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流(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③)

2020-12-21 中國城市建設網

  重慶雲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公益訴訟中進行水質監測。
  謝 洪攝

  白鷺在安徽黃山市區西溪南生態溼地飛翔。
  徐 明攝

  武漢長江大橋。
  趙廣亮攝(人民視覺)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為了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各類違法犯罪,同時不斷創新司法理念,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跨行政區域辦案更順暢

  今年7月30日,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正式掛牌。這個僅有10名員額檢察官的檢察院,擔負著特殊的責任:負責管轄長江流域重慶境內發生的跨區域和不適宜地方檢察機關管轄的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轄區」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它是全國首個專門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檢察院。

  自設立以來,兩江地區檢察院立案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件,成功辦理「長壽跨區域向長江幹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跨區域環保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設立,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長江生態跨區域治理難題邁出的關鍵一步。「在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方面,我們會不斷探索和總結出更多積極有益的經驗,把『試驗田』辦成『示範田』。」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龐偉華說。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很多時候是不以人為的行政區劃為界線的。隨著水的流動,上遊傾倒的汙染物有可能到下遊發生損害。」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說,司法機關需要團結協作,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約束,以適應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的實際需要。

  像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一樣,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都在探索構建以流域、湖域等生態功能區為基礎,適應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公共性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

  在長江中遊,湖北發揮專門法院作用,實行省內長江幹流及支流水域水汙染損害等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其他一審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等4個市中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

  在長江下遊,江蘇建立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按照江蘇生態功能區的劃分,分別設立9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環境資源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上訴案件和依法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案件,跨行政區劃對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這些創新機制助力破除行政區域限制和地方保護壁壘,全面提升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化保護水平。」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羅吉說。

  「破解長江跨區域保護的難題,除了建立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制度,科學構建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也十分重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說。

  近年來,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加強協作創新,努力形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更大的合力。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等12家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2019年5月,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六省區市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將開展聯合專項監督行動,著力解決流域水汙染治理監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問題……

  「這些嘗試在強化流域專業保護、破解跨區域治理難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馬登科說。

  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的一把「利劍」

  江蘇省靖江市,是鰻魚的重要棲息地。儘管國家相關部門嚴禁捕撈長江鰻魚苗等魚種幼苗,特別要求在禁漁期內,嚴禁捕撈所有魚類等水產品,但一些漁民和從事漁業經營的人員仍然鋌而走險,實施非法捕撈。2018年,靖江公安機關根據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的線索,一舉抓獲非法捕撈、收購和販賣鰻魚苗的犯罪嫌疑人53名。

  在人民法院對各被告人分別做出刑事判決後,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實施的非法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苗的行為,造成長江漁業資源和其他生態資源的嚴重損害,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於是依法提起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9年10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對該案一審宣判,判決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賠償資金用於生態修復。

  「靖江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是以公益訴訟方式追究環境破壞責任,促進生態修復的典型範例。「如果沒有公益訴訟,對環境破壞者往往只能『一抓了事』,受損的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修復。」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梓太說,「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一把『利劍』。」

  2018年6月,湖北省檢察機關啟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僅一年時間,就累計立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472件,共督促恢復治理被汙染水域面積6.3萬畝,關停、整治違法養殖場500多家,清理被非法佔用的長江幹支流航道96.6公裡,清除長江幹支流岸線固體廢物43萬噸,恢復被破壞林地面積1700畝。

  2019年6月至今年6月,安徽省皖江(長江安徽段)五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線索721件,立案辦理424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290畝,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63906噸,追繳環境損害賠償金3130多萬元,關停和整治各類違法排汙企業128家。

  除了檢察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也對長江生態的保護和修復發揮著重要作用。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2018年,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在調研漢江水汙染時發現,襄大農牧(板橋東灣原種豬場建設項目)違反該項目環評報告和批覆規定,沒有通過環保竣工驗收,養殖廢水最終流入漢江,汙染漢江水質。同年6月,該中心向湖北十堰市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此案經法院多次協調,最終調解結案。養豬場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並在政府指導下投入資金進行汙染治理環保技術升級,既促進了養豬場的技術升級達標、不再非法排汙,也對漢江沿線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探索使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2019年6月29日,重慶市雲陽縣盤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收到了一份來自雲陽縣檢察院的檢察建議:督促解決長江邊盤石中學外側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長江的問題。

