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土時差點被扔掉!這件2500多年前的國寶為何像現代水杯?

2020-12-15 騰訊網

國家文物局曾在2002年,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它們要麼是厚重大氣的青銅器,要麼是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的陶器、帛畫、玉器等等。而其中有件國寶的畫風明顯不一樣,它的造型,在如今任何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和現代水杯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戰國水晶杯。

1990年的10月中旬,來自浙江杭州半山鎮石塘村的工人們,在磚瓦廠熱火朝天的掘土燒磚,這次例行挖土變得有些不同尋常,他們明顯感覺腳下的土質鬆軟,果然沒挖幾下就有人打了個趔趄,地面上塌出一個不足一米的洞口。

人們馬上意識到這下面可能有墓,因為石塘村歷來遺址豐富,前些年還有村民偷挖到編鐘被抓了起來,磚瓦廠負責人意識到問題特殊,為免節外生枝,便立即上報給考古單位。

考古人員趕來後順著洞口附近仔細勘探,果不其然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接下來就是對古墓進行保護髮掘。當掀開一塊土時,突然被一道刺眼的反射光晃了眼,難道是瑪瑙或琉璃?

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都不可置信,一件亮晶晶裹滿泥土的「玻璃杯」出現了,這種杯子現代有多常見?超市商場隨處可買,平時喝水、喝啤酒拿來就用,打碎了也不心疼,但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古墓裡出現,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其他方面。

有人猜測這附近自8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人盜掘文物,會不會是其中一個盜墓賊留下來的?要是這樣的話,此「玻璃杯」就毫無價值,可以扔掉了。但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比較謹慎,將杯子小心包起來,一切等化驗結果出來再定斷。

送到北京後經鑑定,此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並非純白,而是略帶一點淡琥珀色,外表也沒有常見玉器那樣帶有花紋,通體透明,表面有一些裂紋,全身則以純水晶打造。

盜墓賊怎麼著也不會隨手扔個水晶杯子在墓裡吧?好,靠科學檢測來證明。

先通過對古墓木炭的碳14測定,沒錯,年代到戰國,再對原始瓷做熱釋光分析,還是戰國時期。如果這些都不足以服眾的話,最後又對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都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處於戰國楚滅越這個時期。

毋庸置疑,這是一件集偶然、巧合、幸運於一體的國寶級文物,考古界泰鬥蘇秉琦感嘆,它獨一無二,海內無雙。

以現代工業技術來說,製造一個玻璃杯再簡單不過,但在2500多年前,古人打造這件水晶杯的工藝難度極高。蘇秉琦先生就提出三個謎團,首先水晶杯是整塊水晶一體打造,古人是如何取芯的?其次水晶易碎,此杯上寬下窄,和現代玻璃杯一樣,古人是如何加工的?最後就是拋光問題,能把內壁和底部打磨的那麼光潔平整,在原始工具操作下如何操作?實在難以想像。

從藝術層面上來說,戰國水晶杯並不完美,水晶有海綿狀結晶,內壁和杯口厚度不均勻,紋飾也和其他同時期玉杯、瑪瑙杯沒法比,最吸引人們的主要還是它的「現代」造型。

在《中國古代水晶瑪瑙器》等資料中都介紹過,早在數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熟練的運用水晶了,戰國時期出現水晶製品再正常不過。從造型上來說,甘肅馬家源墓地曾出土過一件「藍釉陶杯」,器型和戰國水晶杯很像,不過是陶製的而已,也就是說此種器型在古代也屬常見。

之所以戰國水晶杯顯得那麼獨一無二,是因為有那麼一位古代工匠,他得到了一塊優質水晶,拋開了紋飾的裝扮,也放棄傳統的製作手法,只想把它單純的打造成一件透明杯子,恰好他的審美穿越時空和現代人不謀而合,歷史的輪迴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

