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營養全解讀 附營養餐推薦

2022-01-16 寶寶健康提醒

  兒童營養全解讀

  什麼是兒童營養

  兒童營養與健康是每一位孩子家長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從3歲起,寶寶踏上成長新階段,各方面機能進入快速成長期,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高於成人,科學合理的營養不僅有益於他們的生長發育,對寶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將為他們日後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發育必備營養

  1)熱量:兒童的身體表面積較大,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所以基礎代謝速度十分快,加之嬰兒又必須合成較多的身體組織成分以供其快速生長,所以所需熱量是較多的。出生時每千克體重約需25大卡熱量。

  2)蛋白質:每千克體重所需的蛋白質1.8~2.4克,主要用於提供兒童建造新生組織與組織量的需求。

  3)脂肪:脂肪的作用除了提供相當量的熱量之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以提供兒童生長發育之需以及維持皮膚的健康。DHA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之一,作為一種必需脂肪酸,它對孩子增強記憶與思維、頭腦開發等作用尤為顯著,還有改善視力的作用。

  4)維生素:一般維生素兒童均能夠從日常食物或其他營養劑之補充獲得。像VA能幫助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強壯骨骼;VD可以促進鈣磷的吸收,有助於骨骼和牙齒健康。

  5)礦物質:出生4個月後的嬰兒,因為體內預先貯存的鐵質已經被身體所利用,必須適當添加鐵質營養劑,以滿足體內對鐵質的需要。而鈣能促進身體的成長與骨骼發育。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學齡前兒童對水的需要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運轉和排洩,都離不開水;水還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水還能調節體溫,並能止渴。體內的水量隨年齡、性別、胖瘦的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小,體內含水量越多;脂肪組織越多,含水量越少,所以,肥胖者體內含水量相對較少。

  水的需要量主要取決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和熱量的需要。此外,溫度的變化、人的活動量和食物的性質,也影響水的需要量。學齡前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對水的需要量為90~100毫升。腹瀉、嘔吐時排水量增多,對水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多。

  體內水的供給來源有3個:一是飲入的液體量;二是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三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時產生的水。體內水的排出有3個途徑:一是通過腎臟排出;二是通過皮膚和肺排出;三是通過腸道排出。兒童每天水的周轉比成人快,有利於排出體內的代謝物;但對缺水的耐受力較差,比成人容易發生水平衡失調。當水的攝入量不足時,則可發生脫水現象;反之,當攝入的液量過多,則又可能發生水腫。

  學齡前兒童對熱能的需要

  熱能是維持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它來自食物中的產熱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產生熱能。蛋白質每克產生17千焦(4千卡)熱能,脂肪每克產熱38千焦(9千卡),碳水化合物每克產熱17千焦(4千卡)。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熱能主要用於維持基礎代謝、生長發育、活動等方面的需要。所謂基礎代謝是指兒童在安靜的狀態下維持體溫、肌張力、心跳、呼吸、血壓、器官活動、腺體分泌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量。由於兒童基礎代謝率比成人高,所需熱能也相對較多。兒童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熱能。一般來說,每增加1克體重,需要攝入19.98千焦(4.78千卡)的熱能。如果膳食熱能供給不足,兒童的生長發育就會遲緩,甚至停頓。同時,兒童活動越劇烈,持續時間越長,所消耗的熱能也就越多。

  學齡前兒童平均每日每千克需要418千焦(100千卡)熱能,所需熱能由三大營養素提供。這三種營養素的適宜比例為: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5%~35%,碳水化合物佔50%~60%。

  熱能供給不足,可使兒童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熱能供給過多,又可能導致兒童肥胖症的發生。

  學齡前兒童對蛋白質的需要

  蛋白質由多種胺基酸組成,它是構成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要的物質。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蛋白質的供給特別重要。每天應供給足量的蛋白質,一般每天需45~55克。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其熱量需要量每日約為6688千焦(1600千卡),則蛋白質的供熱量最好能達到每日836千焦(200千卡)。

