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佛性來喚醒人們心中的佛性

2020-12-18 米達之家分享平臺

釋迦牟尼佛傳導接引新頻率

(錄音由薩瓦整理文字版。)阿彌陀佛,你們好,我是釋迦牟尼,世人尊稱佛祖,今日我藉此管道與世人連結傳遞訊息。

佛教現階段需要新的能量注入,新的時代到來推動新能量的注入。佛教新的能量的注入,需要一些不再受到佛家所建立的系統束縛的靈魂進行這個事情。

未來三十年內佛教將會改變許多世界的問題所在,但不是以現在佛教的形式改變,需要的是真正的佛性來喚醒人們心中的佛性,佛性不是佛家的戒律,不是佛家的限制,那是靈魂本具備的本質。

新的喚醒的力量,會在今後五年之內集中到來,這些新的喚醒力量經由高頻連接進入適合的母體誕生。與多位佛家高靈有所約定的靈魂在隨著地球頻率的提升過程中開啟自己和這些高靈能量的連接,在適合的時機接引這些高靈的意識,通過人身的體驗到來,在未來非常重要的地球新一輪的提升過程中發揮作用。

我今日到此傳此訊息,是喚醒那些有此約定的靈魂做好準備完成這個接引的約定。

我是釋迦牟尼,我會再次到來。

相關焦點

  • 佛性自見佛性?舍識用根?
    二者,平實居士弘法十餘年來的言說中,以及現在已有的四十餘冊著作中,從來不曾說過「佛性自見佛性」的話;因為從實證上來說,佛性是不曾自見佛性的,只有意識覺知心能以別境心所法來返觀自己,然而如來藏的本覺性是從來都不曾自見自己的;佛性更是如此,從來都不曾、也不會自見佛性。
  • 佛性論
    眾生都具有這個「性淨之心」也就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叫作「佛性」。──這裡所說的「性」,並非性質,原文為「界」,有「因」的意思。以後有了種姓(族類)的說法,就把佛這一族類稱之為「佛姓」,但在《涅槃經》內,還是作為「佛界(因)」來譯的。這是「佛性」指心的原始意義。其次,心之能夠發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條件,即「待緣而起」。諸緣中最重要的是「境界緣」(所緣)。
  • 眾生都具備「佛性」,佛性不會流轉,只是被覆遮了
    要想在解脫道上修證出結果來,殺掉煩惱賊,就必須不斷重複的加強自我修習,不然的話就會退轉,因為我們歷來業力太重了。就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佛法就是自性清淨的佛性,人人本有,那麼我們的佛性在什麼地方呢?這座山就是我們自己,裡面的礦石也就是那些塵雜是我們這座山中的無明煩惱,黃金是我們的佛性,要想見到佛性,要先除去那些覆遮黃金的山石塵雜,所以說無明和佛性是在一起的,眾生想除無明,一定要把我相除去,除去我相即見到了無明也見到了佛性。用開悟的智慧去煉無明礦,自己的佛性就越煉越純了。
  • 你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你知道什麼是佛性嗎?
    佛陀莊嚴的德相,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經過後天修煉得來的,每修一百福,才莊嚴一相,菩薩修行要經過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即「百福莊嚴」。《金剛經》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什麼意思呢?若以美好的色相、悅耳的聲音來尋覓真如佛性,那是一種邪知邪見,並不能領悟如來真正的佛性。
  • 佛性不可思不可言
    法界用什麼樣的東西來表達呢?它的符號是什麼呢?昨天我們講過,普賢王如來深藍色,身體沒有衣服,沒有任何的首飾,項鍊耳環……什麼首飾都沒有。他為什麼是這樣呢?就是因為最後的法界,最後佛的法身,實際上沒有顏色、沒有方向、沒有形狀,我們能夠想出來的這些東西都不存在的。就像《六祖壇經》或者《金剛經》講的一樣,都不可說不可言。
  • 中觀部·瑜伽部——佛性論
    佛何因緣說於佛性。答曰。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除五種過失者。一為令眾生離下劣心故。二為離慢下品人故。三為離虛妄執故。四為離誹謗真實法故五為離我執故。一為令眾生離下劣心者。有諸眾生未聞佛說有佛性理。不知自身必當有得佛義故。於此身起下劣想。不能發菩提心。今欲令其發心。舍下劣意故。說眾生悉有佛性。二為離高慢心者。若有人曾聞佛說眾生有佛性故。因此發心。既發心已。
  • 中國禪宗之佛性論
    絕對無限存在本身無性無相、無時無空,而以宇宙萬物(相對有限存在物)的性相時空形式來顯現自身。換言之,宇宙萬物一切現象,皆是絕對無限存在(佛性)所現之象。所以,佛性無所在而無所不在,無時限而無時不至,無形而無不形,無相而無不相,無生而無不生,無滅而無不滅。在西方文化看來,佛性是神秘存在,禪學是東方神秘主義。其實,佛性一點都不神秘,而是自然存在的東西。
  • 《金剛經》:人性和佛性就像是一體的,放下其實就是練就空心
    相是什麼,相在每個人的心中都不一樣,我理解的相就是虛妄。人,不能著相,虛空是無法度量的,福德也是不可估量的。相其實就是在人的心裡,無住相的布施,其功德無量。因為就像是虛空一樣,是無法捕捉的,是無法估量的。因為虛空無形,功德也是無形的,只會在默默地影響著你而已。相在人的心中,那麼人的心有多大?
