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周圍海底發現了巨大的石油礦藏,估計儲量數十億噸。兩年前爆發的「兩伊戰爭」,促使國際油市價格飆升,布倫特油價狂漲到36.83美元/桶。
馬爾維納斯群島
潛在的巨額石油利益
,使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該島的主權爆發了一場戰爭。
英國特遣艦隊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突然登上馬爾維納斯群島,三天後英國派出一支龐大的特遣艦隊,奔赴8000海裡外馬島。
英國和阿根廷都是美國的盟國,
美國出面調停失敗後,轉而全力支持英國對阿根廷採取軍事行動
。對阿根廷實行武器禁運。為英國軍隊提供了空軍基地通訊衛星和油料補給。
但戰局的發展並不像英國人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軍使用兩架法國製造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製造的飛魚反艦飛彈,一舉
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式的主力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一枚飛魚飛彈的售價是20萬美元。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造價就高達1.5億美元。
巨大的損失讓英國人痛入心扉。
被法國飛魚飛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飛魚飛彈擊沉,只是英國人噩夢的開始。5月25日是阿根廷國慶日,阿根廷空軍對英國特遣艦隊發動大規模空襲。
被英國人稱為真正的海上巨人「大西洋運送號」運輸艦,「考文垂號」驅逐艦,「普利茅斯號」護衛艦,「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特裡特裡姆爵士號」登陸艦,以及一艘老式驅逐艦被擊沉,新服役的無航空母艦無敵號被擊傷。阿根廷空軍取得的所有戰果,都是飛魚飛彈造成的。
一位英國海軍將領大聲疾呼:如果任由這種戰局繼續下去,不但收復馬島無望,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英國被擊沉的「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艦
一定要找到破解飛魚飛彈的訣竅,但是在戰爭中摸索經驗,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英國人根本無法承受。
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就是
向法國政府索要飛魚飛彈的雷達引導控制代碼
,這涉及到法國的核心機密,法國人不會輕易把它交出來的。
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為了達到目的,突然宣布,
如果得不到飛魚飛彈的代碼,英國將在大西洋布置四艘核潛艇,對阿根廷實行核打擊。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這其實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核訛詐,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把馬島形容為「連三隻綿羊都養活不了,為了這樣一片不毛之地引發一場核戰爭,是一種瘋狂的行為」。
在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核威脅下,密特朗總統妥協了,下令
把飛魚飛彈的代碼交給了英國人
。
其實這些都是英國和法國私下交易的華麗藉口,為法國不遵守商業規則找註腳,戰爭一開始,法國就堅定地站在英國人一邊。只是英國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法國人為洩露軍事秘密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不但向英國提供了飛魚飛彈的代碼,而且還提供了一架配置於阿根廷超級軍旗相差無幾的戰鬥機交給英國,專門讓英國皇家空軍用來研究。
法國人的慷慨程度,也讓英國人為之動容,柴契爾夫人在她的回憶錄中寫道:永遠記得欠他(法國總統密特朗)的人情債。
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
其實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獲勝,除了法國,背後還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
戰爭開始時,歐洲共同體10國就聯合宣布,對阿根廷實行最嚴格的武器禁運。西德和荷蘭已經準備交貨的4艘軍艦,交貨時間也被無限期推遲。
其實坑阿根廷最厲害的還是美國,他們提供給阿根廷的炸彈,殺傷力並不次於法國的飛魚飛彈,只是這些炸彈已經過期了14年,而且沒有安裝爆炸引信。造成阿根廷空軍冒死投在英國軍艦上的炸彈,命中目標後沒有爆炸,
至少有13艘英國艦艇得以死裡逃生。否則這些被命中的英國戰艦絕對難逃一死
。幾日後英國拆彈專家操作失誤,引爆的一顆炸彈,直接將羚羊號護衛艦炸成兩截。
重磅炸彈引信
有個不明就裡的英國海軍將領,當著諸多新聞記者的面,對著一枚擊穿甲板,落進指揮艙中的一枚450公斤的炸彈,不屑地踹了一腳後道
:真不明白,首先打響第一槍的人,居然沒有看清自己手中的炸彈,已經過期了14年。
新聞一出,舉世譁然,美國坑盟友的做法,讓美國武器的聲譽一落千丈。
法國製造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
最後英國人贏得了馬島戰爭,因為相比阿根廷政府,英國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
軍事實力就意味著英國會擁有眾多的支持者,
支持者的多寡和正義無關
。
如果阿根廷也擁有核武器,英國在馬島戰爭中是否還能做到一呼百應,就要畫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