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為什麼「提問法」可能是法律寫作的終極答案

2020-12-22 澎湃新聞

來源:法律思維與法律寫作

轉自:庭前獨角獸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在探索法律寫作的規律和方法過程中,我分析了很多好文章,閱讀了很多文獻,思索了很長時間,終於捕捉靈感般地獲得了答案:提問法。

那一刻,我看了看表是,2020年2月28日凌晨十二點零二分,一個激動到失眠的時刻。斷斷續續近三個月,終於完成了這篇。

如果我們認真審視我們周圍的法律寫作成果,會發現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說對寫作目的的無意識,研究的是偽問題,寫作結構不夠清晰,甚至很混亂,行文細節不嚴謹,等等,我之前有歸納過一篇《法律寫作的6大問題和20個細節》,當然這些也未必能全部覆蓋。

不過,要說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些歸納的類型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於——被同一塊石頭絆倒N次,即同樣的人反覆在犯同樣的錯誤。我把這稱作為一種宿命的寫作,就是今天水平是這樣的,明天還是這樣的,一直是這樣的,恆定地保持這樣一個水平,一個風格,且不斷地重複再現。

這樣的問題癥結就在於對寫作規律和寫作方法論的忽視或無意識。寫作固然是一種實踐理性,並非通過教授就能寫好,但是懂得了規律並有意識地尊重規律、應用正確的方法是寫作至少不犯低級錯誤的保障。

在研究法律寫作的過程當中,我引入了思維模型這樣的概念,將法律寫作的體系進行了全面梳理,並概括出《法律寫作的13種思維模型》。這是一個非常令自己開心的成果,因為在此之前關於法律寫作基本沒有全面的成體系性的概括。這種模型的梳理能夠提示寫作者對所寫作內容的類型有意識,寫作時思路清醒,根據不同的寫作內容,調用和切換適用的思維模型。

進一步思考,13種思維模型相當於對法律寫作體系橫向的一個梳理。儘管每一種模型當中介紹了該模型寫作的一些要素、思路框架和文章的關鍵,但是,本質上是一種類型化的、橫向的規律。那麼一個寫作任務,如何從無到有,從有到精,這個寫作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在從零到一、從一到二、從二到三這個寫作過程中有什麼樣的規律?有沒有個方法論的東西貫穿起來,就像橫向寫作的「思維模型」一樣?

這個問題我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確切的說是2020年2月28日凌晨十二點零二分——一個精確的時刻,忽然想通了。這個方法便是「提問法」,我把它叫做法律寫作的萬能鑰匙。

為什麼叫做萬能鑰匙呢?因為在任何的一個階段,這個方法都會像一把萬能鑰匙一樣,幫我們打開任意一扇門,解決法律寫作的一切問題。

下面將結合實例來談一談這個萬能鑰匙提問法。

01

目的:為什麼不寫,為什麼而寫

在寫作之前首要任務是以提問法對寫作的目的進行明確。有時寫作的失敗在於混淆了寫作的目的和寫作本身。

比如說,一篇論文寫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良好的立法建議,如果在寫作之前明確了這個目標,既然目標是立法建議,那麼首要的需要弄明白立法現狀。但是有的作者寫作時不會想那麼多,而是直接從自己研究的問題開始,陳述問題,進行分析,洋洋灑灑,最後落腳到提出制度設計。而實際上,這種制度在立法上已經存在。這相當於轉了一圈回到原地,為什麼?只缺了開始的一個提問。

再比如說,有的律師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接到了客戶的電話說,請你寫一封律師函,律師馬上就依照要求寫一封律師函。並不自問一下,為什麼要寫這封律師函?其實客戶說請你寫一封律師函,並不是布置一項寫作任務,而是請你拿出一份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不用寫律師函的方式,比如進行簡單的溝通就能解決,也是沒有必要一定要寫的。這樣不問目的,盲目出發,可能南轅北轍。為什麼?也是欠缺對自己的一個提問。

