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說的「難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2-23 壹心理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它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

每當它出現,整個世界都變灰了,持續的低落、疲憊、哀傷、焦慮、自責,日子變得看不到前方,一切都慢了下來。對外界的興趣消失了,哪兒都不想去,偶爾還會想到死亡。

——《我有一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大家最熟悉的心理疾病,肯定非抑鬱症莫屬吧。

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高達 9000 萬,平均每 15 個人中間就有 1 名抑鬱症患者。

數字是冰冷而理性的,但是其背後的痛苦與折磨卻是無時無刻的真實存在。

人生好無聊,自己好像「沒情感了」;

沒有什麼人真的在意關心自己,好孤獨,不想跟他們說話;

自己太差勁了,幹什麼都不行,真是個浪費糧食的廢物。

……

雖然現在的自媒體對抑鬱症進行了非常多的普及,很多人對抑鬱症患者還是有著固有的錯誤認知:「他們的內心是悲觀的,看到的世界是不值得留戀的」

他們自帶靜音設置和灰色濾鏡,所見之處全是灰霾,偶爾看到活力的色彩,那也是無聲無息的。

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弗洛伊德在《哀悼與憂鬱症》中提道:

憂鬱症最突出的特徵是非常痛苦的沮喪,對外在世界不感興趣,喪失愛的能力,自我評價降低,以至於通過自我譴責來加以表達,這種情況發展到極致時甚至會虛妄地期待受到懲罰,而懲罰的終極體驗就是死亡。

未曾得過抑鬱症的人,可以理解抑鬱症患者的感受嗎?

或者說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常人無法感同身受?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問題詳情)

很想了解抑鬱症患者所說的「心裡難受」是什麼感覺?

朋友得了抑鬱症 ,

我曾以為我是一個和別人感同身受的人 ,

可是每每聽到ta向我訴說的時候 ,

我發現我並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ta。

01

世上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
傾聽ta的聲音和訴求就是最大的安慰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Berry
如果不能成為「我」,那「我」是什麼

私認為,抑鬱患者與他周圍朋友形成的圈子,是一種特別的粘連關係

不知道你有沒遇過這種情況:

「你能說能笑的,一點也不像抑鬱啊」

「抑鬱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說他有抑鬱的」

「不要想太多,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的美好讓你去體會」

(是的,這三句是列入我最不喜歡的問話)

同樣道理,沾枕就睡的人永遠體會不了失眠的痛苦,更別說「感同身受」「我能理解你」了。


朋友放心與你談起他的苦惱、困惑及難過,你在他心中也是值得信賴的夥伴了,那麼他是希望你更多的傾聽,還是需要你有共鳴呢?

如果下一次聊天中不方便詢問,試試在他訴說的時候,注意他的神態,這決定你換位思考的程度。

在苦惱中尋得值得注意的亮點,傾聽他的聲音和訴求,可能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所看到的世界不同又如何呢?

不能感同身受理解他又如何呢?

02

任何輕微的否定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提供中立、真誠的陪伴就足夠


引用兩個例子,你體會一下。

因為撿不起肥皂,所以想死。——《心理學與生活》中重度抑鬱的例子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有黑尾鷗在碼頭悲鳴。

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生日那天杏花開放。

今天與昨天如此相像,想改變明天,必須改變今天。

我知道!我知道!

但是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心中已空無一物,感到空虛而哭泣,一定是渴望得到充實。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鞋帶鬆開了,無法重新系起,與人的牽絆亦是如此。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少年深情凝視著我,抱膝跪在床上,向那天的我說抱歉。

那籠中的少年與看不見的敵人戰鬥著。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被人說是冷血,想要被愛而哭泣,是因為嘗到了人的溫暖。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你燦爛的笑容,盡考慮著死的事,一定是因為太過認真地活。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還未與你相遇。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出生,我對世界稍微有了好感。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上,我對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節選中島美嘉《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死能量太多了,輕微外在或被外在引起的內在否定都能成為一了百了的原因。

所以我覺得作為朋友和家人持續穩定平等,甚至是無善無惡的陪伴,或許就是最好的方式了,之所以連善意都要減少,是因為這可能會引起TA的壓力。

此外,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都需要跟上才行。

03

抑鬱者會體驗到無意義感,
以及生理上的疼痛和無盡的自責

答前聲明,非專業回答,只是一個經歷過長期抑鬱的人的自我描述。

這種難受,有可能是那種長期心理上的灰暗,就好像你住在一間灰暗老舊的房子裡,潮溼和陰冷的氣氛已經侵蝕掉你整個人,你開始覺得世界就是這樣的灰暗,整個人生都看不到光明。

