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兒童一般指6-12歲,6-12兒童生長發育旺盛,活潑好動,肌肉系統發育特別快,體重每年可以增加2-2.5克,身高每年可以增加4-7.5CM。 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的量相比成人高, 特別是能量、蛋白質,脂類,鈣,鋅,鐵等營養素。膳食結構不合理引起的營養不良,會引發兒童多種疾病:
一, 認識6-12歲兒童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礦物質元素,學會選擇和合理搭配食物,並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
(一)能量由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營養素在人體
代謝中產生
1, 碳水化合物向人體提供的熱能的比例為佔總能量的 55%~65%,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消化產生的葡萄糖被吸收後,一部份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肌糖原是骨胳肌隨時可動用的儲備能源,用來滿足骨胳肌的需要。 肝糖原主要用於維持血糖水平。腦組織消耗的能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 學齡兒
童由於生長需要和正處於學習知識的階段,保證攝取足量的碳水化化合物顯得尤其關鍵.
(1) 能量的食物來源: 糧谷及薯類
(2) 學齡兒童對谷薯類食物的建議攝入量
2,蛋白質是含氮有機化合物, 基本單位是胺基酸。
(1)是機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的重要組成結構.瘦肉組織中,如肌肉、心、肝、腎等器官含 大量蛋白質;骨骼和牙齒中含膠原蛋白和糖蛋白;指(趾)甲含角蛋白;細胞從細胞膜到細胞內的各種結構中均含有蛋白質,約佔細胞去水組織的80%。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對學齡兒童尤其重要。
(2)調節生理功能:蛋白質是構成體內多種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重要成份,參與體理各種生理功能的調節。
催化人體物質代謝的酶蛋白;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調節肌肉收縮肌球蛋白;血液中運送營養物質的運鐵蛋白、載脂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
攜帶、運送氧的血紅蛋白;調節組織滲透壓、維持體液平衡的白蛋白以及人體
分泌的激素等都是蛋白質組成;維持和調節體內的酸鹼平衡及血漿膠體滲透壓調
節生理功能。蛋白質的缺乏會引起營養性水腫,乾瘦性營養不良和兒童免疫力低下。
(3)參與神經衝動的傳導及遺傳信息的傳遞
(4)供給能量佔總能量10%-15%,6-12歲學齡兒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
(5)優質蛋白質食物來源:蛋、奶、魚、肉等動物蛋白質以及大豆蛋白
質的胺基酸模式與人體胺基酸模式接近。
3,脂肪又稱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結合而成。主要分布在腹腔,皮下和肌纖維間溶於有機溶機,不溶於水,可溶解脂溶性維生素。
(1)貯存和提供能量,能量不能及時利用或過多時,就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形成肥胖。平衡膳食可以避免學齡兒童肥胖。
(2)機物組織和生物膜的構成成分。絕大數99%以甘油三酯形式貯存於脂肪組織內。
(3)維持體溫和保護作用。 可維持體溫恆定,冬天保溫,夏天怕熱。對器官有支撐作用,防止器官下垂,保障器官受外力傷害。
(4)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生素A,維生D。 增加機體對碳的吸收。
(5)在烹調中可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增加食慾。
6-12歲兒童每天需要總脂肪是20-30(%E)
(二)礦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人體內含有的 60 多種元素中,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 有 20 多種。體內含量較多的有氫、碳、氧、氮、磷、硫、氯、鈉、鎂、鉀、鈣等,約佔體重的 99.95%。這些生命必需元素中,除碳氫氧氮主要以有機物質形式存在外,其餘各元素均為無機的礦物質,稱為常量元素。每天需要量小於 100mg 的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必須微量元素為鐵、碘、鋅、硒、銅、鉬、鉻、鈷等八種。礦物質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外界獲取;其中鈣,鐵,鋅是我們人體中比較缺乏的常量元素。
1,鈣佔體重2%,形成維持骨胳和牙齒重要成分。體內鈣99%集中在骨胳和牙齒,主要以羥磷灰石和磷酸鈣兩種形式存在。鈣參與信號傳導:N肌肉的興奮、N遞質的釋放及N衝動的傳導; 參與血液凝固:鈣離子為凝血因子,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 為纖維蛋白,促進凝血;有利於心肌收縮;血清鈣含量高,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
(1),鈣缺乏:
兒童生長發育遲緩,骨軟化、骨骼變形,嚴重者發生佝僂病和近視和生長痛發病增加.齲齒:兒童牙齒骨質不足易患齲齒
(2),有利於鈣吸收的膳食因素:
維生素D;
某些胺基酸: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亮
氨酸等可與鈣形成可溶性鹽類;
乳糖:經腸道菌發酵產酸減低腸內PH與鈣形成乳酸;
(3),兒童對鈣的推薦攝入量:
