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它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
每當它出現,整個世界都變灰了,持續的低落、疲憊、哀傷、焦慮、自責,日子變得看不到前方,一切都慢了下來。對外界的興趣消失了,哪兒都不想去,偶爾還會想到死亡。
——《我有一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大家最熟悉的心理疾病,肯定非抑鬱症莫屬吧。
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高達 9000 萬,平均每 15 個人中間就有 1 名抑鬱症患者。
數字是冰冷而理性的,但是其背後的痛苦與折磨卻是無時無刻的真實存在。
人生好無聊,自己好像「沒情感了」;
沒有什麼人真的在意關心自己,好孤獨,不想跟他們說話;
自己太差勁了,幹什麼都不行,真是個浪費糧食的廢物。
……
雖然現在的自媒體對抑鬱症進行了非常多的普及,很多人對抑鬱症患者還是有著固有的錯誤認知:「他們的內心是悲觀的,看到的世界是不值得留戀的」。
他們自帶靜音設置和灰色濾鏡,所見之處全是灰霾,偶爾看到活力的色彩,那也是無聲無息的。
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弗洛伊德在《哀悼與憂鬱症》中提道:
憂鬱症最突出的特徵是非常痛苦的沮喪,對外在世界不感興趣,喪失愛的能力,自我評價降低,以至於通過自我譴責來加以表達,這種情況發展到極致時甚至會虛妄地期待受到懲罰,而懲罰的終極體驗就是死亡。
未曾得過抑鬱症的人,可以理解抑鬱症患者的感受嗎?
或者說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常人無法感同身受?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問題詳情)
很想了解抑鬱症患者所說的「心裡難受」是什麼感覺?
朋友得了抑鬱症 ,
我曾以為我是一個和別人感同身受的人 ,
可是每每聽到ta向我訴說的時候 ,
我發現我並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ta。
01
世上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
傾聽ta的聲音和訴求就是最大的安慰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Berry
如果不能成為「我」,那「我」是什麼
私認為,抑鬱患者與他周圍朋友形成的圈子,是一種特別的粘連關係。
不知道你有沒遇過這種情況:
「你能說能笑的,一點也不像抑鬱啊」
「抑鬱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說他有抑鬱的」
「不要想太多,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的美好讓你去體會」
(是的,這三句是列入我最不喜歡的問話)
同樣道理,沾枕就睡的人永遠體會不了失眠的痛苦,更別說「感同身受」「我能理解你」了。
朋友放心與你談起他的苦惱、困惑及難過,你在他心中也是值得信賴的夥伴了,那麼他是希望你更多的傾聽,還是需要你有共鳴呢?
如果下一次聊天中不方便詢問,試試在他訴說的時候,注意他的神態,這決定你換位思考的程度。
在苦惱中尋得值得注意的亮點,傾聽他的聲音和訴求,可能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所看到的世界不同又如何呢?
不能感同身受理解他又如何呢?
02
任何輕微的否定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提供中立、真誠的陪伴就足夠
引用兩個例子,你體會一下。
因為撿不起肥皂,所以想死。——《心理學與生活》中重度抑鬱的例子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有黑尾鷗在碼頭悲鳴。
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生日那天杏花開放。
今天與昨天如此相像,想改變明天,必須改變今天。
我知道!我知道!
但是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心中已空無一物,感到空虛而哭泣,一定是渴望得到充實。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鞋帶鬆開了,無法重新系起,與人的牽絆亦是如此。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少年深情凝視著我,抱膝跪在床上,向那天的我說抱歉。
那籠中的少年與看不見的敵人戰鬥著。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被人說是冷血,想要被愛而哭泣,是因為嘗到了人的溫暖。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你燦爛的笑容,盡考慮著死的事,一定是因為太過認真地活。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還未與你相遇。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出生,我對世界稍微有了好感。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上,我對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節選中島美嘉《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死能量太多了,輕微外在或被外在引起的內在否定都能成為一了百了的原因。
所以我覺得作為朋友和家人持續穩定平等,甚至是無善無惡的陪伴,或許就是最好的方式了,之所以連善意都要減少,是因為這可能會引起TA的壓力。
此外,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都需要跟上才行。
03
抑鬱者會體驗到無意義感,
以及生理上的疼痛和無盡的自責
答前聲明,非專業回答,只是一個經歷過長期抑鬱的人的自我描述。
這種難受,有可能是那種長期心理上的灰暗,就好像你住在一間灰暗老舊的房子裡,潮溼和陰冷的氣氛已經侵蝕掉你整個人,你開始覺得世界就是這樣的灰暗,整個人生都看不到光明。
