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2020-09-02 電商報

「快時尚」賣不動了

服裝行業有句玩笑話:就算全中國的服裝工廠都停工,光是庫存的衣服,也足夠全國人民穿3年。清庫存,可以說是服裝老闆最頭痛的問題。

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夥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

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

通過這種方式,快時尚行業的庫存率可以降低到15%-20%,而傳統頂級服裝和一般大眾服裝的庫存率高達40%。

因此當Zara、H&M、GAP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時,不僅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也引起了大批本土服裝品牌的效仿。

一時間,快時尚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風頭無兩。

然而40多年之後,快時尚的套路卻逐漸失靈了:滯銷、虧損,打折、清倉。最近幾年,快時尚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敦刻爾克大撤退:

美特斯·邦威等中國本土品牌率先陷入掙扎,然後H&M、Zara、GAP不斷收縮市場,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則陸續退出中國。

2020年,一場讓所有中國人閉門不出的病毒,更是讓「唯快不破」的快時尚們不得不集體踩下急剎車。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今年的疫情其實只是推手。早在20多年前阿里和京東誕生的那一天,快時尚們其實就應該能意料到今日的局面。

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是時尚。快時尚做的終究是年輕人的生意。

二十多年前,國門初開,那代年輕人自然崇尚歐美潮流。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千禧一代,如今則更加以國潮為美。幾十年間,歐美快時尚品牌始終在米蘭、紐約、巴黎時裝周身後亦步亦趨,自然逐漸與中國年輕人脫節。

其次是品質與價格的不對等。

快時尚雖然主打平民路線,但是在中國,與淘寶相比,線下快時尚的價格依然毫無優勢。而對於其衣服質量,多年前就有網友吐槽,「他們有一項黑科技,可以把一件衣服的面料撕成兩件衣服賣。」

當一件衣服既沒有款式方面的獨特優勢,品質與價格還趕不上淘寶爆款,消費者又不傻,自然不會再熱衷於逛店。

最後是庫存問題。

Zara最引以為傲的降庫存手法,是依靠全球統一的銷售數據系統,可以快速分析出各國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從而調整生產和促銷節奏。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中國電商平臺掌握的大數據,顯然要比單一的某個品牌更為豐富和完善。

當淘寶品牌商家們能獲取這部分數據,並依靠中國強悍的製造實力進行供應鏈管理,Zara們獨特的競爭優勢也就將不復存在。

因此可以說,無論是在價格、款式、服裝質量,還是庫存管理方面,面對中國電商,歐美快時尚品牌都是完敗。

賣不掉的衣服哪去了?

一般來說,一件衣服從出廠到銷售,最多只有三年時間。

其中上架當季最好賣,過季就只能打折。2020年還能勉強銷售2019年的舊款,兩三年前的滯銷庫存就基本完全賣不動了。

這時候只能從市場角度想辦法:先在一二線城市銷售,過季的挪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再往後還賣不掉,就只能打包運往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國家。

越往下走,價格自然也就越低。

都市麗人就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提到,目前還在清理2017年之前的存貨,計劃以稱重的方式向東南亞出售,價格是0.5折。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麗人內衣的平均售價不過80元,以0.5折的價格論斤賣,也就是一件內衣不到4元錢,基本連成本都無法覆蓋。

為了避免產品落入虧本都沒人要的境地,所有商家都會在清庫存方面使盡渾身解數。

具體來說,目前業內主要有四大清庫存途徑。

第一是公開打折促銷。

最開始,品牌會利用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特價優惠,後來阿里和京東創造了雙十一和618購物狂歡節,再後來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如今商家的打折促銷已經可以做到全年365天不停歇。

當很多人抱怨商家把所有節日都變成購物狂歡節,讓傳統節日變味了的時候,商家的想法卻是:沒辦法啊,庫存實在多到沒法消化。

除了從節日著手,部分商家也會開設工廠直營店、品牌折扣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專門用來進行尾貨大甩賣。

這種途徑雖然能覆蓋大量消費人群,但是長此以往,也會逐漸損害品牌形象及其正常的價格體系,因此一般品牌都會慎重使用,優質大牌更是不會輕易打折。

第二種途徑更為隱秘:企業內購。

顧名思義,商家會選擇在企業內部,或者聯合其他大型企業開展特價銷售,一般不對外公開。這種方式參與人數有限,除了可以提高員工滿意度,與合作品牌維持良好關係外,並不能消化太多庫存。

第三種方式比較極端,那就是選擇直接銷毀。

根據外媒報導,H&M每年都會焚燒12噸滯銷衣物,從2013年到2018年,累計銷毀了60噸衣物,其中包括3萬條嶄新的兒童和女裝牛仔褲。

相對於快時尚,奢侈品牌們更願意選擇這種清庫存方式。除了LV、愛馬仕,Burberry就曾被曝光在2017年銷毀了價值人民幣2.5億元的服裝、配飾和化妝品。這些原本售價幾萬、幾十萬的衣服包包,剪爛之後被全部燒成灰燼。

