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和那些隱秘的角落

2021-01-13 中企媒資

杭州失蹤女的案件,從來惠利莫名失蹤到化糞池的最終結案,其間細節細思極恐,再一次刷新了我們對人性的"認知"。當事人的故事,從初戀到雙方重逢後各自離異再重組家庭,數十年的了解和認識,數十年的"交往",來惠利當時堅決離開前夫跟隨初戀,該是帶著怎樣的對愛情的執著與信任?看著婚紗照上一臉幸福的女人,想著他們一家三口合影拍照的甜蜜場景,來惠利如何能想到她自己最後這般的結局?那個成為枕邊人的初戀許國利,今天不動聲色的惡, 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令人唏噓。而在案件之前,許國利就是我們身邊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路人,甚至他們夫妻在孩子、親友、鄰裡那留下的印象一度都是恩愛、般配。看報導,在2004年禽流感時,許國利還意氣風發地幫同鄉分析補償政策彌補損失。一個人的惡,是如何滋生又隱秘蔓延的?他作為人的底線是怎樣消失的?

法律人羅翔在他的《圓圈正義》中說,正義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概念,有其自在屬性,並非人主觀設計。人們離正義或者邪惡有多遠,一個人行善或作惡,那份敬畏之心如何養成如何守護?包括來惠利案件真相大白後,緊跟著出現的令人咋舌的"兩噸水伺候"、"化糞池警告"之類的貌似戲謔實則惡臭的網絡梗,背後又是怎樣的一群人,甚至一大群人?今天人們的悲歡是如何相通的?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落,從新聞到公眾,從自媒體到個人,信息接收與蔓延的即時化、碎片化,伴隨著隨機性、實時性、圈際性甚至個體性,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信息小宇宙。善惡魍魎人世滄桑都在不經意的指尖滑過,滑過那些高端的,低端的,高大的,卑微的——來來往往的詞彙和人。古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平,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爛漫,如今都扁平化了。有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有時我看不見你你看不見我。也許發明敲出"兩噸水伺候"以及為此共鳴共和的人,當初也正是為來惠利案真相大白之後憤憤不平的人,只是在這前後之間的惡與善,同樣有著屬於角落的隱秘的邏輯。網絡的扁平和隨意,會無形中抽取掉人與人之間正常連結、互動的一部分堅實與本分,感同身受變得不那麼真切,同情、憐憫、憤怒、漠視,都極大地受限於網際網路時代人所殘留或具備的抽象共情能力。正義有時化身為附帶著快感的一句網絡用語,邪惡有時只是指間噼裡啪啦敲擊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符號。一個人本身的作念行立之間,又有著天然的關切。我們以前常看到一句話:世上有兩樣東西令人敬畏,一個是頭頂燦爛的星空,一個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現在,這些是離得更遠了還是更近了?兩個月前馬斯克的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令人欣喜振奮,羅翔在B站上的火熱人氣,這也許也是讓我們感覺到了這兩樣敬畏之意的偶爾回歸,是以群情譁然?

道德的使命首先是自律,而不是他律。這跟內心的敬畏息息相關,有所畏,有所為,有所不為。善惡無處不在,法律老生常談。有時想想,那些看得見的亮閃閃的善,血淋淋的仇恨,並不是最深切的。更難理會的,卻是這些翻滾在日常中,看不到摸不著,游離在人心、法律甚至道德邊界處的無常之道,人性之義。

悲憫與重建

正義猶如圓圈,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圓。所謂人心是桿秤,公道自在人心。只是在追尋正義的道路上,也必是人們隨時彈跳的人性之舞,在對抗惡的道路上,永無盡頭。法律對罪犯的判定與懲戒也許只是走完了上半場,還有非常重要的下半場,那就是重建。每個罪犯,每個案件,都不是孤例。有缺痕的家庭的重建,有傷口的心靈的重建,有瑕疵的制度的重建,有爭議的輿論的重建。這其中的每一重建設,都是對善與惡之間距離的探尋、反思,都是對個體未來生活的把握。比如來惠利案件中的12歲的小女兒,我們無法想像一個親爸以如此手段殺死了親媽的孩子,她該如何消解這件事情?餘生那麼長,她如何渡過並和遠遠近近的所有人事相處?她心中的善和惡如何去定義?再比如三年前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三年來,那個叫林生斌的林爸爸,作為受害者家屬,他心中的善惡之道經歷了什麼樣的顛沛流離?他在巨大傷痛中最終挺過來,靠的並不僅僅是那一紙判決。夜深人靜時,昔日家庭的歡樂,昔日主僕之間點滴的歲月,那個房子裡的愛和恨,善與惡,那個火災焚燒的殘缺的現場……這些都是未來侵噬歲月的隱秘的角落。我們日常對十惡不赦的人的定義是什麼?那個保姆算嗎?她的家人曾說,她拿著一手好牌卻打爛了。那許國利呢?他們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爛的?他們以前是好人嗎?他們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大惡人?怎麼變的?

