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動禪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在動中也一樣地能夠修行禪法,禪法究竟是什麼?禪法就是安定我們的身心,但是如何地安定身心呢?首先要把身心放鬆,身心放鬆之後,我們心就會比較平靜,平靜以後就能夠安定,那情緒安定,身體會健康。
法鼓坐姿八式動禪,這套坐姿動禪,適用的範圍很廣,選擇簡單合適的動作,再配上心法,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三個步驟,就可享受動禪的妙用。因此,不論是搭車、坐飛機、開會、上班、聽演講,都可以隨時隨地練習禪修,平衡身心,讓更多的人體驗到〝禪〞的好處。
一、功能
具備健身及調心的功能。
二、對象
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健康或患病,任何人都可以做。
三、時間
任何時間皆可操作,飯後半小時內,建議用散步去體會動禪的心法:清楚與放鬆。
四、地點
室內、戶外均可,只要空間足夠、空氣流通即可。
五、動作要點
法鼓坐姿八式動禪的動作,首先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先掌握坐著的時候,放鬆的訣竅,上半身脊椎及腰椎打直如同禪坐般,心往內攝,注意身體的每一個變化,而且,每一個動作要儘量做到用最小的力量,並鬆開不必要的力量。
六、心法次第
「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基本原則,相應的心法次第是「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1.清楚:
清楚局部的動作到清楚全身的動作。所謂,清楚局部的動作是手伸出去,心知道手伸出去,那裡在動,心就知道那裡在動,且清楚整個運動過程中動作的連續變化。
2.放鬆:
從清楚局部的緊張到清楚局部的放鬆當心能安在身體的動作上,並把不必要的肌肉力量放掉,讓肌肉掛在骨架上,感覺自己好像是用骨架伸展,用骨架在移動,身體的移動只需要用一點點的力量。
3.松中動,動中松:
在放鬆的時候能同時清楚自己的動作,反之亦然。有了放鬆的體驗,要把放鬆和動作同時結合在一起,清楚每一個動作移動時的變化,並要儘量鬆開多餘的力量。熟練松中動,動中松,能讓心更加專注,進而體驗安定的喜悅與寧靜。
4.全身松中動,全身動中松:
從局部到全身放鬆。完全的身心合一,不只是身體局部放鬆,而是全身都放鬆。當局部的松中動,動中松越能掌握以後,再把這個體驗擴散到全身。
七、修習要訣
1.自然呼吸
2.注意身體狀況
3.配合打坐:第八式觀身受法是禪坐的方法之一,是坐姿動禪進入禪坐領域的一個很好媒介。
八、動作
第一式:肩膀運動1)身體坐正,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兩肩緩慢上舉,儘量貼近耳朵。
2)兩肩緩慢向前作大圓圈的轉動。
3)兩手掌相迭。左肩緩慢的下壓,右肩緩慢的上舉,兩肩一高一低儘量伸展。左肩緩慢的往前、由下往右上,右肩緩慢的往後、由上往左下,兩肩交互劃圓圈緩慢的轉動。
第二式:頸部運動
1)左手緩慢上舉置於頭上,手指頭儘量扳住右臉頰。頭部緩慢左傾,儘量向左後轉。清楚頸部扭轉的感覺。
2)頭部緩慢往下,下巴儘量接觸前胸。下巴緩慢由下往上,劃大圓圈的伸展。
第三式:腰背伸展1)身體緩慢下彎。兩手儘量碰觸腳指。清楚頸椎、胸椎、腰椎、尾椎一節一節彎曲的感覺。
2)兩手抱住左膝蓋緩慢上舉,下巴儘量碰觸膝蓋。
3)左腳踝盤在右腿上,左手壓左膝蓋,右手扳住右大腿。身體緩慢向前彎屈,頭部儘量碰觸左小腿。
第四式:前後伸展1)兩手十指交錯,掌心向前。
2)兩手緩慢前伸,背部儘量往後弓。
3)雙手緩慢收回,置於椅上。腰部、背部緩慢往前弓,頭往後仰。
第五式:轉體運動1)右手置於左肩上,左手腕扣住右手肘。
2)身體緩慢的向左旋轉,接著頭部轉向右後方。
3)身體緩慢回正。雙手放下。
第六式:軀體伸展1)右手置於頸後,左手握住右手肘。身體緩慢的左側彎,清楚伸展的感覺。
2)左手緩慢上舉彎曲,置於背後往下儘量伸展,右手緩慢於背後由下往上儘量伸展。兩手儘量相扣。
第七式:足部運動1)全身放鬆,兩腿儘量伸直。雙手置於腿上。腳掌緩慢向內扣。
2)腳掌緩慢向下壓。
3)腳掌緩慢由左向右旋轉。
第八式:觀身受法
1)身體坐正,兩手相迭,掌心朝上,放在大腿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挺腰但不挺胸,頭頂天,收下巴,全身放鬆。
2)左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往外移,左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內,緩慢下降至大腿上。
3)右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往外移,右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內,緩慢下降至大腿上。
4)右手緩慢上舉,心口高度,翻掌,掌心向上,緩慢移向中間,下降至腿上。
5)左手同上。
6)重複以上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