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自揭短板之際,出現一件有意思的事,西方卻公開力挺中國

2021-01-13 強國觀察室
我國在計算機領域有許多難題

在6月初,中國對外公布了本國6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有待攻克,這被評論分析是「自揭短板」的行為。這60個問題和難題涉及了人工智慧、材料科技、生命科學、基礎物理等等領域,似乎是直面稍早前關於晶片領域短板的現實。

近十年,中國科技發展進步的確明顯,但是同美國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認清事實比盲目樂觀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這次自揭短板的行為,也可視為未來發展的方向指引。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稍後不久,西方機構發布了一個新的科技自然指數榜單,榜單中中國科學院佔據了全球科研機構自然指數榜單的首位,這已是該榜單連續第六次將中科院列為首位。西方評論稱,全球的科技數據正越來越多的印上中國的影響力。

中科院研究人員

中國雖然科技實力在高速增長,不能忽視的現實是,該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仍然是全球科技進步的最大貢獻國家,他們高質量論文的引用數量是中國的2倍。這也顯示了中國整體科技實力同美國的距離。

但很明顯的是,近年來全球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都顯示出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中國科技實力整體或已超越日本。日本媒體在年初的報導中指出,在科學領域200多個技術分類中,中國已經有180多個超過日本。不過,中國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類別只有十幾個,不到全分類的10%。

與科技水平成正比發展的是國防科技,中國近年來的有大量的新型武器裝備交付軍隊,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殲-20隱身戰機、運-20運輸機、航母以及萬噸驅逐艦,這些武器裝備的研製成功需要整體科技水平的支撐。

殲-20隱身戰機

就拿殲-20隱身戰機來說,需要材料、電子、工程製造技術、基礎物理等等領域眾多科技成果的支撐才能獲得成功。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韓國比中國還要早的進入了五代隱身戰機的研發,但是他們至今尚未獲得成功,日本宣布放棄了「心神」五代機項目,而韓國宣布將KF-X五代機項目降級為四代半戰機,這些都是整體科技實力達不到要求的體現。

然而要注意的是,殲-20隱身戰機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的科技短板,航空發動機領域落後太多,渦扇-15發動機遲遲不能裝配,這不僅影響了殲-20的最佳性能,也顯示了中國科技的發展現狀:進步神速,短板明顯。

中國科技井噴式發展是值得國人自豪的事情,但是也必須認清所處的位置,中國還遠沒有到全面超越美國的時候,中國在進步的同時,美國人也沒有閒著,要想能夠達到美國的高度,我們需要付出比他們多出一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再言)

