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引入:一個女性創業者問阿燈先生,自己的創業項目是訂製珠寶,已經申請到上海市創業基金,而且大量開展線下展會、公益活動、主辦文創館,但銷量不見起色,有沒有什麼辦法快速提升銷量?
近年,文創一度成為熱詞,以故宮為首,各種文創產品層出不窮,而且出現「文創萬物「、」各個行業都可以用文創再做一遍」的說法,……好像只要冠之以文創的頭銜,立馬品牌增值;在此,阿燈先生強調,要文創化,而不是簡單的文創。
文創——從產品到產業
就產品而言,文創指的文化創意產品,通常源於文化主題,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智慧財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當前文創參與者日趨多元化,包括博物館系 、傳統消費品品牌、出版社系、二次元IP衍生、文旅IP衍生、創業品牌、文化IP衍生、網紅品牌、藝術家/設計師、匠人、非遺傳承等。
就產業而言,文創可以簡單理解為「文化創意產業 」,包括基於精神訴求的「核心文創產業」及為「精神」服務的「周邊文創產業」,當人們對某些產品的美感追求超越了實用價值時,這些產品就能被納入文創產業的領域。文創產業更強調以精神為訴求的營利,通常基於歷史文化資產、人文素質以及資本化。
「別人家」的文創面臨的窘境
談到文創不得不提故宮,可以說是文創行業的引領者。資料顯示 ,早在 2017 年,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就達 15 億元,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了 1500 家 A 股上市公司。通過一系列的話題將文創、國潮、IP一度帶入大家視線;領導者的力量,帶動大量博物院開發自己文創產品,也掀起跨界營銷熱、天貓國潮熱。
盛名及市場擴大的背後,是產品同質化、和產品品質失控的擔憂。其中包括,幾乎每家博物館文創都標配紙膠帶、冰箱貼、手機殼,以及設計上一致強調「接地氣」、「萌萌噠」,「新文創」變「舊義烏」;也包括之前彩妝上線不到一個月即停產、消費者對口紅品質質疑,而「心意」月餅被部分消費者埋怨包裝精美、但口味一般,「新文創」變成一場買櫝還珠的遊戲。
而故宮文創的「嫡長之爭」也是歷時已久,不免讓消費者感到混亂, 「故宮月餅」就有三家網店:「故宮淘寶「、 「故宮官方旗艦店」、 「朕的心意旗艦店」;在口紅大戰時期便有人整理過,與故宮相關的文創企業有9家之多,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九子奪嫡」。另外也有美食大V李子柒,曾經出現擦邊球事件,2018年李子柒的合作方,是 「朕的心意」,即故宮授權的北京美味風雲有限公司,但是在宣傳口徑上,則一律模糊為「與故宮合作」。
過度消費,必將讓文創承受代價,即使大IP也一樣。
文創大未來,不僅僅是文創
文創化,而不僅僅是文創。阿燈先生並不否認,萬物皆可文創,無疑,這是應對當前疫情之後提振經濟的有力武器之一,也是Z世代逐步進入主流消費人群體的必然選擇;但引領行業的,一定是基於精神、文化基礎、有獨特IP價值的「文創化「,而非簡單的設計改進、註冊智慧財產權的「文創「。
話題化,而不僅僅是文創。無論是面向主流人群的文創產品,如漢服,故宮口紅、無印良品、銅師傅的大聖之傳奇、一人食餐具、掌生穀粒等,還是面向小眾人群的COSPLAY、JK服、末那末匠等,文創產品要贏得消費者芳心,一定要形成話題性,這就不僅僅是砸公眾號推廣廣告、天貓直通車鑽展超級推薦,而是要定位細分、基於內容進行傳播。
匠心化,而不僅僅是文創。文創不應僅僅是設計的更新,更要注重產品品質的過硬。新的設計包裝,的確能給消費者耳目一新,能抓取第一波人群;但要消費者成為忠誠客戶、重複消費、甚至口碑推薦,一定靠優良品質、匠心製作;過度消費的結果,必將帶來品質下降、品牌力下降,而簡單COPY,也違反了「文創化「的原則,失去精神和文化的」文創「難免被抱怨」義烏貨「(當然,這是上個時代的說法,事實上很多當年的義烏小店已經成長為天貓裡的明日之星)。
阿燈箴言
萬物皆可文創,文創大未來,不僅僅是文創。文創是應對當前疫情之後提振經濟的有力武器之一,也是Z世代逐步進入主流消費人群體的必然選擇;但引領行業的,一定是 「文創化「,而非 「文創「。文創化是基於精神文化基礎、有獨特IP價值、有品牌故事;文創要話題化,定位細分,創造內容;文創要匠心化,切忌過度消費。
(註:文中部分內容借鑑知乎中相關文章、科特勒諮詢的吳曉兵,特此致謝;有品牌營銷相關問題,歡迎找阿燈先生諮詢,請線上留言或搜公眾號ID:aden-view;品牌文創化、IP化等業務執行請找際嘉傳媒,公眾號ID: chica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