  除了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數量以外,還應儘量使膳食蛋白質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和比例適合兒童的需要,這就是說還要注意孩子飲食中蛋白質的質量。這就要求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類蛋白質的量要佔蛋白質總攝入量的1/2。可從鮮奶、雞蛋、肉、魚、大豆製品等食物中攝取。其餘所需的1/2蛋白質可由穀類食物提供,如從糧食中獲得。

  學齡前兒童對脂肪的需要

  脂肪是一種富含熱量的營養素。它主要供給機體熱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構成人體各臟器、組織的細胞膜。儲存在體內的脂肪還能防止體熱散失及保護內臟不受損害。

  體內脂肪由食物內脂肪供給或由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轉化而來。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需要的熱能相對高於成人。膳食中供給足量的脂肪,可縮小食物的體積,減輕胃腸負擔。如果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都將過分增加胃腸負擔,甚至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膳食中脂肪缺乏,兒童往往體重不增、食慾差、易感染、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病;但熱能攝入過多,特別是飽和和脂肪酸攝入過多,體內脂肪儲存就要增加,就會造成肥胖。日後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兇險性就會增加。

  脂肪來源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植物油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熔點低,常溫下不凝固,容易消化吸收。動物油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含膽固醇較高。

  學齡前兒童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是供給機體熱能量經濟的營養素,也是體內一些重要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它還參與幫助脂肪完成氧化,防止蛋白質損失;神經組織只能依靠碳水化合物供能,碳水化合物對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有特殊作用。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導致熱能攝入不足,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機體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導致熱能攝入過多,則造成脂肪積聚過多而肥胖。

  許多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糧穀類、薯類、雜豆類(除大豆外的其他豆類)等,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無機鹽、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因此,在安排兒童膳食時,應注意選用穀類、薯類和雜豆類食品。這樣,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能補充其他營養素。

  學齡前兒童對維生素的需要

  維生素是人體內含量很少的一類低分子有機物質。它不能提供熱能,一般也不作為機體構成成分,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依靠食物來提供。專為兒童設計的配方牛奶中也常含有多種維生素。

  1、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和魚類的肝臟、脂肪、乳汁及蛋黃內。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菠菜、杏、柿子等含胡蘿蔔素較多,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化合物,耐熱、耐酸、耐鹼,不溶於水,在油脂內穩定,故受一般烹飪過程的影響小。

  維生素A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保護上皮組織,防止眼結膜、口腔、鼻咽及呼吸道的乾燥損害,有間接增加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還可維持正常視力,防止夜盲症的發生。但過多服用維生素A製劑可造成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2、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中。植物中的麥角固醇及人體皮膚、脂肪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通過暴露於陽光下的紫外線作用,可形成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調節鈣、磷代謝,幫助鈣的吸收,促進鈣沉著於新骨形成部位。兒童如果缺乏維生素D,容易發生佝僂症及手足抽搐症。

  學齡前兒童維生素D的需要可由食物提供,通過戶外陽光照射,也可產生維生素D。為了預防維生素D缺乏,應讓孩子多曬太陽。

  3、維生素B1

  維生素B1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缺乏維生素B1時,兒童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神經炎、腳氣病(皮膚感覺過敏或遲鈍、肌肉運動功能減退、心慌氣短、全身水腫或急性心力衰竭)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1。穀物的胚和糠麩、酵母、硬果、豆類、瘦肉等,都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尤其是糧食的表皮含維生素B1豐富。

  4、維生素B2

  維生素B2對胺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氧化過程及熱能代謝極為重要。缺乏維生素B2時兒童生長發育受阻,易患皮膚病、口角炎、唇炎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B2可從動物肝臟、奶類、蛋黃、綠葉蔬菜中獲取。

  5、維生素B6

  維生素B6對於維持細胞免疫功能,調節大腦興奮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可從肉、魚、奶類、蛋黃、酵母、動物肝臟、全谷、豆類、花生等食物攝入。

  6、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氧化還原能力,參與多種生物效應。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牙質發育良等。維生素C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攝取。

  此外,學齡前兒童對鈣、鐵、鋅、碘等也有程度不同的需要,在飲食營養中應予重視。含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大豆製品、海帶、芝麻醬、綠葉菜等。

