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文創百花齊放 到2023年預計文創營收達1100億

2020-12-26 網易

2020-12-23 19:55:03 來源: 看看新聞Knews

舉報

  2020年是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經過三年的打造發展,閔行的文創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良好態勢,湧現出一批充滿活力的文創企業和卓越的文創人才。文創不再是簡單的披件文化外衣,而是融匯於各個行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其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特點,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意設計業和網絡信息業是閔行近年來最具競爭力的行業板塊。作為上海老牌的工業基地,創意設計在閔行文創產業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閔行不但匯集了眾多例如廣為焊接、偉昊汽車這樣的用工業設計賦能的製造企業,還有像凱臣服飾、秦藝旗袍等一批以設計為引領的時尚創意企業。上海航天、上海航空均選擇紮根閔行,數字設計、虛擬實境設計驗證已成為在航天航空領域必不可少的生產工具。

  

  專注於機器人新零售的更酷科技,運用其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理解,讓機器人融入大眾生活的各種場景,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由玻機公司設計和運維的上海市建築幕牆管理平臺「雲幕牆」系統,運用BIM、GIS信息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實現了對上海眾多摩天大樓建築幕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於大型數字媒體設計開發的上海科睿,將數據可視化技術拓展到了智慧能源、智慧政務、智慧法院、智慧旅遊等各個領域,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創意設計服務於城市精細化管理。

  

  除了服務於產業,文創也時刻溫暖著我們的生活。在藝術、科技、文娛、教育、消費、現代出行等各個領域,都能見到閔行文創企業的身影。

  

  文創讓藝術不再高高在上,通過IP授權與應用,藝術成為飲食、家居、辦公中的一抹亮色。即使是「新海派曼生十八式」這樣的館藏級重器,亦可通過與科技的結合,成為捲軸式石墨烯採暖器,變成「有溫度的藝術日用品」。

  

  文娛生活是文創產業受眾面最廣的板塊。喜馬拉雅的有聲圖書、瘋讀小說的網絡文學、EDG電子競技、創客星球的機器人格鬥……總有一款曾豐富了你的娛樂生活。

  教育領域也少不了文創企業的身影。K12智能校內課堂解決方案提供商「一起教育」剛剛完成美股上市,AI Robot+Edu領域的高科技企業鯨魚機器人在青少年STEM教育領域乘風破浪。

  

  生活美學電商「一條」成為了文創產品、文創生活最知名的推手。途虎、哈羅單車為現代出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讓閔行文創產業的格局變得更大,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為城市管理供給了新的方案,也溫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經過三年的發展,閔行文創產業成績喜人。23家園區、樓宇、空間獲得市區兩級文創載體稱號;廣為焊接獲「上海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7家企業的產品獲評上海「設計100+」;杏家的和平享厚福手鞠香囊、九和堂的九和香佩獲評「2020上海優選特色伴手禮」;10多位國家級、市級工藝美術大師落戶閔行;10位文創工作者獲評「閔行當代工匠」。

  

