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前沿:K藥突破乳腺/結腸癌瓶頸;癌症疫苗GX-188E顯療效,未來可期!

2020-12-15 咚咚腫瘤科號

免疫療法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紀元。其中,最閃耀的明星藥物之一——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藥),是最早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批的PD-1抑制劑,也是截止到目前獲批適應證最多的PD-1抑制劑。

2020年接近尾聲,而帕博利珠單抗的喜報卻接連傳來。國際最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分別報導了帕博利珠單抗單用或者聯合治療在晚期三陰性乳腺癌MSI-H/dMMR型晚期結直腸癌的最新抗癌效果!

01

K藥聯合化療顯著提高PD-L1高表達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難治療的亞型,目前大多數患者仍以化療為主。然而接受化療的患者也容易復發,總體治療效果一般。

近期《柳葉刀》上發表的KEYNOTE-355研究報告,比較了帕博利珠單抗+化療或者安慰劑+化療一線治療局部復發不可手術或遠處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

2017年1月9日-2018年6月12日,該國際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III期臨床研究入組了來自29個國家地區209家醫院的847例患者,按2∶1隨機分為兩組: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組566例(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紫杉醇或吉西他濱+卡鉑);安慰劑+化療組281例。(本文為中期分析,對PFS進行最終評定;OS隨訪仍在繼續。)

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1日中期分析時,總體的兩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25.9個月和26.3個月。在根據PD-L1表達分類(CPS分數)的不同人群中,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組和與安慰劑組的治療效果如下:

CPS≥10:9.7個月 vs 5.6個月(HR:0.65,95%CI:0.49-0.86,單側P=0.0012,達到主要終點);CPS≥1:7.5個月 vs 5.6個月(HR:0.74,95%CI:0.61-0.90,單側P=0.0014,不顯著);意向治療人群:7.6個月 vs 5.6個月(HR:0.82,95%CI:0.69-0.97,未檢驗)。

該研究結果還表明,帕博利珠單抗的治療效果隨著PD-L1表達水平增加而提高。因此對於PD-L1高表達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帕博利珠單抗+化療與化療相比PFS有顯著改善。

帕博利珠單抗+化療VS安慰劑+化療的無進展生存期:(A)PD-L1陽性CPS≥10; (B) PD-L1陽性CPS≥1; (C)意向治療人群

02

一線用藥,K藥治療MSI-H/dMMR型晚期結直腸癌效果優於化療

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了帕博利珠單抗(K藥)治療(MSI-H/dMMR)結直腸癌的KEYNOTE-177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結果,直接比較了一線PD-1治療和化療在這類癌症患者中的療效。

這項III期試驗共納入307例既往未接受過治療的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帕博利珠單抗或化療組。

經過32.4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帕博利珠單抗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遠超化療組達到兩倍(16.5 vs 8.2個月,HR 0.60,P=0.0002)!

從總體緩解率(ORR)來看,帕博利珠單抗組合化療組ORR分別為43.8%和33.1%。在總體緩解(OR)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單抗組有83%的患者在24個月內都有持續緩解,化療組則只有35%。

此外帕博利珠單抗組的3級及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2%,而化療組的發生率為66%。

綜上所述,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展現出PFS和ORR雙獲益,並且毒副作用低於常規化療。基於該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了相應的適應證,特定的晚期結直腸癌人群一線治療喜迎免疫治療新方案。

左:晚期結直腸癌的PFS;右:意向治療人群的抗腫瘤活性比較

03

K藥聯合治療性DNA疫苗GX-188E,為晚期宮頸癌患者帶來新的可能性

上周我們介紹了新型腫瘤疫苗GP2實現乳腺癌患者術後5年無復發的神奇效果,為患者帶來福音。詳情參考:突發!新型腫瘤疫苗GP2實現癌症患者5年無一例復發,乳腺癌迎來治癒新曙光

其實不僅是HER2陽性乳腺癌,近期腫瘤疫苗在其它癌症類型中也有重大突破。

復發或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結局很不理想。帕博利珠單抗(K藥)已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在其關鍵臨床試驗中的總緩解率為14.3%。而早期研究中,治療性DNA疫苗GX-188E已經證明可以在癌前病變患者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應答,並緩解宮頸病變。

