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換5份工作,《非線性成長》告訴你,這種能力比拼命工作值錢

2020-12-17 狐沐說

小黃畢業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問他原因,他說他討厭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枯燥生活。

第一份工作是做數據維護,領導大他兩三歲,挺好相處。只是這份工作比較閒,他們沒事打打遊戲,偶爾去外地出差。小黃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就辭職了。

第二份工作是做工程實施,依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和人打交道更多點。不到1個月,小黃又辭職了。之後的第三份、第四份直到第五份工作,小黃做得都不長久。

眼看一起畢業的同學都陸續成家立業,小黃陷入了迷茫,他很努力,能力也不錯,為什麼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生都有和小黃一樣的問題。他們明明能力不錯,工作也很認真,但總是頻繁跳槽不穩定,很難得到長足的發展。黃有璨在《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的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一書中指出:你要在一個領域內做到前20%之後,再去開闢"第二曲線",這樣的節奏能夠更好地讓你應對成長的焦慮和適應環境的變化。

黃有璨說的"第二曲線"是指職業升級,而非小黃這樣的隨意跳槽。同時,黃有璨說:我們要重塑自己的職業發展觀。你會發現,在很多職業只能存在不到10年,很多公司甚至活不過5年的當下,在越來越不確定、變化越來越快的職業環境面前,我們必須快速地適應。所以就需要"非線性成長",這是普通人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

(1) "非線性成長"為什麼是普通人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非線性成長"。

黃有璨在書中說:"非線性成長"是指一種相信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是由很多不同維度的要素來驅動的,並且個人成長軌跡不太可能呈現為簡單的直線上揚的成長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信奉世界是錯綜複雜的,而我們達到目的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以登山為例。你可以按照景區規劃好的路,從臺階上一步一步地登上去,這是最常規的方式。同時,你還可以從另一條人更少的小路上去,或者坐纜車上去,它們甚至會比從人最多的臺階登山更便捷。

我們的職業升級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路走,你就想辦法飛過去吧。

薇婭原來和老公做線下服裝生意,後來開始做網店,堅持5年後趕上了直播風口,一躍成為了頭部帶貨主播,成立了自己的網紅帶貨公司。

2015年從南昌大學畢業的李佳琦,最早是做美妝櫃檯的普通櫃員,後來做了彩妝師,月收入三四千塊錢。2016年底,公司準備試水網絡直播。李佳琦報了名,成了一名網絡主播。此後每天直播6小時,從南昌轉戰上海,直到2018年因一條口紅試色推薦視頻,一夜漲粉近100萬,一炮而紅。

李佳琦和薇婭的經歷,都是"非線性成長"的典型例子。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他們這麼耀眼的成就,但在任何領域,只要變化依然存在,就依然有新的崛起機會。變化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我們要在變化來臨之前先有所準備。

(2) 如何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彎道超車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非線性成長",來掃清我們職業發展中的障礙呢?黃有璨在書中給出的答案是三步走戰略:"合適 - 轉行 - 選擇"

第一步:合適。

在我們職業生涯的早期,往往不能確定我們適合做什麼。比如小黃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就是對自己適合做什麼缺乏足夠認知。

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先做出足夠多的嘗試。只有足夠多的實踐,我們才能從中尋找到機會。在這些實踐中,如果你有1-2件事能夠做到70分以上,就可以把它們作為職業選擇深入來做。

其次,如果你對某件事有強烈的願望,也可以把它當作當前的職業目標。

最後,如果你還是無法確定,就去多學一些通用技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多面手。比如寫作、結構化表達、PPT、Excel、演講、高效召開會議、活動組織與執行等。這些能力在任何職業都是通用的。

第二步:轉行。

在你嘗試過第一步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現在的職業不適合自己,就可以考慮轉行了。

在確定轉行之前,你需要問問自己,你轉行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是技能不足還是認知不足?然後針對這些不足進行相應的能力補充。

比如,你可以在轉行前,先在招聘網站上大量搜索目標職位的應聘要求。然後圍繞應聘要求進行學習、實操,避免學習一大堆無用東西,勞神費力。你的能力滿足一個行業的基本需求之後,就可以考慮轉行了。高深的東西,就留在轉行後再深入實踐吧。

第三步:選擇。

如果你做好了前兩步,已經可以做到順利轉行了。這一步,是自身能力足夠強的人的去做的,目的是在行業內選擇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位。

你要明確自己是否具備野蠻生長的能力。在一個商業公司之中,不同部門對應著不同的能力需求。你可以結合過去的經歷和經驗給自己打分,滿分10分。野蠻生長的評判標準是:你是否在沒有人指導下能快速完成一件事。

