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哪個人不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犯了錯不能誠惶誠恐,更不要逃避、掩蓋、推諉。領導更關注的,是你如何對待錯誤,是否能夠在錯誤中獲得學習和成長。
如果處理得當,領導會看到你勇於承擔、深刻思考、做事幹練的職業素質,從此對你刮目相看。壞事沒準兒會變成好事。
一、陳述事實
假設你和領導去外地參加一個重要項目的投標。按照事前分工,你負責攜帶所有的投標文件。
在投標前一天,你們乘飛機趕到客戶所在的城市。在賓館裡整理文件的時候,你突然發現一套重要的技術文件落在公司裡了!這時你該怎麼辦?你會慌慌張張地跑到領導面前說「大事不好」嗎?
在職場上不論發生任何情況,都要保持鎮定。
首先,遇事不慌、沉著冷靜是良好職業素養的表現。其次,領導們經驗豐富——你認為天塌下來的事情,在領導看來可能是小事一樁;你認為無所謂的事,在領導那裡反而可能性質嚴重。因此,不要以你的判斷為標準。
當然,你也不能貿然採取行動。
如果你擅自行動,結果因為自己能力、資源有限導致局面無法收拾,這時再向領導匯報,就可能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退一步講,就算你自己偷偷把事情解決了,領導一旦事後得知,也可能認為你故意隱瞞情況,從此對你失去信任。
你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找到領導,原原本本地向他描述事實:「領導,我剛剛發現了一個情況。關於技術方案介紹的一套文件,我不小心落在公司裡了。」
在這個環節中,你只需要向領導呈現事實。如果領導不問,這個時候你不需要急於解釋原因。#社會#
二、 採取行動
有人匯報情況後會馬上忙不迭地道歉:「都是我的錯,我沒做好……」領導現在最需要的是你的道歉嗎?肯定不是。領導最關注的是——這事如何解決!
當下最重要的不是道歉,也不是問責,而是採取行動糾正錯誤,將損失降到最低。你可以說:
「我知道有一種快遞,如果現在寄出,明早應該可以送到。咱們投標是在下午,應該趕得上。實在不行的話,就得請人坐飛機送來了。我查了一下,今天下午六點有一個航班,馬上動身還來得及。為保險起見,我傾向於坐飛機送過來。這次責任在我,我來承擔所有費用。」
出了問題不能問領導:「您看怎麼辦?」如果你只是提出問題而沒有提供解決方案,就等於把難題推給領導了。
三、 承認錯誤
在問題解決之後,你就需要真誠地向領導道歉了。美國有一位道歉學專家指出,真誠的道歉需要包含四個要素:承認錯誤、面對後果、反省根源,以及承諾行動。
1.承認錯誤
你需要坦承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例如:「我走之前沒有認真檢查文件。」承認錯誤不能夾帶附加條件,像是:「我犯了錯,那是因為……」「我是犯了錯,可那不是我本意……」這不是道歉,更像是披上道歉偽裝的自我辯護。
2.面對後果。
你需要承認自己給對方帶來了傷害,例如:「我的失誤給投標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佔用了同事們的時間和精力。」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有些人為了逃避責任,對造成的後果避而不談或者輕描淡寫,這對被傷害的一方是極不尊重的。
3.反省根源
反省不是自我譴責。你需要反思:究竟是怎樣的思維慣性或行為模式導致了這樣的後果,例如:「我沒有遵守工作流程」「我這人做事總是馬馬虎虎的」。只有深刻反省自己的固有模式,日後才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轍。
4.承諾行動
最後,你需要做出承諾:今後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採取哪些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真正的智慧在於「不貳過」——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高手們會立即採取行動,通過每天的訓練改變思維方法和行為模式,從而建立新的行為習慣。
四、 接受處置
犯了錯,就要對領導的處置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你不能指望領導像父母那樣無條件地包容你——有的領導態度會很嚴厲,有的領導說話可能會很難聽。高情商的下屬在面對領導的批評時,會善於將領導的情緒和意圖剝離開。他們會以真誠的態度回應領導的批評:「謝謝領導的批評,我會深刻總結這次的教訓,好好領會您的指正意見,感謝領導的栽培!」
在面對領導批評時,要善於將領導的情緒和意圖剝離開,以真誠的態度回應領導的批評。在職場上犯了錯不可怕。犯了錯如果能夠坦率承認、深刻反省並積極改正,領導就會認為你是個「可造之材」,因而給你更多證明自己的機會。
朋友們有碰到被領導批評的情況有其他做法麼,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