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更恥辱一幕:六艘新軍艦向弱敵屈膝,1900年比甲午還不堪

2020-12-23 騰訊網

海容號巡洋艦

今年是庚子之變120周年,在1900年發生的很多事件都是中國歷史需要銘記的屈辱。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

大沽口炮臺

大沽口的北洋水師艦艇,遠優於參戰的列強軍艦

1900年,隨著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列強各國艦隊紛紛雲集大沽口,大規模入侵已經不可避免。

此時,北洋水師有多艘軍艦駐防大沽口,包括了德國造「海容」號巡洋艦(2950噸,21節),四艘英國造驅逐艦(也被稱為大型魚雷艇)「海龍」號、「海犀」、「海青」、「海華」號(284噸,32節),兩艘德國造驅逐艦「飛霆」號(401噸,21節)和「飛鷹」號(850噸,22節)。這些軍艦都是極新的,與甲午戰爭時北洋軍艦老舊過時的情況截然不同。

海龍級驅逐艦

比如,「飛霆」號驅逐艦在1895年服役,「海容」號巡洋艦在1898年服役,四艘「海龍」級驅逐艦在1899年才剛剛服役,均採用了當時國際上最新型的武器和技術,被各國列強視為勁敵。

1900年6月16日夜間,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爆發。八國聯軍以十艘小型艦船(其中包括一艘非武裝的「獨角獸」號)為第一梯隊,向大沽口炮臺發起攻擊。其中,最大的軍艦是俄國的「吉利亞克」號,噸位不過1258噸。其他聯軍戰艦也都在400-1000噸之間。八國聯軍雖然在渤海灣也部署了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但均停泊在大沽口外海,未直接參戰。

飛霆號驅逐艦

戰鬥爆發前,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正坐鎮「海容」號停泊在大沽口,四艘「海龍」級驅逐艦駐泊在水雷營碼頭,「飛霆」號和「飛鷹」號則在大沽船塢內進行修理。

葉祖珪麾下的「海容」號,擁有150毫米克虜伯速射炮3門,105毫米克虜伯速射炮8門,還有37毫米哈奇開斯機關炮6門,8毫米馬克沁機槍6門,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座,火力非常強勁。四艘「海龍」級也都擁有強大的魚雷攻擊能力。

吉利亞克號炮艦

相比之下,參戰的八國聯軍艦艇均為炮艦和驅逐艦,整體實力遠不如北洋水師艦艇。例如最大的俄國「吉利亞克」號炮艦,只有120毫米速射炮一門,75毫米速射炮4門,47毫米炮4門,魚雷管一座,最大航速也只有11節。

可以說,在大沽口的北洋水師艦艇不僅噸位大,火力強,而且平均航速也高於聯軍多數參戰艦艇。僅憑「海容」號的3門150毫米和8門105毫米速射炮,就碾壓在場的全部列強艦艇。

大沽口之戰

八國聯軍趁夜色偷襲大沽口炮臺

八國聯軍對大沽口的進攻,其實是一次偷襲戰。當時,雖然當時在北京、廊坊、楊村等地均已爆發了戰鬥,但清朝政府與各國之間並沒有宣戰,仍保持著較暢通的外交關係。

真正導致清朝和各國關係惡化的「克林德事件」(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發生於數日後的6月20日,此時八國聯軍早已經攻破了大沽口炮臺。可以說,列強對大沽口的攻擊是一次不宣而戰。就因為這個理由,美軍艦隊司令官拒絕參加對大沽口的這次偷襲。

大沽口保衛戰

正因為是偷襲戰,所以聯軍出戰的第一梯隊只選擇了小型艦艇,試圖趁夜色穿過布置有水雷和障礙物的大沽河口,直抵炮臺和碼頭。戰鬥在6月16日夜間就已經開始,「吉利亞克」號炮艦首先闖入河道,遭到清軍反擊。6月17日凌晨1點,各國列強的艦艇一起對大沽口炮臺開火。參戰的聯軍一共有10艘小型艦船,水兵和步兵人數大約在900名左右。

