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治療|腸道菌群|免疫治療|微生物群|益生菌|抑制劑|癌症...

2020-12-23 健康界

我們的身體由30億個細胞和39億個細菌組成,成千上萬種細菌存在於我們的腸道中,對我們的代謝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因此,強大的腸道菌群被認為是人體的「隱形器官」。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免疫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相互作用網,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症的發生。


例如,具核梭桿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參與到 T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受體中從而阻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毒作用,形成惡性腫瘤;類桿菌在腸內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類桿菌、梭菌和梭桿菌等較正常人高;腸道的細菌可以經胰腺導管進入胰腺,胰腺癌的胰腺細菌數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這些細菌讓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失去療效。
腸道菌群失衡會導致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生,與此同時,腸道菌群也可以影響癌症的治療。
比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兩年癌症領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有效率僅在20~30%,而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幾乎沒有響應,並且通常伴有明顯的副作用。有趣的是,最近的人類臨床研究和臨床前試驗表明,檢查點抑制劑的功效受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某些腸道細菌菌株可以促進PD-1抑制劑的作用,某些菌株則抑制它。與具有不利微生物的患者相比,具有「有益」腸道微生物組的患者顯示出對免疫治療的增強響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腸道微生物群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特別是微生物群與癌症免疫檢查點的聯合效果被證實,腸道菌群可以顯著改善癌症的免疫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預後。

《Science》:免疫療法效果如何?先問問你的腸道菌群!  
2018年1月《科學》雜誌的這期封面,必將鐫刻在腸道菌群研究的歷史上,也將鐫刻在腫瘤治療的歷史上。
其實,這已經是《科學》雜誌發表的第五篇腸道微生物影響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文章。這五篇重磅連起來,幾乎可以說是坐實了人類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療法,患者響不響應,效果怎麼樣,還要看腸道微生物的「臉色」。


《科學》

發表的這篇文章的研究重點是人類:38名接受nivolumab或 pembrolizumab(抗-PD-1相關藥物)檢查點抑制劑和4名接受ipilimumab(抗-CTLA4相關藥物)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在此之前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微生物可能只是次要因素,癌細胞阻撓免疫系統工作應該是一個多重效應,但是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是預測患者免疫反應的重要指標
研究者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了8種「有益」細菌和2種「有害」細菌。 有益細菌在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 ,反之, 有害細菌是對療效無應答的患者腸道中的優勢菌
考慮到細菌宿主的個體差異,研究人員聯合使用16S rRNA測序、宏基因組測序和Q-PCR三種不同方法確定了微生物的基因序列。 有益細菌比率較高的患者都顯現出了較好的臨床反應,即腫瘤體積明顯縮小。

《Nature》實錘:腸道菌群竟能指導免疫系統擊殺癌細胞  

2019年,《Nature》雜誌再次將腸道微生物推上熱點。坐實人體腸道共生微生物對癌症免疫治療的重大影響,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系統雙劍合璧為腫瘤免疫治療譜寫了新藍圖。

由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40多名科學家和三所醫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首次描述了腸道微生物影響免疫治療背後存在的具體分子機制,其中生物體內的應激反應「未摺疊蛋白反應(UPR,一種維持蛋白質健康的細胞信號通路。」居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1.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研究中,發現腸道菌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反應的差異。雙歧桿菌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並且餵養雙歧桿菌的小鼠可通過重新激活樹突狀細胞來增強抗PD-L1的功效,樹突狀細胞可增強CD8陽性T細胞應答以擊敗腫瘤(Sivan等人,2015年)。
2.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從25個經過抗PD1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樣品中發現,費氏細菌(Faecalibacterium)的含量與無進展生存期呈顯著正相關,而一些細菌則增加了復發的風險。(Gopalakrishnan et al,2018)
3.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症研究所的兩個獨立研究小組證明,在小鼠和癌症患者中,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直接導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性的發生。 研究更發現,讓PD-1抑制劑治療的無應答小鼠口服補充有益的腸細菌竟然足以恢復抑制劑的功效!
總之,這些研究表明, 對PD1 / PDL1的反應受到腸道菌群的調節。從這些研究中,發現至少三個物種(雙歧桿菌,黏液麴黴,費氏桿菌)在PD-1的免疫治療中發揮免疫佐劑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

因此,控制腸道微生物群將成為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新力量。

這些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有益於腫瘤免疫治療, 在腫瘤本身或其併發症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可以減少癌症免疫治療期間的併發症,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最常見的毒性反應是相關的結腸炎。有趣的是,乳酸菌羅伊氏乳桿菌可以完全消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結腸炎,並改善體重減輕和炎症。
腸道菌群增強了癌症患者的營養吸收能力,增強了其抗腫瘤能力。腸道菌群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宿主消化和代謝食物。然而,在癌症患者群體中,腸功能常常已經被破壞,並且難以在飲食中吸收營養。在腸胃外營養中添加益生菌製劑可以有效地幹擾腸道疾病的環境,重新建立良好的腫瘤微環境,並在抗腫瘤免疫中發揮作用。如果大家想了解或定製益生菌的更多信息,可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諮詢權威的營養專家(400-666-7998)。
微生物群有望研發抗腫瘤疫苗。最近的一種基於微生物的癌症疫苗已顯示出其效用。這種癌症疫苗可防止表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vIII的鱗狀細胞癌的生長,並誘導EGFR vIII特異性細胞免疫。這項工作對於抗腫瘤免疫的研究是令人興奮的,並且代表了微生物群設計的新突破。