總之,法律人的寫作不只是寫作本身,必然有一個寫作要達到的目的。在開啟寫作之前,先弄清目的,才能有的放矢。這個目的會一直貫穿於寫作整個過程,就像風箏的線,掌管收放。

02

從零到一:寫什麼?發現問題

當明確了寫作目的時,對於寫什麼有兩個層次,也是由兩種不同的提問而引出的分類:一種是提出明顯是問題的問題,一種是提出似乎不是問題的問題。

(一)針對顯而易見的問題進行寫作

顯而易見的問題可以說是問題的紅海,這些問題普遍被認為是需要研究、需要解決的。這些問題的特點是基本沒人懷疑它不是問題。比如學術上有爭議的問題,實踐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社會發展湧現出的新問題。

選這樣的問題進行寫作,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務操作,就整體風格來講,都屬於務實性的,問題就在那裡,通過寫作給出解決方案。這種選題和寫作也是日常最普遍的。

(二)對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提問

這個觀點是受到張巍老師的啟發。在組織張老師的讀者見面會時,交流當中張老師不止一次地提過一個觀點:每個秋天蘋果成熟後都會落地,這是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但是只有牛頓問蘋果為什麼是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去?因為牛頓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引發了思考,並發現萬有引力。

張老師還舉到科斯的例子——公司是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存在,每天都有公司在開張,在關閉,有那麼多的公司,但是沒有人問為什麼要有公司?科斯問了這個問題,並以此進行研究,從而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獲得了諾貝爾獎。

對於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提問,成果可能是創新。不僅張老師舉的例子如此,張老師本人也是這個原理生動的詮釋。比如說,關於毒丸,儘管它是一個舶來品,但是對於我們來講,也不陌生,但是真正提問起來,又會發現似懂非懂。張老師寫了一篇《毒丸的前世今生》,就是對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名詞進行正本清源的闡述,令讀者大為讚嘆。再比如說對賭,一傳十,十傳百,似乎也形成了一種共識。後來張老師提問對賭是什麼?而後寫作了一篇《矽谷無對賭》,讓人驚訝之餘感嘆對待習以為常的知識真的應該多個問號。

這種對司空見慣的事物提問的方法,本質是一種好奇心。在跟孩子交流中常常會感受到。因為孩子總是充滿好奇,他們提出的問題很棒。疫情期間,廣告上講「依法防控是最有力的武器」,孩子問,為什麼依法防控是最有力的武器?我想我就那麼一聽,都不會問個為什麼,而真的問起來,這是個好問題。

好的選題在好奇的提問中產生。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聊天,他問我,什麼是跑?我第一反應是,這是問題嗎?第二反應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說,走得比較快的就是跑唄。他問有多快?的確,如果用快和慢來定義跑和走,那勢必是沒有辦法定義的,因為快和慢本身就是不精確的詞。

後來他告訴我,跑就是有一隻腳在地上,另一隻腳腳離地的運動狀態,而走的話,是兩隻腳同時在地上的運動狀態。我不知道體育專業上是怎麼定義的,但是他的這種提問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會提問本質是善於思考,通過提出一個好問題,再去回答它,就有可能是寫作的創新。提問題這是寫作的從零到一。

從零到一,是人類思考的一個優勢,是一種發現問題的能力。人工智慧,包括說寫作機器人,它可能擁有很多的儲備,它計算得很快,能很強大地處理,但是如何提出那個問題,那個從零到一的問題,這種發現問題的能力,它應該不具備。從這個角度說,人工智慧不可能完全取代於人。

言歸正傳,一個好問題,勝過十個好答案。在不知道寫什麼東西好的準備階段,提問法,幫助我們找到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

我按照這種方法去提問,想什麼是我周圍習以為常的事情?是法律寫作!我們每天的工作都與法律寫作有關,但是如果問什麼是法律寫作?法律寫作的體系是什麼?忽然發現這些都是好問題。

03

從一到二:建構一個體系

找到一個問題,實現了從零到一,接下來,是從一到二。從一到二意味著從題目到體系。建立一個體系,需要一套自洽的邏輯,這套邏輯表現為一系列互有關係的提問。可以從時間的、空間的、橫向的、縱向的、比較的各種角度去提問。提出的問題之間可以是並列關係,或是遞進關係,或是先後關係,或是因果關係,或是正反關係,或是抽象與具體關係等等。