有可能是長期失眠引起的煩躁和脆弱,很微小的事情就會觸動一些情緒而易怒,或是不自覺地流淚

還有可能因為長期無行動力、作息不規律、還有心情不佳等引起的生理異常,比如胃疼、頭疼等。

舉個最極端例子就是:

你忽然想到如果根據熱力學熵增加的定律,整個宇宙都是一片熱寂的死氣沉沉,那我們整個文明究竟忙忙碌碌在做什麼。

這種想法經常導致無行動力,哪怕面對你曾經最喜歡的興趣甚至是生理上最迫切的需求,也會壓抑你的行動

(個人例子:情緒最灰暗的時候,工作回家躺在床上只是機械地刷微博。餓到胃都開始疼,小便意濃到肚子開始疼,困到睜不開眼,甚至是壓到一邊胳膊都麻到沒感覺的時候,都沒有行動力去翻一下身;

在腦中無數次預演洗漱的麻煩性後,因為個人習慣不洗漱不能睡覺,能從下午四點保持一個姿勢,一直躺到凌晨四點。天亮了要去上班了,才勉強爬起來去洗漱睡覺)

這個就不多說了,參考重慶公交車墜江案,都知道情緒化有時會發生一些自己都難以挽回的結果,但是有一點不同,有時候你會在無數次情緒與理性的交戰中讓情緒獲勝。

(換言之就是,經過了很多理性的思考告訴你這個決定不對、不可以,但是最後還是做了這個決定)

個人經歷,因為長期心情灰暗導致沒有食慾,長期睡眠不足導致胃難受,造成了嚴重貧血及營養不良,這些又造成一些皮膚病。

(當時是因為臉上脫皮去看醫生,驗血後發現重度貧血及營養不良。

在理性影響下告訴自己好好吃飯營養均衡,但是買回去的水果在桌上最顯眼的地方放著,每次看見都會在心裡預演一遍清洗、吃、收拾的過程而身心疲乏;

一天天放爛然後爛到不行丟掉,然後在內心責怪自己的浪費,再買新的,繼續陷入這種死循環)

比如,長期熬夜導致了記憶力下降,長期抑鬱(以及熬夜,貧血等)導致了面部肌肉變化(就是變醜了),長期情緒化做事導致人際不順,工作不順等,你就會愈加責怪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灰暗

個人感覺樓上答案中那首詩裡寫的,因為不管任何事都能使我想告別這世界

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完全情緒化的回答。

總結一下:

過多思考,前途灰暗,無行動力;

情緒化多,敏感易怒,脆弱愛哭;

生理病痛,自責加重,陷入循環。

最後再次聲明,本回答非專業人士的回答,僅為自我陳述,僅供參考,專業心理援助諮詢請出門左轉點專業諮詢。

希望所有在灰暗中的人都能陽光燦爛!


04

抑鬱症有情緒、認知、動機和軀體症狀
對抑鬱者來說,專業治療是最好的幫助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王明燦
二級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

我們所說的 「心裡難受」,指的是情緒方面,也就是覺得不開心了。

如:

今天上班,做事情出了點小失誤,被領導責怪,於是有些心裡不爽,悶悶不樂,總會堵得慌,不發洩一下,總感覺不舒服。

這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但是,抑鬱症患者所說的心裡難受是不同的。

在臨床中,抑鬱症與一般的情緒有著本質區別,它有明顯的特徵,綜合起來有三大症狀: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語言動作減少或緩慢,俗稱「三低症狀」。

表現會有:

隨著人們對抑鬱症認識的不斷提高,典型的三低症狀已越來越少見,更多的表現為情緒症狀、認知症狀、動機症狀、軀體症狀等方面。


如果讓抑鬱症患者描述他們的心境,他們普遍會說悲哀、無助、絕望、孤單、垂頭喪氣、無價值、丟臉等心理活動;

雖然抑鬱症患者的基本情緒是抑鬱,但他們的心情,或者說他們的抑鬱情緒隨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時間裡也會有所變化。

一般來說,抑鬱症狀在早晨最為明顯,患者往往覺得幾乎沒有力量從床上起來。隨著時間推移,情緒會慢慢好轉一些。

主要體現在無端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表現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

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消極的,一有挫折發生,就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於自己。

某些極度抑鬱的患者,甚至相信他們應該為世上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現象負責,而要受到懲罰。

我們大多數人能夠做到按時起床、上班或者上學,能夠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娛樂自己。

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要說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娛樂自己,他們要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需要作巨大的自我鬥爭。

嚴重的抑鬱症患者,他們會披頭散髮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終日茶飯不思,眉間緊鎖、少言寡語,甚至以淚洗面。

