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通訊員 王清 濟南報導
作為全國重要的沿黃區縣,濟陽區將「黃河戰略」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通過全區上下的不懈努力,濟陽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11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授牌儀式上,濟陽區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獎牌。
高位謀劃布局
奠定美麗新區建設堅實基礎
近年來,濟陽區積極對標對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上始終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擺在全區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成立最高規格的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強有力的工作機構和推進機制。堅持從制度層面入手,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納入街鎮和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等制度,以制度建設帶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區上下的自覺行動。濟陽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並組建10個專業委員會,建立起「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按照「生態創建、規劃先行」的原則,編制《濟南市濟陽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規劃》,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單位,加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進程。濟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入到重視程度最高、推進力度最大、質量改善最明顯的時期。
優化生態空間
彰顯生態環境靚麗底色
澄波湖水碧波蕩漾,綠地公園萬頃如畫,萬千綠樹成蔭……生活在濟陽這座城市的人們,每天都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怡人的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濟陽區圍繞「300米見綠、500米建園」的建設思路,積極開展公園廣場建設與維護提升工作,推進「千園之城」項目建設,在充分利用現有綠化資源的基礎上,新建濟北花園附屬遊園、智造小鎮口袋公園、富華口袋公園、正安路泰興遊園和聞韶社區公園共5個遊園,新增公園面積約16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37%,綠地率31.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4.53平方米。
生態文明建設中,濟陽區全面統籌布局,不斷優化生態空間,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各領域,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加快落後產能淘汰步伐,嚴格落實行業產能置換、汙染物排放減量替代辦法,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倒逼傳統行業加快綠色動能改造,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配件生產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經濟模式加速形成,GDP含煤量、含碳量逐年降低。目前,以山東(濟北)電子信息產業園為載體,以界龍科技、易得電子、馳波名氣通、優諾思噴印等骨幹企業為依託,以加工生產各類電子元器件、印刷線路板和計算機外設、大數據存儲為主要產品的綠色產業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濟陽區始終堅持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去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創造性開展「靶向學習」,第一期就聚焦生態環保主題,成立「115N」揚塵汙染治理工作推進體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揚塵汙染專項整治。通過強力攻堅、精細管理、專項整治,全區優良天數比例逐年遞增,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同時,濟陽區紮實開展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水質責任網絡,合理布局鎮級汙水處理設施4處,治水成果得到持續鞏固。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黃河流域濟陽段綠色發展
在緊鄰濟陽城區的黃河大堤上,有一處鬱鬱蔥蔥的大型沿黃公園,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成為濟陽乃至濟南最著名的沿黃景區之一。這就是黃河健身休閒公園,是目前山東省內唯一的黃河文化主題生態公園。它的建成,讓濟陽區變成了濟南的「城市外灘」。黃河健身公園全長2600米,綠化總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9100萬元,於2018年10月建成開園。該公園重點打造「一軸兩帶、三節點、四廣場」,栽植銀杏、樸樹、國槐等50餘品種喬木,榆葉梅、百日紅等80多個品種花灌木,小葉扶芳藤、大葉黃楊等30多個品種地被植物;建設了黃河文化廣場、濟水碼頭廣場、黃河治理廣場和農田景觀廣場,用一個個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展現黃河兒女不怕艱難、頑強堅韌的大無畏精神。西望內城,展現禪塔晚燈、奎樓曉日;東眺黃河,突出柳岸行吟、韶臺遠眺,凸顯了黃河文化與濟陽歷史文化的完美融合。堤頂建設有森林健康綠道體系,兩側設有各種運動場地、休閒娛樂場所及花海林帶,功能及色彩豐富,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是市民和廣大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市民息息相關,在濟陽,每個市民都是踐行者、推動者。濟陽區始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發動全社會共同踐行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努力將建設美麗濟陽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濟北街道濱湖社區推出積分兌換制度,「我每天撿到的菸頭可以積分,積分還能去社區兌換生活用品,既綠色環保,又能得到經濟實惠!」濟北街道濱湖社區居民王大媽說。
濟陽區大力實施鄉村生態振興,持續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村生態質量,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強化水源地保護區「劃、立、治」工作,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優良比例達到100%;城鄉實現「同源、同網、同質」一體化供水,全區鎮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強力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村容村貌及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大力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堅持生態立農、品牌興農,全力打造「好味知濟」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著力構建「1+6+N」的品牌體系,曲堤黃瓜、仁風西瓜、垛石西紅柿等濟陽特色農產品享譽國內外,成為濟陽助農、富農、興農的主要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濟陽得到充分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濟陽區一直在積極探索創新綠色發展,開展「政府綠色採購」「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環境教育基地」創建活動,充分發揮綠色創建對改變傳統思想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促進作用,在全社會營造起共同參與、共同創建的濃厚氛圍,到目前,共創建市級綠色社區4個,國際生態學校2所、省級綠色學校5所、市級綠色學校26所、市級以上綠色家庭40個、市級環境教育基地2個。
下一步,濟陽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增加黃河流域濟陽段兩岸綠化密度和植被種類,營造更加優美的自然環境,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濟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