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筍。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
2、香椿。民間亦有"三月八,吃椿芽兒"的說法。每年農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節。香椿入饌,不僅能烹調出各種特色菜餚,還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種醫食同源的天然綠色保健食品。現代營養學分析,香椿芽兒的維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E、鈣、磷、鐵等多種元素,是蔬菜之冠。
3、薺菜。薺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鈣量接近同等質量牛奶的3倍。薺菜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傳統醫學認為它可用於輔助治療痢疾、腸炎、胃潰瘍等疾病。
4、韭菜。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髮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
5、菠菜。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6、萵筍。萵筍又叫"春菜",是最適合春季吃的蔬菜之一。萵筍含豐富的維生素、鈣、鎂、膳食纖維等成分。萵筍可以用來涼拌、燒、炒,還能加工醃製醬菜、泡菜等。
7、芹菜。芹菜絕對是春日佳菜,因為它性味清涼。芹菜有兩種,一種是唐芹,一種是西芹。如果你偏愛味道濃烈的食物,可選吃唐芹,用它來炒肉片或榨汁,味道更是勁道十足,食療藥性較強。
8、蘿蔔。關於蘿蔔,想必不用我們多言,大家對它可是寵愛有加,無論是哪種蘿蔔,那都是兼具藥用和食用的雙重價值。因此,面對春季氣溫變化大、腸胃不適、沒有胃口的問題,用它們就可以解決。因為蘿蔔纖維素含量較高,因此能夠順利幫助人體進行腸胃的蠕動和食物代謝,從而漸漸調節好"受傷"的腸胃。
這些春季時蔬能做出哪些美味菜餚呢?下一篇我們會給大家推薦兩道適合幼兒的菜品,也請家長們一顯身手,推薦更多春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