即使他們有所動作,也明顯緩慢。患者常用「精神崩潰」等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好多患者說自己心裡難受,其實也有軀體方面的性質在裡面,如噁心、腹瀉、失眠、胃口不佳、頭痛等,臨床上約有 65% 的患者報告稱抑鬱症會伴有疼痛。

因此抑鬱症患者所說的 「心裡難受」,絕不是大家所認為的 「哦,不就遇到點不開心的事,想開點就行了」,你這麼對他們安慰是沒有用的。

他們所說的心裡難受,既有情緒上的,也有認知上的困擾,包含動機和軀體方面的症狀,是多方面因素夾雜而成的表現。

僅僅想要通過情緒緩解、通過安慰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

身邊有抑鬱症的朋友,最好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合理篩查症狀,才能真正達到幫助抑鬱症患者的目的。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剩餘的 18 個回答

- The End -

人生答疑館 · 訂閱號
你的心理學互助·成長社區

相關焦點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怎樣陪伴抑鬱症患者
    我們今天討論的陪伴不在以上治療的範疇,僅僅是對於抑鬱症家屬與親朋好友的指導與建議。一、這不是你的錯。當身邊的親人出現抑鬱症狀,尤其是伴侶或者父母的抑鬱,我們容易內疚和指責自己。但是任何的內疚都是一種傲慢和自大,仿佛你把自己當成上帝一樣,可以左右另一個人的命運。
  • 數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我上白班一整天都是胃很難受,像空腹抽筋地難受想吐,一點胃口也沒有。我開始以為是我吃錯了東西,後面看了說明書,是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的副作用,我被副作用嚇得不敢再吃第二顆,但還是一直在喝治失眠的藥。這個城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沒有一個地方能容得下我。也會一個人不開燈在客廳裡坐著,周圍很安靜,時不時會有些車鳴笛聲,還有我哭泣的聲音。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患者很矯情吧,每一天就會傳播負能量,這個不開心那個不開心。
  • 一個抑鬱症患者想說的話
    記得當年,父母與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鬱症時,他們驚訝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後來我總被那個場景刺痛。但這本不應該讓人意外,抑鬱症患者並非一個人數稀少的邊緣群體。中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相當於平均100個人裡至少有4個抑鬱症患者。
  • 13句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的話
    其實每一個抑鬱症患者每天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和抑鬱情緒作鬥爭。你這樣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做。你應該告訴他們:「你不是孤軍奮戰,我會一直在你身邊。但是,你要知道當他們聽到這個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被困在了抑鬱症裡無法「喘息」。請認真告訴他們:「你的生活充滿了值得去體驗的東西。讓我們重新去尋找它們好嗎?」  6、「我知道你的感覺,我曾經也經歷過」
  • 哪些話不宜對抑鬱症患者說?看看主任的解答吧!
    你覺得是鼓勵、暖心的話,但是你可否想過,你眼前的那個抑鬱症患者,已經這樣跟自己說了一萬次了。如果這樣說有用的話,他們早就振作了。可是抑鬱症真的是一種病,一種心理疾病, 就像感冒發燒一樣,生病了要喝藥水,要治療,不是振作一下就可以有用的。 這樣說的話可能會讓一個嘗試振作了無數次而沒有辦法起來的人感到更加絕望。」你不是抑鬱症,你就是心情不好,睡一覺就沒事了。
  • 家人該怎樣陪伴抑鬱症患者?
    當發現親人患上了抑鬱症,該如何是好呢?身為家屬,陪伴抑鬱症患者度過抑鬱時期一定是非常不簡單的經歷。因為雙方都需要耐心跟勇氣。
  • 抑鬱症發作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多巴胺的缺少又是怎麼回事兒?
    簡單的來說,一般抑鬱症患者在抑鬱發作的時候,頭腦都會變得不清晰,他們只感覺得到難受,卻說不出來怎麼回事,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高功能抑鬱症患者,則是在發作的時候受到的邏輯障礙不大。抑鬱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這些共病令患者的病情更加複雜,治療的難度也就更大。今天這篇文章就深入分析一下抑鬱症共病人格障礙,從而發展為難治性抑鬱症的話題。這一種類型很可能是難治性抑鬱症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抑鬱症患者中伴有一種人格障礙的為18.9%,伴有兩種人格障礙的患者反而更高,達39.8%。對於上述提及的各種人格障礙類型,可能大部分讀者對強迫型、偏執型有一定了解,對其它類型感到陌生。確實,精神醫學中的人格障礙類型較多,相互之間的鑑別、聯繫又比較複雜,非專業人士難以釐清。
  • 帶著抑鬱症上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個人分享)
    因為它不光涉及到你自己的病情,還和工作的性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程度,老闆或領導和同事等對你的態度等有關,只有全面評估,才能做出相對合理的決定。下面給大家推薦的是我微博上一個粉絲的文章,寫得很好,轉過來與大家分享。呵呵,我也是他的粉絲。下面是原文:抑鬱症的朋友們常常擔憂工作的狀態不穩定,想逃避……我也一樣。想和大家分享下自己上班時候的情況,互相鼓鼓勁。