近期《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臨床研究探索了GDX-188E聯合K藥在HPV-16或HPV-18陽性的晚期宮頸癌中治療效果。

這項單臂II期試驗共入組36例復發或晚期無法手術的宮頸癌成人患者,這些患者接受了GDX-188E和帕博利珠單抗的組合治療。在中期分析時,共有26例患者的數據可供評估。截至2020年3月30日,中位隨訪時間為6.2個月。

聯合療法顯示出初步的抗腫瘤活性:在治療24周時,26例患者中有11例(42%)達到了緩解,包括4例(15%)完全緩解,7例(27%)部分緩解。這一總緩解率高於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的緩解率。11例緩解患者中,有10人為PD-L1陽性;PD-L1陽性患者的總緩解率為50%。

試驗療法總體安全性良好,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可控。沒有報告治療相關死亡。這項臨床研究仍在繼續,期待有更好的消息。

GX188E聯合K藥抗腫瘤反應

04

微衛星不穩定腫瘤的共有移碼突變為癌症疫苗設計提供新思路

微衛星不穩定是一種細胞DNA錯配修復缺陷所導致的微衛星區域DNA序列發生插入或缺失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也散發於其它癌症。發生在微衛星區域的DNA鹼基插入或缺失一些情況下經過轉錄和翻譯會產生移碼突變的蛋白產物。

近期發表在《細胞》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移碼突變在不同的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腫瘤能夠產生「共有的」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抗原表位,根據這些表位設計的癌症疫苗在體外能夠誘導T細胞免疫反應。

通過分析TCGA資料庫中的腫瘤全外顯子測序結果,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Nina Bhardwaj團隊發現高微衛星不穩定的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以及胃癌患者具有大量移碼突變。他們進一步分析在三種癌症中分別找到了9、37和23個共有並且具有多抗原表位的突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5個突變是所有患者都共有的。

MSI-H胃癌、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由於微衛星不穩定產生「共有的」多抗原表位移碼突變

為了確定這些突變能夠作為癌症疫苗的靶點,他們檢測了這些突變的表達和抗原可遞呈性,結果表明這些共有突變確實能夠被腫瘤細胞表達並遞呈到表面。最後他們根據這些突變設計了多肽疫苗,體外實驗表明這種疫苗能夠誘導健康人和癌症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產生CD8 T細胞免疫反應。

該團隊表示,這種疫苗能夠為MSI-H癌症患者帶來更好的免疫治療效果,也可以作為如Lynch症候群患者的高風險人群的癌症預防手段。

參考文獻:

[1]. Cortes J, Cescon DW, Rugo HS,et al.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for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recurrent inoperable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breast cancer (KEYNOTE-355):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phase 3 clinical trial. Lancet. 2020;396(10265):1817-1828.

[2]. André T, Shiu KK, Kim TW, etal. Pembrolizumab in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 Advanced ColorectalCancer. N Engl J Med. 2020;383(23):2207-2218.

[3]. Youn JW, Hur SY, Woo JW, et al.Pembrolizumab plus GX-188E therapeutic DNA vaccine in patients withHPV-16-positive or HPV-18-positive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interim results ofa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0;21(12):1653-1660.