雖然文中的研究還處於早期,但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的益處早已被公認,人類食用益生菌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不同於化學藥物,益生菌是大分子,不進入血液,不經肝腎代謝,僅通過腸道來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多餘的益生菌則會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長期使用無毒副作用,是真正「沒有傷害的藥」。


實際上,益生菌的具體菌株千差萬別,甚至同一款產品的不同批次,菌株組合也無需保持一致。這意味著,人們吃下去的益生菌可能變化很大。而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有些可以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些則會阻礙藥效發揮。


甚至劣質益生菌補充劑還會引起額外的安全問題。比如FDA在2017年度核查了656臺生產各類膳食補充劑的設施,發現超過一半有違規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產品純度、成分等不明確,還出現過其他菌群汙染。


許多藥店都買到益生菌製劑,但這並不意味著癌症患者適合服用。
因為現在仍然不確定改變微生物群的最佳方式,服用非處方益生菌的方式不對,可能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研究還在進行中,患者切不可胡亂服用益生菌,要聽主治醫生指導。


目前國際上的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微生物組療法,各類腸道菌群製劑的臨床試驗已經在進行中。研究較多的是根據每個患者體內腸道菌群的情況私人定製補充缺少的菌群製劑,以及糞菌移植。

在波士頓,一家非營利性公司已建立了一個大型的「便便庫」 有超過40,000個樣本,其中包括一些「黃金級」的「超級捐贈者」的樣本。


此外,國際製藥巨頭默克公司和活性生物治療公司4D Pharma已進入臨床合作,來測試默克公司的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和4D Pharma的全球首款口服益生菌MRx0518的協同作用。這項臨床試驗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展,想了解試驗詳情的病友請聯繫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4006667998.讓我們期待這款益生菌能夠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順利上市造福患者。 希望越來越多依靠調節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擊敗癌症的大門被打開,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和預後。


這項臨床試驗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展。關於這項試驗的詳細招募信息,大家可以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諮詢(400-666-7998)。


參考資料:  https://biosignaling.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64-020-00599-6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4-gut-microbiome-immune-cancer.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55807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601871/


