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共同守護母親...

2020-12-16 澎湃新聞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為了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各類違法犯罪,同時不斷創新司法理念,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跨行政區域辦案更順暢

重慶雲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公益訴訟中進行水質監測。 謝洪 攝

今年7月30日,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正式掛牌。這個僅有10名員額檢察官的檢察院,擔負著特殊的責任:負責管轄長江流域重慶境內發生的跨區域和不適宜地方檢察機關管轄的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轄區」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它是全國首個專門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檢察院。

自設立以來,兩江地區檢察院立案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件,成功辦理「長壽跨區域向長江幹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跨區域環保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設立,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長江生態跨區域治理難題邁出的關鍵一步。「在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方面,我們會不斷探索和總結出更多積極有益的經驗,把『試驗田』辦成『示範田』。」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龐偉華說。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很多時候是不以人為的行政區劃為界線的。隨著水的流動,上遊傾倒的汙染物有可能到下遊發生損害。」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說,司法機關需要團結協作,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約束,以適應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的實際需要。

像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一樣,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都在探索構建以流域、湖域等生態功能區為基礎,適應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公共性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

在長江中遊,湖北發揮專門法院作用,實行省內長江幹流及支流水域水汙染損害等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其他一審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等4個市中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

在長江下遊,江蘇建立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按照江蘇生態功能區的劃分,分別設立9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環境資源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上訴案件和依法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案件,跨行政區劃對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這些創新機制助力破除行政區域限制和地方保護壁壘,全面提升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化保護水平。」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羅吉說。

「破解長江跨區域保護的難題,除了建立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制度,科學構建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也十分重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說。

近年來,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加強協作創新,努力形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更大的合力。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等12家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2019年5月,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六省區市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將開展聯合專項監督行動,著力解決流域水汙染治理監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問題……

「這些嘗試在強化流域專業保護、破解跨區域治理難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馬登科說。

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的一把「利劍」

江蘇省靖江市,是鰻魚的重要棲息地。儘管國家相關部門嚴禁捕撈長江鰻魚苗等魚種幼苗,特別要求在禁漁期內,嚴禁捕撈所有魚類等水產品,但一些漁民和從事漁業經營的人員仍然鋌而走險,實施非法捕撈。2018年,靖江公安機關根據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的線索,一舉抓獲非法捕撈、收購和販賣鰻魚苗的犯罪嫌疑人53名。

在人民法院對各被告人分別做出刑事判決後,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實施的非法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苗的行為,造成長江漁業資源和其他生態資源的嚴重損害,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於是依法提起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9年10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對該案一審宣判,判決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賠償資金用於生態修復。

「靖江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是以公益訴訟方式追究環境破壞責任,促進生態修復的典型範例。「如果沒有公益訴訟,對環境破壞者往往只能『一抓了事』,受損的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修復。」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梓太說,「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一把『利劍』。」

武漢長江大橋。趙廣亮 攝(人民視覺)

2018年6月,湖北省檢察機關啟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僅一年時間,就累計立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472件,共督促恢復治理被汙染水域面積6.3萬畝,關停、整治違法養殖場500多家,清理被非法佔用的長江幹支流航道96.6公裡,清除長江幹支流岸線固體廢物43萬噸,恢復被破壞林地面積1700畝。

白鷺在安徽黃山市區西溪南生態溼地飛翔。徐明 攝

2019年6月至今年6月,安徽省皖江(長江安徽段)五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線索721件,立案辦理424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290畝,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63906噸,追繳環境損害賠償金3130多萬元,關停和整治各類違法排汙企業128家。

除了檢察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也對長江生態的保護和修復發揮著重要作用。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2018年,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在調研漢江水汙染時發現,襄大農牧(板橋東灣原種豬場建設項目)違反該項目環評報告和批覆規定,沒有通過環保竣工驗收,養殖廢水最終流入漢江,汙染漢江水質。同年6月,該中心向湖北十堰市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此案經法院多次協調,最終調解結案。養豬場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並在政府指導下投入資金進行汙染治理環保技術升級,既促進了養豬場的技術升級達標、不再非法排汙,也對漢江沿線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探索使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

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

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2019年6月29日,重慶市雲陽縣盤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收到了一份來自雲陽縣檢察院的檢察建議:督促解決長江邊盤石中學外側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長江的問題。