野蠻生長能力測試表

· 1-5分:野蠻生長能力較弱。優先進入成熟核心業務部門/成長型業務部門/非核心業務部門。

· 6-7分:野蠻生長能力中等。優先進入成熟核心業務部門/成長型業務部門/非核心業務部門。

· 8-10分:野蠻生長能力極強。優先考慮成長型業務部門/成熟型業務部門。

(3) 結語

世界複雜變化,我們都是探索者。

黃有璨在《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的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中,給出了我們完全不同的成長思維模型。它不同於傳統按部就班的思想,是鼓勵我們在本職工作之外,開闢"第二曲線"來實現普通人的彎道超車。工作5年後,你會發現它比拼命工作更值錢。

成長是一場修行,願你有幸,可以從這裡知曉"成長的意義"。

記住,沒有路走,你還可以飛。

我是狐沐說,一個可以和你談心的人。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28歲,兼職3份工作,我幹成了職場廢人」
    小紅8小時工作之外,拼命兼職,賤賣自己的時間。她做著低水平重複的工作,卻沒給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考CPA留足時間。小青陷入了考證怪圈,考了一堆跟核心能力成長不相干的證。而她真正需要提高的核心競爭力——營銷能力,絲毫沒進展,因此想換工作也就成了嘴上說說的美麗肥皂泡泡。
  • 半年換了6份工作,我發現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其實,目之所及,身邊不乏一年換多份工作的人,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找工作,有的已經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安定下來。 但你如果問他們找工作時期過得怎樣,結果都是兩個字:不好。我深度思考了一下,終於找到了年輕職場人致命的3大缺陷。
  • 剛工作的前3年,是應該拼命工作,還是保持細水長流呢?
    走上社會以後,你會發現在這裡做得好有錢有物還有人,做得不好直接回家走人。剛工作的前3年,是應該拼命工作,還是保持細水長流呢?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拿到手中的資金會比較開心,因為再也不用拿父母的錢了,而且一下子多了這麼多錢,也會讓自己開心許多,不過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電話費等等支出又讓自己成為了「月光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顯得至關重要。
  •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70後4年,80後3年,95後7個月!
    「這一代人有著極強的獲取信息能力和大膽創新的勇氣,也正因如此,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精英呈現出低齡化趨勢。但初入職場的頭兩年,是職場適應期,等待他們的多是基礎、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在職場人際關係中也處於從屬地位,而且這樣的情況至少也得持續2~3年,這會讓很多年輕人有強烈的心理落差,跳槽就是一種逃避的方式」。
  • 那個畢業2年換5份工作的年輕人:「我實在是看不到未來……」
    前兩天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讓我感受很深:朋友最近又辭職了,可他畢業這兩年,已經換了5份工作,感覺他在排斥每一份工作。他說自己看到了這份工作的局限,覺得實在是沒有未來。網友感到費解:一份工作才做不到半年,怎麼就知道沒有未來?
  • 「換了5份工作,27歲,抑鬱症,我努力了」
    父母也老了,我27歲了,家裡就我一個孩子,工作的同時,不得不一邊想著父母。有一次父母生病,他們一邊說著不用回來,一邊又捨不得,親情難以割捨,自己一個大男孩,總是忍不住流眼淚,他們從來不拿我跟別人比,也不強迫我結婚,總是希望我快樂,是啊,這種情況很難得,所以我每次都努力到可以不吃飯、一直加班,一直提升自己。
  • 面試官問上幾份工作讓你有哪些成長,該如何回答?
    學習能力決定了你的培養潛力和發展上限,換個角度說,就是你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上限!企業培養年輕人的目的是「讓你變強,為我所用」,面試官要做的是為企業篩選出值得培養的人!3、看看你的實際水平如何所謂的「成長」不就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嗎?我們一般說能力指的都是專業技能,這裡補充一點,復盤的能力!復盤,原是圍棋術語,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現在一般是指在某些事件解決後對該事件進行反思和總結。
  • 四年5份工作,為何你缺乏歸屬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此外,我還發現她畢業四年後的5份工作,每份工作時間都不到一年,跳槽屬於比較頻繁,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利於她在職場的中長期發展。在職場中,HR看重的是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發展的連續性,如果中間出現了「中斷」,就會給用人單位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那就是——這個人對自己缺乏職業規劃,錄用TA意味著不確定性和諸多風險。
  • 工資低先別急著換工作,要是工作滿足這3個條件,你就能漲工資