相關焦點

  • 菌群最新資訊熱評 | 消毒劑與微生物群,微生物與癌症免疫療法
    通過直接影響上皮的完整性,抗癌療法(例如化學療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抗CTLA4免疫檢查點阻斷)調節了微生物群的組成,最終導致腸道上皮細胞(IEC)的凋亡,主要發生在腸道隱窩中。根據迴腸微生物群的組成,IEC的死亡可以是免疫原性或耐受性的,因此可以調節抗腫瘤免疫監測。與微生物群落從專性厭氧菌轉變為兼性厭氧菌有關的失調會導致結腸變形桿菌種類的增加。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十年|腫瘤治療|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
    使用免疫檢查點調節劑的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腫瘤學領域,遠遠超過了它們在某些病人身上的顯著療效。它在評估治療效果和毒性方面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癌症患者有了更全面的視野。1 腫瘤免疫療法的復興過去十年來,癌症治療中最重要的成就無疑是引入靶向T細胞的免疫調節劑來阻斷免疫檢查點CTLA-4和PD(L)1。2011年,第一個阻斷免疫檢查點(CTLA4)的抗體ipilimumab被批准。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在開始nivolumab治療前使用TKl對微生物群組成的影響。通過WGS-MG測序分析識別其微生物群組成。研究發現,近期抗生素使用可改變腸道菌群組成,並降低患者的客觀緩解率,促進了不同優勢物種類群的形成,如Clostridium hathewayi菌在腎細胞癌患者的糞便中較為富集。
  • 腸道微生物與癌症的關係,超出你想像!
    腸道菌群對於癌症治療竟然發揮如此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療法會干擾機體的免疫反應,並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異常,進而影響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的效率。近年的重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通過調節藥物療效,消除抗癌作用並介導毒性作用在癌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7:32 通過抗serpinb9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以及進行免疫治療,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Reza Abdi研究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 微生物群對三大過敏性疾病發展的影響|微生物群|腸道菌群|過敏性|...
    這個時期從子宮內發育到生命的最初2年,在此期間,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的發育受到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圖. 嬰兒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與多種環境因素有關世界過敏組織準則認為,使用功能性食物調節免疫系統是一種有前途的研究假設,是在CMA背景下誘導耐受性免疫環境的努力的一部分。然而,作者得出結論,需要更多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他們確定了在CMA治療中補充益生菌的進一步研究是開發CMA有力證據基礎的重要領域。
  • elife:癌症免疫檢查點治療為何促進結核桿菌感染
    2020年2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症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具有某些患者的結核病發生的風險。癌症免疫療法是一種通過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抵抗癌症的新型治療方法。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Allison和Honjo,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目前,一些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正在臨床試驗中,根據腫瘤的基因篩查,在臨床試驗中進行治療性幹預應該會增加成功的機率。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實現了癌症基因組的表徵,對癌症基因組圖譜的研究有望使癌症治療朝著以基因型為導向的方向發展。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肝臟,作為第一個接觸微生物產物進入門靜脈循環的器官,可能受到腸道微生物群及其變化的多種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成分或代謝物通過各種機制與肝臟相互作用。肝臟中產生的膽汁酸(如膽酸和鵝去氧膽酸)與葡萄糖醛酸酶結合。一旦分泌到十二指腸腸腔,腸道菌群代謝和解共軛,產生尿膽原(排洩)和初級膽汁酸被吸收和循環。膽汁酸還通過內在的微生物調節活動來控制和影響菌群。
  • 《細胞》子刊重磅:癌症免疫治療的未來,這裡有十個問題
    去年寫十問,開篇就和大家聊了癌症免疫治療。一年過去,免疫治療仍在話題中心,它的領地還在不斷擴大,但一些問題也還沒有拿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畢竟免疫系統本身就高度複雜,再加上腫瘤就成了複雜的平方。
  • Nature子刊:謎團終破解,年輕女性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療往往無效,因為...
    癌症免疫療法的興起開闢了癌症治療的新時代,並為廣大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免疫治療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對於一部分癌症患者,尤其是年輕和女性癌症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甚微,甚至完全不起作用。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同時,免疫系統對腸道菌群又有制約和調控作用,如對正常菌表現為免疫耐受,對病原菌表現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間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本文分4 部分,就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系統間的關係,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 癌症治療有新突破了!腸道細菌或有大作用-癌症,治療,雙歧桿菌,細菌...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JEM)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生活在腸道內的細菌可以在腫瘤中積聚,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CD47是一種在許多癌細胞表面表達的蛋白質,抑制這種蛋白質可以使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和破壞腫瘤。
  • Sci Trans Med:益生菌療法有助於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2020年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了一種「益生菌」療法,或許有望提高在腫瘤免疫治療的安全性,其中包括靶向PD-L1和CTLA-4的抗體療法。上述藥物通過細菌釋放,並且對腫瘤展開攻擊,從而促進免疫反應,最終導致腫瘤消退。
  • Cell子刊重磅:14000+字詳解菌群與癌症的8大關鍵性問題
    基於這一原則的癌症療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是科幻的,但益生菌用於減輕疼痛的功能,即利用益生菌直接或間接增強止痛劑如阿片類藥物的作用正在研究中(圖3)23。至少在沒有其他治療方法時,或許可以考慮利用微生物組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控制癌症症狀。
  • 老朋友的新篇章:二甲雙胍再戰抗腫瘤免疫
    二甲雙胍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腸道微生物群異常在許多與免疫紊亂相關的疾病中出現,如炎症性腸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心肌代謝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通過這種微生物免疫系統的直接調節可以改善我們的免疫系統。有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能是二甲雙胍的重要介質,對腫瘤免疫有積極影響。
  • 生酮飲食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和腸道免疫系統!
    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其他實驗表明,所謂的"酮體"--一種"生酮飲食"這個名字來源的分子副產品--直接影響腸道微生物群,最終可能抑制炎症,這表明酮體作為影響腸道自身免疫紊亂的療法可能有好處。"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因為我們之前的研究表明,在老鼠身上,高脂飲食可以誘導腸道微生物的變化,促進新陳代謝和其他疾病,而生酮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更高,它已經被提議作為一種預防甚至治療疾病的飲食。"UCSF貝尼奧夫微生物醫學中心成員、陳扎克伯格Biohub研究員、免疫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Peter Turnbaugh博士說道。"我們決定探索這個令人困惑的區別。"
  •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及免疫治療藥物清單(含醫保覆蓋及價格)!
    近年來,新一代抗腫瘤藥物的興起讓腫瘤的治療從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時代跨越到基於基因變異的精準靶向治療新時代。經過充分的臨床證明,分子靶向治療不僅能精準地「殺滅腫瘤」,而且能延緩腫瘤發展,進而延長患者帶瘤生存期,使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目標逐漸轉向「慢性病管理」狀態,就像高血壓患者需要持續服用降壓藥,糖尿病人需要一直服用降糖藥,癌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病」,需要長期使用抗腫瘤藥物。
  • 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或可治療所有癌症
    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或可治療所有癌症2020-01-21 13:51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近日,據外媒報導,卡迪夫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免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他們在人體免疫系統中新發現一部分細胞,有可能治療所有癌症,且不觸及正常人體組織 。
  • Cell Rep:科學家鑑別出兩種關鍵的益生元 或能通過激活抗腫瘤免疫...
    2020年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兩種益生元:粘蛋白(mucin)和菊粉(inulin)或能通過增強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方式來減緩小鼠機體黑色素瘤的生長;相比益生菌(活的細菌)而言