我們在實際的生活中,與惡的距離又有多遠?案件了結了,那個叫莫煥晶的保姆已被處決,殘忍殺害了妻子的許國利已經被帶走。罪犯為自己的罪行承擔法律後果必不可少。只是這樣一切就結束了嗎?對每個人來說,對更多的角落來說,個體內心關於救贖和懲戒的邊界劃在哪裡比較好?看到那些在逝者屍骨未寒便隨意消費死者的令人噁心的網絡梗,我想到羅翔在書中提到的,每個人心中都有獸性,面對惡,我們不是去釋放人心中的野蠻,而是讓人心中依然充滿光明。這份光明是怎樣的?

我們如何照亮一個又一個黑暗的隱秘的角落?

不存在普通人,我們嬉笑、共事、結婚、冷落、剝削的對象都是不朽的人。——C.S.路易斯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步之遙!——《隱秘的角落》簡評
    《隱秘的角落》海報《隱秘的角落》——「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隱秘的角落》《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知名推理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結尾鏡頭——朝陽和嚴良對視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步之遙!在打擊和逼迫下,他們用錯誤的方法解決面臨的問題。他們選擇了惡,走向了黑暗的角落。張東升的殺人動機在於妻子以及其家人的看不起和厭棄。曾經為了愛情來到新城市打拼的張東升,並沒有像願望一樣成功。而且妻子開始厭煩他,甚至婚內出軌。帶著「好男人」、「好丈夫」標籤的他,在一次次的打擊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隱秘的角落》:我們與惡的距離很近,張東升:一起去爬山嗎?
    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昨晚終於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只有12集的網劇,僅僅兩個星期就播完,但卻在豆瓣上收穫了近30萬人給的9.0的高評分。章子怡也在微博上推薦了這部劇,還給予了高評價:「追了那麼多年美劇英劇,終於有一部可以與之抗衡的「中劇」了。」
  • 劇評|在「隱秘的角落」裡,誰在決定孩子與惡的距離?
    從原著《壞小孩》到《隱秘的角落》,編劇和導演顯然不想給孩子們下定義。孩子們「壞」嗎?嚴良偷竊鬥毆,一個典型街頭小混混的形象;朱朝陽真是被評價為黑化的大BOSS,對著爸爸撒謊,最後虛假的內存卡更是害了幾條性命;就連白月光形象的普普,也因為想救治弟弟一次次默許幫助嚴良們隱藏真相、敲詐錢財。
  • 《隱秘的角落》:那些人性中的魑魅魍魎
    用一天的時間看完了《隱秘的角落》,震驚、恐懼、壓抑、難受等各種情緒充斥著整個人。那些我們不曾經歷過,也無法想像的事情,可能在世界某個隱秘的角落裡正在發生。在我們所熟悉的場景下,發生了一系列我們難以接受的事情。劇裡呈現出的,並不是人性中簡單的善與惡,反而是一個由愛引發的故事。因為愛,張東升不願意與徐靜離婚,而殺掉了徐靜的父母;因為愛,導致了張東升對徐靜的恨,最後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嚴良出於對普普的關愛,所以沒有讓朱朝陽報警去告發張東升。這才有了後續一系列的故事。
  • 劇評:《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去年有一部炙手可熱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時看到好多閨蜜、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吹爆這部劇,網上也是好評如潮,我就挺想抽時間觀瞻一下。但是,去年由於一些原因,還是將這部劇擱置了:一方面,我當時沉迷於《明朝那些事兒》,另一方面,去年經歷了好多波折,擔心這部劇太過壓抑和黑暗,也就沒有勇氣去觀看了。
  • 《隱秘的角落》裡,我們「壞小孩」從來沒在怕的
    作為這些表情包的締造者,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所講述的,是三個孩子因無意間見證了一場謀殺案,並由此展開冒險的故事。 其中#《隱秘的角落》全員演技派#微博話題閱讀量更高達2.8億,熱評不斷。
  • 我們和惡的距離
    應該也不是最初應該也只是「獵奇」的心態作祟可是由此造成的傷害卻是難以想像的「快遞員」們和惡的距離而雖然我們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境外輸入病例隔三差五總要噁心我們一下和這也不無關係「反智者」們和惡的距離就是一副口罩
  • 《隱秘的角落》結局引發猜想 隱秘的角落大結局什麼意思?
    大結局播出當天,《隱秘的角落》一口氣上了8個熱搜。  《隱秘的角落》雖然在故事架構、朱朝陽的身世和心理刻畫方面沿用了原著的內容,但表達的卻是一個充滿溫暖和希望的主題。劇中三個孩子都善良、敏感,同時因為家庭的殘缺而渴望得到「愛」,但他們的親人卻因為種種原因,將愛以控制、重壓或者疏離等扭曲的方式進行表達,導致孩子們無法獲得恰當的愛與情感,在處理關係時,也無法選擇用適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扭曲的情感造成扭曲的行為,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 「隱秘的角落」 可能就在身邊