據聯軍估計,炮臺守軍和北洋水師官兵一共有2000人左右。戰鬥打響後,天津鎮總兵羅榮光以67歲高齡,率領大沽口南北炮臺千餘名守軍頑強反擊,在夜色中給予列強軍艦以較大打擊,先後擊傷6艘軍艦,包括了俄國「吉利亞克」號(1258噸)、「朝鮮人」號(1213噸),「海狸」號(950噸)、英國「牙鱈」號(420噸)、德國「雞貂」號(890噸)、法國「獅子」號(503噸)。其中,噸位最大、衝在最前面的「吉利亞克」號炮艦被擊中彈藥庫,在夜色中燃起大火,擱淺在白河河口,險些傾覆沉沒,差一點成為中國近代擊沉的最大外國軍艦(最高紀錄是1859年在大沽口擊沉的英國「鸕鷀」號炮艦,860噸)。

但是,令列強參戰艦艇不解的是,在他們預測威脅最大的北洋水師艦艇卻一動不動,冷眼旁觀大沽口炮臺守軍的孤軍奮戰。

大沽口炮臺守軍與敵人展開肉搏

葉祖珪率新式巡洋艦向弱敵屈膝

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是甲午海戰的英雄,曾任「靖遠」號巡洋艦管帶,在大東溝海戰和威海衛之戰中表現英勇,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但是在1900年的大沽口,葉祖珪卻變成了「葉志超第二」,後者乃是甲午戰爭中望風而逃的陸軍將領,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聲非常醜陋猥瑣。

葉祖珪

葉祖珪作為留英學生,屬於典型的洋務派,從內心就反感義和團和反列強鬥爭。他看到列強海軍大舉來襲,自認為不能匹敵,因此冒出了「停戰保船」,為海軍保存實力的想法。

在6月17日凌晨戰鬥全面爆發後,葉祖珪坐鎮的「海容」號巡洋艦非但不抵抗,反而停船熄火,和列強的軍艦靠泊在一起,任由對方宰割。不僅如此,葉祖珪作為水師總指揮,完全拋棄了仍在水雷營碼頭停泊的四艘「海龍」級驅逐艦,沒發出任何「迎戰」和「逃避」的命令,讓驅逐艦和艦員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束手待斃。

在大沽口的幾艘北洋艦艇中,只有「飛鷹」驅逐艦由於前幾日完成了修理離開了船塢,及時逃離了大沽口戰場。仍在船塢中的驅逐艦「飛霆」號,同樣成了列強的魚肉對象。

6月17日凌晨,海容號停船熄火

北洋水師四艘新型驅逐艦,被兩艘英國驅逐艦無傷亡俘獲

6月17日凌晨1時,大沽口炮臺與列強艦艇的炮戰全面打響。按照計劃,英國出動兩艘驅逐艦「牙鱈」號(420噸,30節,60名艦員)和「名譽」號(352噸,30節,65名艦員)冒著大沽口炮臺的轟擊,衝向水雷營碼頭,每艘驅逐艦還拖帶了一條小艇,各載有10名士兵。

此時「海龍」號四艦的水師官兵,雖然被炮聲驚醒,但完全來不及趕到艦上,只有大沽口炮臺拼命射擊,試圖攔截英艦。「牙鱈」號驅逐艦被一枚150毫米克虜伯炮彈擊中,炮彈鑽入船艙,落在鍋爐附近,結果這枚炮彈竟然是啞彈,否則小小的「牙鱈」號肯定是一命嗚呼——買來的炮彈炸不響,甲午海戰令人悲憤的一幕再次重演。

英國名譽號驅逐艦

兩艘英國驅逐艦抵達水雷營碼頭後,英軍艦員和士兵紛紛登上北洋水師的四艘驅逐艦,迅速將其俘獲。此時,「海龍」號四艦的官兵也趕到碼頭,試圖奪回被搶走的驅逐艦,甚至試圖用英語與對方溝通表示抗議。但是,英國驅逐艦炮火全開(每艘驅逐艦都有1門76毫米炮和5門57毫米炮),英軍士兵也開槍射擊,北洋水師大批官兵紛紛被打死在碼頭上,其中就包括了「海華」號管帶饒鳴衢。參加奪船的英軍無一傷亡。

英軍在場艦員和士兵一共130多人,分出了16名艦員分別安排在四艘「海龍」級驅逐艦上。另外英軍找到了一艘拖輪,又安排13個艦員駕駛這艘拖輪將四艘繳獲的驅逐艦拖帶出了大沽口碼頭。

大沽船塢內的「飛霆」號驅逐艦,則被俄國人搶走,一年後被拆光了設備還給了中國。

海龍號驅逐艦被俘後,靠在英國百夫長號戰列艦一側

葉祖珪的「停戰保船」之舉,能夠被洗白嗎?