關於這個寫作思維過程,國外有不少研究成果,如黃金圈法則、MECE法則(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SWOT分析法(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SQAR(situation、question、action、result)等等。之前看到這些眼花繚亂的縮寫,我就努力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論,終於發現這些都可以進一步歸宗到提問法,這也是稱提問法為萬能鑰匙的原因之一。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個問題之間的邏輯是一個從認知到應用的遞進關係。以前如何,現狀如何,未來如何,這三個問題之間的邏輯是一個從古至今的時間關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這三個問題之間的邏輯是做一件事情的程序關係。

總之,當確定了一個題目後,我們根據不同的邏輯,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建構不同的體系。

再以我寫的「法律寫作」為例:法律寫作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但是並未受到足夠關注的一個話題,因此我想寫一個這個話題的文章。

如何以遞進關係為邏輯,我可以這樣提問題,法律寫作是什麼?法律寫作有什麼規律?怎麼進行法律寫作?怎麼提高法律寫作水平?

以並列關係為邏輯,我可以這樣提問題,法律寫作與思維是什麼關係?法律寫作與言辭什麼關係?法律寫作與技術什麼關係?法律寫作與知識管理、品牌、影響力什麼關係?

以程序關係為邏輯,我可以這樣提問題,法律寫作先做什麼(選題),然後做什麼(查找文獻),再做什麼(謀篇布局),再做什麼(行文),最後做什麼(修改)。

以上是幾個例子,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邏輯進行提問,確定不同的體系,當確定了這個體系,也是寫作的大綱。如果把寫作比喻為蓋一幢建築,那麼現在形成了四梁八柱。建築的大輪廓形成了。

可見根據不同的提問方式,將設置不同的體系,根據不同的體系我們能寫出不同的文章。有很多種建構的方法,那麼到底要選擇那種,這又需要再回答一個問題。寫作的目標是什麼?

如前所述,關於目標的提問貫穿於整個寫作始終,它就像風箏的線,不至於讓風箏隨風跑掉。當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用提問法來尋找思路,當思路太多的時候,用提問法來匡正思路。可見,提問法無處不在,它提醒我們,啟發我們,也約束我們。

以上是提問法在從一到二的寫作中的應用,體現為建構的能力。

04

從二到三:詮釋這個體系

從不知寫什麼到確定一個好題目,從一個好題目,到建立一個富有邏輯的體系,從一個富有邏輯的體系,到寫出具有翔實內容的文章。這就是整個寫作從零到一,從一到二,從二到三的過程。

以上講了前兩步,第一步選題,第二步建構,接下來第三步是詮釋。前兩步都是提問,第三步詮釋是個回答問題的過程。

當然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還可能再引發出新的問題,那麼就要選擇哪些問題是這項寫作任務中需要回答的,哪些是可以暫時擱置的。這裡又要提到風箏的線——寫作目的。

將提出的有必要回答的問題一一漂亮地回答,對於一個簡單的寫作任務來講,這個過程可能只是將第二步的問題回答完畢,寫作任務即完成。對於複雜一些的寫作,還需要不斷的提問,不斷地複製上述建構的過程,層層進行子框架的搭建,並對每個層次的子框架進行詮釋(回答)。最低層次的子框架就是最後的最具體的問題,將其回答後,就形成寫作中的最小任務。這就是詮釋的樣板,由觀點和論述組成。它就像建築中的預製板,一塊塊地搭建起來,建築建好了。

所以詮釋的過程,就是回答問題,針對引出的問題再進行回答,這樣最後得到一個完整的體系。

還是以法律寫作為例,上述建構的第一種體系在詮釋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問題,那麼再針對新的問題進行回答,提問—回答中,進行體系的充實。

上述建構的第二和第三種體系,也是同樣道理。

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我們建構不同的體系。基本不會因為沒的可寫而發愁,只是在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問題的並去回答,從而得到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同的寫作,詮釋的任務是將這些節點的問題一一進行回答,那麼完整、充實的體系就形成了。

05

批判和修正

經過選題、建構和詮釋,寫作的初稿基本形成了。接下來重要的一步是檢查。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確是。如果初稿是毛坯房,修改就像精裝修。同樣,這個階段,提問法還是所向披靡的神奇大法。檢查階段面臨的兩大問題是:誰來檢查?怎樣檢查?