相關焦點

  • 40多年前,那個救下百萬件國寶的大師,為何當了10年的叛徒?
    他一生致力於拯救數百萬件珍寶。他被譽為中國的國寶。然而,在他的晚年,他變成了叛徒長達10年。為什麼一代大師與臭名昭著的叛徒汙名聯繫在一起?他到底是誰?他經歷了什麼?他就是文物鑑定和收藏大師徐森宇。「森宇」這個詞的意思是像美玉一樣潔白無瑕。徐森宇的確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聰明又善解人意。他八歲就能背誦詩歌,九歲就能寫數千字。每個人都稱讚他為「神童」。15歲時,他的家人把徐森宇送到白鹿洞書院,向當時的名人學習儒家經典。20歲時,徐森宇高中舉人。
  • 戰國古墓出土現代水杯,被當廢品隨手扔掉,後被認定為國家一級保護...
    隨著《國家寶藏》的熱播,人們越來越能感受到來自地下的魅力,諸多國寶經過考古人員的努力而重見天日。眾所周知每個地方的博物館都有一個鎮館之寶,杭州作為六大古都之一,當然也不例外。在杭州博物館陳列著一個「玻璃杯」,這個杯子跟咱們經常用的玻璃水杯很相像,但卻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為什麼呢?時間還得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候全國都在搞建設,對磚的需求量非常大,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有一個磚瓦廠裡,此時正在趕任務,工人忙於取土燒磚。但是突然有人發現一個缺口,大概有一米多長,因為本地之前就有過古墓存在,於是趕緊給文物局打電話。
  • 古懂傳奇:最時髦國寶,穿越2500年的愛恨情仇
    戰國,什麼概念呢,意味著這隻杯子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間的東西,距今2200到近2500年。根據它被發現的地點——杭州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古墓一號墓,這個時間能大約精準到2300多年前。 這隻很穿越的戰國水晶杯,高15.4釐米、圈足高2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是目前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件中最大的一件。
  • 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現被禁止出國展出,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
    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現被禁止出國展出,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 愛好文物者眾多,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很多國家在召開大型展覽會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個珍貴的文物撐場面,甚至有時候會向其他國家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覽的時候就曾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
  • 天下「第一妖墓」,出土眾多國寶,很多現代科技都無法複製!
    而在這三個墓坑中,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而且需要表明一點的是,這已經是在被部分破壞的情況下了。因為在當時由於技術有限,加上時代的特殊原因導致人手和勞動力有限,從而沒有將本來保存2000多年完好的馬王堆墓被完整地呈現出來。不過即使如此,馬王堆所出土的文物依然令人震撼不已,其中甚至有一些物品以當下的技術水平都無法模擬出來。也正是因此,第一妖墓的稱號逐漸流傳出去。
  • 國寶「馬踏飛燕」從武威出土,絕非是一種偶然
    國寶「馬踏飛燕」自甘肅武威出土,並非是一種偶然。銅奔馬的形象與漢武帝苦苦的追尋的「天馬」形象非常接近,因此,銅奔馬也常常被稱作是「天馬」。有學者結合出土的《天馬行空圖》及長沙馬王堆帛書《相馬經》,甚至提出了應該將其改名為「天馬逮烏」。然而,「天馬」究竟來自何方?
  • 為何禁止文物出國展覽?專家:你看被禁的這222件文物,有多逆天
    前段時間,一檔名為《國家寶藏》的節目可謂火遍大江南北,透過這個節目,我們得以直觀看到中國珍藏千百年的國寶級文物,當「國寶守護人」緩緩道出屬於它們的前世今生,更是拉近了當代人與歷史文物之間的距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寶那些事兒。
  • 廣州鬧市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一地塊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重要文物2500多件。  該地塊屬於廣州市「廣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揭開運送101件國寶的秘密
    「這一次我們瀋陽有101件國寶要前往北京,參加『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其中,有五件是國家一級文物。」11月30日上午,為期兩天的「遼寶進京」裝車過程,在十分秘密的狀態下到了尾聲。在工作人員、安保人員的目送下,一輛裝滿了「國寶」的專業文物運輸車,慢慢地開出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門……  據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在京瀋合作的框架之下,此次瀋陽博物院兩大直屬機構瀋陽故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01件珍貴館藏文物,將首次在北京亮相。這是京瀋合作的又一項豐碩成果,也是瀋陽博物院「講好瀋陽故事,傳播好瀋陽聲音,樹立好瀋陽形象」的具體舉措。