相關焦點

  • 絕不讓中國孤軍奮戰!遭西方國家圍攻之際,俄羅斯仗義發聲
    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日前就直接點名要求中國為此事「道歉」,並聲稱中方發言人所發表的漫畫是「偽造」的,「這樣的行為令人厭惡」。除此外,莫裡森還表示,「中國政府應該為此感到可恥,因為這貶損了澳大利亞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
  • 這一次,中國力挺法國!
    美國總統大選備受關注,在美國政府權力交接之際,讓一些國家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中國力挺法國‍‍ 法國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他們在國際關係方面找到了制約國內發展的關鍵因素,尋求獨立自主,恰恰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正值中國與美國和印度關係惡化之際,騰訊另闢那些市場?
    此舉正值中國與美國和印度關係惡化之際,導致中國應用程式在這兩個國家被禁用。騰訊在發給ZDNet和其他媒體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它正在新加坡「擴大業務」,以支持公司在東南亞的擴張。該公司補充稱,新設的新加坡辦事處將是對其目前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辦事處的「戰略性補充」。騰訊補充稱,新機構將使該公司能夠利用數位化的快速步伐,並滿足新加坡對基於網際網路的服務的需求。
  • 中國怎麼有權利指責呢?「推特事件」愈演愈烈,更多西方國家下場
    另外,華春瑩在本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度回應稱,在西方國家眼中,中國怎麼可以有權利指責他們做的壞事或就此發表評論呢?簡單地說,西方國家所謂的「民主」、「人權」和「自由」是不接受監督、指責和批評的,尤其不接受來自中國的「督促」、「指責」和「評論」。
  • 外媒氣勢洶洶指控中國,華春瑩駁斥後,瑞士選擇讓西方跌破眼鏡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作出正面回應,稱有關方面的指責毫無道理,是對事實真相的歪曲,中國與瑞士一直保持順暢的溝通,願意與瑞士進一步加強合作,避免外界的無端造謠抹黑。出乎外媒意料的是,在華春瑩駁斥後,瑞士選擇站在中國這一邊,讓西方國家跌破眼鏡。
  • 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時間:2020-12-24 15: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要不要過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聖誕節最初起源於宗教,是西方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其重要程度類似於我國的春節。
  • 為何中國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人則用字母,原因很有意思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文字,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小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演化,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使用簡體中文字符。但西方則不同,文字是有字母組成的,為何同樣是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為什麼東西方文字差別這麼大?為何中國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人則用字母,原因很有意思。
  • 阿嬌老公肖像被牛郎店拿來攬客,賴弘國自揭短板「不適合下海」
    近日(3月10日)臺北市長春路新開的一間牛郎店(183男模會所)招牌上,竟然出現了阿嬌(鍾欣潼)老公賴弘國的肖像照片,看來外貌帥氣的賴弘國被稱作「醫界王陽明」果真名不虛傳!這間名為「183男模會所」的娛樂場所,顧名思義裡面的男模特(男公關)都是身高183cm以上。
  • 瑞典媒體公開喊冤,打壓中國的措施被逼無奈?背後又是美國搞鬼
    據瑞典媒體報導,此前有關瑞典對中興和華為等5G建設的禁令,瑞典政府是迫於美國方面的壓力,此前美國駐瑞典大使曾公開發表講話,稱很高興瑞典做出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同樣的決定,共同抵制中國的華為。他們一致認為中國的華為涉嫌危害他們的國家安全,因此對華為實施限制令,打壓與中國有關係的科技企業。
  • 中國學習西方法律以日本為師
    所以我覺得詞彙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到了中國以後,中國人對其的理解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中國是否產生了一定的變異,這是知識社會學、譜系學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研究。所以首先對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有這樣的書提出背景。
