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聰:音樂就是愛,就是一輩子的追求

2021-01-15 青瞳視角

2006年4月8日,傅聰鋼琴獨奏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舉行

1965年,傅聰在義大利米蘭

1964年7月,鋼琴家傅聰、指揮家耶胡迪·梅紐因在排練樂曲 本版供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作為頗有國際影響力的一代鋼琴家,傅聰早在1960年代就已被《時代》雜誌譽為「中國最偉大音樂家之一」。而他在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卻明確表示過不喜歡「大師」這個詞:「對我而言,音樂就是愛,就是一輩子的追求。」

傅聰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的長子,是國內觀眾最熟悉的鋼琴家之一。

很多人知道傅聰這個名字也是從那本著名的《傅雷家書》開始的。傅聰1934年出生於上海,在三四歲就表現出了很強的音樂感受力,幼年時的傅聰曾師從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指揮家、鋼琴家梅百器,在其門下受教三年。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29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傅聰與音樂的緣分是從上海開始的:「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裡有兩張照片,是梅百器和他的學生們,其中的一個學生就是傅聰。」

1954年,傅聰受中國政府派遣,赴波蘭留學。1955年,傅聰獲得了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以及「瑪祖卡」最佳演奏獎,成為首位在這項賽事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他在歐洲進行巡演時,被譽為「鋼琴詩人」。他對蕭邦作品的權威演繹舉世公認,而蕭邦成了傅聰最重要的標籤。鋼琴家李民鐸評價傅聰:「他的蕭邦,是最真摯、最詩意、最純潔動人的。」

然而,他的藝術成就絕不僅限於蕭邦。從巴洛克時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時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傅聰擅演的範疇。

追憶

郎朗

傅老囑咐我多看中國文學作品

29日上午,郎朗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傅老是我非常尊重的藝術大師,他對我的激勵非常大。」

郎朗清楚地記得2001年,他在倫敦首演《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時候,傅聰曾專程到場觀看。「音樂會結束以後,傅老含著眼淚熱烈地跟我擁抱,對我高度的期望讓我非常感動。」郎朗說。

傅聰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鋼琴這門學問,一方面是技術,一方面是精神。對郎朗他們而言,在精神層面,由於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原因,他們不可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積累。這種精神上的基礎,是看不見的,但卻決定著他們的長期發展與成就的高低。但如果他們本身對於精神方面,有這種追求的饑渴,那就沒有問題了。」

正因為看到了精神層面對於藝術家的影響,所以傅聰經常給郎朗打電話,和他探討文化。郎朗透露:「傅老囑咐我多看中國文學作品,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後來我開獨奏會他也會來看,跟我一起探討藝術,尤其跟我把中國的詩歌和西方的文獻放在一起對比。作為中國人在演奏古典音樂中非常重要的精髓他都能說得很清楚,傅老對我的人生觀和藝術觀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傅聰對郎朗非常欣賞,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過郎朗是「鋼琴天才」,對此,郎朗表示 「永遠無法忘記傅老的這個評價,對我的啟發很大。《傅雷家書》我也是看了不下幾十遍,『先做人,再做藝術家,最後做鋼琴家』真的是偉大的話語。」

陳薩

他的離世是一個傳奇的結束

鋼琴家陳薩得知傅聰離世的消息一時難以接受,她在29日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無法相信這麼鮮活的一個人也會有離世的這一刻,我更願意想成他是去到了另一個地方。」

陳薩表示,「在傅老師身上的赤子之心表現得特別鮮明,他已是80多歲的年齡,但仍然保持著一種純淨和真實,他真的是性情中人,還有滿腔的熱愛,這個熱愛可能是更廣義的熱愛。除了對音樂,還有對藝術、對人類、對於善、對美的熱愛。傅老師對於中國文化和東方哲學史的思考,是非常深厚和深刻的。他的藝術成就由不得我來評價,他的藝術成就自然是會留在歷史上的,他是一個傳奇一樣的人物,他的離世是一個傳奇的結束。」