5,鈣的食物主要來源:奶及其奶製品。 常見食物鈣含量參考表:
2,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人體內含量4~5g.有兩種存在形式,70%功能性鐵參與氧的轉化和利用;30%儲存鐵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存於肝、脾和骨髓。 鐵缺乏會引起貧血,影響器官組織功能。 兒童易煩躁,對周圍不感興趣,身體發育受限,體力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過程障礙,學習能力降低。
(1)鐵的推薦攝入量
(2)鐵的食物來源:非血紅素鐵和血紅素鐵。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高於植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中:某些蔬菜
白菜、油菜、雪裡紅、莧菜、 韭菜、海帶、髮菜、紫菜、木耳、
芝麻、香菇)。鹿茸、地黃、細辛、當歸等含鐵多。
動物性食品中 :動物肝臟、動物全血、肉類、魚類。
(3)促進鐵的吸收:
某些單糖、胺基酸,
動物肉類(動物組織蛋白質(如豬、牛、羊肉與肝臟、魚、禽
肉等為鐵吸收的促進因子),可促進鐵的吸收。非組織蛋白如牛奶
吸收率不高.);
維生素:維生素A ,胡蘿蔔素,維生素B2有利於鐵的吸收;VC
能與鐵螯合以促進鐵的吸收;
3,人體正常含鋅量為2-3克。視網膜、前列腺最高,60-70%與蛋白結合,主要存在在紅細胞中, 血漿為12-22%,白細胞中含量低。
(1),鋅參與人體內許多金屬酶的組成。 鋅是200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它們在
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等代謝中有重要作用;促進生長發育與組織再生;促進正常性發育;維持正常味覺和食慾;促進VA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參與免疫功能過程;保護皮膚;鋅還與大腦發育和智力有關。學齡兒童補鋅顯得尤為重要。
(2)鋅缺乏會引起兒童味覺減退或食欲不振,引起生長發育停滯,或出現異食癖;性發育障礙,性功能低下,以及於在青少年時期性器官發育不全,第二性徵發育不全;影響皮膚,容易出現復發性口腔,潰瘍,痤瘡,皮膚乾燥症等; 鋅缺乏嚴重時會使兒童出現暗適應能力降低。
兒童缺鋅佔30%
(3)食物來源:
動物食品:紅肉及肝臟鋅含量高;
海產品:貝殼類海產品(牡蠣、蟶乾) 是鋅的良好來源;
人乳比牛乳的鋅容易吸收;
堅果含鋅高;
補骨脂、杜仲、何首烏、人參、五味子、山藥等含鋅較多;
(4)推薦攝入量
二, 學齡兒童膳食原則:
(一)三餐合理,規律進餐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含鈣豐富的奶及其奶製品和大豆及其製品,保證鈣的足量攝入;吃鐵豐富的食物同時搭配富含維生C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並經常在戶外活運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
2,三餐定時定量。
(1) 早餐提供能量佔全天總能量25%-30%;午餐佔30%-40%;晚餐佔30%-35%.
(2) 吃好早餐,早餐應包括以下三類食物:谷薯類;肉蛋類;奶豆類; 果蔬類。
(3) 保證骨胳生長需要,每天喝奶及其製品300ML,包括牛奶,奶粉,酸奶或奶酪。
(二),培養健康的飲食行為
1,合理選擇零食: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鮮蔬菜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奶類,大豆及其製品提供豐富蛋白質和鈣;堅果(花生,瓜子,核桃)富含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E;穀類和薯類(全麥麵包,麥片,煮紅薯。
2,油炸,高鹽或高糖食品不宜做零食。
3,零食兩餐之間,飯前,飯後30分鐘不宜吃零食,睡覺前30分鐘不吃零食;吃零食後及時刷牙。
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飲料替代水。
5,足量喝水,6歲-10歲兒童每天800-1000ML,10歲-12歲兒童每天1100-1400ML。
6,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做到遵循進餐規律,減緩進食速度;家長可以給兒童配製較小的餐具進餐,幫助他們形成定量進餐的習慣。
7,積極開展身體活動: 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等的身體活動,以有氧活動為主,每周至少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長跑,遊泳,打籃球等)3次抗阻力運動(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及引體向上)和骨質增強型運動。
三, 適宜的體重增長是營養均衡的體現,此表採用分性別和年齡的身高來判斷學齡兒童的營養狀況:
綜合所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是學齡兒童正常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吃營養充足的早餐,培養健康的飲食行為,避免過多攝入高糖,油炸食品,降低超重,肥胖和兒童患齲齒風險,有利於促進兒童身長發育,提高兒童智力,預防肥胖,減少近視,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心理健康。
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參考文獻資料:
1,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中國居民膳食礦物質推薦攝入量
3,中國食物成份表
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