英國人繳獲「海龍」號四艦後,將其拖曳到了外海的主力艦隊中。其中「海龍」號驅逐艦被靠幫在英國戰列艦「百夫長」號(10500噸)一側,受到了在場水兵的集體歡呼。

這種勝利的歡呼,對中國人而言卻是極大的恥辱。

除「飛霆」號被俄國佔有外,英國人大方地將「海犀」、「海青」、「海華」號三艦分別送給了法國、德國和俄國,自己留下了「海龍」號。英、法、德、俄四國將接收的「海龍」級驅逐艦全都命名為「大沽」號。俄國和德國的「大沽」號,分別在日俄戰爭的旅順戰役和一戰的青島戰役中被擊沉,英法兩國的「大沽」號驅逐艦則使用了相當長時間。

被攻陷的大沽口炮臺

從歷史結果來看,葉祖珪所謂的「停戰保船」策略,保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艘「海容」號巡洋艦而已。據說,這還是英國海軍將領看在同學交情的份上,網開一面留下來的。北洋水師丟掉的五艘驅逐艦,單價都在30-40萬兩白銀以上,合計總價值近200萬兩。而「海容」號巡洋艦的造價不過是110多萬兩白銀。葉祖珪的「保留實力」想法,在後世看來簡直是個笑話。

葉祖珪的「停戰保船」策略,至今仍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和辯解,理由是「不應支持排外運動」,「葉祖珪支持東南互保」等等。所謂的東南互保運動,實際上是葉祖珪屈膝投降後數日,在6月24日才出現的,葉祖珪可謂是當時「不抵抗政策」的先驅模範。

葉祖珪的「不抵抗」也許有一百個理由,但是外國侵略軍已經殺到了家門口,作為軍人,除了保家衛國還能有其他想法嗎?用人民血汗換來的新式戰艦,即使打不過,血戰沉沒也遠比白送給外國人強一千倍!

壯烈殉國的羅榮光

同樣是學習過西方技術,接受過西方思想,曾在洋槍隊任過職的羅榮光,壯烈戰死在大沽口南岸炮臺。十多天後,天津武備學堂的大批師生,操作著新式槍炮與侵略軍戰至最後一人。即使是北洋水師裡,在水雷營碼頭壯烈戰死的「海華」號管帶饒鳴衢,也是中國軍人的楷模。

