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巨炮對準長崎港,揚言要蕩平日本島——晚清的工業化成果

2020-12-13 九層望樓筆記

圓明園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場大火燒掉了中國最豪華的宮殿,燒掉了大清天朝上國的美夢,也燒掉了保守派最後的防線。鹹豐躺在離京城二百多公裡的熱河避暑山莊奄奄一息。留守京城的奕訢負責與英法和談,見識了英法堅船利炮奕訢也堅定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決心。他利用和談的機會與文祥、桂良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團體,也獲取了英法國家的好感。

幾個月後,鹹豐落寞的死在了避暑山莊。奕訢、慈禧兩人密謀的政變讓他們都獲得了各自想要的東西——奕訢成了議政王,而慈禧終於可以效法武后得以垂簾聽政。獲得實權的奕訢在京城開始大力支持以軍事工業為重點的洋務事業。

一、器不如人

中國的事兒沒有京城的支持,地方上再起勁也難以成氣候,有了奕訢的支持,曾左李胡等地方實力派開始在各地建立軍事工業企業,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為神州大地種下了工業之根,中國也開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的嘗試。也正是有了這些工業的滋養,天朝上國在軍事上才慢慢開始建立新式陸軍、海軍等。不過這一時期的創辦的工業企業基本都是「官辦」,這些工業企業更像一個個新設立的衙門,還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企業。

發展了十年軍工企業的洋務運動面臨著資金、原材料、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再加上單純的軍工企業難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洋務派開始了「以求富支持自強」的轉變。19世紀70年代,中國工業開始出現了以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國有獨資,國有控股或混合所有制企業)等方式,開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鐵路、電報局等一系列基礎工業企業。

二、官督商辦

洋務運動開展10年後的某一天,科舉無望的盛宣懷走進了李鴻章的官邸。當時的中國商界不會意識到,盛宣懷的出現直接影響後世百年中國的企業形態。

1872年曾國藩剛剛去世三個月,此時擔任了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已然成為了洋務派的扛把子。但這時候,開辦洋務卻遇到了特別棘手的難題——「國庫日漸吃緊」。善於洞察先機的李鴻章發現,開辦洋務資金越來越缺乏,但長江航運上英美輪船公司卻異常繁榮,抓住機遇,他開始盯上了輪船運輸這塊肥肉,決心開辦輪船招商局。

輪船招商局成立

此時,盛宣懷28歲,在李府已做了兩年幕僚,他敏銳的嗅到了,這是一個揚名的好機會。他迅速開動腦瓜自擬了一份《輪船招商局章程》,第一次創新性的提出了「官督商辦」的理念,也就是「招商局利用民間商人籌資建立公司,再由清政府派遣經理督辦,以清政府授予的漕運壟斷權,來保證公司利潤和股東利益」。「官督商辦」開創性的解了清政府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以壟斷權做餌使清政府和股東均可獲利,開創了國有壟斷企業的先河,也成為了後世「國有企業」的模板。

可是,意氣風發的盛宣懷真正從幕後走到臺前,他卻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起初,李鴻章認為他太年輕沒有根基,並沒有讓他督辦輪船招商局。不過,他還真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從1872年起草輪船招商局的第一份章程,到1885年,盛宣懷才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了輪船招商局真正的頭把交椅。

盛宣懷

在那13年間,由於輪船招商局的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民間商人,輪船招商局的督辦大部分時候也都是由商人擔任。可以說,那個時期的招商局更傾向於「商辦」,由於商人們對于洋務官員充滿警惕,最初設想的「官督」也慢慢形同虛設,也就是說,招商局在向民營企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這一切引起了李鴻章的強烈不滿,也正是這一切,給了覬覦輪船招商局已久的盛宣懷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歷史來到1885年,盛宣懷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輪船招商局的督辦,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官方優勢逼迫私人股東撤股,一方面將招商局視為他的囊中之物,招商局逐漸變成了一家「官督盛辦」的企業。類似招商局「國進民退」的現象直接影響了當時眾多國有企業的走向,再加上晚清官場貪腐橫行,盛宣懷在招商局的一些做法迅速被擴散到其他國有企業當中,盛氏經營企業的風格被傳承下來,從此遺禍百年。