選擇這種極端方式,除了出於保護品牌的目的,還有部分商家則是因為不願承擔高昂的倉儲費。為此,僅在2018年,亞馬遜平臺就直接銷毀了300多萬件滯銷商品。

最後一種方式,是委託第三方進行庫存清理。

在線下,目前奧特萊斯是一二線城市的打折促銷主陣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奧特萊斯發源於美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而outlets本身就是打折的意思。

自從2000年左右奧特萊斯進入中國,不少本土服裝集團也開始主打「奧特萊斯」概念。2019年,杉杉集團旗下的杉杉奧萊,就被同樣主打大牌折扣的唯品會收購。

在廣袤的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甩尾貨的路徑和方式就更為粗放,價格也更加低廉。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年,在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巨頭之外,一個專注於解決庫存問題的細分電商市場也正在迅速成長。

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都是好牌子,天天有三折。」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二十不惑》再到《三十而已》,唯品會今年在各大節目中刷足了存在感。

而唯品會,正在中國庫存電商行業的鼻祖。

2008年,唯品會剛面世,那時候網友最大的好奇就是,「唯品會為什麼那麼便宜?」

一件Lee的牛仔外套,單賣價格800左右,日常頂多打8.8折,但是在唯品會,直接4折優惠,300出頭就能到手,價格簡直「低到不可思議」。

這背後,則是唯品會開創的「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電商特賣模式。

2012年,創始人洪曉波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唯品會的靈感其實來自於一家法國網站。一天早上七點,他發現妻子蹲守在該網站上搶折扣服裝。該網站的特點是,囊括了全球名牌,每天定時打折。唯品會的模式由此而來。

與那家法國網站不同的是,唯品會除了賣奢侈品,後來更關注的是大眾時尚品牌——這是庫存積壓最嚴重的服裝品類。

不得不提的是唯品會和品牌合作的方式:寄售。

早期唯品會賣奢侈品,只能選擇從品牌方直接「買斷」,最終賣不掉的服裝,成了唯品會自身的庫存,「現金壓力極大」。轉型大眾時尚後,唯品會的定位是幫助供應商「寄賣」,賣不掉可以退貨。

如此一來,唯品會輕裝上陣,專注於市場營銷,幫供應商解決更多庫存問題。

根據2014年艾瑞諮詢發布的首份《中國網絡限時特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唯品會佔據中國特賣市場38.1%的市場份額。

隨著唯品會的爆發式增長,庫存電商行業開始熱鬧起來:俏物悄語、聚尚網、佳品網、聚美優品、尚品網、蜜芽、卷皮相繼誕生,傳統電商平臺也開始布局清倉頻道,比如唯品會的花海倉、阿里系的淘清倉等。

2015年,拼多多誕生。所有人都知道拼多多打開了下沉市場,把阿里、京東打得措手不及。沒人注意到的是,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也將庫存電商帶進了下半場。

這裡我們需要區分幾種主要的電商模式:

C2C,個人賣給個人;B2C,商家賣給個人;庫存電商的玩法,則要向上遊產業鏈再追一步,S2C,大供貨商賣給個人;社交電商介入後,庫存電商迎來2.0時代,S2B2C,也就是大供貨商——經銷商——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經銷商,其實就是個人代購。「一鍵分享,在家創業,寶媽兼職」是其主要特色。目前京東的芬香電商、淘寶和1688的一件代發,都是借鑑這類玩法。

在庫存電商2.0時代,愛庫存成了行業佼佼者。

與唯品會相比,同樣的名牌折扣,愛庫存放棄「限時搶購」的玩法,選擇社群分銷,用激活私域流量的方式,讓庫存貨品去滲透更低線市場。

最新消息是,愛庫存成立不到3年,已經擁有註冊店主超200萬,累計幫助1萬多家品牌銷售超2.5億件商品。

根據艾瑞諮詢推算,2018年整個庫存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05億,其中S2B2C類庫存電商為130億,預計2022年將達到150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84%。

由此,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即將崛起。

庫存電商的未來:最好走向死亡

存在即合理,消失也合理。一個行業的崛起與衰亡,都有其內在邏輯。

無論是快時尚的大潰敗,還是庫存電商的興起,其背後都有中國電商的身影。而電商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透明。

為什麼傳統快時尚賣不出去了?