誰是英雄?歷史書是不會寫錯的。(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126年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清朝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的水下打撈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定遠艦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奮戰,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這塊鐵甲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約18噸,是定遠艦的防護裝甲。
  • 炮打橫須賀 劍指東京灣 北洋水師直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卻使得大清王朝顏面盡失,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擊敗了清朝,在當時來說對清朝的震撼是非常大的,甲午戰爭有戰術上的問題,也有戰略上的問題,也有兵器不如人的問題,總之,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北洋水師也曾經有過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
  • 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
  • 清政府能造軍艦,李鴻章為什麼非要拼命買船裝備北洋水師
    而且,這艘軍艦,主炮為口徑260毫米的克虜伯後膛炮,兩門副炮為口徑150毫米的克虜伯火炮,還配有速射炮、機關炮以及魚雷發射管。這是清政府造得最牛的軍艦了。買來的鎮遠號呢?而之前,福州船政一直是造鐵架木製的軍艦。所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逆襲超越。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水師也就列裝了這麼一艘國產艦。原因就是福州船政造得其他軍艦,李鴻章看不上。中法海戰時,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原因就是鐵脅木殼船真得幹不過法國軍艦,拉出去就是送死。所以,李鴻章看不上也有看不上的理由。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相遇,隨即爆發了黃海海戰。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另外,北洋海軍還有超勇、揚威等二艘撞擊巡洋艦,以及鎮東南西北中邊等6艘小噸位的蚊炮船。這些軍艦的一大特色就是:艦首對敵、航速偏慢、防護偏重。 但是這種配置的艦隊在當年非常盛行,除了北洋海軍之外,英德海軍在鐵甲艦時代也是這樣的,按當時北洋海軍各艦航速來看,平均最大航速只有14節左右,機動性嚴重不足。
  • 北洋水師真是「紙糊」的?來看看真相
    建成的北洋水師,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堪稱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據當時世界軍事年鑑的統計,北洋水師的實力名列世界第八,僅次於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強,戰鬥力已經超過了英國的遠東艦隊。自從擁有了這支實力超群的海軍,大清朝的腰杆硬了許多。1886年7月,袁世凱向李鴻章報告,說朝鮮有人謀劃聯俄防英,俄國人於是意欲侵佔朝鮮元山口外的永興灣。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中日甲午海戰:世界蒸汽動力裝甲戰艦的首次大規模海戰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與中國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在黃海的豐島海域附近遭遇,日艦吉野號首先向北洋水師艦隊突然開炮,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戰的戰火。甲午海戰爆發戰前在清政府洋務派大臣李鴻章的主持下,北洋海軍於1885年向德國訂購了世界上較先進的7335噸級鋼鐵裝甲艦「定遠」號「鎮遠」號和和排水量2300噸的「濟遠」號,這在當時是遠東地區威力最大的戰艦
  • 甲午海戰:慈禧花1000萬兩白銀過生日,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擁有大小軍艦25艘,官兵4000餘人,艦隊實力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主要目的就是防範列強特別是鄰居日本。 艦隊建成只是第一步,維持一支艦隊需要巨額軍費,北洋海軍軍費本身就不多,還被挪用了。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後被英法聯軍焚毀。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95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朝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8月1日),「定遠」號、「鎮遠」號、「威遠」號、「濟遠」號四艘軍艦駛入日本長崎港。訪問一半的假期期間,大清水手為尋歡,來到長崎妓院,因為語言不理解或者因為嫖娼的錢不足,衝突發生在妓院,勇敢的大清楚嫖娼的客人和日本警方戰鬥,結果雙方都死亡,受傷,死亡,數十人受傷的號碼。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當時徐建寅被派往德國監造軍艦。徐建寅是晚清少有的科學家,他的父親徐壽曾在1865年參與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當時徐建寅就跟隨在父親身邊,「屢出奇思以佐之」。徐建寅後來還著譯有《造船全書》,因此他對造船非常了解。
  • 歷史解密:從戰略角度入手,為何福建水師在馬江海戰中慘敗?
    公元1884年8月23日,法國遠東艦隊以第一輪杆雷艇奇襲和第二輪艦炮的飽和攻擊將駐防馬尾港的福建水師重創(注意:福建水師的11艘主力軍艦,9艘在海戰中直接被擊毀)。從軍事層面看,福建水師的軍備規模化和艦隊指揮系統已經完全癱瘓。
  •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為何會敵不過日本
    北洋水師的失利有很多原因,首先從最簡單直觀的方面來看,軍事力量還存在一定差距。從軍事硬體上來說,大的艦艇基本無法與日本抗衡,其餘的小艦艇根本不堪一擊,能夠出海與日本一較高下的大中型軍艦更少。排水量三千噸以上的軍艦,日本海軍有八艘,北洋海軍只有兩艘。北洋水師手裡大多數軍事裝備是不如日本的,能戰的只有兩艘鐵甲巨艦——鎮遠號和定遠號。這兩艘船的噸位有絕對優勢,定遠艦的兩門305毫米巨炮,更是日本艦隊懼怕的對象。
  • 北洋水師巨炮對準長崎港,揚言要蕩平日本島——晚清的工業化成果
    不過這一時期的創辦的工業企業基本都是「官辦」,這些工業企業更像一個個新設立的衙門,還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企業。發展了十年軍工企業的洋務運動面臨著資金、原材料、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再加上單純的軍工企業難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洋務派開始了「以求富支持自強」的轉變。
  • 【聊政事兒】甲午,「剜心之痛」如何消弭
    有人曾說李鴻章:中華民族已至如此危難,與其忍辱負重換取停戰和可憐的賠款尾數,何不殺身成仁,以斷頭滴血喚醒天朝真正覺醒?這樣想確實苛求古人,但重新品味《馬關條約》現場的屈辱感,重新認識中華民族近代救亡圖存的歷史,不得不做如此感嘆。而對於更多國人,甲午戰爭的記憶,是《甲午風雲》中鄧世昌蹈海赴死的慷慨,是歷史書中艦折艇沉的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