盛宣懷在中國的工業化歷史上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他辦過船運、電報、礦務、鐵路、銀行、鋼鐵,每一項都是關乎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的事業,他憑藉以一己之力,在晚清積貧積弱的環境中,面對著老百姓迷信、洋人強勢、官員貪腐無能、國庫空虛無力的局面,獨立支持。他善於利用民間資本,辦成了許許多多實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進程,為中國的工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他的一生是輝煌的。

盛宣懷的格言是「民資可用也可欺,洋資可用,絕不可信」,他高度警惕外國資本和民間資本。他利用官方背景周旋於資本市場之中,事必躬親,牢牢把握著眾多企業的控制權,蠻橫霸道的他左右逢源、欺上瞞下「挾官以凌商,挾商以蒙官」,可以說,盛宣懷也是中國工業史上的一代「梟雄」。而由他強力推行的鐵路國有化,由於侵佔民利過甚,遭到各省商民群體一致反對。最終,在川人組織的保路運動中,直接導致他守護了四十年的清王朝覆滅。自此一代風雲人物,終究成了歷史。

盛宣懷是一個兩面人。他亦官亦商的身份為他的家族帶來了巨大好處,一方面,運用官員身份督辦商務,吃盡國家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又以商人身份運作生意,賺盡商業利潤。在洋務運動中,盛宣懷稱得上是最大的贏家。單他去世後,留給子孫的財產就合計有1349萬兩白銀,為上海首富。

與他同時期的日本工業迅速走向民營化的道路,一舉躋身為工業化強國。由於「官督盛辦」的工業之風盛行,中國的工業化道路走上與日本不同的方向,他成功的開啟了國有壟斷企業的所有弊端,利益輸送、貪腐、質量粗糙、效率低下等等,真是肥了一人,拖慢整個國家工業化進程,也使得已有的民族工業基礎不但沒有發揚光大、還逐步走向沒落。

洋務運動灑下的工業化火種並沒有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勢,反而在國際化競爭中接連敗退。全球化在這個時代已經開始在世界各個國蔓延開來,晚清政府也被裹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風雨飄搖。原本工業化是可以成為晚清政府遮風避雨的利器,但由於自身的局限、發展的滯後,再一次被世界甩在身後。

三、耀武揚威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國工業化進行了二十五年了。軍工方面,雖然在英美列強面前還是柔弱可欺的小姑娘,但是在小弟日本面前還是可以有裝一下大姐大的派頭。在這一年夏天,北洋水師耀武揚威的開著四艘如山一樣的軍艦定遠、鎮遠、威遠、濟遠進了日本長崎港,水兵上了岸就到妓院去給日本貢獻GDP了。自高自大的北洋水兵因不願排隊和日本浪人大打出手。帶傷回艦的水兵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懣,就把巨炮對準了長崎港,揚言要一戰蕩平日本島。

本著中國人先禮後兵的優良傳統,李鴻章先是電告日本駐天津領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如果日本不聽話,隨時準備對日開戰。這是赤裸裸在日本面前秀了次肌肉。最終日本認慫。賠款了之。可是,我們也錯失了唯一一次可以炮轟日本本土的機會。

我們把視野轉向西方,十九世紀的歐洲,以法國、德國等為代表新興的工業國,正在爆發著以電動機和內燃機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他們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而此時,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已經開展了一百年,馬克思靠著恩格斯每月10英鎊的支援正在大英圖書館寫著幾百萬字的《資本論》,他不會想到自己忍飢挨餓批判英德資本家的政治經濟學著作,會成為百年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指導手冊,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肖像會在萬裡之外城樓上高高懸掛。

雖然北洋水師的軍艦還是大部分購自英德,但自己也能生產一些噸位小的艦艇和槍炮,大清朝的工業化發展在那個時期也已經具有雛形,如果晚清政府及時調整發展重心,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那麼後面的屈辱歷史也許不會發生,近代中國的苦難也許會少了很多。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晚清的工業化仍在腐敗、效率低下中緩慢前行,是世界不再等待我們,尤其是是被我們欺辱過的日本,更是從皇室到平民都勒緊褲子發展工業,晚清再一次被世界甩開。