在生活上的傅聰是一個性情中人。陳薩表示:「你不會從他身上感覺到有所謂的架子,那種華而不實的東西都沒有,我覺得他給我的感覺一直是那麼的炙熱明亮,非常的熱情,他的笑容也好,表述也好,彈琴,包括他的痛苦都有一種非常炙熱的溫度。他在我心裡留下的一種炙熱的光亮感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所以我覺得他的靈魂的熱度一定是在某一個地方仍然在閃著光。我非常懷念他。」

傅聰離世引發了音樂界的震動。阿格裡奇基金會轉發了傅聰離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鋼琴家李雲迪29日凌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悼念傅聰:「願那永恆的美樂在天堂永遠陪伴著您,永不寂寞!」國家大劇院也發文悼念。

樂迷

臺上追求完美 臺下淳樸慈祥

因多年對音樂領域的報導,北青報記者幾次採訪傅聰先生,並多次聆聽他的音樂會,對於我們這些愛音樂的人來說,能從言談話語中感受到對音樂執著的愛是他心中永恆的信念。

在舞臺上,他是一個對藝術有著完美追求的人,在臺下他是一個淳樸慈祥的老人,雖然生活在異國他鄉,但對於中國文化有著很深的情感,也有著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研究深入到了他的演奏之中。因此,雖然他在國際鋼琴界獲得廣泛的讚譽,他卻心中一直有著中國文化的積澱,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享譽國際的鋼琴大師。

第一次聽他的演奏會是1998年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傅聰的獨奏音樂會,他演奏蕭邦的作品,他的演奏有一種特殊的韻律,由於他的坎坷經歷和他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他的演奏裡不僅有鋼琴家對藝術的追求,也有他作為中國人對故鄉的思念。

在第一次採訪傅聰先生前,北青報記者曾以為他是一個性格孤僻很難接近的人,因為他有著坎坷經歷。然而,經過對他的採訪後,感受到他待人接物的和藹可親,性格直爽,完全沒有「大牌藝術家的架子」。

在對傅聰先生的多次採訪中,2004年的那次印象特別深,他一直被手疾困擾,在北京的演奏會多次因手疾復發修改曲目,但是只要登臺,他都會戴著手套,認真完成每一次的音樂會演奏。2004年那次,北青報記者被邀請到他北京的住處採訪,當時他已經70歲了,但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我的精神和身體都非常好,也是我最為樂觀的時候,我沒有感到我是70歲,而是感到只有17歲。我覺得我還可以再往前走,我的藝術道路也還很長。」

進入新世紀初,中國也湧現出了郎朗、李雲迪和陳薩等年輕的鋼琴家,對於晚輩,他也有自己殷切的希望,2004年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很高興能被後來人超過,而且應該被超過。他們先天有比我好得多的條件,他們的基礎訓練,也就是童子功,遠遠比我們那個時候要好,而且即使在我那一代裡面,我也是比較落後的。我可以說是半路出家,十七歲才真正地下功夫,而且技巧上一直都沒有受過科班訓練,完全沒有基礎,現在想起來近乎荒唐。而現在,不光是中國人,全世界的年輕一代,技巧都好得不得了。聽比賽的時候有時候聽得都發傻。不過,這跟音樂是兩回事情,好的音樂還是很少。我喜歡教學,因為教學不僅是我教學生,而是通過教學我能學很多東西,在講解的過程中你會有很多新的靈感。所以教學是一個自我學習的最好方式。實際上我的教學是和他們一起發掘新的東西,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也是那一次他對郎朗和陳薩給予希望:「我希望他們往正路上走。聽說郎朗最近的演奏表情還是那麼豐富,而且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對於這一點我不以為然。我認為演奏主要是表現音樂,而不要成為自我表現。」