    工資低先別急著換工作,要是工作滿足這3個條件,你就能漲工資很多人在外打工,並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比如要當老闆當個小管理之類的。大多數人在外工作,都只是為了賺錢,至於升職都只是看運氣了,算是比較佛系了。畢竟陪公司從一無所有慢慢成長的還是少數,大多數打工都是半路進來的。所以很多人發現自己的工資,和自己的能力不對等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跳槽,去一個條件更好的公司。但是條件更好的公司,也不是那麼好找的,而且工作久了你會發現,或許這個比前公司工資高的公司,其實其他條件還沒有上一家好。由此看來,工資並不是衡量一份工作好不好的唯一標準,還有很多其他決定因素。
  • 找工作換工作:投了幾百份簡歷,反饋的很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被動地就不用說了,被公司給開了唄,這很明白,大致是公司或者公司領導不喜歡你了、不需要你了,更糟糕的可能有你違反了法律、犯了錯誤、業績不佳、能力不行等,反正你被動離開了。主動的離職應該是換工作更多的原因。
  • 9份工作,5次換宿,一年澳洲打工度假我收穫了什麼?
    關注我們,開啟打工度假之旅 ☝撰文by Ben, 編輯by橙子9份工作,5次換宿,一年澳洲打工度假我有哪些收穫
  • 關於工作的一些反思——關於成長
    截止今天,入職已經一年零5天了,第一次有想法寫一些工作的反思,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說的成長吧。文章就寫一些隨想,想到什麼寫什麼,就當做是個記事本吧。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畢業至今,自我感覺成長了不少,收穫了很多,但是,是不是也在失去著些什麼。
  • 有人說,工作不能光靠拼命,你同意嗎?
    為什麼不建議你拼命工作,因為這樣的努力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方式,還可能因為努力留下的假象,忽略戰略的重要性。1、低水平勤奮,只會浪費時間有位網友說自己有秒回郵件的習慣,一看到右下角跳出新郵件,立刻放下手頭上的活,秒點然後回覆信息。結果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只幹一半,沒有一件事情是完成的,而且錯誤率極高。
  • 換份工作,新公司沒有資質承接工作居住證怎麼解決?
    工作居住證需要你在當地有固定的工作單位作為前提的,如果你離開原單位的話。新的工作居住證這個你只有到新公司再重新申請,本身你已經離開上一家公司,不是上家公司的員工了 所以公司不會平白無故的送你一個居住證指標了,會將這個指標轉移到新的員工和其他人身上去。如果在辦理工作居住證期間換工作,需要在60日之內辦理聘用單位變更手續。
  • 我,畢業4年,換了6份工作,為了前途一直離職,我是不是快廢了
    用最走心的文字,帶你走入情感世界,解開情感迷霧。01 投稿餘叔,您好,目前我畢業4年了,換了6份工作。其中幾份工作時間短暫,且行業崗位跨度大,我並沒有在求職簡歷中體現出來。總結:4年換6份工作,你思考過每次換工作,表面原因是什麼,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嗎?你若對自己不去了解,那別人更難了解你。而了解自己,就是從自己經歷的事情中,進行復盤總結。
  • 非線性超表面系列3- 2018 Nanoletter 全介質超表面的非線性全息
    感覺做這種單晶材料的超材料不是很多,更流行的是直接用矽基襯底(silicon on insulator, SOI),使用成熟的CMOS工藝。而利用矽納米顆粒的三階非線性,來實現非線性的光場調控,就是更高階的玩法了。為什麼說非線性的光場調控很牛逼呢,因為我們在設計超表面單元時,要同時對非線性過程的強度、相位實現精準的控制。
  • 年輕人混的再沒出息,也別從事這3類工作,年齡越大越被動
    再說了,這些工作幹的時間越長越看不到希望,不如早點換份其他類型的工作。二、工作經驗「不值錢」的工作。像這種類型的工作,說白了就是純粹的拿自己的時間,去換取不多的薪水,最關鍵的是,這類型的工作你幹得再久,你的工作經驗都不值錢,例如進工廠做流水線,當一名普工。先不說幹流水線有多累,光是枯燥機械般的工作流程,就很容易摧毀你的上進心了。你每天都是渾渾噩噩,像一具行屍走肉一般,每天除了上班就是下班,沒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日子過得很頹廢,很沒激情。
  • 【塔羅】測試你一生會換幾份工作?
    最好不要或者儘量少換工作,因為你人生的輝煌往往決定於最初最重要的幾份工作。做最感興趣的那件事,它就是你人生的全部。B:你的成功源於對事物發自內心的熱愛。只有在一份工作上,能夠完完全全地實現你人生的輝煌。這份工作具有很強的獨特性,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很重要。
  • 工作陷入困境,是否要辭職?3種方法,幫你分析合適的離職時間
    朋友小傑說,最近工作不太順心,工作陷入了困境,因此考慮辭職,認為離職後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來看看那些離職後的人現在生活如何?知乎上有一個關於2019年裸辭的人現在都如何了?大家認為辭職可以改變職場困境,但現實恰恰相反,很多人在兩年之內換了4、5份工作,工作越換越迷茫,工資越換越少,整個人越換越不值錢。因此,你陷入職場困境的時間絕對不是你辭職的合適時機。
  • 程式設計師裸辭後找不到工作,選擇離開上海,2020年換工作幾點建議
    世界500強程式設計師,分享職場身邊事,每日一更,關注我,助你快速成長,早日升職加薪~原創輸出,侵權必究,文/職場充電屋朋友上海某他在年前領了年終獎後裸辭,本想好好過個肥年,金三銀四再找份好工作。可是疫情來勢洶洶,打破了他所有的計劃,往年的「金三銀四」,今年變得格外冷清,不僅面試電話少了,各公司紛紛開始降薪裁員,減少招聘名額,很多公司甚至取消了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