  2019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檢察長劉晴帶隊巡江,發現了盤石中學外側汙水直排線索,當天交雲陽縣檢察院辦理。經調查,雲陽縣盤龍街道盤石中學外側等3處存在生活汙水直排長江現象。經檢測,水中汙染物嚴重超標。收到檢察建議後盤龍街道迅速採取措施,確保汙水不再直排長江。很快,盤石中學外側鋪設管網,將全部汙水接入汙水處理廠,汙水直排現象被消除。

  「司法訴訟不是目的,保護和修復才是。」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副主任彭勁榮說,在訴前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提前督促行政機關履行環保責任,用儘可能小的成本實現了受損公益的及時修復。

  除了重慶,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綜合運用各類訴前和訴訟手段,促使當事人履行環保責任,既提升了司法效率,也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取得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果。

  在鄱陽湖,非法捕殺候鳥的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2019年12月13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沙湖保護管理站執法人員在蚌湖區域巡邏時發現有大面積投毒,並發現了24隻候鳥死體。經鑑定,這些鳥類均為江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今年9月23日,江西廬山法院就這起毒殺鄱陽湖候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宣判。4名被告人構成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等刑罰,同時判決4名被告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55萬元。

  司法對環境修復的功效不僅體現在訴前和訴訟。即便在訴訟程序完結後,只要環境修復沒做完,司法機關的努力就不會停止。

  重慶涪陵,長江與烏江在此匯碧東流。漫步在山間棧道,一幅芳草萋萋的畫卷映入眼帘。誰都難以將其與曾經堆積如山的磷石膏廢渣聯繫起來。這正是司法機關主動建立生態修復機制的成效。

  2017年,涪陵某化工公司因長期汙染環境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此案結案後,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主動承擔起監督執行的責任,督促該公司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磷石膏渣場封場閉庫、覆土復綠,建成滲濾液處理站並投入運營。如今,山青岸綠的美景在涪陵重現。

  不止於保護,在依法辦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同時,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立足不同生態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使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江西瑞昌法院與江西九江市中院聯合設立了長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政策法規展示、生態司法修復功能為一體。「基地的建設費用來自於環資案件被告人被判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瑞昌市人民法院院長漆曉君說,建設基地還解決了此前被告人種植苗木地點分散,難以有效監督、管護的問題。

  江蘇如皋檢察機關運用環境汙染公益賠償基金,組織各方力量,用1個月時間在一處堆積著各種工業垃圾的廢棄碼頭栽下近千棵綠化樹木,建成了生態環境修復的示範基地。對司法機關建立的生態修復機制,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認為,這既是生態修復的創新模式,也是一場生動的修復長江生態的法治宣傳。

  前不久,重慶合川區開展了一場「守護母親河」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兩件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按公益訴訟中確定的修複方案買來20餘萬尾魚苗,和多名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一起投放嘉陵江中。隨著最後一尾魚苗投放完畢,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呂凱表示:「以司法之力守護好這一方碧水美岸,讓母親河生機永續,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

