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麼?有兩層含義,一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萬物的變化和趨勢,也可以理解為規律。鬥轉星移,稍瞬即逝,沒有什麼永恆不變,但是唯有「道」是不會變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水是萬物的本原,是構成世間萬物最原始的單位,而規律是萬千變化之後最本質、最基礎的規律,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變化的趨勢,僅此而已。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社會中不外乎有三種關係,自身與自身的關係,自身和他人的關係,自身和自然的關係。只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三種關係,也就基本的看透了社會中的人性。
但是很多人意識不到的是自己和自然的關係,什麼是自然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這部劇就是對道法自然最好的詮釋,劇中的主角商業怪才丁元英向我們演繹了天道究竟是什麼。
電視劇改編自《遙遠的救世主》,可以說是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力,它以獨特的角度,講述了一個既合國法又合道法的「殺富濟貧」的商戰神話。
主人公經歷過名利場後便淡泊超然,這種生活方式讓人不禁想起了尼採的那句話,當高級的哲人獨處著,獨處並一定就是喜歡孤獨,而是周圍沒有了知己的同類人罷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句話即是文章的主線,這是丁元英思想的概括,這句話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似乎是超越了兩者。
王志文的演技那是毋庸置疑的,活靈活現的商業天才映入眼帘,女主是左小青飾演的芮小丹,還有在古城結識的音樂發燒友,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十分鮮活,突出人物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
《天道》這部劇在取材方面也是別有用心的,現實取材,劇中不只出現了普通話,還有各地的方言,陝西方言、山東農村方言、濃鬱的四川方言還出現了洋文德語。
劇中的場景設置也是別出一裁,融合了各地的鄉土文化,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其中有傳統的老北京的情懷、還有古城那清靜無為的淡然、還有王廟村,與北京的繁華形成鮮明的對比,是那麼的淳樸自然,其中還呈現了歐洲的古典文化。
所以說,這部劇不論是語言上、場景上還是人物的演繹上都是屈指可數的經典作品。
劇中提到了關於文化屬性,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文化那是任何一個國家無可匹敵的。
「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他積澱的時間長短而是看他與客觀規律的距離。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是燦爛。這個沒問題。但是,傳統和習俗得過過客觀規律的篩子。」
《天道》中的這段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千世界中,芸芸眾生,都始終圍繞著規律而生存,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已經不再適用,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動態即常態。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適者生存」仍然存在,本質沒有變,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和發展。複雜的人心乃是天道的一部分,天道即人道。活著就是在不斷地散發人性的光輝。
天道:真正厲害的人,都學會了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選對路比走得遠更重要
舉個簡單的例子,走路跑步誰都會,能跑是一種能力,但關鍵是向哪個方向跑,這更是一種能力,能否看清局勢,選對路子,這才是王道。
很多人都是選錯了方向,跑得越遠,白跑,離成功便越遠,背道而馳。但知道方向的人壓根不用跑,慢悠悠溜達都比別人先到達。
劇中的丁元英就是摸清了路子,找到了樂聖公司的突破口就在於公司的文化管理層面,所以才能夠步步為營,最終成功地擠進了音響行業,後來者居上。
他眼光異於常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本質,天道就是指人的內在修為,內在修為決定一個人的境界。
比起《天道》這個名字,或許《遙遠的救世主》小說的名字更能表達出真實含義,更為貼切一些,我們都是無神論者,世界上哪有什麼救世主 ,能救我們的只有自己,自救者天助,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眼界,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夠走得更長遠,這才是所謂的天道。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高人」智慧,學習更多丁元英的經商技巧,思維方式,那麼除了看《天道》,一定也不要錯過這本《天道》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雖然電視劇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的,但是電視劇為了劇情效果的戲劇性對於小說中的很多內容都進行了刪減,小說中的很多智慧都沒有辦法展現出來,只有讀一讀小說,才能更完整的領悟作者傳達給我們的深刻道理。
比如:丁元英去五臺山跟智玄大師論道,丁元英跟韓楚風在酒店喝酒討論「文化屬性」等等,電視劇中都是一帶而過,想要完整的了解他們的對話,就需要大家去看看原著小說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除了這本《遙遠的救世主》,還有作者的另外兩部經典著作《背叛》跟《天幕紅塵》。
豆豆這三本最經典的作品被讀者成為「豆豆三部曲」,是了解作者豆豆智慧的必讀書目,這三本書風格十分相似,其中都是滿滿的商戰中決勝的秘籍,都是作者滿滿的智慧。
尤其是經商或者自己創業的人,《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關於應對商戰的技巧一定會對大家的事業有所幫助,丁元英的出世法則也能夠帶給大家新的思考。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