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6 10 : 57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蘇省南京市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及長江流域水生態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王旭光出席發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護航長江生態發布首部流域司法保護白皮書
最高人民法院自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以來,已經連續四年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年度白皮書。「但這是第一次就專項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發布白皮書,因此,今天發布的是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陶凱元介紹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展現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服務保障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工作成效。
白皮書共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責任擔當;二是依法公正審理案件,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完善體制機制,推進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制度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四是堅持多措並舉,全面提升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法治化保障水平。
發布典型案例有效保障長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
為切實保障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相關工作,保護長江流域水生態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同時發布10個典型案例(全文見三版)。
記者注意到,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件2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6件,以及在刑事公訴之外另行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各1件;在責任承擔上,均涉及對非法捕撈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追究。
王旭光表示,典型案例所涉水域涵蓋了長江上中下遊全流域,包括鄱陽湖、洞庭湖、赤水河,以及長江口中華鱘溼地自然保護區、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點水域。保護對象除中華鱘、胭脂魚等珍貴、瀕危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外,還包括螺螄、白魚、鯽魚等常見長江水生生物品種,以及相關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
此外,典型案例還展現出人民法院在護航長江司法實踐中依法嚴懲非法捕撈行為、重點打擊黑色利益鏈條、注重落實生態環境修復等三方面特點。
據白皮書顯示,2016年1月以來,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貫徹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要求,正確把握流域以水為核心的生態特徵,遵循流域的自然統一性和要素複合性,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80356件,民事案件287119件,行政案件122215件,公益訴訟案件4944件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91件。
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制度
發布會上,陶凱元從四個方面介紹了人民法院完善體制機制,推進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制度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一是持續推進環境司法專門機構和歸口審理機制建設。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因地制宜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483個、合議庭(團隊)468個,人民法庭(巡迴法庭)252個,實現了對流域重點區域的全覆蓋。長江流域19家高級人民法院中,有17家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
二是完善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三是完善集中管轄機制,江蘇建立「9+1」環境資源集中管轄審判體系,江西在「五河一江一湖」流域和部分重點區域設立11個環境資源法庭,構建以生態系統或者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機制。
四是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和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最高人民法院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籤署《關於建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司法合作協同機制的合作框架協議》,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航運公安局聯合出臺意見,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審判協調聯動,共同維護流域生態安全。
「讓長江留住綠水青山,讓民族記住鄉愁詩意。」陶凱元表示,人民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雷蕾)
附:
《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長江流域水生態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