[4]. Roudko,V. et al. Shared ImmunogenicPoly-Epitope Frameshift Mutations in Microsatellite Unstable Tumors. Cell, doi:10.1016/j.cell.2020.11.004(2020).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腫瘤相比於病毒感染,是複雜得多的疾病;因此,學術界針對癌症的治療性疫苗的研發,一直以來都是跌跌撞撞,未見決定性的勝利;反倒是先在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上,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的主業是腫瘤藥物與癌症疫苗研發,新冠疫苗不過是他們多年研究癌症疫苗過程中的副產品。
  • ...癌症免疫治療|腸道菌群|免疫治療|微生物群|益生菌|抑制劑|癌症...
    腸道菌群失衡會導致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生,與此同時,腸道菌群也可以影響癌症的治療。比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兩年癌症領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有效率僅在20~30%,而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幾乎沒有響應,並且通常伴有明顯的副作用。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免疫2.0時代到來?免疫抑制劑聯合靶向藥物療效增強機制詳解
    ,朱秀軒教授首先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單藥在HCC治療中的應用概況講起,簡要闡述了阿替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這兩類藥物的不同生物學作用機制,隨後著重講解了IMbrave150的詳細數據及ICI聯合靶向藥物使療效增強的可能的原因。
  • 新型實體瘤癌症疫苗RO7198457橫空出世!聯合PD-L1效果倍增
    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這位患者的體內在接受疫苗後出現了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數量達到2.2%,目前這位患者在一年半後仍處於良好的研究狀態。在這項試驗中,證明了使用個性化的癌症疫苗結合PD-L1能夠在大多數可評估患者中產生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儘管總體臨床反應率很低,可能是因為接受治療的患者病情過重,並且已經接受了過多治療。
  • 《細胞》子刊重磅:癌症免疫治療的未來,這裡有十個問題
    利用Cre-LoxP系統敲除抑癌基因或誘導體細胞突變,這種技術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可自發生長腫瘤的小鼠[4],但這又與人類癌症突變自然積累的特徵不甚相同,僅能夠代表一部分遺傳穩定的癌症。 可以說,截至目前臨床前模型的轉化能力都是很有限的。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十年|腫瘤治療|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
    使用免疫檢查點調節劑的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腫瘤學領域,遠遠超過了它們在某些病人身上的顯著療效。它在評估治療效果和毒性方面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癌症患者有了更全面的視野。臨床試驗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癌症疫苗研究,但這些疫苗大多無效,因此免疫療法在當時的國際腫瘤學會議上的聽眾越來越少,而與新興的靶向治療領域有關的會議卻四處滿溢。
  • 董曉榮教授:未來已來,免疫單藥可用於NSCLC一線治療
    這種單藥免疫治療讓不攜帶EGFR或ALK基因變異的NSCLC患者有了更優的治療選擇,給未來一線NSCLC患者PD-L1高表達人群提供了免疫單藥治療新的選擇。 很多患者會擔心免疫藥物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本次ASCO會議上更新了IMpower110研究的安全性結果。
  • 打著免費檢測的旗號 稱癌症疫苗可治癒癌症
    將一款普通保健品誇大成「癌症疫苗」可治癒癌症,誘導消費者購買。市民施老伯花了近6000元購買這款保健品後,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患癌症,被忽悠了,遂向有關部門投訴。兩個月時間,經過溫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調查和鹿城區消保委的調解,6月30日,施老伯終於退回了兩套保健品的購貨款,並獲賠兩倍購貨款,共計17880元。
  • 克服PD-1 耐藥難題,肺癌疫苗 III 期研究獲陽性結果
    以 PD-1/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為代表的免疫療法已經在肺癌治療領域大放異彩,這類藥物通過抑制 PD-1/PD-L1 通路而阻斷腫瘤免疫逃逸機制,使免疫系統能夠發現並攻擊腫瘤細胞。 然而免疫治療緩解率差別很大,從 20% 到 65% 不等。