  • 他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上交之後獲贈5雙線手套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奉試明堂火珠》古人就道仁義以作為處身立命的準則。在古人看來,不仁不義的人就不能稱得上是君子。除此之外,古代朝廷選派和考核官員的標準,也與個人的品質離不開關係。時代的發展並不能帶走我們骨子裡的天性,到了現代美好的品德仍是人們加以讚揚和推崇的東西。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越王勾踐劍為何能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給出了答案
    當然,我們無法確定「越王勾踐劍」到底是湛廬、勝邪、魚腸、純鈞、巨闕其中的哪一把,又或者這五把稀釋寶劍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但至少「越王勾踐劍」已經出土了,光是這一柄劍便能夠看出春秋時期鑄劍技術的高超,在越王勾踐劍的身上還有著許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說為何這柄劍已經歷經了2500多年,卻為何依然沒有生鏽呢?
  • 雲紋銅禁:件2500年前國寶級文物的故事
    他們認為嗜酒無度是夏商亡國的重要原因,還頒布了禁酒令:民眾不可聚眾飲酒,王公諸侯在祭祀時才能飲酒。」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向禕說。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廳裡,國寶雲紋銅禁總是能吸引觀眾駐足觀賞。它見證了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是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中國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十二條龍形附獸昂首鼓腹翹尾,頭頂的冠飾與兩旁的角飾均為浮雕透孔雲紋,如在雲端。
  • 這件絕世國寶為何只放側面照?因為正臉照放出來怕你難以接受
    但是很多的國寶們都是從帝王們的陵寢中才能發現的,一方面是保存的完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世的寶物大多都在戰亂中流失了。 這件文物就是聞名天下的青銅器「馬踏飛燕」,因為出土的時候是一隻馬踏在燕子的背上騰空奔起,所以被考古學家們取名為「馬踏飛燕」。
  • 出土時甚至無法直立的一隻玉杯,卻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閃耀登場的。
  • 杭州挖出千年「王母」墓,出了三件國寶,為何保存如此完好?
    發現這座墓葬與已經發掘的錢廖之父錢寬的墓葬並列,而且兩座墓使用的是同一座封土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推測,考古學家認為這兩處墓葬有可能是夫妻的合墓葬。在相關挖掘工作開展之後,結果有一塊墓志銘在這個厚厚的土壤中掩埋著,經過內容的證實,這塊墓志銘的主人就是錢寬之妻、時任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之母水邱氏。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出版社供圖馬未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方式。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 日本拍賣8件中國「國寶」,中國拿出兩大鐵證,日本無奈立刻歸還
    導讀:湖北大墓,8件國寶級青銅器,日本拍賣,5個月,國寶回國,上述幾個關鍵詞連在一起,講述的是一件追討海外流失國寶的故事。整件事情還要從2019年春天說起,當時一位喜歡文物收藏的人,在瀏覽世界各地的文物拍賣信息時,發現日本的一家拍賣行中有一組青銅器即將進行拍賣,根據網站的介紹,這組青銅器一共有8件,全部來自中國商周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如此重要的國寶級文物,持有人為什麼要將它們拿去日本進行拍賣?
  • 國寶︱素紗單衣:「雲想衣裳」,朦朧之美,冠絕古今!
    墓中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是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發現。在一號漢墓槨室西邊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內隨葬了軑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愛的時裝,其中2件素紗禪衣引人注目。江湖一直流傳著素紗單衣的神奇傳說,它薄如蟬翼、輕若煙霧,重量不到一兩。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兩件素紗單衣,雖分別為直裾與曲裾,但上衣均是四片正裁各寬一幅,平袖無胡。
  • 這件文物形狀奇怪,卻是用來盛酒的酒杯,被國家列為了一級國寶
    我們過五千年歷史之中,出現過許多的朝代,並且每一個次的更換時間都不會太久,其中不缺乏許多的將相諸侯,這些權威貴重的人無不是功成名就的,因此這些人死後的墓一定是非常豪華的,其中有著許多珍貴的陪葬品,而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件文物,形狀奇怪,卻是用來盛酒的酒杯,被國家列為了一級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