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最好的例子就是南宋和蒙古

2020-12-21 蜀山筆俠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中國有句古話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說的就是讀再多的書,都不如實幹,理論聯繫實際才能體現讀書的價值。就像學醫一樣,你把病理研究得再透徹,不經歷臨床,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又如何應對呢?

所以,實踐才是讀書的目的,只讀書,不實踐,書就白讀了。

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典型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案例,希望大家看完後有所感悟。這2個案例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兩個政權:南宋和蒙古。

1、南宋

宋朝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朝代,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曾說過: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以宋朝人一股腦地扎堆在書本的海洋裡,創造了輝煌的大宋文明。這是一個「讀萬卷書」典型的成功案例。

接著再來看一個極端的反例。

2、蒙古

蒙古正和大宋相反,他們發源於寒冷偏僻的黑龍江上遊流域,他們在無數次大災大難中倖存下來。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也不想在這方面花太大的精力。但他們活得很現實,放羊牧馬,走鷹逐獵,他們深刻知道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活下來是他們唯一的目的,只有強者才配擁有一切。

可以說:蒙古的路子和大宋完全相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粗放的族群,卻取得了比宋朝更偉大的成就(軍事方面),至少,他們在和宋朝的直接對話中勝出。

這一現象又怎麼解釋呢?這是讀書和走路的一次大碰撞。

先前,契丹人跟著宋朝學文化的時候,契丹人被女真人幹掉了;當女真人也跟著宋朝學文化的時候,女真人又被蒙古人幹掉了。蒙古人呢?

蒙古人也學習大宋的文化,但他們更信奉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行萬裡路」。

蒙古在進攻西夏金朝的時候,並沒有一味地學習他們的文化,而是將目光盯向了風格迥異的西方。

對於未知世界,蒙古總是喜歡探索,他們也習慣用試探的方式去敲開別人的大門,花剌子模、欽察草原、基輔羅斯、馬扎兒、木剌夷、黑衣大食……

當他們在亞歐大陸上來回奔波上萬公裡後,他們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絲綢之路原來如此神奇,它可以為你帶來無盡的財富,現在,它竟成了我們的私家馬路!

事實確是如此,阿拉伯人波斯人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們串聯著東、西方兩大文明,再加上他們的自生文明,讓這一土地充滿傳奇。然而,如果蒙古只愛讀書、不愛走路,他們又怎會和這裡產生聯繫呢?又何來後來的蒙古帝國呢?

當愛讀書的南宋和愛走路的蒙古狹路相逢的時候,結局會怎樣呢?

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沒想到,到了明朝,他們又變成了只愛讀書的人,海禁和閉關鎖國讓大明在西方的大航海時代面前不堪一擊。

回到主題:

讀書,方法也;實踐,過程也;生活,目的也。

這是筆俠的感悟,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為生活服務的,離開了生活,其它任何東西都變得沒有意義。最後再送大家4句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貴人相助,