(一)個人檢查與交叉檢查

根據由作者自己檢查和由作者之外的他人(也有時是軟體)進行檢查分為個人檢查法和交叉檢查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個人檢查法是最基本的,但是由於作者抽離出一個檢查者的角色實際上是較高的要求,是一個需要不斷地練習得以精進的能力。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兩者結合起來。即,先邀請他人進行批評指正,作者認真考慮他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使自己受到啟發,同時也針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有選擇地進行接受和吸收,再進行修改,這個過程既鍛鍊作者的檢查能力,同時也針對具體的寫作成果進行完善。

無論我們是作者,還是作為「他人」,在面對一個稿件的時候,從哪些方面進行檢查,這是一項技術。對於「哪些方面」這樣的提問,是檢查方法的精髓所在。其本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需要善於對初稿進行存疑、提問「對不對」「是不是」。

(二)檢查清單

回答好從哪些方面進行檢查,便是解決合理存疑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得越好,就越可能會得到一份完美的法律寫作檢查清單。這個清單將非常有用,將是誕生經得起推敲的內容的必經之路。

以下列一份我個人建議的檢查清單,作者可根據具體情形參考進行大致的或細緻的檢查。

檢查清單

格式

1.模板:調用的模板對嗎?模板中填寫的內容跟處理的事實吻合嗎?

2.內文格式:字體、字號對嗎?標題順序連貫嗎?頁眉、頁腳對嗎?顏色對嗎?

內容

1.事實:作者有遺漏嗎?署名對嗎?介紹對嗎?當事人的信息對嗎?法院信息對嗎?

2.標題:標題擬得好嗎?與闡述的內容對應嗎?標題整體的風格都一致嗎?

3.字詞:有錯別字嗎?有多字、漏字嗎?

4.語言:有語病嗎?有歧義嗎?多冗餘嗎?有不充分嗎?有更好的表達嗎?

5.標點:標點符號對嗎?

6.結構和邏輯:結構平衡嗎?詳略得當嗎?太多的要刪嗎?太少的要加嗎?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順暢嗎?各部分有衝突嗎?有重複嗎?

7.引用:引用的標註出處了嗎?標註的信息對嗎?引用的法條與權威文本一致嗎?是現行有效嗎?與所適用的問題吻合嗎?引用的案例的案號對嗎?案例是生效的終審判決嗎?案例的案情概述總結得對嗎?

8.觀點:結論有依據嗎?依據靠譜嗎?建議可行嗎?

9.數據:數據有權威來源嗎?數據的計算對嗎?數據是哪個時間統計的,需要更新嗎?

10.圖片:圖片有授權嗎?清晰嗎?適合列印嗎?

以上羅列了12條,這個清單在寫作的檢查中可以進行升級,檢查的過程可以對照檢查清單進行提問和驗證,也可以根據檢查經驗納入或移出清單的內容。提問、驗證,存疑之處進行查證核實,對的維持,錯的改正。通過清單進行檢查可以幫助這個看似簡單但十分重要的步驟做得更有效果。

以上是「提問法」在寫作過程中的應用,可以說滲透在每個環節,寫什麼,怎麼寫,怎麼改,寫作是思考的藝術,寫作也是實踐的藝術。提問法,啟發思考,推動實踐。

這個萬能鑰匙,感受到了嗎?