因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新的品牌商家,也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高效的做生意方式。

為什麼庫存電商要進化到2.0時代?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買家轉變為賣家,親自去參與電商行業。

這帶來的影響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整個產業鏈的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供給側工業2018年1-4月份的產成品庫存為4萬億元,在去庫存壓力最大的12個行業中,服裝服飾排名第七,產成品庫存率達14.62%。

2018年1-4月庫存行業排名

為什麼說庫存電商理想的未來是走向死亡?

從短期來看,庫存電商的行業天花板是目前市場上的庫存規模,從長期來看,則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速度。

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在推動工廠柔性定製,將消費端的需求數據向生產端開放。

不難預料,未來至少在服裝行業,電商將不僅能推動產成品去庫存,還將推動更上遊的原料去庫存,將多餘的產能扼殺在生產之前。

這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中,優衣庫之所以能逆勢回春,主要在於它拋棄了所謂的「快時尚」,轉而主打基礎款和性價比。在將品質和價格做到極致的同時,順便將目標消費群體,從20歲左右的年輕人,拓展到了上至100歲下至剛出生的全年齡階段人群。

未來的服裝行業,除了優衣庫式的性價比基礎款,更多的選手則將在細分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

隨著電商大數據的成熟運用,服裝行業「老大難」的庫存問題或將迎來更好的解決方式。

作者:風清

相關焦點

  • 快時尚大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清庫存,可以說是服裝老闆最頭痛的問題。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夥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
  • 快時尚大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清庫存,可以說是服裝老闆最頭痛的問題。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夥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
  • 集體大潰敗 快時尚還能走多遠?
    包括Superdry、earth music & ecology在內的快時尚品牌連續宣告潰敗,退出中國市場。行業巨頭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更是在7月9日公布業績同比轉虧,截至2020年5月底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虧損達98.18億日元。
  • 策頭條 | 最近幾年,為什麼快時尚的套路逐漸失靈了?
    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夥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通過這種方式,快時尚行業的庫存率可以降低到15%-20%,而傳統頂級服裝和一般大眾服裝的庫存率高達40%。
  • 11&77|服裝行業的庫存尾貨是如何處理的?
    庫存是企業的生死戰,這是效率與成本長久博弈。資訊時代,時尚的更迭速度越來越快。不僅僅是每個季度最新的流行,還有用戶越來越追求自我風格。自然,服裝品牌對庫存管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眼前的紅利,並非只屬於庫存電商,無論是品牌自身,還是淘寶特價版、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都已經入局庫存尾貨市場。
  • 全球快時尚大潰敗
    全球快時尚品牌哀嚎一片,甚至無法指望疫情已經得以控制的中國市場幫助「回血」,因為去年這些國際品牌在國內才剛剛經歷了一個糟糕的時期。  但站在行業競爭的角度來講,今年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動蕩和危機,似乎為國產時尚品牌填補市場空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時機。事實真的如此嗎?
  • Burberry銷毀上億庫存,都市麗人0.5折賣,你不知道的服裝業內幕
    同時生產商每賣出1件衣服,至少要準備2.5件衣服進行庫存周轉,而把這種周轉做的足夠低的,是以ZARA和H&M為首的快時尚們,今年它們也扛不住了。據統計,當前各大服裝品牌的倉庫裡最少積壓著近2萬億元的庫存,且每年以5%的速度上漲。賣不掉的衣服哪去了?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波品牌清庫存的幾大途徑。
  • 城裡滯銷的衣服 可能都賣到農村去了
    過季的積壓服裝裹挾著被丟棄的舊衣服,生長成一個巨大的利維坦。更快、更多、更便宜,快時尚的發展依舊想要洶湧,但拖不動的庫存卻可能讓它偏離正軌。2018年,英國品牌Newlook退出中國市場,TOPSHOP關閉天貓旗艦店。2019年,Forever 21關閉中國官網,線下門店甩貨清倉。2020年第一季度,耐克庫存積壓致單季虧損超50億,Zara也考慮關閉上千家門店。