  影響兒童營養吸收的因素

  

  1)寄生蟲

  寄生蟲會把孩子需要的營養奪走,造成營養不良。預防寄生蟲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衛生。平時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餐具要經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淨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

  偏食和挑食會使孩子得不到豐富和均衡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糾正的方法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

  3)鉛汙染

  飯前洗手。如果本地是鉛汙染嚴重地區,懷疑孩子有鉛接觸,應及時找醫生,進行規則的治療。使用金屬硫蛋白(MT)可有效防治鉛中毒。

  4)不良情緒

  因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從而使營養受損。家長應注意在吃飯前後不要訓斥孩子,為進餐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氛圍。

  5)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起居、進餐無規律、不定時,暴飲暴食等。糾正的重點在於首先家長應以身作則,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其次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兒童營養不良的危害

  1)營養不良初期,身高並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骨骼生長減慢,身高亦低於正常。輕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無食慾,腹瀉、便秘交替。合併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時,可有凹陷性浮腫、皮膚發亮,嚴重時可破潰、感染形成慢性潰瘍。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

  2)由於營養不良的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如反覆呼吸道感染、鵝口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嬰兒腹瀉常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營養不良可並發自發性低血糖,患兒可突然表現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

  

  兒童營養過剩的危害

  1)體重超標。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肥胖病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症、痛風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2)營養過剩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性早熟可能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盲目進補、過量攝入激素有關。在生理上,可能會導致兒童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最終身高;在行為上,由於兒童的心理髮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過早發育和性意識的過早覺醒,將導致兒童不具備相應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會出現早戀、早婚、早孕,男孩則可能出現性攻擊、性犯罪等。

  3)導致兒童齲齒率的上升。兒童進食的多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狀食物,營養物質在乳牙邊積累,變成了齲齒的溫床。

  4)對兒童心理的發展具有消極的影響。肥胖兒童經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對象,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容易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孤獨、自我封閉、逃避社交,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兒童營養的飲食搭配

  1)選料科學,針對性強。

  幼兒食材的選料必須以易咀嚼、易消化、性能平和為標準。3-6歲的寶寶腸胃嬌嫩,需要媽媽巧妙地安排每日均衡膳食。

  2)配料巧妙,營養平衡。

  3-6歲階段,是寶寶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較高。

  a.主副食之間、葷素之間的科學組合;

  b.顏色搭配,如五彩蝦仁、彩色豆腐等菜餚可通過漂亮的顏色激起幼兒的食慾。

  3)切配合理,刀法實用。

  4)味型平和,烹法多樣。

  5)一菜多做,時新時變。

  6)清潔衛生,拒絕汙染。

  幼兒免疫力差、抵抗力弱,烹調菜餚時應把安全衛生放在第一位。如肉類熟食必須先蒸後吃,時令蔬菜忌生吃,及時消毒清潔操作間、烹飪器具。

  兒童營養的補充誤區

  誤區1:牛奶+雞蛋的早餐方式實際上早餐如果沒有穀類食品,如饅頭、麵條、稀飯等,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另外,孩子喝完牛奶後,最好喝少量水清潔口腔。

  誤區2:多給孩子吃鈣片補鈣專家認為,嬰幼兒體內並不缺鈣,而是缺乏促使鈣被人體吸收的維生素D。與其花高價買鈣片,倒不如進行食補,或是買少量魚肝油滴劑直接滴入孩子口中。

  誤區3:寶寶營養全靠"湯"無論什麼湯,湯中的營養都比不上肉類本身。湯雖味鮮,但只含少量蛋白質分解出的胺基酸、脂肪和很少的維生素、礦物質。

  誤區4:豆製品是蔬菜實際上,豆製品可看作葷菜,如果孩子光吃肉末豆腐,就會缺乏蔬菜類所含的營養。

  誤區5:大便乾燥只需吃香蕉吃這些並不完全管用,最重要的是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要相對固定。