相關焦點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寫作答案解析(鄭州新東方)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真題解析>六級解析>正文2020年12月英語六級寫作答案解析(鄭州新東方) 2020-12-13 19:08 來源:新東方網
  • 宇宙終極答案「42」到底是什麼意思?超級計算機為我們揭曉答案
    但是在一些科幻愛好者的眼裡,42卻代表著宇宙的終極答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得不從一部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說起。在這部著名的科幻電影中,一個宇宙超級文明為了尋找能夠回答一切問題的宇宙終極答案,設計了一臺名為「深思」的超級計算機。
  • 棉棉:我們為什麼寫作
    那時她也被邀請來跟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開家庭爬梯,無論大家多麼瘋,她都能跟我們玩成一片,也看不出她累。她總是穿戴整齊,化著講究的妝,一頭長髮,一雙大而穩定的眼睛。後來她突然就去了美國,她也不怎麼寫作了。其實進入作協之後她就不寫了,好像絕不能被寫作給騙了一樣。 但是為什麼她又開始寫作了呢?或者說,我們為什麼寫作呢?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在這樣一個完整的寫作體系中,通過秋野大叔對每一個環節的徹底拆解,我學會了如何系統地寫作,同時也找到了長期困擾我的寫作黃金圈問題的答案,那就是:為什麼要寫作?你寫什麼?怎麼寫?一、為什麼要寫?不管答案是什麼,他們都告訴我們,寫作其實是有益的,但無害的。
  • 黃有光:為什麼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的?
    NO.014 為什麼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唯有快樂具有終極內在價值?前幾個星期,我們討論了一些快樂的基礎問題,以及對快樂的錯誤理解。現在,我們要爭議,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的,終極而言,唯有快樂具有內在價值。人人都需要吃飯。
  • 新東方王江濤:2014考研英語寫作真題答案解析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試題>真題解析>正文新東方王江濤:2014考研英語寫作真題答案解析 2014-01-04 20:0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為什麼愛寫作,我得出了這樣的答案(00後版)
    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獲得認可,只是,如果你恰好寫下點什麼,又恰好被人所見,恰好令他眼前一亮,令他泛起淚花,那麼收穫的就不僅僅是寫作這一過程的快樂了。03李漢榮在一篇博客裡說:能讀到一篇誠懇、純粹、有深度、能觸及心魂的文字,人會對這文字生出感激的。我深以為然。若問寫作最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我的答案便在於此。
  • 日產軒逸帶給你靈魂拷問的終極答案!
    汽車車商城品牌團購展廳店)4S店熱線 17326959081 周經理 (售全國 全面可分期) [ 查看地圖 ] [ 投訴 ] 電 話: 17326959081 免責聲明:本頁面涉及價格、促銷活動等內容以商家實際公布的信息為準,其真實性、準確性及合法性由經銷商負責,網易汽車不提供任何保證,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終極筆記》陳文錦上線,為啥她沒有變老呢?黑眼鏡說出了答案!
    《終極筆記》陳文錦上線,為啥她沒有變老呢?黑眼鏡說出了答案!大家之前一直在想,那個和張啟靈一夥的泥人究竟是誰,有人懷疑是張家背後的勢力,但小編更相信這個泥人就是陳文錦。但是咱也沒有證據,只能等待《終極筆記》的更新,結果還真沒讓小編失望,陳文錦正式上線而且也證實了,那個泥人就是陳文錦本人。至於她為什麼和小哥是一夥的很簡單,當年陳文錦他們的考古隊中,張啟靈就是其中一員,所以陳文錦和張啟靈認識是很正常的。當年的小哥就失去了記憶,他一直在尋找自己之前的記憶。
  • 答案2020解鎖百度搜索盤點在哪裡查(附流程圖解)
    答案2020解鎖百度搜索盤點操作流程圖解  第一步:打開手機「百度」APP,點擊搜索欄,輸入「答案2020」進行搜索    第二步:這時頁面會自動打開「答案2020搜索盤點」功能頁面,閱讀「個人數據使用規則」後,勾選「同意」,並點擊「點擊開始查閱」