  • 聖凱 , 陳超 | 地論學派佛性論的「真如」與「真識」義
    《寶性論》提出「有垢真如」的概念,即眾生處煩惱中,真如佛性未離諸煩惱所纏,故眾生位的真如叫「有垢真如」,亦即如來藏。《寶性論》說:佛性有二種,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樹果,無始世界來,自性清淨心,修行無上道,依二種佛性,得出三種身。
  • 每個人都可以回歸的佛性
    根本智是一樣的,我的佛性、你的佛性是一樣的。不管男女老幼聽到這個幡的聲音,看到幡的動都一樣的,不會男的看到的是一種,女的看到的是一種,老的看到的是一種,小的看到的是一種,沒有的。我們每個人生命裡的一切,就像有一面大明鏡,這鏡光裡沒有我你他、眾生、老小、男女,沒有這個差別,這個稱為我們的佛性,也稱為根本智。
  • 佛法講人人都有佛性,了達一切諸法畢竟空寂,就超越了眾生境界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契入了平等心,能所俱息,不動不搖、不去不來,一念長存,這個時候,身口意三業、所有一切作為,真正是達到寂然不動的境界了。「狐疑盡淨」,「盡」,就是沒有疑惑,到達這個境界,心當中對佛法就沒有絲毫懷疑。六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邪見,當中就有「疑」。疑什麼?
  • 智慧的人生,佛性與狼性共存
    ——曾國藩 去年單位裡來了個小孩,90後,自稱「佛系少女」。她還真是佛性,仿佛看淡一切,不爭也不搶,凡事幾乎有求必應,所以時間久了,有人就偷奸耍滑把不願意幹的任務扔給她了,她也從不好意思拒絕。 前幾天,這佛系少女,卻真真暴了一次脾氣,起因是幾個單位老人跟往常一樣把任務扔給她就自己撤了,導致她跟異地男朋友很久才一次的約會泡了湯。
  • 如何參狗子有沒有佛性,聽一顛禪師講來
    禪宗無門關,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吳丹豐9小時前趙州和尚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一顛說:"有禪僧問趙州和尚,狗還有佛性還是無"!趙州說:"無"!這個佛性本來人人具足,狗為何沒有呢,是狗被無知障住了見不了佛性,我們人也是,煩惱這麼多,就是見不到佛性,快樂不起來!真修行連佛性這個概念都沒有了,宇宙沒有生時,我在何處,佛在何處!
  • 每個人所具有的佛性到底是什麼?
    喻義對照:佛像被隱藏著,這代表在煩惱中安住的如來藏;包裹佛像的萎敗花葉,代表以貪心隨眠為主的八萬四千煩惱;天人代表佛陀,當佛陀以佛眼見到眾生都有佛性以後,為其說法,去除如枯萎花葉般的八萬四千煩惱,顯露佛的功德。一般來說,這個比喻對應未入道的凡夫。
  • 宇宙是由佛性所幻化出來的虛擬世界?
    現在人們能夠接觸到的答案有來自數千年前的佛學中對這個世界組成的描述。其所描述的宇宙及其廣大,即由無量數的如銀河系的星系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無量數的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無量數的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世界,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再接下去,亦無窮盡。
  • 佛教:這3種人有「佛性」,往往一直有好運,你有嗎?
    許多人都渴望成為與佛菩薩有緣分的人,而且與佛有緣,也就意味著我們能得到佛更多的救度,而且更能體現我們作為一個人的佛性的深淺。一般與佛有緣的人,也就是有佛性的人,他們更能得到佛陀的救度,而且更能在最終時離苦得樂,而且還能脫離我們所說的輪迴之苦。如果一個人有佛性,那麼她往往會比普通人更有著好運氣,那究竟是哪三種人天生有佛性,而且這種人會一直有好運氣,可以看一下你有嗎?
  • 想要佛性穿搭怎能不看有佛性穿搭王者之稱的孔孝真
    搭配一款漁夫帽,讓清新的感覺是異常的濃厚,還有滿滿的佛性在瀰漫著。好了,和孔孝真有關的佛性穿搭聊到這兒就要結束了,不知道看了孔孝真的這些穿搭之後,你學會佛性的穿搭了嗎?還有你喜歡上佛性穿搭了嗎?
  • 佛法是不二法,那麼惡人有佛性嗎?
    菩薩問佛: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人這輩子一定要有佛性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 佛性美學:魏晉時期婦女「美妝」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入,讓當時的人們接觸到了大量外來的、脫胎於佛家經典的壁畫和佛像。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一時期,興建了大量的佛教建築,包括各種規模不同的寺廟和石窟。這些寺廟和石窟裡,魏晉的畫家和匠人門吸收了大量外來藝術中的精華,將中國古代的藝術水平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