  • 高功能抑鬱症患者的隱秘人生
    我胃口還行,沒有吃不下飯,晚上也經常是一覺到天亮——雖然有時會起夜,或是偶爾需要吃些褪黑素軟糖(一種安眠藥)。儘管時不時的,我會被悲傷情緒籠罩,但更多的時候,我的日常症狀只是無法全然地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時常抽痛的心理刮擦提醒著我眾生皆苦,而我需要找到一種與這避無可避的痛苦共存的生活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來都是藥不離身(我服用抗抑鬱藥已經十幾年了)。
  •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特點
    這類患者通常由於症狀的困擾,繼續其日常工作社交活動有一定困難,但患者的社會功能依然存在。中度抑鬱發作表現為集中注意和能力降低;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認為前途暗淡悲觀,有自殺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慾低下。通常中度抑鬱患者繼續進行工作,社交或家務活動有相當困難。
  • 作為親友應該怎樣正確陪伴抑鬱症患者?
    儘管是親人,你也很難體會抑鬱症患者是如何感覺到自己是一文不值、無助和無望的。而抑鬱症患者感受到的絕望、失落、無力與陰鬱,那就像在漫長的甬道盡頭卻沒有一絲光亮。抑鬱症不是因為個性上的缺陷造成,也不是懶惰,也不僅是單純心情沮喪而已。
  • 當抑鬱症患者選擇逃避的時候,怎麼辦?有人陪伴是比較好的選擇
    諮詢師讓來訪者坐到諮詢室中,並且關心詢問來訪者的一些症狀,以及來訪者近期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來訪者訴說著近期的心理變化以及遇到的事情,感覺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無法用言語來進行表達。就是感覺到上班沒勁,自己不知道接下來能夠做些什麼?也不清楚未來的職業方向是什麼?非常迷茫而困惑,以至於自己產生了抑鬱的情緒。來訪者說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說話了,後來感覺實在受不了,就前來諮詢。
  • 如何去改變抑鬱症患者的心態?這些方法可以看看!
    曾經我接觸過這樣一位抑鬱症的患者,患病很多年了,心態經常處於崩潰的邊緣,患者找不到生活中的樂趣以及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我問這位患者:「你的力量是什麼支撐你到現在呢?」這位患者回答我說:「我的心中有詩和遠方!」其實患者自己並不知道詩和遠方是什麼,但是他自己非常明白,我不能就這樣垮掉,心中有很多的不甘。
  • 哪些話最好不要和抑鬱症患者說?人們對抑鬱症有哪些誤解?
    美國6.7%的成年人都會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發作。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不可能理解抑鬱症患者到底經歷了什麼。缺乏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教育,以及媒體的嚴重錯誤導向,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抑鬱症的錯誤認識。希望下面的事實,能幫助澄清一些與抑鬱症有關的誤解,並提供一些對抑鬱症患者不應該說的話。
  • 14個特徵教你如何識別抑鬱症患者
    14個特徵教你識別抑鬱症患者社會在快速發展,可物質與精神的發展確不成比列。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鬱症。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識別某人、或者自己是不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也就是說,只要你含有抑鬱症狀中的某幾個症狀,你就很有可能被確診抑鬱症。抑鬱症,容易確診,難以根治。因為它本身不是以病因和患病部位來定義,你根本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每個抑鬱症患者的症狀和抑鬱的原因都會有很大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心身疾病,包含了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兩個方面。
  • 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是一種隱性的病症,讓你與世界隔離。這種症狀可以毀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讓那些不知能幫上忙的人更加的迷惑。但你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我們該用那種方式幫助自己身邊身患抑鬱症的人呢?
  • 為什麼說抑鬱症患者朋友總是每天情緒低落的想哭?
    根據前期我在某乎刷到還有近期抑鬱諮詢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朋友經常性感到頭皮發緊發麻,起床後頭重腳輕的頭暈頭疼,這是為什麼呢?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這篇由未康復的、抑鬱症患者撰寫的作品裡,充滿了對社會百態和生活意義的扭曲、消極理解。雖然文字優美,並看似引發了很多抑鬱症患者的認可和共鳴;但其實,閱讀這本書是非常不利於患者們康復的。相反,這本書很有可能不斷地激活患者的創傷,加重患者的扭曲認知和情緒波動,甚至可能模仿太宰治而出現自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