2019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檢察長劉晴帶隊巡江,發現了盤石中學外側汙水直排線索,當天交雲陽縣檢察院辦理。經調查,雲陽縣盤龍街道盤石中學外側等3處存在生活汙水直排長江現象。經檢測,水中汙染物嚴重超標。收到檢察建議後盤龍街道迅速採取措施,確保汙水不再直排長江。很快,盤石中學外側鋪設管網,將全部汙水接入汙水處理廠,汙水直排現象被消除。

「司法訴訟不是目的,保護和修復才是。」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副主任彭勁榮說,在訴前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提前督促行政機關履行環保責任,用儘可能小的成本實現了受損公益的及時修復。

除了重慶,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綜合運用各類訴前和訴訟手段,促使當事人履行環保責任,既提升了司法效率,也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取得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果。

在鄱陽湖,非法捕殺候鳥的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2019年12月13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沙湖保護管理站執法人員在蚌湖區域巡邏時發現有大面積投毒,並發現了24隻候鳥死體。經鑑定,這些鳥類均為江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今年9月23日,江西廬山法院就這起毒殺鄱陽湖候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宣判。4名被告人構成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等刑罰,同時判決4名被告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55萬元。

司法對環境修復的功效不僅體現在訴前和訴訟。即便在訴訟程序完結後,只要環境修復沒做完,司法機關的努力就不會停止。

重慶涪陵,長江與烏江在此匯碧東流。漫步在山間棧道,一幅芳草萋萋的畫卷映入眼帘。誰都難以將其與曾經堆積如山的磷石膏廢渣聯繫起來。這正是司法機關主動建立生態修復機制的成效。

2017年,涪陵某化工公司因長期汙染環境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此案結案後,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主動承擔起監督執行的責任,督促該公司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磷石膏渣場封場閉庫、覆土復綠,建成滲濾液處理站並投入運營。如今,山青岸綠的美景在涪陵重現。

不止於保護,在依法辦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同時,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立足不同生態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使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江西瑞昌法院與江西九江市中院聯合設立了長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政策法規展示、生態司法修復功能為一體。「基地的建設費用來自於環資案件被告人被判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瑞昌市人民法院院長漆曉君說,建設基地還解決了此前被告人種植苗木地點分散,難以有效監督、管護的問題。

江蘇如皋檢察機關運用環境汙染公益賠償基金,組織各方力量,用1個月時間在一處堆積著各種工業垃圾的廢棄碼頭栽下近千棵綠化樹木,建成了生態環境修復的示範基地。對司法機關建立的生態修復機制,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認為,這既是生態修復的創新模式,也是一場生動的修復長江生態的法治宣傳。

前不久,重慶合川區開展了一場「守護母親河」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兩件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按公益訴訟中確定的修複方案買來20餘萬尾魚苗,和多名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一起投放嘉陵江中。隨著最後一尾魚苗投放完畢,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呂凱表示:「以司法之力守護好這一方碧水美岸,讓母親河生機永續,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徐雋、倪弋、金歆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遼寧開展垂改調研並召開座談會生態環境部舉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輔導報告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生態環境部就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聽取地方意見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暨行風建設視頻會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