  誤區6:內臟等於肝臟動物內臟對孩子的發育大有裨益,很多家長拼命給孩子吃肝臟,以為這樣就行了。實際上,動物內臟還包括心、肺、腰,而肝臟內經常存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因此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吃些其他動物內臟。

  誤區7:蔬菜削皮吃有營養其實蔬菜連皮煮湯很有營養,如帶皮煮的蘿蔔湯、絲瓜湯。另外,菜葉比菜梗有營養,比如煮青菜湯就很有營養。

  誤區8:吃高蛋白就會營養好小兒的腎臟尚嬌嫩,如果天天攝入"高蛋白",天長日久,難免不堪重負。"高蛋白"不等於營養好,營養好是指膳食合理,多樣、平衡、適量。

  誤區9:多吃水果可以不吃青菜從膳食的合理結構上看,水果和蔬菜不宜互代。水果果肉細膩,利於消化,可以補充水分、果糖和維生素C,但含無機鹽少,含糖多,吃多了飽人;蔬菜粗纖維含量多,利於腸蠕動不易引起便秘,而且無機鹽含量高,是含鈣、鐵等食物的來源。

  誤區10:幼兒不喜歡吃肉其實孩子不喜歡吃的是那種難以咀嚼的肉類,像雞肉、牛肉、羊肉,而偏愛吃那種易咀嚼的肉類,如牛蛙、蝦仁、黃蟮。父母可在烹飪方法上加以改善,避免孩子挑食。

  兒童營養食譜推薦

  

  1、湯麵:

  原料:熟麵條--1/2小碗,黃瓜--1/8個,醬油--若干

  製法:(1)將黃瓜切成細絲。

  (2)清湯煮沸後放少量鹽調味。

  (3)將煮好的麵條和黃瓜盛入碗裡,潑上(2)。

  2、菠菜小銀魚面:

  原料:麵條一小碗、菠菜一把、雞蛋一個、小銀魚適量

  製法:(1)先將麵條和菠菜切(長度約2~3釐米)。

  (2)將麵條段、菠菜段及小銀魚一同以中火煮沸

  (3)雞蛋打勻,加入沸騰的鍋中,再煮5分鐘至麵條變爛。

  3、線魚炒飯:

  原料:米飯--1/4碗,線魚(罐頭)--1/5盒,胡蘿蔔、捲心菜、洋蔥--若干,黃油--若干

  製法:(1)將胡蘿蔔、捲心菜、洋蔥用開水焯一下後切碎。

  (2)在鍋裡塗好黃油,放入(1)和線魚炒制。

  (3)蔬菜炒制一定程度後加米飯及清湯。

  (4)關火燜2-3分鐘。

  4、南瓜拌飯:

  原料:(準備)南瓜1片,米50克,白菜葉1片,食鹽、食油和高湯各適量。

  製作:(1)南瓜去皮後,取一小片切成碎粒。

  (2)白米洗淨,加湯泡後,放在電飯煲內,待水沸後,加入南瓜粒、白菜葉煮至米、瓜糜爛,略加油、鹽調味即成。

  特點:熟爛略有鹹味,很適合寶寶吃。南瓜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蛋白質,有驅除蛔蟲、絛蟲之功效。本品適合6-9個月以上嬰兒食

  5、花色飯:

  原料:大米、西式火腿、胡蘿蔔、雞蛋、豌豆等。

  製作:(1)將西式火腿、胡蘿蔔切成丁,雞蛋打散調味蒸熟後切成丁。大米煮成飯。

  (2)胡蘿蔔丁、豌豆粒下油鍋炒熟。加入西式火腿丁、雞蛋丁略炒。

  (3)倒入米飯,放少許鹽、味精調味拌勻即可食用。

  也可用洋蔥、蘑菇、青豆、胡蘿蔔、西式火腿、雞蛋等炒成西式炒飯;用蝦仁、鮮貝、豌豆等炒成海鮮飯。

  6、甘薯飯:

  原料:甘薯-30g吻仔魚-1/2大匙綠色蔬菜-少許飯-2/3碗水-2-3大匙

  製法:(1)甘薯去皮切成0.5cm方塊,浸水後用保鮮膜包起來加1大匙水。以微波爐加熱約1分鐘。

  (2)吻仔魚用熱水燙過。

  (3)將飯倒入小鍋中,再將水、處理過的甘薯、吻仔魚及綠色蔬菜放入小鍋一起煮熟即可。

  7、餛飩:

  原料:豬肉--20克,幹香菇--1個,餛飩皮--2片,肉湯--2杯,韭菜、醬油--若干

  製法:(1)將豬肉精肉切碎,泡開的香菇、韭菜除去水份切碎,拌在一起做餡。

  (2)用餛飩皮包好,放在肉湯裡煮,並用醬油調味。

  (3)煮熟之後取出,冷卻並切成小塊。

  8、花菜蝦仁粥:

  材料:

  白米1杯

  花菜1朵(約150克)

  豬肉90克

  蝦仁90克

  牡蠣90克

  芹菜1棵

  蔥2支

  色拉油3大匙清水8杯

  醬油、味精、鹽、黑胡椒少許

  製法:

  1.將白米、蝦仁、豬肉、牡蠣、芹菜、蔥、花菜洗淨備用

  2.把花菜削成花朵狀,豬肉切絲,芹菜,蔥各切碎備用。

  3.將色拉油熱鍋後,加入蔥花,豬肉爆香,然後滴入少許醬油炒入味。

  4.將白米下鍋,輕炒數下

  5.加入8杯清水於鍋中,待米煮約7分鐘後,把花菜,牡蠣,蝦仁置入鍋內

  6.加入鹽、味精、黑胡椒粉及芹菜花即成。

  9、蝦仁丸子湯麵

  特點:含豐富蛋白質。

  主料:黃瓜1/4根、蝦仁4隻、肉餡1勺、姜1片、蕎麥麵25克。

  輔料:鹽、澱粉。

  作法:

  1、將蝦仁清洗乾淨,加少許料酒和鹽攪拌均勻後再用水衝洗。

  2、將蝦仁剁碎,加適量的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成泥狀,再用手抓成小球型。

  3、在肉餡中也加入適量的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拌成泥狀,抓成球型待用。

  4、將蕎麥麵煮熟在碗中備用。

  5、將蝦球、肉餡球、黑木耳、黃瓜片、薑片一起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加少量鹽調味。

  6、將湯和菜料放入面碗中即可。

  適合月齡:4~6歲

  

  兒童營養早餐推薦

  

  套餐一:青菜火腿蛋餅+餅乾酸奶+蘋果

  組成:青菜火腿蛋餅1個,餅乾酸奶1杯,蘋果半個。

  製作方法:

  1.將雞蛋打散,加入麵粉、切碎的青菜末(青菜最好用葉的部分,這樣會比較軟)和火腿末,少許鹽,攪拌均勻。

  2.鍋燒熱,加少許油,把以上材料攤成餅,煎至兩面金黃即成。

  3.餅乾切小丁,與酸奶攪拌即成。

  套餐二:菜肉餛飩+蛋煎麵包+橙子

  組成:菜肉餛飩1碗,蛋煎麵包1片,橙子半個。

  製作方法:

  1.蝦肉、青菜絞成泥,加入姜蔥末、鹽和少許水調勻成餡。

  2.餛飩皮攤平,包入肉餡做成餛飩。

  3.鍋中入水煮開,放入餛飩煮熟,撈出盛入碗中,加湯放入少許紫菜、香菜末、鹽、香油調味,即成。

  4.雞蛋1個打散。

  5.鍋燒熱,放少許油,麵包片沾勻雞蛋液放入鍋內,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套餐三:自家新鮮烘培的土司麵包+荷包蛋+火腿+蔬菜+牛奶

  製作方法:

  1.先把生菜葉子提前洗淨晾乾;

  2.把麵包片放在麵包爐烤兩分鐘;在此兩分鐘內切火腿片,西紅柿片;

  3.接著加油進平底鍋,放入火腿片,文火煎三分鐘;並備好雞蛋打糊;雞蛋加入一湯勺牛奶和一小匙幹澱粉,拌勻;

  4.文火煎雞蛋成餅狀;

  5.分別給土司片抹上奶酪,給生菜葉子和西紅柿片抹上沙拉醬;用筷子把雞蛋餅疊成四等分,把菜與雞蛋用土司加在一起。

  6.和均衡型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一起,一頓營養豐富的英式早餐就完成了!