四、制不如人

1895年甲午,北洋水師在膠東半島的覆滅,不僅表明了大清朝的時日無多,更是打斷了中華民族近代工業化前進的步伐,甚至打斷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脊梁。從此大清朝在昔日小弟跟前顏面盡失,隨之也失去了最後一個附庸國——朝鮮。再也不是10年前開著定遠、振遠、威遠、濟遠在日本長崎耀武揚威的天朝上國了。洋務運動至此宣告失敗,近代中國第一次工業化嘗試在官方層面也宣告失敗。從漢族精英官員到普通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不是我們的技術、機器不如洋人,而是晚清的君主專制制度不如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度。

日本憑藉《馬關條約》索要賠款白銀兩億兩,後又有白銀三千萬兩贖遼,總共兩億三千萬兩。日本靖國神社內除了擺放著近代日本歷次對外戰爭對他們來說是犧牲者、對被侵略過來說是戰犯的牌位外,還擺放著歷次對外戰爭取得的功績,其中就有甲午戰爭獲得賠款的用途。

日本把這些拿來的賠款多數用在了教育、工業方面直接提升了日本的國民素質、科技水平,使日本國力大增。洋務運動的失敗是中國第一次工業化嘗試的失敗,直接導致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

只是工業化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民智也逐步開啟,工業的機器不再是被視為奇技淫巧,而是可能拯救中華的利器。建工廠、修鐵路不再是被認為破壞風水的妖物,思想上的解放成為了第一次工業化嘗試的最大成果。工業化的理念已經在這個幾千年的農業國紮下了根基,誰也阻止不了工業化的滾滾浪潮。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北洋水師真是「紙糊」的?來看看真相
    建成的北洋水師,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堪稱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據當時世界軍事年鑑的統計,北洋水師的實力名列世界第八,僅次於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強,戰鬥力已經超過了英國的遠東艦隊。自從擁有了這支實力超群的海軍,大清朝的腰杆硬了許多。1886年7月,袁世凱向李鴻章報告,說朝鮮有人謀劃聯俄防英,俄國人於是意欲侵佔朝鮮元山口外的永興灣。
  • 炮打橫須賀 劍指東京灣 北洋水師直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卻使得大清王朝顏面盡失,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擊敗了清朝,在當時來說對清朝的震撼是非常大的,甲午戰爭有戰術上的問題,也有戰略上的問題,也有兵器不如人的問題,總之,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北洋水師也曾經有過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戰爭的起因是,日本侵略朝鮮劍指中國東北,清朝為了防止日本以朝鮮為跳板侵略我國,所以派兵保護朝鮮。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事件發生後,北洋海軍教英語的將軍朗威利非常生氣,請求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炮兵長崎,威脅要「立即打敗日本海軍」,丁汝昌立即問李鴻章,李鴻章壓制此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補償醫療費用。後來,一些歷史觀察家認為清政府錯過了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朗威利不走,北洋水師就能贏得日軍的勝利。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到了國外工業化革命蓬勃興起的清朝,中國的艦船製造技術的還是停留在比較原始的水平,實戰訓練的水平與世界列強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在鴉片戰爭中,清朝海軍在英國海軍面前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朝統治者痛定思痛,也想汲取教訓,重振天朝上國的雄風。
  • 為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只有李鴻章惡評最多?
    他們領導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開啟自身工業化的開端。 同時,李鴻章還是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這支水師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的強大水師。李鴻章一生經歷了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等晚清重大歷史事件。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重振經濟,大興實業,建立晚清北洋新軍,他是如何挽救頹敗之勢的
