中國經濟潛力如何、韌性如何、活力如何?「六保」「六穩」如何順利實現?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3月8日,先行區六大園區開工建設,包括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和智慧物流產業園、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總部經濟區、都市陽臺國際社區。按照規劃,這37.99平方公裡,濟南片區要重點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 中國經濟盤點丨這條V型曲線,真給力!
    中國經濟增速實現反彈,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展現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強勁的恢復能力,給人信心,給人力量。「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新經濟跑道上,煙臺躍起 「瞪羚群」
    新經濟,新動能。煙臺近百家省級瞪羚企業的規模,已成為這座城市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的最好佐證。其實,正在蓄勢躍起的煙臺,並不滿足於此。一個更大的「五年行動」計劃正在當地緊鑼密鼓地推行……三連跳!「瞪羚企業」作為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和發動機,能夠加速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瞪羚企業,咋這麼厲害?先來看下山東省瞪羚企業的申報條件。就產業領域來說。要求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和工業「四基」等領域,積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 海報時評丨三年轉換圖破壁,山東經濟新動能開闢新局面
    它冷靜地展現一切:在最艱難的2020年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疫情下逆勢上揚,企穩向好。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這不僅是在疫情影響之下激流勇進的堅挺,更是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厚積薄發。  山東是傳統的經濟大省,在新的發展時期,山東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以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
  • 視頻丨打造新生態 擁抱新物種 新經濟帶動下的產業突圍之路
    科創中心項目作為淄博科學城的先導版塊,以及淄博高新區的重要科創力量,對淄博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也將帶動高新科技創新產業快速發展。這裡將成為淄博高新區打造新生態、擁抱新物種的重要戰場。「最開始從事招商工作的時候,我們沒有明確的分工,只要是好的項目就上!」
  • 新動能撐起青海發展新天地
    「十三五」開局,「新動能」成為熱詞之一,備受關注。  新興產業、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共享經濟……快速崛起的新動能,不斷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追風逐浪,千帆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