  7.英式早餐裡面有:麵包,煎培根或煎香腸 煎蛋和一種紅色番茄味汁泡豆子,一般喝牛奶。

關注寶寶健康提醒 讓寶寶少去醫院少生病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論壇 更多經驗分享與交流

相關焦點

  • 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 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多稜鏡)儘快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的頂層設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監管,讓祖國的「花朵」們養料充足、茁壯成長許多國家都將學生營養改善工作視為一項增進公平、縮小社會差距的重要舉措,並逐步將其納入國家政策體系。我國從2011年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年來讓4000萬農村娃有了營養餐,這樣的成就令人欣慰。研究表明,相比在讀階段,學齡前階段特別是3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大腦和智力發育乃至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對一個人的成長更為關鍵。
  • 學齡前兒童發育特徵及營養需求,你知道多少?
    2000年《中國居民食膳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3—6歲學齡前兒童總熱量供給範圍是5439—7113JK/天(1300—1700kcal/天),其中男孩稍高於女孩。詳細見下表2.蛋白質學齡前兒童體重每增加1kg,體內就要合成160g新的蛋白質,以滿足身體細胞、組織增長的需要。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1-18歲女孩、男孩身高標準表,及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膳食表
    1-18歲男孩身高表除去遺傳因素,有三個因素對孩子的身高影響很大:充足的營養、合理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這裡推薦一個運動,跳繩。這項運動對於改善孩子的身高有明顯的作用。
  •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快,繼續飲奶很關鍵!
    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飲奶狀況不容樂觀,從而直接影響其營養攝入和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我們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繼續喝奶,並養成良好的喝奶習慣!學齡前兒童繼續喝奶,有益身體健康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蛋白質和鈣的需要量高,奶類營養成分齊全、易於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很高,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學齡前兒童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 WFP湘西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幼師營養能力提升活動舉行
    紅網時刻湘西8月25日訊(通訊員 黃居正)8月22日至23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湘西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幼兒教師營養能力提升活動在吉首舉行。來自龍山和永順兩縣23所集中供餐幼兒園園長、主管膳食教師、廚師以及州縣項目辦管理人員等,共70餘人參加了活動。營養能力提升活動現場。本次活動特邀WFP中國辦公室項目助理柳靜怡、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唐振闖博士和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營養醫師胡南進行現場輔導。
  • 家有學齡前兒童的看過來,做好這5點,孩子身體倍兒棒!
    最經經常有人私信我,問我如何幫助孩子擁有充足的營養和睡眠,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因為孩子快上一年級了,不提前打好基礎怕將來不好應對學習壓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學齡前的兒童如何做好膳食營養,增進機體健康。
  • 中國營養學會常翠青:乳製品是兒童膳食營養的有益補充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胡可璐)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同時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倡導的「世界牛奶日」。「世界牛奶日」的設立,旨在改善大眾營養狀況,增強人民體質。由新華網、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伊利QQ星共同舉辦的「2020世界牛奶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 學齡期兒童如何補充營養