原標題:《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共同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流(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 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最高法...
    護航長江生態發布首部流域司法保護白皮書  最高人民法院自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以來,已經連續四年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年度白皮書。「但這是第一次就專項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發布白皮書,因此,今天發布的是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陶凱元介紹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 共同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流(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③)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 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在珠江源頭曲靖召開
    共商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共同打造「大珠江源」綠色名片。12月10日,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在珠江源頭第一城雲南省曲靖市召開。雲貴兩地同屬雲貴高原,山水相依,血脈相連,歷史、文化淵源密切,同屬北盤江流域的曲靖、六盤水、畢節、安順、黔西南等五地法院更是親密的兄弟單位,協作機制建立後,希望加強學習借鑑,互相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 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注重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 11 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童建明指出,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全面向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生態環境已經發生轉折性變化。
  • 長江經濟帶檢察攥指成拳打擊環資犯罪
    ◆ 統一司法政策形成跨域監督合力◆ 專家合作圈初步解決損害評估難◆ 以專項監督推動各類小專項行動◆ 加強跨域檢察協作修復受損生態□ 法治日報見習記者 趙婕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凡超協作辦案為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全流域、跨區劃治理中的制度效能,上海、江蘇、浙江等檢察機關建立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經最高檢批准,聯合制定《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建成全國首個跨省際區劃訴訟管轄機制,統一相關司法政策,推動形成跨區域監督合力,破解「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
  • ...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有力度有...
    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流域14個省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案件915件1470人,同比分別增長78.36%、69.35%;受理審查起訴6276件10052人,同比分別增長126.08%、109.11%。重點打擊在禁漁期、禁漁區採取「電、毒、炸」等毀滅性方式,尤其是職業化、團夥化以及黑惡勢力在長江流域實施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
  • 「梁忠達大開」五地牽手 共謀跨域司法協作
    新華網重慶5月18日電(韓佳慧)為助推成渝兩地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5月13日,梁平法院與達川區法院、大竹法院、開江法院、忠縣法院在達川區法院共同籤訂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梁忠達大開五地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共同謀劃渝東北、川東北使命共擔、協作共興的司法協作機制。
  • 琅琊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琅琊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三...
    相關街道,區政府有關部門:《琅琊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清河集中執法整治行動方案》《琅琊區打擊整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方案》《琅琊區打擊非法交易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獲物專項執法行動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
    ,共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機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落實,結合最高檢開展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和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針對黑臭水體、固體廢物、尾礦治理三個方面開展專項監督。要緊扣問題清單,堅持舉一反三,努力實現辦案「全覆蓋」。 張雪樵指出,要堅持協同共治,突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整體性、協同性、系統性。
  • 長三角如何答好長江大保護「聯考卷」?
    2016年,根據中央部署,組建由蘇浙滬皖和原環保部等12個部委組成的長三角區域水汙染防治協作小組,迄今已召開五次水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工作會議。在這一框架下,三省一市積極探索多層次、多形式的協作工作。 去年,南通市政府和上海市崇明區政府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編制實施《東平—海永—啟隆城鎮圈協同規劃》,共同建設長江口生態保護戰略協同區。
  • 關於印發《全市公安機關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工作...
    各地要針對非法捕撈、非法運輸、非法銷售「兩湖」水生生物違法犯罪規律特點,組織廣大民警、輔警圍繞水生生物「三場一通道」、水生生物保護區等重點水域,水產品交易地、涉漁餐飲場所等重點區域,漁船漁民、「三無」船舶等重點方面,結合「全警進網格、入戶送平安」活動深入開展入戶走訪,全面摸排掌握涉漁犯罪線索。
  • 非法盜採江砂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犯罪嫌疑人被追索修復金400餘萬元
    與相關政府部門加強協作,形成長江保護合力在護航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江蘇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形成工作合力,下發了《江蘇省檢察院關於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協作機制的意見》,推動全省檢察機關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保護共行的刑事、民事、行政一體化協作機制,當好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 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籤署《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
    12月11日上午,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會上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會籤了《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下稱《協作意見》),提出探索推進全流域的跨省際區劃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 最高法發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司法意見和典型案例(附...
    《意見》第11-18條,分別從審判機構、集中管轄、司法協作、協調聯動、多元解紛、信息共享、公眾參與、隊伍建設等八個方面,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司法服務保障的重點制度機制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路徑。黃河流域9省區人民法院要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 專訪最高法環資庭庭長:制定長江保護法要力戒地方保護主義
    談及如何發揮法院在長江大保護中的作用,王旭光表示,法院將繼續把強化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在長江流域探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王旭光:審判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些法院對全流域協同治理的認識不夠、裁判標準不統一,區域行政執法體制與流域司法銜接不夠,司法管轄的地域性與案件糾紛的流域性相衝突等等,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解決。建立全流域高效協同保護機制和構築流域法律責任統籌適用機制澎湃新聞:目前,《長江保護法》已進入審議階段,最高法如何參與長江保護法的立法工作?
  • 最高檢發布第三批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  (一)全鏈條打擊,從嚴懲處非法捕撈犯罪。為遏制長江水域生態功能退化,減少高強度非法捕撈活動,應對長江保護的嚴峻形勢,檢察機關應當充分履行各項檢察職能,堅持全鏈條打擊、全方位追責。辦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件,應當緊盯非法捕撈過程中工具準備、捕撈、運輸、存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違法犯罪行為,準確區分上下遊犯罪與共同犯罪,依法精準全鏈條追責。
  • 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給...
    辦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件,應當緊盯非法捕撈過程中工具準備、捕撈、運輸、存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違法犯罪行為,準確區分上下遊犯罪與共同犯罪,依法精準全鏈條追責。檢察機關在追究非法捕撈刑事犯罪的同時,通過刑民融合追究生態環境侵權責任,最大限度地打擊、震懾非法捕撈犯罪,修復長江流域受損生態環境。(二)提前介入偵查,有效發揮訴前主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