  版式設計:張丹峰

相關焦點

  • 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共同守護母親...
    為了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各類違法犯罪,同時不斷創新司法理念,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機制,跨行政區域辦案更順暢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等12家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2019年5月,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六省區市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將開展聯合專項監督行動,著力解決流域水汙染治理監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問題……
  • 《湖南日報》:以法治力量推進環境保護 把碧水藍天寫進美麗桃江
    這是桃江法院以法治力量推進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院多措並舉,只為把碧水藍天寫進「美人窩」。讓環保法治理念「傳」入人心桃江,因水而美,因美而名。不僅域內有聞名遐邇的桃花江,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資水也穿境而過。水系發達,使這裡曾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漁村。
  • 未檢守護向陽花 法治大理晴空藍
    未檢守護向陽花 法治大理晴空藍 2020-12-17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 周強在江蘇調研: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交匯點訊 11月25日至28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江蘇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有力司法服務。省委書記婁勤儉、省委副書記任振鶴先後陪同調研。
  • 用法治方式擦亮「地球第三極」生態底色|大檢察官訪談
    為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導向,剛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基層檢察院調研歸來的青海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蒙永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在最高檢和青海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青海檢察工作實際,認真研究謀劃,自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青海檢察工作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好『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有關法治建設的任務部署。
  • 以法治方式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這一優越的區位優勢不僅能夠幫助本地企業發展,也吸引越來越多外地企業來渝投資落戶。「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重慶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也應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快發展。
  • 法治雄關的幸福底色——嘉峪關市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
    法治雄關的幸福底色——我市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工作紀實嘉峪關日報記者 朱玲 通訊員 張興虎拾起絲綢古道上的浩瀚黃沙,悠悠駝鈴聲中「法令行則國治」的箴言如春風化雨。追法治夢想,行法治之路。近年來,我市按照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甘肅建設總體要求,著力構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格局,法治嘉峪關建設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一批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法治品牌和亮點,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並成功入圍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 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鹽召開
    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鹽召開 2020-12-1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江碧水 綠富雙贏——平江縣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見聞
    碧水繞山城。 徐典波 攝徐典波 晏 理 毛誠志12月中旬,一份汨羅江水質監測報告單,擺在了平江縣副總河長、副縣長徐教凡的辦公桌上:汨羅江平江段水質已連續20個月穩定在Ⅱ類。冬日平江,碧水環城。平江縣響應「守護好一江碧水」號召大力推行河長制工作,推進法治、共治、長治,讓「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願景變成現實。革命老區平江,已悄然亮出「一江碧水」新名片!
  • 國資委政策法規局局長林慶苗到中國黃金調研「法治央企建設」工作...
    國資委政策法規局局長林慶苗到中國黃金調研「法治央企建設」工作情況 2020-12-16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以民為本,循法而行。在法治中國建設的蓬勃生機中,各地群眾不斷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收穫著更多的紅利。
  • 2020年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大事盤點
    經過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精神實質,深入地方調研,廣泛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制定成片開發標準的總體思路逐步釐清:要在縮小徵地範圍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找到平衡點,通過嚴格的程序倒逼地方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不能再繼續走過去所有用地都徵收的老路,要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留出足夠的用地空間。
  • 九江市中心幼兒園聘任法治副校長 用法律守護幼兒健康成長
    九江新聞網訊(葉麗潯)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法治建設,加大未成年人保護力度,1月10日上午,九江市中心幼兒園聘請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檢察官李磊擔任該園法制副校長,以發揮檢察機關法治宣講職能,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 上海靜安區:"兼"而不簡 精益求精落實法治副校長工作
    據統計,兼職法治副校長開展半年以來,「送法入校」共計96次,包括舉辦模擬法庭5次,開展檢察開放日8次,向老師和家長授課6次,向師生家長開展多方面普法教育,與此同時,該院還積極推動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在全區教育領域全面監督落實、走訪調研校園安全情況、參與處理安全事件等。
  • 工作要聞 | 我院朱院長至長江潤發集團走訪調研
    工作要聞 | 我院朱院長至長江潤發集團走訪調研 2020-04-14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記者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 四川成都錦江區:未檢工作插上法治翅膀飛向高原
    2016年,「心雨夢工廠」牽頭成立了全省第一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司法引導、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權益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集聚全社會力量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心雨」足跡遍布錦江,縱然山高水長,「心雨夢工廠」也沒有忘記過錦江對口援建的甘孜州爐霍縣裡那一張張紅彤彤的小臉。
  • 法治先行,大力推動「科技順德」建設
    順德區科技局局長譚素在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導下,在大力推進「科技順德」建設各項工作中,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加強法治政府的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