  • 大眾桑塔納帶給你靈魂拷問的終極答案!
    汽車車商城品牌團購展廳店)4S店熱線 17326959081 周經理 (售全國 全面可分期) [ 查看地圖 ] [ 投訴 ] 電 話: 17326959081 免責聲明:本頁面涉及價格、促銷活動等內容以商家實際公布的信息為準,其真實性、準確性及合法性由經銷商負責,網易汽車不提供任何保證,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寫作的一些基礎理論(橙色海系列教程)
    為什麼需要小說,為什麼需要寫作,長篇小說寫作時會碰到的問題……嗯,這個課程的主要目標,以及大致上,計劃中的目錄。………………我們為什麼需要小說我們究竟為什麼需要一種經歷?為什麼我們渴望——甚至強制要求,我們的人物必須由經歷?——《情節!情節》………………嗯……首先,關於為什麼需要寫作。
  • 什麼是好的法律問題?以憲法和法律的區別及空白支票填1億為例
    嘗試新媒體寫作,我是打算從今日頭條入手,再切入百度號的。因為開始選擇的是法律領域,就遇到了許多悟空法律問答,真是千奇百怪,琳琅滿目。因為下一步可能還要涉及百度知道問答,於是,我對究竟什麼是好的法律問題,就有了一些思考。一、自我降噪,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等待一個好的問題翩翩而來我已經暫停悟空問答好幾天了。
  • 為什麼自由寫作能讓我們得到自由?
    本文配圖 | 畢卡索為什麼自由寫作能讓我們得到自由?當你開始品嘗自由寫作的自由甜蜜時,聰明的你可能會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麼自由寫作能使我們得到自由?為什麼我們的想法真的能夠越來越自由地流露在紙上?以前煞費苦心,現在輕輕鬆鬆居然也能寫作,而且不說別的,自己看了都很感動!我常常在生活中和寫作中思考這個問題。我相信,寫作本身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寫作者得到自由,而不是讓別人讀了叫好。當一個人極其痛苦鬱悶之時,如果他能寫出來、抒發出來,那就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
  • 關於小學生閱讀與寫作最多的疑問,在這本書裡我都找到了答案
    讀了那麼多的書,為什麼閱讀理解能力不夠,作文仍舊寫不好?市面的書籍那麼多,到底是要多讀還是精讀呢?從閱讀到寫作,到底怎麼來引導輸出呢?……當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累積,到孩子小學四年級,語文學習的要求都上升一個層次時,孩子在語文學習的問題就開始一一爆發出來,尤其是閱讀與寫作的問題,也將所有關於閱讀和寫作的問題一一帶出水面,企圖與尋找答案,能給孩子更正確的指引。
  • 普羅米修斯:為什麼人類瘋狂想見造物主,科學家想的終極答案是?
    聽造物主親自講把自己創造出來的原因,這估計是每個生命都在追尋的終極答案!大衛就問他,換一個角度想,為什麼人類創造了我呢?霍勒威像是聽到了個笑話,很隨意的答了一句,因為我們做得到。大衛沒有笑,如果你得到了一樣的答案,你也會很失望吧?
  • 12.6託福考試答案|難度適中,寫作的題目竟然加長了?
    12月6日的託福考試難度適中,值得一提的是,ETS加長了寫作題目長度。快來看看都考了寫什麼題吧~閱讀部分1. 深海動物的生存策略2.動物為什麼要遷徙5. Merchant Mill和custome mill6. egg pore 的作用7. 鳥的滅絕8.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法律文書寫作考試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文書寫作試題課程代碼:00262選擇題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其中,與法律文書直接相關是A.《封診式》 B.《春秋決獄》 C.《甲乙判》 D.
  •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不可能了解宇宙的所有事情
    這是科學的終極夢想:不僅僅是儘可能完全與深入地了解現實世界的運行法則,還要了解從宇宙誕生到現在每一個存在的粒子是如何運動的。即使我們擁有足夠好的設備和足夠理想的觀測方法,這個夢想也未必能夠實現。宇宙廣闊無垠,現在及將來我們能夠觀測到的部分仍是有限部分的宇宙。我們觀測到的這部分宇宙中的粒子與能量現狀是有限的,那麼我們能夠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