  • 中國賣不完的「千億市場」:燒毀打折、0.5折「賤賣」到東南亞?
    在中國日漸強大的發展之下,中國市場成為了各家外企爭相湧進的市場之一。在眾多駐紮在中國市場的外企中,服裝行業在我國的發展一度非常可觀。例如,從日本而來的「優衣庫」,儼然已經將中國市場當作了「撈金池」,一年從我國淨賺走百億不說,其創始人更是直言「成功是離不開中國市場的」。
  • 城裡滯銷的衣服,可能都賣到農村去了
     過季的積壓服裝裹挾著被丟棄的舊衣服,生長成一個巨大的利維坦。更快、更多、更便宜,快時尚的發展依舊想要洶湧,但拖不動的庫存卻可能讓它偏離正軌。 2018年,英國品牌Newlook退出中國市場,TOPSHOP關閉天貓旗艦店。2019年,Forever 21關閉中國官網,線下門店甩貨清倉。2020年第一季度,耐克庫存積壓致單季虧損超50億,Zara也考慮關閉上千家門店。
  • 全球快時尚連續潰敗,國產品牌機會來了?
    全球快時尚品牌哀嚎一片,甚至無法指望疫情已經得以控制的中國市場幫助「回血」,因為去年這些國際品牌在國內才剛剛經歷了一個糟糕的時期。但站在行業競爭的角度來講,今年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動蕩和危機,似乎為國產時尚品牌填補市場空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時機。事實真的如此嗎?
  • 0.5折大甩賣……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為甩貨打出0.5折「奧萊的Esprit甚至打出0.5折的牌子。」一位網友表示。「從來沒碰到過全場0.5折,打破對衣服的價格觀,12件衣服包括大衣只要 400元,比抹布還便宜,震驚。」4月11日,大眾點評用戶「三月蛐蛐」在ESPRIT上海楊浦時尚中心奧特萊斯門店的詳情頁這樣評價。
  • 0.5折大甩賣...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為甩貨打出0.5折   「奧萊的Esprit甚至打出0.5折的牌子。」一位網友表示。「從來沒碰到過全場0.5折,打破對衣服的價格觀,12件衣服包括大衣只要 400元,比抹布還便宜,震驚。」4月11日,大眾點評用戶「三月蛐蛐」在ESPRIT上海楊浦時尚中心奧特萊斯門店的詳情頁這樣評價。
  • 日本服裝行業滯銷庫存積壓加劇的背後
    聯商專欄:近三年來,日本服裝行業滯銷庫存積壓加劇,苦不堪言。從銷售與消費的雙向價值交換角度看,核心問題在於供應過剩和與需求不對應的衝突。顯現出來的現實是服裝流通的適時、適品、適量的供求調整功能快速下降。
  • 為甩貨打出0.5折 快時尚服裝品牌Esprit宣布5月底全面關店
    「為了能夠專注於將來的目標,現行Esprit FRIENDS會員項目將於年5月31日終止」「Esprit官方購物商城5月31日起將和大家告別一段時間」。5月1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登陸Esprit天貓旗艦店發現,不僅貼出公告,就連所有商品均已被清空。
  • 0.5折大甩賣,比抹布便宜!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近期美國快時尚品牌Esprit網站發布的其會員項目將下線及購物網站將暫停服務等公告,引來業內人士Esprit將退出中國市場的猜測。「為了能夠專注於將來的目標,現行ESPRIT FRIENDS會員項目將於年5月31日終止」;此外,此外,Esprit網站也發布:「ESPRIT官方購物商城5月31日起將和大家告別一段時間」。
  • 千億服裝巨頭撐不住了,1折甩賣庫存!
    此前,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甩賣的隊列,這也為ESPRIT退出亞洲市場奏響了前奏。另據了解,實際上從2月份開始,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陣營。80後網友表示青春已不再作為我國70後、80後的集體青春記憶,Esprit曾盛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 LV等奢侈品牌或將把滯銷庫存贈予慈善機構
    >作者 | 周惠寧 疫情的發生令全球實體零售行業停滯長達數月,從奢侈品牌到大眾快時尚均面臨庫存過剩的困擾,目前亟需尋找恰當的方式,在不傷害品牌價值與忠實消費者的同時擺脫過季的產品。 以美國服飾集團Gap為例,疫情發生後該集團共捐贈了超過6000萬美元的未售出服裝。截至5月2日的三個月中,該公司庫存減少了2.35億美元。Gap發言人Justine Jordan表示,總體而言集團每年銷毀的庫存很少,只有在產品損壞並已損壞至不可銷售的情況下,才會被銷毀。
  • 又一服裝巨頭熬不住了!三折易主,李寧能否打造第二個神話?
    截止2020年5月22日收盤,堡獅龍報0.51港元,最高價為0.64港元,創52周新高,最低價為0.44港元,市值8.86億港元。該股暫連升3日,累計升幅204.12%。如今,曾在內地市場風靡一時的堡獅龍風光不再,終究沒能逃過品牌老化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隨著經濟環境波動加劇,再加上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和電商帶來的猛烈衝擊,自2014年以來,堡獅龍的業績就開始逐漸下滑,股價跌跌不止,市值縮水大半。
  • 亞馬遜滯銷庫存怎麼處理?分享亞馬遜清庫存方法
    銷量沒有達到預期值也涉及了各種因素,選品沒有針對市場熱銷產品的分析做出及時的優化、listing和營銷策略中沒有突出產品的優勢,像這樣的問題賣家們可以根據產品屬性定期進行詳情頁及營銷模式的調整。亞馬遜滯銷庫存如何清倉?除了在日常運營中,我們可以通過整合資源進行合理優化,促進銷量提升避免了大面積的庫存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