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不僅我們的手會脫皮開裂,腳後也是如此,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腳後跟起皮、開裂的情況。秋冬交替之際天氣轉涼,溫度降低,皮脂腺的代謝能力,腳後跟容易出現蛻皮、開裂的情況,老繭摸起來硬邦邦的,走起來有刺痛感,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流血。
導致腳後跟起皮、開裂的因素有很多,不妨來對照一下,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
01
腳後跟經常起皮開裂,是缺乏維生素嗎?原因或不止一種,對照檢查
天氣乾燥,導致角質層脫水
秋冬季節氣溫快速下降,皮脂腺分泌油脂的量減少,再加上冬季冷空氣的入侵,很多人不注重給皮膚保水,導致皮膚變的過度粗糙。
在平時走路多但是不注重對雙腳的保養,雙腳皮膚表層的水分更容易流失,如果不經常參加運動,手腳冰涼,證明血液循環差,腳後跟容易脫皮、有裂口。
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暢
如果腳後跟摸起來不是很順滑,有些粗糙,可能只是皮膚乾燥而已。大多數人在冬季很少運動,每天窩在家裡,外出時穿的衣服比較少,不注重保暖,手腳冰涼,血液流通不暢,導致手腳缺乏血液和氧氣的供給。
建議這類人每天進行30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或無氧運動,加快新陳代謝,促進四肢的血液循環,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腳後跟脫皮、開裂的出現。
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嚴重的併發症。由於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出現糖尿病之後如果不注重穩定血糖水平,可能會誘發嚴重的併發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足主要的病症表現在腳部,會導致腳後跟乾裂、起皮,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偏高引起皮膚過度乾燥。高血糖患者應該在平時多吃些五穀雜糧,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從而從根本上改善後腳跟開裂、脫皮的問題。
真菌感染
手腳受到真菌感染後皮膚可能會變得非常的粗糙,水分流失,出現乾裂、脫皮的現象,還有可能會導致皮膚瘙癢,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及時就醫,採取藥物進行治療。很多人以為是皮膚缺水造成的,塗一些保溼潤膚霜草草了事,殊不知已經感染了病菌,用手撓後會加重感染問題,形成脫皮乾裂。
一般情況下,腳部真菌感染跟腳氣密不可分,如果在平時不注重保養腳部,那麼很有可能造成真菌感染。有些人喜歡穿太緊不透氣的鞋子,比如皮鞋,這樣會使真菌感染引起腳後跟開裂流血。
腳後跟經常乾裂起皮一定要注重補水,塗抹潤膚乳,多喝水,避免身體缺水,從而逐漸改善腳後跟起皮、乾裂問題。
缺乏維生素
皮膚角質層的形成過程需要多種維生素的共同參與,維生素E和維生素B是必不可少的,一旦體內缺乏這兩種維生素就會發現皮膚就會變得特別幹,腳後跟皮膚也會受到影響。
可以在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來為身體補充維生素E和維生素B,比如胡蘿蔔、西蘭花、蘋果、橘子等,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也可以通過口服維生素來改善。
另外,晚上睡前用熱水泡腳也是很好的辦法,泡腳後可以塗抹富含維生素成分的藥膏在腳上脫皮裂口處,按摩幫助腳部吸收。
02
要想預防腳後跟乾裂、起皮,千萬別碰這兩種東西
1、磨腳石
老年人喜歡使用磨腳石來磨腳部的繭子,頻繁使用磨腳石,皮膚的自我保護機制會把這種磨的機械動作視為外力入侵,為了與之對抗會生長出更厚的繭子來保護自己。
2、修腳挫
修腳的時候一般用砂紙來磨老繭,磨砂紙與死皮之間摩擦時阻力太強,彼此消耗會產生灼痛感,同時皮屑會附著在磨砂面,非常難以清洗,違背了物理原則,對腳部皮膚有損,建議大家儘量不要用這樣的方法來修腳。
如果腳後跟經常脫皮開裂,可以每天晚上在泡腳水中加入幾滴白醋,或者嘗試用芒果皮擦拭,對腳部皮膚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生活小妙招來改善腳後跟起皮、乾裂的問題呢,趕快在下方分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