本組文/倫兵 本報記者 田婉婷 統籌/滿羿

相關焦點

  • 把鋼琴彈成「詩歌」,把生活融入音樂,才子傅聰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不是《傅雷家書》,我是不會知道傅聰這個人的,畢竟對於鋼琴來說,筆者是一個門外漢。在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筆者一直好奇,那個傅聰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個一心追求事業的人,到底有怎樣的經歷,才會如此優秀?金庸曾經這樣評價《傅雷家書》:「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鋼琴詩人」傅聰離世 陳薩:他的離世是一個傳奇的結束
    當地時間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作為頗有國際影響力的一代鋼琴家,傅聰早在1960年代就已被《時代》雜誌譽為「中國最偉大音樂家之一」。而他在生前曾接受媒體採訪時卻明確表示過不喜歡「大師」這個詞:「對我而言,音樂就是愛,就是一輩子的追求。」
  • 紀念傅聰丨重讀《傅雷家書》:我愛你們 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
    在世人讚譽傅聰的音樂才華時,作為一個父親,傅雷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鋼琴家,更是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孩子。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在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後,傅雷先生開始了與兒子長達數年的書信往來。熟悉傅雷的朋友都知道,他對傅聰的教育方式極為嚴厲,有時甚至到了苛責的地步,父子之間衝突時發。傅聰遠赴異國後,距離和思念衝淡了父子間的隔閡,而分別的歲月更沉澱出血脈親情的聯結。
  • 傅聰:被譽為鋼琴詩人,幼年被父親傅雷瓷盤砸臉,留下終身疤痕
    傅聰,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長子,1934年3月出生於上海,2020年12月28日病逝於倫敦。圖註:傅聰傅聰可以說是天才的音樂家,從小就表現出來了對於音樂的敏感。傅雷曾經寫過年幼的傅聰和音樂的結緣。"傅聰3歲至4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
  • 紀念|葉永烈:傅雷與傅聰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親手播下的。傅雷夫婦在閒暇的時候,愛聽唱片。傅聰記得,那是一架「老掉牙」的美國「百代」牌唱機,要用手搖柄搖上一陣子,才能使唱片轉動。傅雷在1957年寫的《傅聰的成長》那篇文章裡,曾經這樣寫道:「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
  • 鋼琴家傅聰輝煌一世:痴情音樂獲譽「中國蕭邦」,卻因新冠離世
    當地時間12月28日,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兒子——知名鋼琴演奏家傅聰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而此時,他患上新冠肺炎住院的消息才傳出2天。傅聰先生一輩子痴迷音樂,是首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獎項的新中國音樂家,《時代》周刊曾對他大加褒獎,稱他是"當今中國最偉大的音樂家"。
  • 傅聰逝世|重讀《傅雷家書》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
  • 86歲鋼琴家傅聰新冠去世,李雲迪和郎朗悼念前輩,大師精神長存
    在同一天凌晨,另一位年輕音樂家李雲迪也在社交平臺上,發表短文為傅聰的離世悼念,稱前輩仙逝,卻留下了永恆寶貴的聲音,希望傅聰大師在天堂能有美樂永隨。其實早在12月27日,就傳出了傅聰大師感染新冠的消息 ,可是令人沒有料想到的是,僅僅是短短的一天之後,12月28日,當地媒體就宣布傅聰就已經不治而亡,一代舉世聞名的鋼琴家因為感染新冠,就這樣在異國他鄉隕落,實在令人痛惜。
  • 傅聰關門弟子孔嘉寧談「鋼琴那些事」
    國內巡演 致敬貝多芬  2018年,時年32歲的孔嘉寧就晉升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正教授,成為該校最年輕、也是唯一的亞洲籍教授。自執教以來,他多次應邀在國內外知名音樂院校講學並開展大師班授課。  2020年12月正值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 「鋼琴詩人」傅聰:浸潤在東方文化中
    鋼琴家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從此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被稱為「鋼琴詩人」。
  • ...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節選。12月27日,傅聰先生在英國...
    文 / TIER2020-12-29 07:26:02來源:FX168 【傅聰因新冠去世】當地時間12月28日,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傅聰先生的父親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教育家傅雷先生。