  新發布的《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透露,未來三年的主要任務和工作舉措可以簡要概括為三個「五」:暨重點聚焦創意設計、網絡信息、傳媒娛樂、文化裝備、文化藝術等五大重點領域,打造虹橋國際文娛、七寶文化藝術、紫竹網絡信息、浦江傳媒演藝、吳涇時尚創意等五大發展板塊,實施政策引導、載體升級、項目推進、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等五大行動計劃。到2023年,全區規模以上文創企業達到1000家,營業收入實現1100億;規模以上文創企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1%;經認定的市級文創園區12個,區級文創園區15個,具有產業特色的文創樓宇和文創空間15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周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三年怎麼幹?這個會議上定調了!
    「到 2023 年,全區規模以上文創企業達到 1000 家,營業收入>實現 1100 億;規模以上文創企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 11%;經認定的市級文創園區 12個,區級文創園區 15 個,具有產業特色的文創樓宇和文創空間15個。」
  • 韓國2019年文創出口額突破百億美元,預計同比增長8.1%
    韓聯社7月12日消息,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韓國文創出口預估值為103.9億美元,較2018年的96.1億美元增加8.1%。遊戲、卡通角色、音樂產業、漫畫等領域增勢明顯。
  • 文創|文創產業&文創產品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文創產品一詞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不斷開啟時尚生活新潮流。2014年3月,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也是國務院文件首次將「設計」和」產業「一詞同時放在標題中出現。為推動文創產業的加速發展,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出臺相關政策,給文創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在臺復址後,經過多次修繕與擴建,近年致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讓文物與生活連接,利用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引起民眾對歷史文物的興趣,搭上近年古裝劇熱潮,臺北故宮文創商品更是受到民眾喜愛,並成為兩岸文創商品學習、效仿的楷模,其中臺北故宮首創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作為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評委,殷九龍認為博物館文創最重要的方向在於走進大眾生活,只有走進生活的文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化,關注文化背後的城市與歷史。
  • 風景文創|旅遊文創,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泡泡瑪特」?
    12月11日,依靠「盲盒」玩法走紅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三年時間裡,2.7億95後、00後們聯手將其營收從1.58億元提升至16.83億元,可謂驚人
  • 小米也出文創了——文創未來不僅僅是文創
    案例引入:一個女性創業者問阿燈先生,自己的創業項目是訂製珠寶,已經申請到上海市創業基金,而且大量開展線下展會、公益活動、主辦文創館,但銷量不見起色,有沒有什麼辦法快速提升銷量?近年,文創一度成為熱詞,以故宮為首,各種文創產品層出不窮,而且出現「文創萬物「、」各個行業都可以用文創再做一遍」的說法,……好像只要冠之以文創的頭銜,立馬品牌增值;在此,阿燈先生強調,要文創化,而不是簡單的文創。
  • 山東:孔子文創、泰山文創等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近年來,以故宮文創為代表,國內掀起了一股「文創熱」。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
  • 臺灣文創小微企業組團拓展大陸市場
    張亨偉 攝 今年,臺灣貿易中心徵集到必應創造、佳瑞國際、宏智國際文創、瑪瑪文坊、飛躍文創、統一超商、羅絲歐尼爾丘國際智權、七頂創意、旺得福國際與元寧貿易等10家業者組成「臺灣館」進行展出。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學故宮,學什麼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探訪唯美客文創聚落:從「一平方米孵化」文創項目到「無邊界」服務...
    唯美客文創聚落內,遊客正在挑選文創商品。 閆旭 攝中新網福州12月6日電 (閆旭)一平方米的空間能做什麼?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的唯美客文創聚落,足夠孵化一個臺灣青年文創項目。三四十平方米的店鋪內,展示著瓦楞紙拼成的各種動物公仔,結合農民漆畫元素的帆布包、手機殼,臺灣少數民族手作飾品等,充滿著兩岸文創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閆旭 攝最近,這種「一平方米創業」的模式被「搬」到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張釗瑞說,在「兩岸海絲文創館」內,唯美客邀約了30多個臺灣文創品牌進行展示。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陪同參觀的研究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專家——中華經貿文化創新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東凱博士介紹說,2002年,臺灣首次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重點產業政策層次。2003到2013年10年間,每年投入在文創園區的預算佔整體文化預算的 40%以上,充分體現了對文創產業的重視,明確了文創園區對推動文化創意的指針作用。
  • 從「活」起來到「潮」起來!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記者在北京、廣東、新疆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文博單位在文創開發上的嘗試與創新取得較好的效果,文創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吸引年輕一代更好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文創開發還存在機制束縛、創意不足以及文化解讀偏差的問題,文創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 2年研發50多款文創產品,西安這家文創企業值得關注!
    連日來,徐浩喆每天從高新到曲江,從博物館到書店,從書店到景區,一直沒有停歇,也不敢停歇。儘管2月份,西安已陸續復工,他所在的西安東加西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還沒有全面復工。沉澱2年,研發50多款文創產品2018年才成立的西安東加西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擁有50多款文創產品,最廣為人知,也最受喜愛的非「唐小西」莫屬。作為西安博物院的IP形象,「唐小西」的系列文創產品彰顯了唐代少女的自信與活力。
  • 文創到底是什麼?
    近幾年文創產業迅速崛起,故宮文創、遼寧艦文創、西安城牆景區文創等等,這些文創產品涉及範圍之廣,包括食品,服飾、包包、玩具、化妝品等等,國產文創此前已有先例,我國故宮博物院自去年開始就推出了眾多的文創產品,故宮口紅、頤和園暖手寶等等。
  • 文創:故宮的盲盒
    導語2019年是「盲盒元年」,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約來自日本的福袋,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甚至國內也早有各種形式的扭蛋、盲盒等產品,但盲盒還是在2019年才真正火爆成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12月11日,依靠「盲盒」玩法走紅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三年時間裡,2.7億95後、00後們聯手將其營收從1.58億元提升至16.83億元,可謂驚人。彼時的旅遊文創,尚沒有足夠肥沃的土壤,只能蟄伏以待時機。2013—2015,萌芽階段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內旅遊文創受到了臺灣故宮的影響。2013年7月,臺北故宮面向社會徵集創意,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火遍海峽兩岸,一度賣到斷貨。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空間秘探,作者 | 許柚12月11日,依靠「盲盒」玩法走紅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三年時間裡,2.7億95後、00後們聯手將其營收從1.58億元提升至16.83億元,可謂驚人。
  • 拼盲盒、推聯名 博物館文創擠入「雙11」
    「雙11」預售進行時,各大博物館文創網店也拿出了最新優惠玩法與最新產品,競逐這波正在來襲的消費熱潮。從預熱情況來看,故宮依然是直播帶貨的「流量擔當」。與往年「口紅爆紅」的銷量表現不同,今年各館的當家產品各具特色。值得關注的是,以博物館之名,滲透到其他消費領域的跨圈產品也頻頻出現在今年的「雙11」。 在業界人士看來,博物館的IP授權、跨界聯名正在成為風口。
  • 好文創更要有融合的功夫
    今年端午節期間,北京一批老字號策劃了相關主題活動,利用雲課堂的方式講述非遺知識,展現精湛技藝,其中包括多種文創產品。如一得閣墨汁推出IP聯名款,採用俏皮呆萌的熊貓形象包裝,讓老手藝煥發出時尚範兒。(6月28日《北京青年報》)  現在,文創產業已經成了風口行業。拿故宮博物院來說,已經從一個傳統的文化博物館,變身成了超級文創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