貴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 翼天文旅集團|「夢裡老家·跟著朱子去研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旅行是學校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學在天地間」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開闊視野朱子大課堂朱熹,南宋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學子們在朱熹的畫像前,高聲齊頌《朱子家訓》。「君之所貴者,仁也……」,寥寥數百字,卻全面闡述了「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準則。一代鴻儒的諄諄教導,不可不聽,不可不學,不可不用。
  • 美國女博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她續填李白的詞,蘊含東方古典美
    美國女博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她續填李白的詞,蘊含東方古典美 當她走到寧夏中衛沙坡頭時 看見眼前無盡的沙漠 心中想念著遙遠的故鄉 於是靈感湧動 結合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創作了一首歌 這位有著一顆「中國心」的才女就是克麗絲叮
  • 寫給那些只想自己行萬裡路,卻一定要孩子讀萬卷書的父母們。
    花季婦女心下惶恐:對呀,我就是來看熱鬧的呀。回望四周,努力需找自己的孩子和豬隊友,想看看他們是不是在認真「學習」中,發現不遠處,這兩個鋼鐵直男正在體驗VR設備,笑得「花枝亂顫」,花季婦女放心了。拋開那篇文章本身的爭議不談,帶著孩子見世面,也許是大多數中國父母旅行目的之一吧,因為父母們堅信:行萬裡路破萬卷書。
  • 讀萬卷書,鋪就人生之路
    讀萬卷書 鋪就人生之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中國古人修身的兩條基本途徑。晉代著名史學家陳壽曾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萬卷樓」。此後,歷代以「萬卷」命名的書齋有數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陳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項篤壽、楊儀、範欽等;清代有孫承澤、黃彭年等。可見,「讀萬卷書」的理想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讀「萬卷書」不僅是古人的理想,當我們懂得了讀書的意義,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博覽群書的願望。
  • 海澱外國語教育集團國際學校小學副校長許昂: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海澱外國語教育集團國際學校小學副校長許昂圍繞國際化人才培養和海外小學階段目標的定位與養成方面闡述了自己觀點。多年陪伴學生留學在外的經歷,讓這名年輕校長有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感悟。海澱外國語教育集團國際學校小學副校長許昂「我們希望孩子們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的知識結構、世界公民道德修養和紮實中國文化基礎。」
  • 育兒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陪孩子騎遍國內四大淡水湖
    騎行對於這對父子來說,既有身體方面的磨練,也有意志品質的培養,更有旅程當中對生活的感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說這是自己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在很多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時候,方家珉已經和爸爸方文廣站在了環太湖400多公裡的騎行道上。6歲的孩子,環太湖400多公裡,到底能不能堅持下來?方文廣說其實當時自己心裡也沒底,不知道那個決定是對是錯,畢竟孩子還那麼小。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必勝客攜手經心書院 打造溫馨親子閱讀空間
    伴著咖啡和比薩的香氣,讓周末的家庭出行變的更輕鬆,更有意義,也更具質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雙節來臨湖北風光「先睹為快」揭牌當天,必勝客「悅讀食光」便迎來首批親子閱讀的家長和孩子們,來自咿吖語言藝術中心的小朋友們和兒童閱讀推廣教師彭志輝,在必勝客開展了一場有趣的親子閱讀分享會
  • 重要的不是帶孩子從小「行萬裡路」,而是投入這份心思 | 今日話題
    2、「行萬裡路」更多是培養眼界與心性,「行得多,識得廣」,更能明白奮鬥的方向和意義。3、在孩子身上投入心思,不管是否遂人願,但帶著這份願望、這份心思和努力出發,無疑會更容易達致理想的結果。文 | 丁陽近日,一對父母帶著5歲孩子環遊世界的故事,火爆了朋友圈。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做生活中一位有思想的舞者!