    袁世凱在政治層面的成果體現在清末政體、官制改革、近代法律、地方自治、維護領土完整等方面。袁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起了積極的作用,袁世凱在晚清時期高舉「立憲」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禁毒禁賭禁毒禁賭也是袁世凱的一貫主張。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1886年8月,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到日本長崎進行保養。當定遠艦和鎮遠艦駛入港口時,日本朝野上下受到巨大震動。此後,為了克制定鎮兩艘巨艦,日本專門建造了松島、橋立和嚴島三艦,當時在日本孩童之間還流傳一個叫「炸沉定遠艦」的遊戲。可見日本人對定遠艦的恐懼。
  • 北洋海軍覆滅後,一美國人穿中國海軍軍服自盡:來世再做中國人
    機緣巧合之下跟著船長去見李鴻章,這位晚清重臣答應,只要他通過軍械局水師學堂的考試就可以留下。 然而,人生處處是意外,憑著技術,他為清朝培養了一批北洋海軍軍官,並提議創辦威海水師學堂。34歲那年,馬吉芬原想回國,卻遇上了中日宣戰,他給父母的信寫道:這個國家始終以仁慈對我,遺棄他們可恥。
  • 舊日本軍隊老照片,憑什麼日本能夠力挽狂瀾?圖4軍神威風赫赫
    明治維新是舊日本明治時代推行富國強兵的一個重要舉措,日本為了避免成為晚清任人宰割的局面開始發奮圖強,不斷的向西方學習,留學生一批又一批,堅持變法改革、發展經濟、招募新軍的日本人越來越多,間接的又推動了明治維新的進行,使日本力挽狂瀾擺脫了被西方人殖民的命運,這些照片均拍自明治維新時期以及二戰爆發之前
  •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為何會敵不過日本
    排水量三千噸以上的軍艦,日本海軍有八艘,北洋海軍只有兩艘。北洋水師手裡大多數軍事裝備是不如日本的,能戰的只有兩艘鐵甲巨艦——鎮遠號和定遠號。這兩艘船的噸位有絕對優勢,定遠艦的兩門305毫米巨炮,更是日本艦隊懼怕的對象。
  • 清政府能造軍艦,李鴻章為什麼非要拼命買船裝備北洋水師
    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水師也就列裝了這麼一艘國產艦。原因就是福州船政造得其他軍艦,李鴻章看不上。中法海戰時,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原因就是鐵脅木殼船真得幹不過法國軍艦,拉出去就是送死。所以,李鴻章看不上也有看不上的理由。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比當時日本海軍總噸位都多。後來日本加大艦艇建造,到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才比北洋水師多了8000多噸,艦炮的數量少了77門。 高級軍官 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並多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
  • 北洋水師更恥辱一幕:六艘新軍艦向弱敵屈膝,1900年比甲午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
  • 日本人拍攝的甲午戰爭照片流出-還原真實的甲午戰爭之黃海戰役
    上升比例這麼高,這麼快跟當時日本明治天皇分不開,為了佔領朝鮮打敗清朝,明治天皇放出狠話說「我寧可一天只吃一頓飯,也要建立起強大的海軍。」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陸軍,並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把中國的海軍做為它的「假想敵人」, 伺機準備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戰爭。
  • 日本海軍老照片:小個不高,但仔細看帽子上寫的字,讓人憎恨……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起到翻天覆地大變化的開端,日本不但通過明治維新使自身擺脫了成為晚清的命運,也躋身於世界列強。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經濟開始發展,軍事也全面向西方學習,不但建立了現代化的陸軍,還購買、建造軍艦,建立了一支可以撼動清廷北洋水師以及挑戰美國的艦隊,這些老照片就是明治維新開始到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官兵和艦艇的真實寫照。舊時代的日本海軍士兵身高並不高,但戰鬥力極強,他們不僅擊敗了北洋水師,還將沙俄摁在地上摩擦,在二戰時期還偷襲了美國珍珠港,讓美國人痛苦不已。
  • 日本海軍老照片小個不高,但仔細看帽子上寫的字,讓人憎恨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起到翻天覆地大變化的開端,日本不但通過明治維新使自身擺脫了成為晚清的命運,也躋身於世界列強。 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經濟開始發展,軍事也全面向西方學習,不但建立了現代化的陸軍,還購買、建造軍艦,建立了一支可以撼動清廷北洋水師以及挑戰美國的艦隊,這些老照片就是明治維新開始到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官兵和艦艇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