  • INOVIO新冠病毒候選疫苗INO-4800中國2期臨床研究完成首次給藥 |...
    專注於將精確設計的DNA藥物推向市場以治療和保護人們免受傳染病和癌症侵害的生物技術公司INOVIO(NASDAQ: INO)與擁有下一代預防性和治療性疫苗技術的新興生物技術公司艾棣維欣(蘇州)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稱「艾棣維欣
  • 不斷突破瓶頸,CAR-T療法又有新嘗試,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該療法計劃在今年展開I期臨床試驗。 然而,實體瘤中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只存在於癌細胞中而不存在於正常細胞中的靶點。因此一直以來,CAR-T細胞在治療實體瘤中的臨床療效不佳。醫學界一直希望CAR T細胞可以為更多的實體腫瘤開發出新的特異性靶點!
  • INOVIO的VGX-3100顯示積極療效
    賓夕法尼亞州普利茅斯米廷2020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專注於將精確設計的DNA藥物推向市場以治療和保護人們免受傳染病、癌症以及HPV相關疾病侵害的生物技術公司INOVIO(NASDAQ: INO)今天宣布,2期療效試驗取得積極結果,在治療開始後六個月,該公司的主要免疫療法資產DNA藥物VGX-3100治癒了50%
  • 匯總:全球DC疫苗研發趨勢
    但是腫瘤免疫抑制(TME)大大限制了DC腫瘤疫苗的發展,可以從疫苗來源,抗原的選擇和抗原負載等多方面加強DC腫瘤疫苗的療效和安全性。DC疫苗最初使用的DC是從體內採集單核細胞體外分化而來。但單核細胞培養過程存在製備時間長,細胞數目有限,製備過程繁瑣,費用高昂等問題,且體外成熟的MoDCs與體內CD141+DCs有結合限制。由此可見,解決疫苗來源是根本問題。
  • ...115獲中國Ib/II期臨床試驗許可,將推進聯合免疫治療在晚期脂肪...
    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中LPS 患者也可接受全身化療。然而根據目前的數據晚期脂肪肉瘤在化療中的獲益極小,超過 80% 的脂肪肉瘤病例均會復發[2]。目前可用於脂肪肉瘤的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藥物及療效均非常有限[3]。
  • 【臨床】思路迪醫藥獲臨床III期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大中華區獨家授權
    上海,紐約,2020年12月8日,專注新一代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研發及商業化的生物醫藥公司思路迪醫藥(3D Medicines Inc.)宣布與SELLAS生命科學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LS,以下簡稱 SELLAS)達成合作,思路迪醫藥將獲得SELLAS旗下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Galinpepimut-S(GPS)及七價的新一代產品
  • 創新藥行業專題報告:ADC藥物迎來黃金時代
    ADC 靶點,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新靶點被用於 ADC 開發,助力 ADC 成為腫瘤治療的平臺型方法,並且隨著定點偶聯技術的持續發展,ADC 藥 物連接其他非細胞毒性分子後有望擴展至免疫炎症等其他非癌適應症,非癌適應 症有望成為下一片藍海。
  • 每年奪命1000萬的癌症,將被這路新冠疫苗「順手治癒」?
    但根據媒體的說法,mRNA疫苗的意義,可不僅僅在於終結疫情這麼簡單。  彭博社報導:「新冠mRNA疫苗的成功給攻克癌症帶來了希望。」    二、mRNA疫苗的主要目標,其實是治療癌症   初生牛犢,也不怕虎。mRNA疫苗上來瞄著的可不僅僅新冠這類的傳染病,還有癌症這樣一個頑疾,現在很多處在臨床試驗階段的癌症候選疫苗就是通過的就是mRNA技術研製的。  哎?你說啥?mRNA疫苗可以預防癌症?  對,你沒看錯,mRNA疫苗確實對攻克癌症有幫助,但準確點來說是治療。
  • 頭頸部腫瘤迎來重大突破,免疫治療帶來長生存新選擇
    在所有頭頸癌患者中,90%的患者為鱗狀細胞癌,吸菸和頻繁飲酒可增加罹患頭頸癌的風險。據估計,2018年中國新確診的頭頸癌患者數超過13.7萬,因頭頸癌死亡的病例數接近7萬。早期頭頸部鱗癌可以通過手術或放療讓部分患者達到根治的效果。但是近八成頭頸部鱗癌患者,確診時已經處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階段,需要綜合性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加入。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而在1983年,Harald zur Hausen等人首次發現生殖器官癌患者的活檢樣本中存在一種特定的人類乳頭瘤病毒亞型(HPV-16);隨後在1999年,研究者確定了HPV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子;2002年首次發表了針對HPV-16的VLP衍生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了其療效;2004年,Harper等人證實接種針對HPV 16和18的二價疫苗(Cervarix)可能會降低宮頸癌風險;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