  • 女友力挺神曲稱有意思 小暉戲言難道是惡搞?
    就在丁俊暉在場上比賽的同時,他的音樂界好友廖名揚也為其量身定做了一首名為《中國神童丁俊暉》的比賽主題曲。此曲一出,便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各大相關新聞網站、論壇也紛紛轉載。歌曲內容量身製作:一百四十七的傳奇「八齡孩童撞球結緣/十三神童桂冠/年復一年勤學苦練/撞球世界因你改變/性格內向沉穩志堅/好鋼必須火煉/不怕失敗不會驕傲/熱血少年英勇向前/東方之星丁俊暉/你是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為你自豪/歌聲為你吹響號角/中國神童丁俊暉/一桿一球一局勝利/世界人民為你喝彩/你為撞球創造奇蹟/東方之星丁俊暉/你是中國人的驕傲
  • 阿嬌老公肖像被牛郎店拿來攬客,賴弘國自揭短板「不適合下海」
    近日(3月10日)臺北市長春路新開的一間牛郎店(183男模會所)招牌上,竟然出現了阿嬌(鍾欣潼)老公賴弘國的肖像照片,看來外貌帥氣的賴弘國被稱作「醫界王陽明」果真名不虛傳! 賴弘國得知後哭笑不得,自揭短板稱「那家店說183,我身高才173,應該也不適合下海啊!」
  • 以色列公開力挺印度,提到中國時態度大轉變
    自從印度軍隊率先在邊境地區對中國解放軍挑釁後,雙方就開始在拉達克地區增兵。多個地區局勢不容樂觀,其中因素不僅僅是自身問題,還有其他國家在背後煽風點火。邊境局勢開始選邊站?以色列公開力挺印度,提到中國時態度大轉變。中印衝突持續已久,據環球網軍事報導,近期以色列駐印大使承諾,會一直支持印度,會給印度提供各種印度所需裝備。
  • 無懼美國施壓,德國力挺中國!默克爾:中國才應是歐盟外交的重點
    為了徹底洗脫政府責任,美國一刻也沒停下甩鍋的腳步,不僅如此,美國還有意拉攏歐洲盟友站隊,跟隨其步伐向中國打擊施壓。美國的抗疫聲音,引得歐盟多國不滿那歐洲各國是什麼態度呢?很顯然,以德國為首的歐盟成員國並不接受美國如此極端化的外交方式,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多次公開表示,並不認同與接受美國在如此關鍵時期作出這樣的舉動與表現。
  • 莫裡森要求中國道歉,徹底撕碎了西方國家臉上的「人權」畫皮!
    按說,這事呢在國際上沒人說(西方這些國家不說,其實就等於國際輿論沒人關注了,普通的西方國家的民眾也就接觸不到真相,其它國家更是如此),很快就會過去。因為這些事,是前國民黨政權幹的!澳國內這些騷操作,進一步的讓本來並不知道澳大利亞士兵暴行的各國人民了解到了真相。再看西方國家的表演。
  • 馬丁·雅克:中國提供一劑良藥,西方覺得苦
    但事後看來,由此造成的時間損失與西方自己浪費掉的時間相比微不足道。西方覺得自己不可能有疫情,只知道責怪中國,未能從中國的經歷中汲取經驗教訓。新冠病毒流行被(西方一些人)作為大棒,試圖打擊中國政府及人民——這是一種可恥行為。當中國人需要同情、支持和團結之際,卻受到(他們)嘲笑、污衊和幾乎毫不掩飾的種族歧視。
  • 鹽設計 · 「潮範中國風」,用「密扇」打破西方對中國風的想像
    不能一味滿足西方人對中國風的想像,要做出真有本土文化的中國風。幾年前如果在街頭遇到穿漢服的小哥哥,你一定會覺得他不是在拍戲,就是在去往拍戲的路上。深諳西方藝術與時尚精髓的他們,大膽邀請了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撒旦君進行跨界合作,取材古代神話「西遊記」、崑曲「桃花扇」和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等諸多元素,另闢蹊徑地開始服裝設計的歷程,目標就是做出一款由中國人自己獨立研發款式、圖案和面料,並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靈感的時裝品牌。
  • 海倫•布尼斯基:那些指責中國的人,我倒想問問怎麼做才是對的
    【文/ 海倫•布尼斯基】 在西方媒體世界,中國是無論如何也打不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中國採取大規模隔離措施,就是搞威權主義,是外強中乾的象徵;不採取隔離措施,就是不負責任,就是對疫情失控了。 一篇更加陰暗的文章搬出了50年前中國的「大躍進」,使出渾身解數指責中國「在其他可避免的悲劇中有謊報死亡人數和感染率的前科」。 正值中國上下全力抗擊病毒之際,西方媒體卻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指摘中國,無論中國做或不做,都做得不夠好。
  • 5G爭議之際,德媒炒作前外交官是「中國間諜」
    (觀察者網訊)近日,德國媒體正在廣泛報導與炒作「中國間諜」的消息稱,一名德國前駐歐盟外交官和兩名德國遊說公司職員,被懷疑為中國提供情報遭到德國聯邦檢察院調查。雖然該機構已進行大範圍調查,但其拒絕透露具體姓名、公司等細節,且目前無人被捕。
  • 賈欽涵 |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受容與變遷
    「接吻」在西方文化中不僅是一種「見面禮」,同時也作為男女公開表達歡愛的方式廣泛存在,這與中國傳統社會對該行為的定義、理解完全不同。這種身體語言的巨大差異,給最初在公共場所目擊接吻的中國人帶來了強烈的衝擊。近代以來,中國人是如何面對、理解、描述西方語境中的「接吻禮」的?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背景下,西洋的「禮儀之吻」和「情愛之吻」怎樣影響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