    六峰山頂的無人處,朱朝陽家的小陽臺,永平水產的冷庫裡,海邊的舊漁船中,少年宮的雜物間,這些隱秘的角落裡發生的故事,是友情、是親情,是人性、是私慾……那些衝動、算計、謀劃,是不可抹磨滅的痕跡,其實,家中有些隱秘的角落。
  • 《隱秘的角落》大結局:好孩子和殺人犯,只隔了一對父母的距離
    不少朋友跟我說,躺在沙發上追完了《隱秘的角落》,簡直不要太爽!不用去爬山了,還安全。《隱秘的角落》大概是近來最火的劇了。剛剛播出第二集時,豆瓣評分就達到了9分。從劇情到演技再到配樂,甚至連原著小說,都受到了極高的讚譽。
  • 老夏觀察17|朱朝陽與惡的距離
    《隱秘的角落》最初的名字是《壞小孩》(因為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但這個劇名沒能通過,於是劇版團隊找到紫金陳,求名字。我們與惡的距離《隱秘的角落》並不算一般意義上的懸疑劇。畢竟兇手早在開場幾分鐘就「暴露」了,被稱為暴露最快的兇手。對此,導演辛爽說,這部劇「其實是一把手術刀」,「要幹的事情,就是把很多東西剖開」,要展現惡後面的東西,惡是怎麼形成的。
  • 《隱秘的角落》三隻小雞和狐狸的故事 動畫片結局暗喻了最後結局
    《隱秘的角落》三隻小雞和狐狸的故事最近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可算是好評如潮啊,不僅各位實力派演員沒有讓觀眾們失望,演技非常給力,連三個小孩子的演技都是沒得挑的,整部作品帶給觀眾們的除了震撼就是回味無窮。
  • 《隱秘的角落》——隱秘在什麼地方?
    在我們的一般觀念中,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帶上面具進行掩飾,我們可以將面具之下的世界稱之為「隱秘的角落」,因而成人年的世界以面具為界可以分為顯明的世界——帶上面具的世界和隱秘的世界——被面具遮蓋的世界,而這兩個世界是不同的,甚至互相分裂乃至對立。
  • 推薦好文:音樂劇《隱秘的角落》repo--Cici
    :Cici音樂劇《隱秘的角落》改編自長篇小說《壞小孩》,這是一出關於愛的故事,真實與邪惡赤裸裸得呈現在觀眾眼前。「最複雜,最難揣度,秘密最多的擁有者----人心」隱秘的角落指的是人性利己的本能。這部劇還有一個很用心的衍生品:日記。裡面包括了朝陽日記和排練日記。由於音樂劇《隱秘的角落》是以日記為主線的,這個周邊可以幫助觀眾在觀劇後對劇情有一個回顧,以特定的邏輯。
  • 《隱秘的角落》: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
    真實並非是指其題材和內容必須是真實,而是是否能夠真實地反應人性的善惡。中國歷史上似乎還沒有哪部電視劇對於人性有如此深入的剖析,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人性總是比較樂觀的。《隱秘的角落》所呈現的核心人觀是: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每個人都有隱秘的角落,而這個角落是黑暗的、私人的,也可能是曾經被傷害的事情。
  • 買房過程中,那些不可不在意的「隱秘的角落」,你知道嗎?
    要想不讓自己在買房過程成為韭菜,慘遭割茬,必須要先了解那些樓盤中----【隱秘的角落】。比如新發地,一個「平平無奇」的農貿市場,這一次因為疫情火出圈了,也讓周圍的居民瑟瑟發抖。還有哪些是樓盤中【隱秘的角落】,買房時需要特別注意?【隱秘的角落】round one第一回合——環境買房,繞不開的就是周圍的環境。即使很多人在周圍探查過無數次,依然會有不少隱秘的角落被遺漏。
  • 我們與惡的距離
    聲明中梁穎表示冤枉了羅冠軍,同時向公眾和羅冠軍及其家人道歉。一對情侶「沒有處理好」分手,一方刻意將其推上網絡企圖將對方「繩之以法」。全民公開審判之下,使整個事件看起來離奇、荒誕、又充滿了黑色幽默。當被害者和加害者身份對調,原本弱勢一方成了人人喊打的壞人,被誣陷的施暴者則在網絡暴力之下「已經社會性死亡」。人們很容易在「正義」的外衣下做出諸多偏激舉動。
  • 藝術生眼中的《隱秘的角落》
    因為影片的走紅 「爬山嗎」和《小白船》 已經成為這個夏天 最驚悚的兩個存在 不過今天,橘長倒不是要給大家分析《隱秘的角落》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過毫釐
    這還不是最令人憤怒和恐懼的地方。 最可怕之處在於,以往我們認為那些聳人聽聞的暴力事件,似乎正在逐漸「日常化」。02還記得上個月發生的#南昌紅谷灘殺人案#麼?03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編劇呂蒔媛結合臺灣自從2009年以來,發生的10起隨機殺人案件,通過搜集過往案件資料,訪問了律師、媒體、法官之後,完成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劇。
  • 《隱秘的角落》為什麼火?
    《隱秘的角落》為什麼火? 2020-06-24 15:27: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朱朝陽原型是紫金陳】《隱秘的角落》伴著一路熱搜收官,無數對於隱藏劇情的分析帖將故事重新推向了又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