有可能是長期失眠引起的煩躁和脆弱,很微小的事情就會觸動一些情緒而易怒,或是不自覺地流淚;
還有可能因為長期無行動力、作息不規律、還有心情不佳等引起的生理異常,比如胃疼、頭疼等。
舉個最極端例子就是:
你忽然想到如果根據熱力學熵增加的定律,整個宇宙都是一片熱寂的死氣沉沉,那我們整個文明究竟忙忙碌碌在做什麼。
這種想法經常導致無行動力,哪怕面對你曾經最喜歡的興趣甚至是生理上最迫切的需求,也會壓抑你的行動。
(個人例子:情緒最灰暗的時候,工作回家躺在床上只是機械地刷微博。餓到胃都開始疼,小便意濃到肚子開始疼,困到睜不開眼,甚至是壓到一邊胳膊都麻到沒感覺的時候,都沒有行動力去翻一下身;
在腦中無數次預演洗漱的麻煩性後,因為個人習慣不洗漱不能睡覺,能從下午四點保持一個姿勢,一直躺到凌晨四點。天亮了要去上班了,才勉強爬起來去洗漱睡覺)
這個就不多說了,參考重慶公交車墜江案,都知道情緒化有時會發生一些自己都難以挽回的結果,但是有一點不同,有時候你會在無數次情緒與理性的交戰中讓情緒獲勝。
(換言之就是,經過了很多理性的思考告訴你這個決定不對、不可以,但是最後還是做了這個決定)
個人經歷,因為長期心情灰暗導致沒有食慾,長期睡眠不足導致胃難受,造成了嚴重貧血及營養不良,這些又造成一些皮膚病。
(當時是因為臉上脫皮去看醫生,驗血後發現重度貧血及營養不良。
在理性影響下告訴自己好好吃飯營養均衡,但是買回去的水果在桌上最顯眼的地方放著,每次看見都會在心裡預演一遍清洗、吃、收拾的過程而身心疲乏;
一天天放爛然後爛到不行丟掉,然後在內心責怪自己的浪費,再買新的,繼續陷入這種死循環)
比如,長期熬夜導致了記憶力下降,長期抑鬱(以及熬夜,貧血等)導致了面部肌肉變化(就是變醜了),長期情緒化做事導致人際不順,工作不順等,你就會愈加責怪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灰暗。
個人感覺樓上答案中那首詩裡寫的,因為不管任何事都能使我想告別這世界。
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完全情緒化的回答。
總結一下:
過多思考,前途灰暗,無行動力;
情緒化多,敏感易怒,脆弱愛哭;
生理病痛,自責加重,陷入循環。
最後再次聲明,本回答非專業人士的回答,僅為自我陳述,僅供參考,專業心理援助諮詢請出門左轉點專業諮詢。
希望所有在灰暗中的人都能陽光燦爛!
04
抑鬱症有情緒、認知、動機和軀體症狀
對抑鬱者來說,專業治療是最好的幫助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王明燦
二級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
我們所說的 「心裡難受」,指的是情緒方面,也就是覺得不開心了。
如:
今天上班,做事情出了點小失誤,被領導責怪,於是有些心裡不爽,悶悶不樂,總會堵得慌,不發洩一下,總感覺不舒服。
這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但是,抑鬱症患者所說的心裡難受是不同的。
在臨床中,抑鬱症與一般的情緒有著本質區別,它有明顯的特徵,綜合起來有三大症狀: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語言動作減少或緩慢,俗稱「三低症狀」。
表現會有:
隨著人們對抑鬱症認識的不斷提高,典型的三低症狀已越來越少見,更多的表現為情緒症狀、認知症狀、動機症狀、軀體症狀等方面。
如果讓抑鬱症患者描述他們的心境,他們普遍會說悲哀、無助、絕望、孤單、垂頭喪氣、無價值、丟臉等心理活動;
雖然抑鬱症患者的基本情緒是抑鬱,但他們的心情,或者說他們的抑鬱情緒隨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時間裡也會有所變化。
一般來說,抑鬱症狀在早晨最為明顯,患者往往覺得幾乎沒有力量從床上起來。隨著時間推移,情緒會慢慢好轉一些。
主要體現在無端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表現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
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消極的,一有挫折發生,就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於自己。
某些極度抑鬱的患者,甚至相信他們應該為世上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現象負責,而要受到懲罰。
我們大多數人能夠做到按時起床、上班或者上學,能夠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娛樂自己。
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要說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娛樂自己,他們要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需要作巨大的自我鬥爭。
嚴重的抑鬱症患者,他們會披頭散髮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終日茶飯不思,眉間緊鎖、少言寡語,甚至以淚洗面。
即使他們有所動作,也明顯緩慢。患者常用「精神崩潰」等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好多患者說自己心裡難受,其實也有軀體方面的性質在裡面,如噁心、腹瀉、失眠、胃口不佳、頭痛等,臨床上約有 65% 的患者報告稱抑鬱症會伴有疼痛。
因此抑鬱症患者所說的 「心裡難受」,絕不是大家所認為的 「哦,不就遇到點不開心的事,想開點就行了」,你這麼對他們安慰是沒有用的。
他們所說的心裡難受,既有情緒上的,也有認知上的困擾,包含動機和軀體方面的症狀,是多方面因素夾雜而成的表現。
僅僅想要通過情緒緩解、通過安慰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
身邊有抑鬱症的朋友,最好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合理篩查症狀,才能真正達到幫助抑鬱症患者的目的。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剩餘的 18 個回答
- The End -
人生答疑館 · 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