    行萬裡路是身體的鍛鍊,讀萬卷書是心靈的旅程。知行合一,才能領略文化帶來的愉悅。如果不讀書,不走出家門那麼,你和自然美景之間永遠隔著屏幕。要知道眼界決定了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大小。領略過世間萬物的多彩之後,我們才能更好地領悟蘇軾「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才會震撼於「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景。
  • 書應該這樣讀?這些讀書印上刻下的名句給你答案
    作者:博文讀書印和藏書印不完全相同,前者更多趣味,後者多見記事,皆能怡情銘志。曾經有一段時間,出現了一個「怪問題」,書法家要不要讀書?聽起來頗像回事。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讀書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歸結到一句話,對於書家來說,必須從「要讀書」到「要書讀」的轉變。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但光有勤奮還遠遠不夠,要有方法。古代聖賢總結出各種讀書方法。但共同的一點是,必須用心,否則就是讀死書、死讀書。用心就能找到快樂。古人刻「讀書樂」印。通常見到的評價是讀書很苦,謂之「苦讀」。是苦是樂,唯有自知。
  • 語文就是品、讀、行!沉澱六年,樂學品讀行語文體系升級發布
    語文就是品、讀、行!沉澱六年,樂學品讀行語文體系升級發布金羊網  作者:  2020-11-25 「語文就是品、讀、行!
  • 吳良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謀萬家居
    吳先生認識到人居在中國城鎮化中的核心地位,建立了人居環境科學;以有序空間和宜居環境為目標,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人居環境建設原則、層次和系統,以及面向複雜問題、建立科學共同體、形成共同綱領的技術路線;突破了原有專業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環境為核心的規劃設計方法和實踐模式。這一理論為中國城鄉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 《朗讀者》第三季風格變了,不僅帶你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
    《朗讀者》第三季改變以往模式,以"一個人,一段文"轉換為"讀天地人心",從單向傳播轉換為雙向互動,讓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可供觀照的讀本,讓人人都可以成為朗讀者。"漫漫人生路,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坎坷,讀一本好書,就好比擦亮一根火柴,它會在你困頓疲憊的時候,照亮你腳下的路。"
  • 「行萬裡路」,尋找怡然自得的感覺—丁頭和他的揚州銀友背包客們
    而在你出行旅遊時,你會常常會看到一些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們雖然身手不再那麼矯健,但依然陶醉其中、怡然自得,這就是銀髮「背包客」。在揚州,沉寂了幾個月的一群熱愛旅遊的老人,又開始出行了。足跡丁壽和如今已經79歲了,組建翠崗背包客聯盟6年多來,他和他團隊的足跡遍布江蘇、安徽、河南、福建、山東、陝西等省份。
  • 眼中有詩,把內心的生命交給閱讀的三大星座,閒暇時間,與書相伴
    摩羯座:書中的謀略為己所用摩羯座看書可能就不會像天秤座那樣單純追求詩意的情懷了,眼中有詩這件事摩羯座可能更願意變成眼中有事,他們看得書以史書,策略和邏輯類書籍為主,偶爾可能想調節一下,但也絕不會是一些小兒科的小說笑話之類的,摩羯座很大可能會搜羅一本算命先生之類的書研習起來,順便學習學習怎麼識人。
  • 蒙古南宋談判,蒙古:一座城換你1000口鐵鍋,南宋:賠本買賣,不幹
    文\熊貓哥13世紀的蒙古人無敵於世界,除了向西打到歐洲,在整個亞洲,除了南宋和日本(島國,蒙古沒海軍)都成了蒙古人的地盤,但蒙古在南宋的山城下吃了虧,幾十年都攻不下來。雙方也是打打停停,時時坐下來談判,南宋通常是賠錢的一方。
  • 蒙古大軍壓境,南宋小兵慌忙拋出一顆石子,卻讓世界免受一場災難
    面積達到三千多萬平方公裡。蒙哥在位時,蒙古大軍的鐵蹄向西正要佔領敘利亞,進攻埃及,打算進入非洲。向東正在攻打南宋,向北已經幾乎佔領了所有領土。人類歷史上的帝國,從未如此強大! 就在蒙古鐵騎踏遍天下之際,南宋戰場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人,率領不到五千的士兵,面對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氣定神閒地對抗了7個多月,殺死了蒙古大汗蒙哥,悄然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腳步。
  • 蒙古與南宋的一場小戰役,為何會讓非洲人和歐洲人都「彈冠相慶」
    釣魚城更因蒙古和宋朝之間的對峙而流傳百世。 南宋,一個漢人政權,卻依舊沉浸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溫柔富貴鄉中,享受偏安所帶來的快樂。南宋,開始成為了蒙古政權中的一塊肥肉,遲早都要把它吃進肚子裡。南宋曾經聯合蒙古滅掉了金國,不過,蒙古人並未感恩,反而因為南宋暴露了自己的弱勢,讓蒙古有了可乘之機。天府之國的川蜀大地成為了主戰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