  • 齊歡:一半舞臺,一半講臺的音樂人生
    如果說女性的最高境界是優雅,那麼男人最好的品行就是儒雅。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就是青年鋼琴家齊歡給人的第一印象。齊歡的儒雅文藝氣質源自他出生的音樂世家,很小的時候他就經常隨父親出入樂團,在音樂環境中的耳濡目染成就了他出眾的樂感和睿智謙和的處事態度。2000年,文化課和藝術特長同樣出眾的齊歡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錄取,為了追求心中的音樂巔峰,他毅然選擇了上海音樂學院,在這裡他遇到了一輩子的授業恩師—中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李民鐸教授。
  • 傅聰與上海:一碗蔥油拌麵訴鄉情,「米道交關好」
    傅聰七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師從義大利指揮家和鋼琴家梅百器,而梅百器正是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的指揮。如今,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內,還有這對師生的合影。1952年2月,18歲的傅聰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作了首次的公開表演,引起了國內音樂界的注意。此後,他赴波蘭留學,並在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上一舉成名。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李雲迪發文悼念,郎朗:願天堂沒有病痛!
    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8日,外媒(奧地利音樂頻道)發布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於當日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前一天27日,傅聰即被媒體報導感染新冠,當時他的學生孔嘉寧在朋友圈發文稱自己的老師已經住院兩周,祈禱他能夠挺過來。
  • 「鋼琴詩人」傅聰逝世,李雲迪、郎朗等人悼念,他的人生堪稱傳奇
    2013年,傅雷葬於上海,傅聰在墓碑上留下了一句話:「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句話來自著名的《傅雷家書》,對傅聰的影響深遠,無論做人還是做音樂,家書中的「赤子之心」影響了他的一生。多年來,傅聰屢屢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61的時間,他馳騁在國際音樂的舞臺上,素有「鋼琴詩人」的美稱。
  • 郎朗李雲迪發文緬懷傅聰,他曾被譽為中國最偉大音樂家
    據多方消息,當地時間12月28日,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傅聰,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1934年3月10日出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藝術背井離鄉,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有「鋼琴詩人」的美名。
  • 有些好聽的音樂,錯過了可能就是一輩子—《像魚》
    有些好聽的歌,也許錯過了就是一輩子,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是—《像魚》,這首歌曲是由知名網絡博主王貳浪演唱的,獨特的聲線和簡單的歌詞,融合的恰到好處,沒有絲毫拘謹。在抖音,網易雲音樂,微博等平臺迅速躥紅,受到廣泛關注,繼而推出個人原創單曲。現在個人的抖音粉絲人數也已經達到了300多萬,當然在裡面還有很多她翻唱的一些歌曲,可能不關注她的人都不太了解她,其實她翻唱的很多歌曲經常會排在音樂榜的前幾位,畢竟作為一名音樂主播,是有一定實力的。不過她的聲線確實讓很多人喜歡。
  • 傅聰因新冠去世惹爭議,三代人的性格特質與時代交織的鋼琴曲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家庭變故對年幼的傅雷來說,是巨大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而且,父親的悲劇很可能令他特別不能接受「被誣陷、被折磨」,這會引發他極度的憤怒和痛苦!這不但是其偏執型和強迫型性格的形成因素之一,也很可能是他後來自殺的主要心理因素。同時,遭逢大變的母親將唯一的希望全寄托在傅雷身上,希望兒子成材,肩負起改變家族命運的重擔,為父平反。
  • 傅聰的三個身份,傳奇而坎坷的一生,因新冠離世,被罵非我族類
    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這段經歷實錘了他的鋼琴家身份。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那個在運動中被迫自殺的著名作家、翻譯家傅雷的兒子。而他的第三個身份,是「叛逃者」。經過很簡單:1958年傅聰在波蘭留學,畢業後,沒有回國,卻出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