    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對學齡兒童尤其重要。(2)調節生理功能:蛋白質是構成體內多種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重要成份,參與體理各種生理功能的調節。蛋白質的缺乏會引起營養性水腫,乾瘦性營養不良和兒童免疫力低下。(3)參與神經衝動的傳導及遺傳信息的傳遞(4)供給能量佔總能量10%-15%,6-12歲學齡兒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5)優質蛋白質食物來源:蛋、奶、魚、肉等動物蛋白質以及大豆蛋白質的胺基酸模式與人體胺基酸模式接近。
  • 孩子挑食注意補充營養,優博小象派-膳佳兒童奶粉提供均衡營養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主要表現為吃得少、吃的慢,對吃飯不感興趣、不願意嘗試新的食物、對某種食物有特殊的偏愛,長期下去,孩子營養攝入不足,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身體正常發育甚至成年後的健康,所以家長千萬要重視,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培養對食物的興趣,注意營養均衡補充,可為孩子添加優博小象派-膳佳兒童奶粉。
  • 課堂筆記:主任醫師張立琴談學齡前兒童體格生長發育
    近日,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張立琴教授在一場公益講座上詳細為家長們解答了關於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問題,樂學小編前往現場聆聽並認真做了二十三條筆記,希望這些知識能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 兒童營養餐大全
    二、七歲兒童一日三餐的營養食譜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大米、小米、燕麥、蕎麥、黑豆、赤小豆、大豆及其製品等。  2、肉蛋奶的選擇  豬瘦肉、牛肉、羊肉、豬肝、豬排骨、鯽魚等淡水魚、黃魚等海水魚、牡蠣、蝦、雞蛋、牛奶等。
  • 學齡前兒童3-4歲的發展
    關鍵點學齡前兒童在3-4歲內的發展有很多事情要做。
  • 【兒童營養餐&童趣餐】兔兔咖喱牛肉飯
    淋上我們煮好的咖喱牛肉,一份超級有趣,又有營養的兒童餐就完成啦!一塊錢可以變出9隻貓---萌喵喵荷葉包【甜甜圈萌系餅乾】基礎麵團【卡通戚風】系列1---配方、基礎手法、工具【插畫饅頭】二哈饅頭--有內涵的饅頭(附視頻)【雙面插畫饅頭】豬豬&2019,(超完整版本)【元宵節系列1】小豬豬/招財貓/小企鵝湯圓【造型饅頭】獻給所有的女王 -- 蛋糕饅頭花盒
  • 【科普】學齡前兒童(3至5歲)篇
    在這個成長階段,兒童的視覺對於他們學習技能、獲得經驗與成長至關重要。同時,兒童也將通過日常活動,使他們在嬰兒時期獲得的視覺技能得到更加精細深入的發展,並不斷學會掌握新的視覺技巧。 搭積木、球類活動、繪畫、填色、剪紙以及拼插玩具等兒童活動都有助於提高學齡前兒童所需的視覺能力。這一階段的兒童通過視覺來學習掌握精細動作,完成相應的活動,為他們在學齡期的成長和學習做好準備。
  • 兒童營養300餐——咖喱雞塊飯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今天我又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好吃的兒童餐。好多小朋友都比較喜歡吃咖喱雞塊飯,但是,家長們又很擔心外面的食物不衛生不新鮮。不用緊張,今天自己家也能做香噴噴的咖喱雞飯啦。需要準備的材料:雞胸肉,咖喱,土豆,胡蘿蔔,西南花,食用油。
  • 探究學齡前兒童體驗式玩具創新設計
    文章分析了中國兒童玩具現狀與需求,探討了學齡前兒童玩具體驗式玩具設計的表達形式和設計要素,實踐得出針對城市3~6歲學齡前兒童體驗式玩具創新設計方案。綜觀國內外行業研究的現狀,結合研究當前社會條件下學齡前兒童對玩具的體驗需求,並對目前兒童玩具各要素進行剖析,以體驗為導向的新的設計理念對學齡前兒童玩具進行體驗設計,成為解決當前我國兒童玩具發展現狀的有效手段。
  • 新生兒、嬰幼兒和兒童如何通過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
    (圖2:中國營養學會7-24月齡嬰幼兒平衡膳食寶塔)1-3歲幼兒飲食要點1歲以上寶寶飲食逐漸接近成年人,但要細軟易消化,方便孩子咀嚼。每天5-6餐,保證500ml奶(2~3次),三餐。每餐需要保障約50g左右的肉、蛋、魚蝦等。另外蔬菜每天200g左右,水果150g左右。
  • 學齡前兒童怎麼培養編程思維
    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學編程呢?」我認為即使未來不做程式設計師,面對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時代,孩子們熟悉編程思維,學習一些編程基礎也是非常必須的。針對5、6歲的學齡前兒童我推薦實物編程機器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具象思維階段,通過實物來理解和學習編程,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